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

新疆艺术学院 毕业论文 浅析女性主义在李玉电影作品中的表现 毕业生姓名:郑敬培 指导教师:杜晓娟 专业名称:广播电视编导 学位级别:学士 班级:2009级(汉) 论文提交日期: 论文答辩日期: 答辩小组:

答辩组长 浅析女性主义在李玉电影作品中的表现 ◇郑敬培

[内容摘要]女性主义是重要的社会理论思潮,中国国内的女性主义的发展也是不容忽视的社 会现象。女性主义电影在女性主义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李玉导演的作品就是 其中的佼佼者。女性主义发展的任务任重道远,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关键词:女性主义,李玉,女性电影

上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西方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女性主义渐渐衍化为一种独具价值的社会思潮。而电影作为新兴的表现手段,自然也没有忽略这一领域。本文拟从对女性主义的梳理以及对当代中国电影界中具有代表性的李玉导演的作品的分析,来印证中国女性电影中的女性主义思想。 一、女性主义的起源和发展 女性主义的理论千头万绪,但是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在全人类实现男女平等。所有的女性主义理论有一个基本的前提,那就是:女性在全世界范围内是一个受压迫、受歧视的等级,即女性主义思想泰斗法国著名存在主义作家、女权运动的创始人之一、让-保罗•萨特的终身伴侣波伏娃所说的“第二性”。 女性的第二性地位是如此普遍,如此持久。在这样一个跨历史跨文化的普遍存在的社会结构当中,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认知、观念、伦理等各个领域都处于与男性不平等的地位,即使在家庭这样的私人领域中,女性也处于与男性不平等的地位。[1] 从现代的哲学与社会运动的观点来看,女性主义通常被认为以18世纪的启蒙时代思想家为起源。并在19世纪渐渐转变为组织性的社会运动。当时的人们越来越相信女性在一个以男性中心的社会中,无法受到平等的对待。 现在的女性主义是指主要以女性经验为来源与动机,在此基础上衍生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除了对于社会关系中对于女性的不合理之处进行批判之外,许多女性主义的支持者也着重于对于这种性别不平等的现状的成因分析,以及推动妇女的权利得到保障的运动,争取女性利益等议题。女性主义理论的目的在于了解不平等的本质,它的主要论点大多集中在性别政治、权力关系与性意识之上。女性主义所具体探究的主题则包括歧视、刻板印象、物化(尤其是关于性的物化)、身体、家务分配、压迫与父权等。在西方近现代文化体系中,挪威作家易卜生的经典话剧《玩偶之家》集中体现了女性主义的一系列观念,而其女主人公娜拉是女性主义观念的实践者的典型悲剧形象。 二、女性主义在中国 中国的女性主义,是指女性争取与男性平等,体现女性自我精神与能量的一种女性思想、社会言论及政治协助行为。男女平等、妇女解放是女性主义最基本的目标。在争取和男性平等与互利互助的同时,女性还要注重自我特性存在,展示女性对男性在生理上、社会角色上的优势方面和弱势方面,注重发挥女子的独特优势,规避女子的弱势方面,挖掘并发挥女性的社会力量,为社会各阶层女性的思想与行为解放而努力,要将全世界妇女的利益放在同一个起点,协助官方处理女性主义面临的问题。其基本原则包括女性的存在自尊自爱自重、自信自立自强,爱情家庭生活中同男性的互相尊重、互爱互助,社会生活中与男性分工协作、优势互补、互相尊敬、 互不侵犯等。[2]在中国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女性主义思潮已蔚然成气,然而道路颇

为崎岖,鲁迅的《娜拉走后怎么办》就认真思考了这一现象。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风行一时的“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口号,虽有浓厚的政治色彩,但一定程度上也是女性主义思想的一种反映。 三、女性主义的十大表现 女性主义哲学概括起来,对各类共同关注的理论问题和对各种成功理论的应用,主要表现为如下十大方面: 1.女性境遇。出于女性自身独特的身体条件而不得不在社会生活中处于相对弱势,在此基础上遭遇的不公平待遇。 2.女性存在的缺失。由于社会男性强权统治和不合理的历史因素,造成女性的存在需要依附于男性而确立。 3.女性权力的实践。女性的天赋权利比如经济权利,政治权利和法律权力等等方面的权利很多仅仅是理论上的平等和合理,实际中多遭遇了侵害甚至是践踏。 4. 女性安全的毫无保障。在社会公共场所中,甚至是在自己的家庭里,女性经常会受到来自男性的攻击和骚扰,这种情况又加剧了男性的强势地位,形成了恶性循环。 5. 女性创造力遭受压制。女性作为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可是因为社会中女性地位不合理的低下,女性的创造力受到压制和掠夺。 6. 女性自觉的自我意识和主体性确立。女性的解放与自由发展,不仅是社会的问题,更是女性自身的问题,需要自我觉醒和自觉发展。只有依靠女性自己自强不息地自我奋斗和社会运动相结合,才可能有成功的可能。 7. 女性的人道主义公正。对女性遭受歧视的事实揭露,同时女性承担起实现人类的真正的公正、公平、自由和博爱的职责。包括对女性和对自然,对人类文化和民族文化,对个体和对整体,都要以人道主义的公正来对待。 8. 女性的组织建设重整是亟待实现的。女性的权益受到伤害的时候,需要一个可以讨的公道的渠道和一个社会力量的支持,然而,女性组织不应仅仅是妇联一家,法院公安和一切社会组织都应该是女性保护的组织形式。 9. 女性话语权力,话语主体和话语实践。由于男性话语和男性统治中,并不包括对于女性权利的维护,女性必须为了自己的崛起和人类的发展前景,创建自己的话语权力,成为女性话语实践活动的话语主体,以包容与和谐的方式建造崭新的人道主义的世界。 10. 女性发展的身份认同和社会地位确立。女权主义者发现,女性并不住在这一个世界里,占领这世界王国的人是男性,这个世界的潜在的可信度,权威,安全和公正的报酬,对一个人的人之身份和能力的承认,所以女性的发展,是在自我认同和社会身份认同,从而在社会上获得应有的地位和在社会中立足。女性的解放、自由和发展,是女权主义发展的三部曲,归结在女性的发展,创造女性的文化,从而对整个人类走出危机境遇获得广阔的发展前景而做出贡献。[3] 四、女性主义在电影的表现 在众多的人对于女性现状做出了思考的之后,女性主义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议题,大家对于这一议题的理解和阐释各不相同,为了传达自己心中的理念,他们各自选择了各自的方式,有的组织集会和游行来呼吁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女性群体自身的自我觉醒,有的通过严谨的理论论证来试图将女性主义在哲学的范畴之中解决现存的问题,还有的人则借助于新传媒的力量来达成自己的愿望。作为现代社会重要传达手段之一的电影这时就成为了女性主义表达的一个很好的工具。电影的受众群体范围广,数量大,本身的成本也并不非常高,以表现女性主义为主体的电影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运而生。 然而在之前的大部分电影中,尤其是中国电影,女性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往往是以温柔、善良、贤妻良母等形象出现在银幕上的,在影片中大都处于被动地位,是依附男人而存活的。如果在影片中出现一个漂亮的女子,也是为了满足男子的审美需求和欲望。所以要想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女性电影,就一定要打破传统的大男人主义思想,把女性在电影中男人附庸的形象解脱出来,从被动地位变为主动地位。 五、李玉导演作品对女性主义的诠释 在当代中国的电影坐标中,李玉是一位的独具个性的导演,其突出特点就是她有意识的关注女性,并用典型形象来诠释女性主义观念。在她的电影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很浓厚的女性主义色彩。 她的电影作品有触碰了敏感的同性恋题材的《今年夏天》,有涉及未婚生子的《红颜》,有表现底层人精神状态和生活的《苹果》,以及去年上映的和精神分析有关的《二次爆光》,这些电影作品都被大家所熟知和青睐。 [一]不公正的境遇:《今年夏天》 其中《今年夏天》一片从故事上是讲述的以动物园大象饲养员小群为情节的中心,讲述了小群和小群的前女友、小群的现女友、小群的妈妈这几个人各自的生活和交织的故事,片中的主要任务角色均为女性,代表社会主流力量的父权在这场电影对话中甚至是缺位的,作为运动方的均为在传统观念中弱势的和被动的女人,所有的人均或多或少的受到了因为自身是一个女性而带来的不平等的遭遇,又各自使用了各自的方式做出了自己的抗争。影片试图传达的是一种女性的痛苦无助的状态,作为弱势群体的力量不足以改写自身人生悲剧的情况之下,面对不公正的社会环境的一种控诉也是一种希望。 [二]女性存在的缺失:《红颜》 电影《红颜》中的主人公小云因为在青春期早恋,和男朋友偷尝禁果最后导致怀孕,这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绝对不被允许和接受的。事情发生后,小云男朋友选择了远走他乡,人们也对这个男人不闻不问。而小云从此的生活却面临着各方面的压力,这件事情给她带来的耻辱,她根本没有力量还击,只能默默忍受着社会的流言蜚语和亲人朋友的不理解。这一切都让她对自己的存在产生怀疑,甚至感到迷茫。怀孕是小云和她男朋友两个人共同犯下的错误,为什么只让作为女性的小云独自承担全部后果?因为在传统的社会中,女性只是作为男人的附庸而存在的,是男性的屈从者和附属者; 女性非存在的状态是由于社会男性强权统治和不合理的历史造成的,表现为人类整体的存在的缺失。现实的残酷是小云无法继续在小镇上生活下去,最终选择了离开小镇,去寻找自己新的生活,这对小云来说无疑是一种解脱。其实,整部影片讲述的就是一个深陷困境的中国女人的故事,反映了女性在社会存在的缺失,但结局在我看来是充满希望的,在传统道德的压迫下,女主人最终抛开过去,选择离开,勇敢地追求属于自己的新生活。 [三]对女性身体的质疑:《苹果》 身体作为一个实体的真实存在,一直因其含有欲望、疾病及冲动而被看作是精神和灵魂的枷锁,阻碍人类追求真理和知识,它需要我们用理性和意志才能驾权和控制。这些在以二元论为特征的西方哲学意识形态领域中有所体现。在西方正统思想观念中,对身体也一直是压迫和贬低的态度。同样,在二元论的西方性别观中,女性因为自己独特的生理特点和生育能力而被被看作和自然密切联系,代表着身体;而与之相对应的男性相对于“高级”的文化,是精神的代表。因此,男性在社会的发展中一直占主动地位,掌握话语权,他们给女性制定了一系列的行为准则,并通过权力机器把这些准则强加给女性,就形成了以被动、顺从和附庸为特征的所谓“女性气质”。传统的女性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往往是以温柔、善良、贤妻良母等形象出现,在社会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