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合同法上的附随义务

合同法上的附随义务

我国传统民法理论认为,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是以法律明文规定和当事人之间的明确约定为限,对法律没有明文规定和当事人没有明确约定的事项,皆对当事人不具有约束力。

我国原来的《经济合同法》就是以此为立法的基础理论的。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合同的效力也在不断的扩张,原有的理论和法律规定显然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于1999年颁布实施的《合同法》大胆吸收国外的成功经验,为了适应司法实践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对附随义务也进行了相应的规定。

遗憾的是,虽然我国法律对此有了相应的规定,但规定仍有不完善之处;而且在司法实务中对其认识和理解也有不少的差异,理论界对此问题论述也较为乏力,对合同中的附随义务进行研究,厘清其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关系,对其归责原则、责任后果等进行探讨,从而为司法实践提供理论支持也就显得非常的紧迫和必要。

1.2文献综述1.2.1附随义务的界定和特征对附随义务的界定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具有权威性的统一意见,从台湾一些学者的分类来看主要有如下几个:(1)认为主给付义务以外的义务通称为附随义务,而其间不再作类型的分类,这种是采最为广义的附随义务的见解;(2)认为合同主给付义务之义务,称为附随义务,而附随义务又可分为独立的附随义务和非独立的附随义务或者称给付相关的义务及其他行为义务;(3)在主给付义务之外的义务中再作细分,分为从给付义务和附随义务。

这种分法被认为是采用了狭义的附随义务观念。

我国国内的学者对附随义务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从合同的谈判、订立、生效和结束的角度,有人认为附随义务存在与合同法的各个阶段,包括先合同义务、合同履行中的附随义务和后合同义务,他们主要是从这三个阶段中义务的相类似的角度来考查得出结论的;还有人认为附随义务只是存在与合同的履行阶段,其他阶段的义务都不构成合同的附随义务,这个结论主要是从各个阶段中合同义务的差异性的角度得出的。

(2)还有人从附随义务与合同中的从给付义务联系区别的角度分析,或认为不能请求强制履行的为附随义务,能够请求强制履行的为从给付义务;或认为前述两者都是合同的附随义务。

(3)从合同义务的主体上看,有人认为合同附随义务的主体只是债务人,不包括债权人;有人认为附随义务的主体包括债务人和债权人两者。

1.2.2附随义务的法源从合同义务的来源来看,有人认为附随义务是基于诚实信用原则产生的,包括法定的义务、当事人约定的义务、和基于商业惯例等产生的义务;另有人认为合同的附随义务只是包括基于诚实信用原则产生的义务,从而把法定的合同义务和当事人约定的合同义务排除在外,这是以前大部分学者的观点。

但是从德国新修订的债法和我国的合同法的规定来看,应当承认附随义务既包括基于诚信原则产生的义务,也包括法律规定的义务。

1.2.3附随义务与其他合同义务的区别和联系学者们在这里主要是对附随义务与主给付义务、从给付义务以及不真正义务进行了区分,在与主给付义务的区分上主要从:(1)义务确定的时间不同;(2)能否主张同时履行抗辩权;(3)违反义务能否请求解除合同;(4)能否独立被起诉;(5)违反义务后的损害赔偿范围等这几个方面进行了区分。

与合同的从给付义务的区别上,主要从(1)义务确定的时间不同;(2)能否主张同时履行抗辩权;(3)违反义务能否请求解除合同;(4)能否独立被起诉;(5)违反义务后的损害赔偿范围(6)义务的法源基础等这几个方面进行了区分。

对于附随义务的特征,学者们大都认为附随义务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附随性,是指附随义务随着当事人缔约、履约和履行合同后关系的建立、存续而产生和发展,它附随与合同活动的全过程;(2)法定性,是指无论当事人在合同中是否有约定,当事人之间都当然存在附随义务,附随义务是典型的法定义务;(3)从属性,是指在整个合同的义务群中,相对于合同的主给付义务来讲,附随义务是具有从属性的一种义务;(4)不确定性,是指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指它并不是一开始就确定的,而是随着合同过程的进行而变化的,二是指附随义务也不受合同是否有效存在的限制,在合同订立前和合同履行后仍负有附随义务。

1.2.4附随义务的价值论学者们认为附随义务的确立是合同法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其扩大了对当事人权益的保护;体现了合同法对诚实信用原则的价值关怀;实现了合同法由形式正义向实质正义的转换;促进了合同立法与学说理论的渐趋完善。

1.2.5附随义务的种类在这一点上,学者们的争议不大,从功能的角度划分,可以把附随义务分为保护性义务和辅助性义务两种;从内容上来讲,大部分人认为合同的附随义务有通知义务、保密义务、协助义务、保护义务和不作为义务等,但是论述不是很深入,对于此中的附随义务与从给付义务的区别没有能够进行论述。

1.2.6违反附随义务的归责原则这里学者们论述不多,有人认为是应该适用合同法的严格责任原则,不问其是否有过错;也有人认为应当适用过错责任原则。

但是对于适用规则原则的原因,学者们论述不是很多,也不够深入。

本文尝试在这里进行一下探讨。

1.2.7违反附随义务的责任对违反附随义务的责任,有人认为它是一中违约责任,有人认为是一种侵权责任,还有人认为是前两者之外的一种对合同义务违反的单独责任形式。

但是对于责任承担的形式论述较少,主要是认为承担一种损害赔偿责任。

对于责任的形式,有人认为只会引起损害赔偿责任;有人认为在特殊情况下也会导致合同的解除。

从目前德国的立法和附随义务的发展趋势来看,一般是损害赔偿责任,特殊情况下是合同解除责任是比较妥当的观点。

1.3 研究方法1.3.1总体的研究方法为了能使论文研究做到详细具体,而不是泛泛而谈,笔者选取合同附随义务的界定、违反合同履行中附随义务的责任构成、责任形式这三个方面作为研究的重点,因为对于合同订立前的附随义务和合同履行完的附随义务,人们已经有了不少的论述,而且大家也基本上有了一致的看法。

而对于合同履行中的附随义务,则研究和探讨较少。

对此,笔者准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和国外研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现行法律规定,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笔者研究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套完整的解决合同附随义务问题的规则体现,使人们对合同附随义务有个整体的了解和深入的认识,以完善合同规则的内容。

当然,德国债法的修订也是为了修订原来债法的不足而进行的,其对我们的立法和司法实践都有很大的借鉴价值。

研究德国的相应法规以及附随义务在德国的发展变化情况是本文的一个研究内容。

另外我国台湾地区对附随义务也有不少的论述,借鉴他们的研究成果也是必要的。

当然,本文的目的,是以对我国的立法和司法实务提供理论支持为目标,因此,文章的落脚点仍将是我国的相应法律规定的阐明和解释以及问题的解决。

1.3.2具体的研究方法首先通过对合同附随义务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从源头上探讨附随义务是怎么形成的,其发展是怎么样的,从而对附随义务有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其次,对附随义务的法理基础进行一下探讨和论述,在此基础上对附随义务进行界定,以求能够对附随义务的内涵有个准确的把握。

再次,将对合同附随义务与其他合同义务进行分析比较,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附随义务界定方案。

最后,将对合同附随义务的责任构成、责任承担等结合国外的一些法律规定和前人的论述成果进行论述,构建一个较为系统的关于合同附随义务的规则框架。

1.4 论文结构安排论文一共分为六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引言,主要论述了这篇论文的写作背景及意义、当前存在的问题、研究方法、论文的主要结构等。

第二部分是对合同附随义务发展历程的回顾,包括了附随义务在罗马法、法国法和德国法中的不同时期的发展。

第三部分阐述了合同附随义务的产生及其法源基础。

本文认为其法理基础是诚实信用原则。

第四部分论述了附随义务的概念和特征,并详细说明了附随义务的几个具体形态,有注意义务、通知义务、保密义务、保护义务等。

第五部分,通过与主给付义务、从给付义务、不真正义务的比较和辨析,进一步明确附随义务的含义及其作用。

最后一部分是对违反附随义务的归责原则、责任构成要件以及法律效果进行探讨。

指出违反附随义务的归责原则应当为过错责任原则。

另外也对违反附随义务时违约损害赔偿和合同的解除等问题进行了有价值的探讨。

第2章附随义务的历史溯源2.1附随义务在罗马法中的发展在民法理论和制度形成的每一个角落都或多或少地能找到罗马法的影子,就附随义务的产生来看,合同附随义务作为大陆法系产生的一项法律制度,无疑在罗马法中也能发现一些踪迹。

正如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霍姆斯所言:“为了懂得法律是什么,我们必须了解它曾经是什么和将要是什么。

”对附随义务起源探讨的目的就在于此。

一般人们认为附随义务是起源于德国的学说和判例,但实际上,有关附随义务的思想萌芽应该在古罗马时期就出现了。

古罗马法中的诚信合同应当是被认为具有附随义务的思想萌芽。

根据学者关于古罗马诚信合同的研究:“诚信契约的债务人不仅要承担契约规定的义务,而且要承担诚实、善良的补充义务。

如契约未规定的事项,照通常人的看法应由债务人履行,债务人应为履行。

…一就诚信契约发生的纠纷,按诚信诉讼的程序处理。

在诚信诉讼中,承审员不受契约字面含义的约束,可根据当事人的真实意思对契约进行解释,并可根据公平原则对当事人的约定进行干预,以消除某些约定的不公正性,按照通常人的判断标准增加或减少当事人所承担的义务。

……这种契约把诚信的要求作为默示条款补充到了某些契约关系中,使当事人在承担契约所明文规定的义务的同时,承担诚实信用的补充义务。

[①]由此可见,这样的双务合同以当事人具有双方给付抽象的相互对待为基础,并不要求特定的债务关系具有法律规定地非常确定地内容,因此它意味着当事人之间地义务不确定化,在这种合同中,一方以善良和公平应该对他方承担得义务相互负债,当然,这种不确定义务只有根据诚信观念才能得到确定并履行。

可见,罗马法善意、诚实的补充义务是现代合同中的附随义务理论的萌芽。

2.2附随义务在法国法中的发展作为巩固资产阶级胜利成果、奠定自由主义的近代合同法基础的1804年《法国民法典》产生了,其最先确立诚实信用原则,该法典第1134条规定:“契约应以善意履行之。

”第1135条规定:“订约人不仅要履行他明确承诺的义务,而且要履行根据契约的性质,发生公平原则、习惯或法律赋予的义务”。

也就是说罗马法中的这种善意、诚实义务的补充义务来源于根据契约性质发生的公平、习惯和法律。

善意、诚实的补充义务从罗马法中的司法上的义务到《法国民法典》中的法定义务,应当是一种进步。

可惜的是,在热拜自由主义崇尚理性的时代,法典中上述规定在法学家所崇拜和解释的意思自治的呼声中淹没,导致大多的法院在适用法典中的这两条规定时,心目中只有合同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存在,附随义务和法国司法实践是失之交臂。

但是司法中的附随义务为立法中的附随义务提供了实践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