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 第17卷第6期 榆林学院学报 JOURNAL OF YULIN COLLEGE N0v.2Oo7 V01.17 No.6
苯硼酸参与的Suzuki—Type反应研究进展
辛炳炜
(德州学院化学系,山东德州253023)
摘要:芳香酮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及药物中间体中,是许多有机化合物的重要结构单元。目前 合成芳香酮化合物的方法有多种,其中利用苯硼酸与羧酸衍生物进行Suzuki—Type偶联反应是制备芳
香酮化合物的主要手段之一。近年来该类反应受到广泛关注并取得了一定进展。就近几年Suzuki—
Type反应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Suzuki—Type反应;苯硼酸;酸酐;酰氯;Pd(II)络合物
中图分类号:06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871(2007)06—0049—06
芳香酮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许多天然产物及药物 中间体中…。合成芳香酮的方法很多 ]:仲醇的氧
化反应、芳香族化合物的Friedel—Crafts酰基化反
应以及金属有机试剂(Mg、Li、Zn、Cu、Hg、Sn)与羧
酸衍生物的亲核加成反应等。然而这些方法都在不
同程度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缺陷。如仲醇的氧化反
应,需要重金属盐如PCC或MnO 作为氧化剂,会产
生难以分离的副产物。Friedel—Crafts酰基化反应
是工业上最古老、最成熟的制备芳香酮的方法,但该
法易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经济浪费,反应因生成 邻对位位置异构体而导致产物分离困难。另外该方
法不适合制备间位取代物。有些金属有机试剂如镁
试剂、锂试剂等与羧酸衍生物反应可以得到立体专
性的不对称酮,但是容易生成叔醇副产物,因此产
率一般较低,而且对水、空气等敏感,给操作带来很
大不便。
有机硼试剂由于其特有的无毒、稳定性等特点,
广泛应用于偶联反应中。羧酸衍生物是最早发现的
Suzuki反应替代底物之一,近年来已有不少关于钯
催化的有机硼试剂与该类化合物反应制备芳香酮的 报道,其中羧酸衍生物主要包括:酰氯、酸酐、羧酸、
硫酯等 J。该方法具有区域和立体专一性,可以避
免叔醇等副产物的生成,同时可使用的溶剂范围广。
反应机理与Suzuki反应类似,首先Pd(0)与羧酸衍
生物发生氧化加成反应生成Pd(II)配合物,然后发
生配体交换,最后发生还原消除反应得到偶联产物,
收稿日期:2o07—田8—2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20571063) 作者简介:辛炳炜(1968一),女,山东德州人,副教授,博士。 同时再生Pd(0),完成催化循环过程。因此许多文 献称其为“Suzuki—Type”偶联反应 ]。
1 苯硼酸与酰氯的偶联反应
酰氯是一种非常活泼的物质,早在二十世纪七 十年代就已经被用来和金属有机试剂发生偶联反
应 。近几年,在钯的催化作用下利用酰氯和苯
硼酸的偶联反应来制备不对称芳香酮成为研究的热
点(Scheme 1)。
O 【Pd】 OII ,<一 CO H】2 R.. ,一R入 一=)
Scheme l 1975年,Negishi 发现烷基硼试剂和芳香族硼
试剂即使在没有催化剂的情况下也可以和酰氯反 应。1993年,Uemura【9 报道了NaBPh 在Pd
(PPh。) 作用下与酰氯的偶联反应。随后,Hadd.
ach【lO]在甲苯中以Pd(PPh。) 为催化剂对这一工作
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并将有机硼试剂由NaBPh 推
广到苯硼酸和杂环硼酸。反应活性不受苯硼酸和酰
氯上取代基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的影响。但是反应
条件苛刻,需要在100 oC高温反应16 h,所得产率仍 较低。2003年,Rolando¨¨在同样的体系中合成了
查耳酮。 1999年,Bumagin【121利用水对硼酸的促进作用,在丙
酮一水体系中用Pd(II)催化完成了NaBPh4与酰氯
的偶联反应。笔者详细讨论了水的量对反应活性的
影响。以Pd(OAc)
为催化剂,在纯丙酮溶液中,反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5O· 榆林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总第7O期j
应6 h,产率为96%。当丙酮和水的体积比为1:1
时,反应仅需要15 min产率即可达98%。但是在纯
水中反应需要较长时间,5 h可得97%。笔者还研 究了苯硼酸代替NaBPh 和苯甲酰氯在PdC1 一丙
酮一水体系中的反应。该体系具有反应温度低
(20%)、反应时间短(1—2 h)以及催化剂用量少(1 mo1%)等优点,并且不需要膦配体即可高产率地获
得不对称芳香酮以及杂环芳香酮。这说明水不仅可
以促进苯硼酸参与的Suzuki反应,同时还可以促进
苯硼酸参与的Suzuki—Type反应。但是该体系需要
氩气保护,产物分离困难,而且不适合对水敏感的
酰氯。 针对在水溶液中对水敏感的酰氯容易水解成羧
酸的弊端,2003年Urawal】 提出利用带结晶水的
K。PO 作为碱,在甲苯中用Pd(PPh。) C1 催化完成
了酰氯与苯硼酸的反应。K PO ·1.5H O中的结
晶水足以活化苯硼酸,但是不至于使酰氯水解,因此
可以高产率地合成芳香酮,易水解的芳香族酰氯如
对硝基苯甲酰氯产率可达70%。脂肪族酰氯同样
反应情况良好。但是该体系要在1lO℃下进行4 h,
所要求的温度高、反应时间长并且后处理复杂。 2005年,Bandgar 14]报道了无溶剂芳香族酰氯
与苯硼酸的Suzuki—Type反应。在室温下反应5 min芳环及芳杂环酰氯和芳香族硼酸即可获得8O一
95%的产率。然而该体系不适合脂肪族酰氯。
以上讨论的主要是芳香族硼酸,脂肪族硼酸很
少用于偶联反应而且活性也较芳香族硼酸低。文献
中报道的脂肪族硼酸主要为9一BBNlJ 。然而上海
有机所的邓敏智教授¨ 于2000年首次报道了环丙
烷硼酸与酰氯的反应,通过该反应可以合成手性环
丙烷酮(Scheme 2)。
Scheme 2
2苯硼酸与酸酐的偶联反应 由于酰氯太活泼,导致反应条件苛刻,操作比较
困难,应用范围也相对较窄。因此在Suzuki—Type
反应中常常使用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的酸酐来代替酰
氯。这方面的工作主要由Goossen和Yamamoto两 个小组研究报道。2001年,GoossenⅢ 首先报道了
钯催化的酸酐和苯硼酸的反应。以3 mo1%Pd
(OAc) 一7mo1%PPh 为催化剂,正己酸酐和苯硼酸
在6O℃即可发生反应。研究发现在纯THF溶液 中,产率很低,只有29%;但是加入2 equiv.的水,可
使反应产率提高到97%。该方法再次证明水对苯
硼酸的活化反应,其中水与苯硼酸的比例对反应很
关键,当水的量为苯硼酸的两当量时为最佳条件。
在该条件下,脂肪族酸酐和芳香族酸酐均可与苯硼
酸顺利反应,产率在71—98%之间。 Yamamoto小组【】副几乎同时独立地完成了同样
的工作。在THF或二氧六环中以Pd(PPh ) 为催
化剂,反应温度控制在80 ̄C,可有效地完成芳环、芳
杂环酸酐以及脂肪族酸酐的芳酮化反应。
这两个小组的研究结果有着共同特点。一是都
需要膦配体:作者明确指出没有膦配体反应无法进
行,并详细研究了不同膦配体对反应的影响,指出不
同的底物需要不同的膦配体;其次都不需要碱,这样 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Goossen【191明确提出酸酐
中AcO一有三种作用:本身就是碱、作为离去基团、
可以与Pd(II)配位。两种反应体系对底物适用范
围都比较广,可以允许CO、CN、OR、NO 、NH 、CF3 甚至OH等许多官能团存在,并且没有副反应发
生。研究表明,位阻小的脂肪族酸酐(如乙酸酐)能
很好地发生反应,但位阻大的酸酐如新戊酸酐活性
较低。然而,Goossen小组在反应中发现水对反应有
促进作用,在DMF或THF溶液中加入2 equiv.的
水,反应可在较低温度下(6O℃)进行。而Yamamo—
to则在纯有机溶剂中进行,反应最佳温度为80 ̄C。
Goossen认为,体系中如果没有水并且膦配体超过 Pd(OAc) 3 equiv.时,对反应不利,需要在较高温度
下进行。此后,Wang 提出可以利用微波促进Su—
zuki—Type反应。以丙酮作为溶剂,以5 mo1%Pd
(PPh。) cl 为催化剂,在525 W的功率下分别完成 了酰氯和酸酐与NaBPh 的反应,产率在82—92%
之间。 3苯硼酸与羧酸的偶联反应
尽管酸酐可以顺利地与苯硼酸发生反应,但是
很难直接买到。与此相反,羧酸便宜且易得,然而因
其活性太低,很难直接与金属有机化合物反应。 近几年,Goossen和Yamamoto对羧酸和苯硼酸
的反应进行了研究。他们以大位阻新戊酸酐为活化
剂,使羧酸原位生成酸酐制备不对称芳酮。例如当
Pd(PPh ) 为2 mo1%,80℃在二氧六环中反应24
h,产率可达83%(Scheme3)。 0 0 0 . ~jL 0 A ‘ e旧 磊 八《=: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辛炳炜:苯硼酸参与的Suzuki—Type反应研究进展 ·5l·
Scheme 3
但是新戊酸酐并不是最好的活化剂。利用该酸
酐不但产率较低,而且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两分子新
戊酸会造成分离上的困难。二(N一琥珀亚胺基)碳
酸酯是比较理想的活化剂,产生的二氧化碳和N一
羟基琥珀亚胺可以简单地用水除去(Scheme 4)。实
验证明,在3mo1%Pd(F6一acac)2—7 mo1%PCy3的
催化作用下,60%反应l4 h,芳香族羧酸和脂肪族羧
酸产率较高,然而芳杂环羧酸反应情况不理想。
厂 o 1 o
Scheme 4
此后,Yamamoto对活化剂进行了进一步优化,
发现(MeOCO) O是更理想的活化剂,副产物中只
有甲醇和二氧化碳。当Pd(PPh,) 为2 mo1%,在二
氧六环中80℃下反应24 h,用(MeOCO) O为活化 剂产率可高达95%。 4苯硼酸与酯的偶联反应
普通的羧酸酯因烷氧基是一较弱的离去基团,
很少用于与金属试剂发生偶联反应。然而Yamamo—
to小组利用具有特殊电子效应的三氟乙酸苯酯与含
有不同取代基的苯硼酸反应,合成了一系列三氟甲
基酮(Scheme 5)。
,殳。 ‘_ 肇巍
Scheme 5
对于富电子的不含氟的羧酸酯无法进行这种反
应。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羧酸制成2一吡啶酯进行 反应。2004年,Chatani先后用Ru 和Pd[ 化合
物作催化剂催化吡啶酯和苯硼酸反应。但用Ru作
催化剂反应条件苛刻,改用Pd(OAc) 一PPh 可使
反应条件温和,50℃反应10 h产率可达92%。吡啶
硼酸酯在反应中不仅作为反应底物而且还起配体的
作用。
2004年,Liebeskind等 发展了一种新型的酰
基化合物一硫酯。在CuOCOR作用下,以Pd盐作
催化剂可以高效地与有机硼酸发生反应。 5 本课题组对水相中Suzuki—Type反应的研究
尽管苯硼酸参与的Suzuki—Type反应已经取得
很大进展,然而目前文献报道的该类反应主要在有
机溶剂进行,反应条件苛刻,并且需要膦配体,催化
体系不能循环使用,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迄今
为止还没有在水相中进行该类反应的报道。本课题 组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 】,在水相中对Suzuki—
Type反应进行了研究。
研究发现,在水中分别加入离子液体[bmim]
[PF6]、聚乙二醇(PEG)、表面活性剂(如SDS)等添
加剂,会有效促进Suzuki—Type反应,在碱的作用
下,可以快速高效地得到芳香酮化合物。并且H O
与IL、PEG的比例是Suzuki—Type反应的关键因
素,当H O:[bmim][PF6]为2.5:3 g时为最佳比
例,H O:PEG为3:3 g时效果最好,SDS的最佳浓
度为0.10 M。Pd(OAc)2一H2O.[bmim][PF6]体
系、Pd(OAc)2一H2O—PEG体系和PdC12一H2O—
SDS体系均为良好的Suzuki—Type反应体系,对底
物适用范围广,允许多种官能团如NO 、C1、OMe、Me
以及CN等存在,并且适用于芳杂环羧酸衍生物。
苯环上带有供电子基和吸电子基的酰氯、酸酐均可
快速高效地与苯硼酸发生反应。反应活性受底物立 体效应的影响,邻位取代的芳香族酰氯和酸酐比相
应的对位取代底物反应活性稍低。研究证实,酸酐 比相应的酰氯活性低。脂肪族酰氯和酸酐在该体系
中较难进行。具有供电子基的苯硼酸比带有吸电子
基的苯硼酸活性要高。芳环和芳杂环硼酸都能顺利
与酰氯和酸酐反应。
Pd(OAc) 一H O-[bmim][PF6]体系不仅避
免使用膦配体而且催化剂用量少,研究发现Pd
(OAc) 只有0.9一1.8 too1%的用量就能催化反应;
催化剂可以循环使用8次,平均产率在92%以上,
催化活性没有明显降低,循环使用情况明显高于其
他体系。
Pd(OAc) 一H O—PEG体系催化剂催化效率
高:研究发现Pd(OAc) 用量仅为0.2—0.5 too1%,
明显高于Pd(OAc) 一H O-[bmim][PF6]体系,
TON可高达2.5 X 10 。同时该体系不需要使用膦
配体,催化剂和溶剂可以循环使用,在绿色有机合成
上较有意义。 本课题组发展的Suzuki—Type偶联反应的水相
体系,与原来已有的其它体系相比,能够避免使用膦
配体,具有催化效率高、条件温和、反应时间短和产
物分离简单等特点,同时可以有效抑制苯硼酸的自
身偶联等副反应。 6结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钯催化的苯硼酸与羧酸衍生物之间
的偶联反应是合成芳香酮化合物的有效手段之一。
与其他合成方法相比,有机硼试剂低毒、稳定性好,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