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代艺术 论文

当代艺术 论文

论文题目
论当代艺术的继承与创新

* *****
班 级:艺术设计二班
学 号:************
指导老师:***
2010级艺术概论论文
I
当代艺术的继承与创新
摘 要:“当代艺术”在时间上指的是今天的艺术,在内涵上也主要指具有现代精神和具备
现代语言的艺术。之所以现在的展览普遍用“当代艺术”的提法,是因为用“现代艺术”的
名词容易与已有过的“现代派艺术”混淆,同时,“当代艺术”所体现的不仅有“现代性”,
还有艺术家基于今日社会生活感受的“当代性”,艺术家置身的是今天的文化环境,面对的
是今天的现实,他们的作品就必然反映出今天的时代特征。
1

关健词:当代艺术、继承、创新
正 文: 艺术的继承是历史的必然的,任何艺术都是不断地继承者前代的艺术,这是艺术发
展的历史必然。
其次,创新是当代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当代艺术的创新与发展规律是哲学上发展规律
地具体体现,发展是普遍的,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这在当代艺术上就体现为对前代当代艺
术的创新,即对过去的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对当代艺术进行创新。没有创
新的当代艺术注定没有生命,唯有创新才能给当代艺术带来旺盛的生命力。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它的发展与生活分不开。尤其是当代艺术与社会、与社
会环境的相互关系;艺术本身的特征,尤其是以美为突出代表的精神特征;当代艺术创造与
当代艺术作用于社会的过程与规律等都是当代艺术基本原理的重要部分。浅谈某一领域中当
代艺术发展的规律,我们不仅要当代艺术本身的发展与全貌的角度来认识,还要从与其相关
的一些东西中发掘。当代艺术的发展可以说是追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
当然,无论何种艺术形式,其所反映和表现的都是现代社会变化给人们带来的社会心理
特征,都是艺术家对艺术表现形式的探索。其中的积极成果丰富了人们的审美经验,开拓了
艺术的视觉表现空间;其中的问题是因为缺乏共同的艺术标准和过分的个性化,在艺术上也
就良莠不齐,有的脱离公众,走向极端。


1
新华网-当代艺术的“大美术视野” http://news.xinhuanet.com/shuhua/2008-02/27/content_7679025_1.htm
2010级艺术概论论文
II
西方现代艺术
西方现代艺术在1900年前后开始发轫,一发不可收拾,形成了与以往三千年的西方艺
术完全不同的艺术观念、思维和形式,艺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艺术的写实性、反唯美
性、非叙述性已经是有目共睹的当前艺术的主流内容。早在20世纪初期,艺术中的表现性、
象征性及心理状态的流露就表现的淋漓精致,而把传统艺术中的高低之别、雅俗之分完全打
破的“珀普艺术”,更是从根基上动摇了传统艺术的最后堡垒。艺术早已经不是“唯美之术”,
二十更加个人化、更加观念化的活动。艺术的训练方法也因此动摇,艺术教育不再延续传统
的体系。所以掌握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脉络对于认识和了解当代艺术,对于把握今日国际文
化的发展模式,对于了解当代设计受到的来自视觉艺术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西方现代艺术分为两个大的发展阶段。一个是我们习惯称为“现代主义时期”的阶段,
这个阶段的发展时间大约从1870年代出现的后印象主义运动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时期美国的“抽象表现主义”运动结束,前后历经了半个多世纪,这个阶段的主要突破表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传统美术形式的突破——从具象绘画、写实主义向非具象、非写实绘画发展,
出现了立体主义、构成主义、荷兰的“风格派”、达达主义等新的类型;
2) 传统艺术观念的突破——从叙述性艺术转向观念性艺术,出现了类似表现主义、
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这样一些独特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新派别;在1930年代,
由于欧洲的法西斯主义猖獗一时,西方现代艺术运动突然中止,整个现代主义
艺术运动被转移到美国,而在艺术探索的门类上,也逐步压缩成以美国式的“抽
象表现主义”为中心的单一探索,也逐步压缩成以美国式的“抽象表现主义”
为中心的单一探索,现代主义艺术运动在1910—1930年代多姿多彩的情况结
束了。
美国的抽象表现主义运动
美国的抽象表现主义运动从1940年代开始盛行,涌现出了类似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罗伯特·马特维尔(Robert Motherwell)、德库尔(W·de Kooning)、马克·罗
斯科(Mark Rothko)这样的一些大师。2他们作风泼辣、肆意纵横,体现了美国艺术家那种
不受任何约束的天性。但是,他们的艺术也逐步成为经典,成为教条。从1940年代到1960
年代,抽象主义成为西方垄断性的艺术形式,对于求新求变的新一代艺术家来说,肯定是不


2
※王受之 :《世界当代艺术史》 ,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
2010级艺术概论论文
III
可容忍的。因此,出现了以反对抽象表现主义为主的战后艺术潮流,形成了现代艺术的第二
个阶段,按习惯我们称这个阶段为“当代艺术”时期,具体的时间从1960年代开始到目前。
1960年代,美国出现了反抗主流文化的“反文化”运动浪潮,在社会不稳定因素的推
波助澜下,艺术的反叛性表现的更加强烈。“珀普艺术”就是带头冲击抽象主义绘画的最得
力的前卫艺术运动之一,它反对高雅与低俗的区别,把日常生活的主题、通俗的商业文化带
入严肃艺术,把艺术从单一的创造转变为批量性生产——这些做法,基本动摇了在20世纪
上半叶还没有被触及的传统艺术的核心原则,并从根本上动摇了西方传统艺术,从而把艺术
带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珀普艺术的带动下,出现了很多不同的新艺术形式,比如观念
艺术、大地艺术、人体艺术等,艺术变得极为繁杂和多样,到现在为止,几乎已经面目全非
了。
当代艺术贴近百姓才不会是瞎胡闹
最近好几场有关中国当代艺术的展览或艺术节与市民高调见面,当代艺术似乎成为市民

茶余饭后的谈资。比如在北京798艺术区举办的“第六届北京买得起艺术节”,参展作品均待
出售,定价从几百元到两万元人民币不等。主办方的意愿是让中国当代艺术真正走近市民,
并引导市民走上中国当代艺术的收藏之路。
在部分市民眼里,当代艺术是“瞎胡闹”,画里面的人都怪怪的,即便画的是风景,也是
那么难看,这难免会让市民对当代艺术产生反感或排斥的心理。不可否认,中国当代艺术中
确实存在滥竽充数的现象,但当代艺术并不都是难看的或怪怪的。顾名思义,中国当代艺术
是中国当代社会的艺术,它是对中国当代社会生活的反映,但又不是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简单
反映,它也揭露当代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负面问题。
值得提醒的是,中国当代艺术的门类并不只有绘画,装置艺术、录像艺术、行为艺术、
网络艺术等新兴艺术,也属于中国当代艺术。大体而言,不管是绘画,还是录像、装置,它
们的共同点都是表达当代中国人的生活感受和思想观点。由于在过去的30年里,装置、录
像、行为等艺术门类都是小众的,通常只是在当代艺术界内部交流,加上作品本身也比较难
以理解,所以市民对它们的接触十分有限,对它们的认识存在偏差和误区也是正常的。
从历史上看,艺术与市民的关系并不总是十分密切,但中国古代艺术与普通百姓的关系
比中国当代艺术与市民的关系更为紧密。比如敦煌历代的石窟、雕像、壁画,很多都是普通
百姓赞助修造的。在敦煌的492个石窟中,约有7000条“题记”说明赞助人开窟造像的经过,
讲述石窟是怎样开凿、雕像是怎样塑造、壁画是怎样绘制的,而且敦煌的大量壁画都是试图
用通俗易懂的画面来表现深奥的佛经故事,以感召更多的普通百姓。当时的艺术家在创作的
2010级艺术概论论文
IV
时候,事先已经考虑到作品的观众是普通百姓。
西方绘画自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经常被市民阶层订购,比如挂在房间里面的肖像画。艺
术与市民的关系热至高温的最佳例证是17世纪荷兰绘画的空前繁荣。艺术家的风景画和静
物画大量出现在市民的家中,正是市民的踊跃订购使得荷兰的文化艺术事业兴旺昌盛。当代
中国在经济上的活跃与17世纪的荷兰具有相似性,但荷兰绘画进入市民家庭并不是因为市
民打算保值才购买艺术品,而是因为他们真正喜欢艺术。目前购买中国当代艺术品的客人,
除了国内外真正喜欢当代艺术的少量收藏家,多数是出于增值目的的投资客,收藏基础极不
稳固。中国当代艺术的基础如果不能扎根市民阶层,它的发展无疑会受到各方面的限制。
最近的数场艺术节还将举办有关中国当代艺术的知识普及讲座,以便市民正确理解中国
当代艺术,宽容地看待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工作,并且能够拥有市民自己喜欢的当代艺术品。
当代艺术不应该是古典式精英、财富、地位的象征,作为生活在当代社会的市民,每个人都
有观看、购买当代艺术的权利,当代艺术为市民欣赏或收藏艺术提供了更多更新的选择。3


3
http://www.socang.com 2011-06-15 16:1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0级艺术概论论文
V
附图:
当代艺术作品展
2010级艺术概论论文

VI
参考文献:
1、www.baidu.com
2、www.soso.com
3、
王受之 :《世界当代艺术史》 ,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

4、www.1626.com 潮人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