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科学史教育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

高中生物科学史教育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中生物科学史教育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
作用
作者:韩绍雯 赵婷婷
来源:《教育界·上旬》2018年第04期

【摘要】文章通过对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科学史的梳理,结合相关案例,阐述了生物科
学史教育对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四方面的培
养作用。

【关键词】生物科学史;核心素养;生物思想;科学方法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规律的科学。生物学的研究
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研究的发展过程。这是《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中对课程性质的规定。在课程目标方面,希望学生能够运用生物学知识与观念,探索
生命现象及规律,形成科学思维的习惯,掌握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善于从实际层面对现实
生活中的问题加以解决,关注社会议题并做出理性的解释。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很多内容
通过生物科学史的方式呈现,展现了科学家的实验进程与其研究的思想方法,这种传授知识的
方式,能够让学生在思维上进行探究,理解科学探究过程,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形成积极的科
学态度,最终转变为自身的能力和素养,为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也契合了现阶段生物
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开展生物科学史教育,能够在培养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起到
重要作用。

“生命观念”是指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后的抽象,是人们经过实
证后的观点,是能够理解或解释生物学相关事件和现象的意识、观念和思想方法。

生物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我们经常会对自然界中的一些特殊的生命现象
进行解释,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用科学史的教学策略,向学生渗透一些生物学思想。例如,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
章第二节《DNA分子的结构》,众多科学家通过对研究结论的不断修正,最终提出被大多数
人所接受的流动镶嵌模型和DNA的双螺旋结构,为后面生物膜功能的体现、复制、转录、翻
译的过程和基因工程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体现了结构与功能观。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
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林德曼通过对一个结构相对简单的天然湖泊――赛达伯格湖
的能量流动进行的定量分析,发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两个特点,能
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数据的显示有助于学生理解生态系统中
各组分间的能量传递平衡关系,为实际生活中很多实践如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问题提供指导,
帮助学生树立生态平衡的生命观念。人教版必修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生物进化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