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套教学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套教学课件

像娃娃—来自“新” (万物复苏,新的生命的开始)
像小姑娘——“美”
颂春
(百花争艳,景色动人)
像青年——“力” • 比喻拟人排比形象地点明了春天由 初春仲春晚春的成长过程。独立成段,(春天充满活力)
抒发作者强烈的赞美春天的真挚感情。
作用:概括了五幅春景图的含义,点明全文 中心,与开头相呼应。)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教学目标:
1.学习欣赏感悟,感受作者的审美情感。 2.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有层次地写景的方法,初步掌握比喻、拟人、引用 等修辞手法。 3.感悟作者充满诗情画意和音乐之美的语言,领悟对春天的热爱、赞美 之情。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有层次地写景的方法,初步掌握比喻、拟人、引用 等修辞手法。 2.学习用充满诗情画意和音乐之美的语言,表达出对春天的热爱、赞美 之情。

的比喻,
准确表现了春雨的动态。
• 体会下列句中红色词语的表现力。
• ⑴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 绿的。
• ⑵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 的蝴蝶飞来飞去。
• ⑶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悟春
1.作者抓住春天景物的特点,细致入微地描绘 了五幅动人的春之图。请你根据这五幅图细心 体会,说说它们各自的特色。 2.课文开头连用两个“盼望着”,表达了一种 怎样的心情? 3.文章最后三段分别突出了春的____、_ ___、_____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对春 天的________之情。这三个比喻各自 成段,它们的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学习全篇写景的抒情散文还是第一次,因此要引导学生懂得 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还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努力通过本课,做到在理 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停顿的长短、读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和语调的抑扬 来传达内心的感受。
读春
• 《春》中描写了春天的哪几种代表性的事 物?文章依次描写了哪几幅图画?请用简 明的语言加以概括。
春草图
合作探究(一)
春草图: (1)春草有什么样的特点? (2)描绘春草时,作者是运 用哪些方法来写景抒情的? (3)你觉得这一节中哪些词 句写得好?
(4)为什么作者在描绘春草图中 要穿插这些小孩的画面呢?
提示:小草和小孩子具有哪一个共同点呢?
小,说明他们都处在生命中最富有生气,最 活泼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生命力最为旺盛。 在春草图中,作者将小草的画面和小孩子的 画面组合在一起,也就是将两个最富有生命 力的景象组合起来,交相辉映,使得整个春 草图显示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花的色彩
花的味道
色味结合
像星星眨呀眨 暗写风与太阳 明暗结合
全方位描绘春花的美
春 风
作者从哪些感觉来写春风?

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触觉
和煦
泥土的气息、草味、花香嗅觉
芳香
鸟鸣、流水、短笛
听觉
悦耳
运用各种感觉描
绘春风柔、暖
作者抓住了春雨什么特点?
一下就是三两天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细密
……一层薄烟
• 朱自清是一个很有骨气的人,他的一些诗和散文表现 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光明未来的期待。
• 朱自清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 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
创作背景
本文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这 段时期,作者在清华大学边任教边 研究学问。工作的顺利、家庭生活 的和谐等使得他的心境较为平静恬 淡,而满目的春光又把他带入了江 南美好的情境,因此他写下了这篇 广为传颂的散文名著。此文表现出 了新鲜的格调和欢快的情绪,与他 创作初期哀愁的情调有较大区别, 是一篇有较大风格演变痕迹的散文。
• 朱自清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在大学读书后 期,受五四运动影响,开始写新诗。1925年任清华大 学教授 ,后从事散文创作。
• 1946年7月著名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遭国民党特 务暗杀,血的教训使他成为一个坚强的革命民主主义 战士。1948年,他贫病交加,但坚决不向反动派屈服, 8月在北平逝世。

朱自清
走近作者
➢ 朱自清(1898-1948), 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 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 民主战士。1920年毕业于 北京大学哲学系,1925年 任清华大学教授,转而从事 散文创作。1948年,他贫 病交加,一身重病,宁可饿 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 《背影》《绿》等。
• 再次走进文章,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边读边找出三至五个你认为精彩的比喻句和拟 人句,品味它们的表达效果。先独立思考,然 后与组员交流,分享发现的快乐。
• 形式:我认为第_____段的_____句子写得很 美(或很精彩),因为这句话用_____(修辞; 表达方式;或抓住哪几个词),写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
细密迷蒙
抓住特点描绘 春雨的“润”
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一句中,这三 个比喻都是在描绘细密 的春雨,不同的是: “像牛毛”,侧重写密春雨的 ,“像花针”, 侧重写闪春烁雨的 ,“像细丝”侧重细写春雨 的。
“……密密地斜织风着”一个“斜”字,不仅花在针
写春雨,而且也写了 。“织”字是承上句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
展的,笑着,走着。
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
上前去。


(比喻,突出了春天的新、美、力)
这三个比喻句能不能调换顺序?
春 花 图
春花图作者抓住了春花怎样的特点来 描写的?本段是怎样写景抒情的?
(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
多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 (正面描写与侧面衬托相结合)
(实写与虚写相结合)
(还运用了联想的写作手法----由花甜 联想到果实)
作者如何全方位的描写春花?
树上繁花 树中昆虫 树下野花 高低结合 眼前花儿争春 联想到结果实 虚实结合
理清文章思路
(一)(1)盼春 (总领全文,开启下文)
(二)绘春
(2)总括春天 (3)春草图 (4)春花图 (5)春风图 (6)春雨图 (7)迎春图
(三)颂春
(8)“新” (9)“美” (10)“力”
草:报春
春 花:争春
风:唱春
人:迎春
雨:润春
品春
《春》中有不少句子同时使用两种或 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法,请你找出一两 个例子,并且谈谈这些句子的妙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