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鹤庆新华村银饰纹样与工艺传承
大理白族银饰反映了白族地区深厚的民族文化特质。
其中,大理白族银饰纹样元素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
求,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凸显了大理白族文化的多样
性。作为传统银饰手工艺的代表,大理鹤庆新华村银饰工艺
在白族银饰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说,云南银饰看大
理,大理银饰看鹤庆新华村。大理鹤庆新华村是个“小锤敲
过一千年”的文化村,其银饰纹样、工艺都经历了上千年的
传承才逐步演化到现在的状态。本文以大理鹤庆新华村白族
银饰纹样与工艺传承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的田野调察,拍
摄大量实物图片,依据史料记载等图文资料,探究其银饰的
纹样美与工艺美。
一、研究背景?D?D“小锤敲过一千年”的大理鹤庆新华
村银饰生成环境
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新华村原名“石寨子”,据史料
记载,三国时期诸葛亮曾屯兵于此,留下石寨,因此而得名。
其坐落于鹤庆县城以北4千米的凤凰山下,是一个白族人居
住的美丽乡村。据史料记载,早在唐代南诏国时期,鹤庆新
华村的白族村民就已经开始加工赋有民族特色的银饰手工
艺品和生活器皿,迄今已延续了1200多年。历史上,鹤庆
新华村的民族文化产品沿着“茶马古道”流传于民间,“鹤
川匠人”的美名由此著称于世。鹤庆新华村的银饰匠人常年
游历,学习各地银饰、银器文化,从而丰富和提高自己的银
饰、银器制作工艺。尤其在我国藏区,大量藏传佛教寺院的
宝顶、法号、宗教用品等来源于鹤庆新华村银饰匠人的创新
与雕刻,同时新华村也加工生产藏族同胞常佩戴的银饰品。
近年来,大理旅游业快速发展,通过田野调查发现,鹤
庆新华村已经形成家家有手艺、代代手艺相传的局面。目前,
鹤庆新华村新一代的银器银饰匠人传承着先辈留下的银饰
银器手工艺(见图1),同时不断进行创新,融入现代艺术形
式,使其符合现代潮流。鹤庆新华村的银饰匠人喜爱去各地
银饰集中的地方,去借鉴别人好的地方用于激发自己的创作
灵感,他们用精湛的工艺一锤一鉴,制作出精美的银饰银器
等工艺品(见图2)。2000年,新华村分别被文化部和中国
村社发展促进会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民族文
化村”。
二、丰富多样的艺术之美
(一)自然生动的纹样之美
作为云南众多世居民族中的一支,生活在滇东、滇中洱
海地区的白族人世代传承着银饰、银器制造工艺。他们掌握
的这项古老技艺,并没有像其他民族的手工艺那样受到现代
化进程的冲击而走向衰落,反而愈发兴盛。这种现象体现出
鹤庆新华村的白族人喜爱自己的民族文化,注重先辈传承的
工艺技巧,先辈所传承的手工艺银饰技艺几乎没有被历史遗
忘反而被当地代代相传并且不断创新。大理白族世代富庶,
动荡较少,所以他们所制作的银饰作品更多的是描写平静祥
和的自然情态。鹤庆新华村白族银饰纹样主要有龙纹、花纹、
虫纹、鱼纹、鸟纹、卷草纹等,还常常配以各式地纹,因地
域不同而形态各异,如汉器上常见的云纹、水纹,藏器常用
的回纹,首饰中常用的点纹、弦纹、珍珠纹等。无论采用哪
种纹样,其所表达的寓意都是吉祥富贵、自然平和。很多银
饰除了具有显著的审美价值外,还成为识别女性婚否的象
征、视为家庭财富的表现、家庭信物的延续、寄托美好祈愿
的载体。
此外,鹤庆新华村白族人民擅长用各种材质、各种颜色
同银饰佩戴品进行融合搭配,他们喜爱在银饰中加入许多其
他材料,辅助材料主要有珍珠、绿松石、翡翠、玛瑙、骨、
牙、贝、木头等。它们或者作为银饰的镶嵌物件,或者作为
主石与银饰品进行搭配,新中见奇,奇而更新,形成了?化多
姿的独特艺术表现形式,充满无尽的韵律美。
近年来,鹤庆新华村在银饰上进行创新,它结合中国传
统景泰蓝的掐丝珐琅工艺技术,将不同珐琅釉料施用于银胎
上,再制银胎、绘图、掐丝、点蓝、烧结和镶嵌一些彩宝,
如欧泊、碧玺、天河石等。这给鹤庆新华村银饰品增添了一
份独特感和艺术感,它所展现的不仅是一件银饰品,更是两
种跨时代工艺的伟大结合。今天的大理鹤庆新华村银饰品是
当代银饰匠人不断创新、不断实践、不断改进的智慧结晶,
银与其他材质的艺术结合,增添了银饰的美感和韵味,完美
地诠释了鹤庆新华村独有的色彩之美。
(二)对称与均衡纹样之鱼纹
在鹤庆新华村银饰中,常见的鱼纹雕饰与新石器时代半
坡鱼纹有异曲同工之妙。造型均衡的鱼纹,左右对称,鱼头、
鱼翅呈菱形,躯干收缩修长,尾部呈三角形放射,整体造型
为封闭的曲线,线条简洁明快,弧度内敛而外张,极具中国
绘画之精韵,而且经常两两相对,极富情趣,又有招财进宝
之灵气而广为应用。鱼的含义有很多,鱼形元素所表达的
“余”,其所代表的“年年有余”一直以来是我国的一种传
统表现方式。鱼形纹样从鱼的外形出发,具体分析了鱼形的
设计美感和鱼形造型展示的美学特征,实现了实用和欣赏的
统一。其纹样所包含的底蕴不单单是历史的味道,而且注入
某种理念、情怀,它是民族文化中鱼形元素的创造者。
(三)节奏与韵律纹样之植物纹
植物纹中一类是自然界的普通花卉,如桃花、莲花、梅
花、兰花等,另一类是一些具有象征性的植物纹样,这类图
案具有吉祥、神圣、纯洁等象征意义。其中与宗教信仰密切
相关的莲花图案,它在白族纹样中应用比较广泛,有高洁清
廉的吉祥喻意,展现出一种朴实雅致的美。
植物纹中用的莲花纹就如周敦颐《爱莲说》所云,“出
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莲花
的君子气质被人广为称颂。而银饰中的莲花图案则是随着佛
教的传播而日渐盛行起来的,从单瓣发展到复瓣,综合多种
吉祥花纹元素并且升华到了宝相花纹。宝相花始于莲花,所
以宝相花常被称为宝相莲花。
(四)单独纹样之云纹
云纹在我国装饰纹样中历史久远,据《春秋元命苞》记
载:“阴阳聚为云。”《北山移文》中说“度白雪以方洁,干
青云以直上”,云纹有着步步高升的寓意。在鹤庆新华村的
银饰中,云纹纹样处于圆形纹样内,双翅张开,身旁辅以水
纹,大小不等,流畅卷曲,呈对称图案。
三、巧夺天工的工艺之美
(一)传承有序的基础工艺 目前,机械化生产
发展迅速,传统手工艺产业受到排挤,导致经济效益低,后
辈不愿继承传统手工艺。此外,传统银饰纹样与现代年轻人
所追求的独特性和特殊性形成冲击对比。要想做到传承有
序,鹤庆新华村应该在这个关键时期做到传统纹样与当今时
代相结合,做到取长补短,使传统纹样大放光彩,让当代人
体会到传统手工艺永远不可能被机械化生产所替代的独特
魅力。传统手工艺自然有机器永远无法媲美的地方,比如,
掐丝、錾刻、花丝、锤碟的肌理等,是机器没有的感情纹样。
根据这些特点,把创新应用到现代首饰设计中,使其变
成奢华的手工银饰品,逐渐让传统手工艺再次进入大众的视
界,鼓励设计时将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完美结合,使人们逐
渐接受手工银饰品,而不是渐渐变成博物馆的物质文化遗
产。
(二)古典灵韵的錾刻雕花工艺之美
大理鹤庆新华村的錾刻工艺可以说是历史传承下来的,
其中錾刻工具一般包括一把锤子和一套钢制錾子。根据錾刻
对象的设计变化、图案大小以及肌理的不同,錾头也被磨制
成尖、圆、方、平、凹槽、月牙、花瓣等多种形状。加工时,
操作者左手执錾,右手握锤,随时选用适形的錾子,将纹饰
錾刻在银片器形的表面。?Q庆新华村的錾刻工艺主要有阳
錾、阴錾、平錾、镂空等方法。阳錾普遍用于大中型银制品
上,表现出凸面浮雕效果。阴錾则普遍用于小型佩戴的银质
饰品上,表现出线条之流畅、形象之饱满、气韵之生动。
(三)新华村银饰的新兴蜕变之美
随着现代珠宝首饰设计行业的遍地开花,银饰手工艺被
众多机械化所取代,那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传统手工技
艺濒临灭绝。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大理鹤庆新华村传统
的银饰手工艺技术传承面临冲击和挑战,怎样才能把银饰传
统的手工艺技术完整地保留下来,在首饰设计不断创新的同
时不忘记传统银饰手工艺,使其与符合现代潮流的首饰设计
合理结合起来,这是一个有待思考的严峻话题。
大理鹤庆新华村在银饰工艺上处于继承和突破传统方
法的历史关键阶段,在传承过程中也融入了新鲜的血液。在
考察大理鹤庆新华村的银饰中,笔者发现,相较传统的白族
银饰,当下的首饰设计运用的方法是把传统银饰与白族的服
饰纹样相结合,由此可以看出,作为银都之乡,它正处在一
个改变阶段。
四、结语
随着现代首饰设计的发展,大理鹤庆新华村银饰行业也
发展到一个转型与创新时期。其工艺正在传承与突破传统中
不断融合,新华村银饰的那份历史民族文化的情感也是当今
珠宝首饰设计师所常常联想的灵感来源,新华村的文化传承
离不开传承方式和不断创新。关于白族传统工艺的传承,新
华村具有分工严密的家庭作坊传统优势。就新华村手工业的
发展来看,其手工艺都是通过祖祖辈辈相互传授而传承下来
的,即上辈手工艺匠人传承给下辈匠人,这也是鹤庆新华村
银器手工艺的主要传承形式。此外,要想实现银饰手工艺的
创新,更多的设计者必须积极关注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