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小
说
一.流行小说的定义:短时期内拥有广大的读者群及一定知名度的小说。
二.看法:优点:增加人们的阅读兴趣。缺点:大部分流行小说属于名利的产物,
少有实际的深度
三.阅读群体:大多数是20岁左右或更低的人群阅读,但仍有年龄较大的读者。
A.青春小说。
不得不承认这就是人们口中的青春小说。——帅气的男主,美丽的女主,有家有
世,有权有财,也就是样样优秀,人见人爱人见人羡慕;又或者说像“王子与灰姑娘”,
“公主与穷乞丐”之类,一个相当优秀,另一个却是又笨又傻又呆什么都不会什么都废
材,这样身份悬殊的爱情故事;恋爱过程更是波澜曲折,困难重重,接下来是最终有情
人终成眷属。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这是一类完美的剧情,梦幻般的爱情。现在不少作品
就是如此,向往一味的完美与理想化而与现实相背。
现如今很多小说为了写爱情而写爱情,剧情几乎围着爱情转,但一旦除去爱情的
部分,还剩下的就是空白。所谓的爱情来得突兀且不真实,虚有爱情之表而已。然而缺
失的不只这点,因为青春写手们内心对爱情的向往和幻想,使得他们的作品里面亲情、
友情这样一些其他的真挚的感情缺失,使得作品更加的空虚,更加的走向了空有爱情这
样一种极端。
B.穿越小说,
现如今翻开各大小说网站,首先扑入眼帘就是这样的标题——《xx王的宠妾》、
《公司总裁的...恋》、《王子爱上灰姑娘》...等类似许多排行在前的小说。标题说实
话第一眼看上去重复,第二是乏味,第三是庸俗。但很无奈翻了翻整个网站,不能一竿
子打死说没有优秀的作品,但确实叫人大觉不快——大部分竟是这样令人不知道可不可
以称得上爱情的穿越小说,更令人无奈的是,越是这样离现实甚远的,人气越高。这样
说不难明白,除了作者自身,读者也是这部分现象的铸就者。
随着穿越小说的发展,‚穿越‛也成了一个新名词(穿越就是某人在某个时间穿过
时空隧道从一个时空穿越到另一个时空。)穿越之所以这么流行一是因为人们学习,工
作,生活压力过大就产生了一种避世心态,所以就将女主穿越到一个朝代,遇到一堆有
钱有权又痴情的王公贵族,随便挑。或者是穿越成皇帝或是王爷看那些大臣对你俯首称
臣。二是为了避免错误的发生,回到过去。不管穿越再怎么流行,但毕竟是假的,属于
科幻题材,人总归还是要现实一点。紧接着穿越剧也流行起来,《穿越时空的爱恋》,
《宫》,《步步惊心》
2011年10月17日,河南开封菊花展清明上河园,景区熙攘的人群中,一
名自称“李师师”的女子,倚坐清明上河园桥头标价万元卖菊花,引起上百游
人围观,其后辗转上善门附近更因人员拥挤导致场面一度失控。此女子还现场
展示舞技,以证明是宋朝穿越的“李师师”身份的真实性,其优美的舞姿赢得
在场游客热烈掌声。当有游客问该女子菊花售价过高的问题时,该女子仅回答
“我的菊花好养,随我从大宋穿越至今仍盛开不败,生活所迫,故忍痛割爱。”
后便不再回应。她只是希望好心人能能够救她,使她求得穿越之术返回宋朝。
该女子手撑一把油纸伞,自称是白蛇
路人围观盘缠姐
C.玄幻小说(凡人流小说)
我看了几本凡人流小说,比如百炼,凡人修仙传,吞噬星空,斗破苍穹等,有些观
点不吐不快。个人感觉整个修真界都是尔虞我诈,推崇力量至上,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
无耻之徒,小说的世界观由作者的世界观决定,由此可见这几个作家内心都很阴暗,很
多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在隐射这个社会,我承认,现在社会道德沦丧,物欲横流,权利金
钱至上,但是正气犹存。可小说里面的人物一个比一个无耻,一言不合或者看上了某样
东西就要杀人夺宝,前一秒以道友相称,后一秒就亮出匕首捅你一刀几乎章章都有。我
不要求主角都是圣人,但起码要有良知,知道何事可为,何事不可为。修仙的一个个利
欲熏心,比凡人更胜,那修个什么仙,道教修仙讲究修心,修性,清净无为,尊重生命,
行善积德,我个人希望作者笔下的主角能更像一个正常的人而不是那种无耻之徒。
D.耽美小说
上面的说完后,这样一系列“爱情故事”如今更是有了新一步拓展——耽美。如今自己
也到了一定的年纪,对于耽美也不是像儿时一样嗤之以鼻的态度。同性恋确实是一件很
正常的事情,正视它,并且正确的面对也是需要的。
四.个人观点
谈不上对文学的理解,但最起码这是我对如今的小说的一种看法。真正重要的是要去读那些
厚重的、已经经过历史筛选的重要著作,它会在不知不觉当中提高你,改善你,影响你。余秋雨
说,只有经典,才能将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把历史上一切早已消逝的高贵灵魂的
讯号传递给你,把一切的美丽和智慧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
网络流行文化总结
*表现
1.年轻人搅动网络潮流
名家博客代表了网络语言的最高水平,但在很多人的博客里都存在着大量语言使用不规范的
问题。”而且随着年龄层的降低,网民对语言的敬畏之心也在下降,语言的随意性也大大增加。
而年轻网民是网络流行文化最大的参与者,也是大量网络热词的创造者和传播者。据统计,截至
2011年底,在我国5亿网民中,10—29岁的网民比例达到了56.5%。
2. 微博崛起
微博诞生之后,一个词语、一张图片、一个人物在一夜之间就会占据网络世界的每个角落。
中国青年出版社副编审庄庸说:“过去网络文化事件引起关注需要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和知识基
础,但现在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下一个网络热词的触发器,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下一个网络红人。
3. 网络恶搞
网络为网民表达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渠道和方式,网络恶搞到底是一场狂欢还是一种表达?
谁在制造网络潮流?网络语言又在如何影响我们现实的表达? 除了从众心理的作用之外,网络
恶搞也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网络流行文化往往反映了网友们的情绪和精神状态,恶搞往往能
把握到时代的脉搏,在一些触动网民神经的地方引爆一场狂欢。”
*态度:对网络流行潮流不能一味的批判
1.对于网络恶搞
网络引发的争论很多时候都是围绕着‚底线‛在进行。有学者呼吁说:‚恶搞不
能没有民族底线,不能有精神之光!‛我们可以这样说,网络恶搞是生活的一面哈哈镜,
反映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主流媒体不敢过于报道的阴暗面的消息。某种方面讲,他
指出并弥补了主流文化的某些缺陷,并发展了其内涵。
我们可以发现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社会的压力不断增加,人们普遍丧失成就感和归
属感,于是恶搞成了网络中表达自我,宣泄情感,成就自我,张扬个性的一种形式,平
衡了人们的心理。网络恶搞弥补了人们现实生活中的空缺,在恶搞中,人们找到了现实
中体会不到的快乐和快感。
2.对于网络流行语
‚娱乐性强是网络流行文化的一个主要特征,对这种现象不应该进行过度解读和批
判。‛作为网络流行文化重要内容的网络语言存在着缺陷性和随意性,很多词汇没有经
过规范,内涵和意义还很模糊。
‚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网络语言,包括很多恶搞在内的网络语言,丰富了我们的表达
方式,使很多已经被遗弃的文字和表达起死回生、枯木逢春,也给很多词语和文字注入
了新的内涵和理解,丰富了我们的语言文化,网友们的智慧和热情应该得到保护和尊
重。‛
3.对于网络流行体
‚随着多媒体的兴起,网络正在形成一种新的公共话语方式,而且这种话语方式正
在空前地影响着我们当下的表达。各种‘体’、恶搞都是这种公共话语方式的一种,都
是这个新的公共话语系统里飘出的碎片。而这种新建构的公共话语方式,反过来又在塑
造我们的定位、语言方式和行为方式。‛。
‚咆哮体流行是因为社会上有值得咆哮的地方,淘宝体兴起是因为网络成了很多人
‘挚爱的亲’,‛ 从‚打酱油‛到‚俯卧撑‛,从‚羊羔体‛到‚咆哮体‛……每一
次网络流行文化都会引发类似的争论,每一个网络流行语的背后都保存着无数网友的共
同记忆。
‚网络日有新词出,各领风骚两三天‛。在经历了过去几年各种‚体‛和网络奇
葩的洗礼之后,网民们的恶搞狂欢依然没有停歇的趋势。最近引发全民围观的,是诗圣
杜甫。仿佛在一夜之间,对语文课本中杜甫插画的恶搞已经红遍网络,甚至成为一种亚
文化现象,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然而杜甫再过几天可能就不会忙了,但网络的恶搞没
有止境,网络热词会层出不穷,各种‚体‛也会再次占据网民的电脑屏幕。
总结:网络流行文化作为一种现象,有它存在的理由。文化是大河,任何一个时
代如果不能提供一个多元的文化,那么整个的文化大河就是一条死河、臭河。不过,作
为青少年的我们仍然要多与经典文化同呼吸,共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