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润滑油基础油的生产
38
基础油生产---糠醛精制
在操作中有如下几条规律: ⑪适宜的塔顶温度可改善油品质量,提高粘温性能。 ⑫适宜的塔底温度主要是保证产品的收率。 ⑬油品密度越大,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也越小,为了 获得质量好的精制油,抽提温度就要相应控高一点。 (4)溶剂比越大,精制深度加深,能提高质量,但 收率下降 。
脱去胶质、沥青质
4
生产润滑油基础油的原料(润滑油料): 常减压蒸馏切割得到各种馏程的润滑油馏分 减压渣油(经溶剂脱沥青得到残渣润滑油馏分) “老三套”工艺: ①溶剂精制除去各种润滑油馏分中的非理想组分 ②溶剂脱蜡以除去高凝点组分,降低其凝点 ③白土或加氢补充精制
该法受原油本身化学组成的限制很大,低硫石蜡基 原油是润滑油的良好原料。
20
溶剂回收方法
按回收工艺机理的不同,分为两类: ①蒸发—冷凝回收 ②临界回收法(节能~30%) 临界回收工艺:基本原理是由于丙烷在40℃以上时 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能力逐渐降低,当温度升高到 临界温度(96.84℃),压力大于临界压力时,丙烷 的溶解能力最小,几乎变为0,密度也最小,这时与 油的密度差最大,脱沥青油将很容易地从丙烷中分 离出来 。 临界回收又分两种: 亚临界回收:接近临界温度下回收 超临界回收:在稍高于临界温度、压力下回收
7
基础油生产工艺过程简介
——溶剂精制工艺
减二 常压渣油 150N 糠 醛 精 制 装 置
减 压 塔
减三 减四
轻脱油
酮 苯 脱 蜡 装 置
白 土 400N 补 充 精 650N 制 装 120BS 置
减压渣油
丙烷 脱沥 青装 置
脱 氮 装 置
国内的溶剂精制工艺分正序及反序流程,先糠醛后
酮苯为正序,先酮苯后糠醛为反序。
选择操作压力时必须注意: ①为了保证抽提操作是在双液相区内进行,对 某种溶剂和某个操作温度都有一个最低限压力, 操作压力应高于此最低限压力。 ②在近临界溶剂抽提或超临界溶剂抽提的条件 下,压力对溶剂的密度有较大的影响,因而对 溶剂的溶解能力的影响也大。
25
3、溶剂组成及溶剂比
³ Ñ £ ¸ ü Ó Ô Í
¼ õ Ñ ¸ Õ ô Á ó Á ½ Í é Í Ñ Á ¤ Ç ´ ü Ó Ô Í
È Ü ¼ Á ¾ « Ö Æ
Í ª ± ½ Í Ñ À ¯
¯ · À ´ é ³ ³ ö Ó Í ¤Ç Á ´
¼ 11-4 ´ Í « Í ³ ² ½ ² ¨Ö Æ È ¡ » õ ´ ¡ Ó Í µ Ä Á ô³ Ì Ê ¾ Ò â Í ¼
23
塔顶、塔底的温度高低应根据原料性质、脱沥青 油及沥青质量要求而定。 溶剂不同,要求的抽提温度也不同: 丙烷50℃~90℃ 丁烷100℃~140℃ 戊烷150℃~190℃ 在最高允许温度以下,采用较高的温度可以降低 渣油的粘度,从而改善抽提过程中的传质状况。
24
2、压力
操作压力一般不作为调节手段。
加氢工艺流程示意图
13
第一节 溶剂脱沥青
1.溶剂脱沥青过程在炼油工业中的作用
1)由渣油生产高粘度指数的重质润滑油。 2)由渣油生产轻质燃料油。
3)生产沥青。142、溶剂脱沥青生产基本原理
渣油中的烃类和非烃类,在非极性溶剂(丙烷等)中 有差异非常明显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溶 剂对烷烃、环烷烃、少环的芳烃溶剂能力强,对胶 质、沥青几乎不溶解,在抽提塔中利用二种物质的 密度差,逆流接触,并在抽提塔中控制一定的温度 差,生产出质量合格的脱沥青油。
生产基础油的过程是一个剔除非理想组分 的过程。 润滑油的理想组分——分支比较多的异构 烷烃;少环长侧链的环烷烃,少环长侧链 的芳烃。
非理想组分——多环短侧链的芳香烃,含 硫,含氮,含氧化合物及少量的胶质,高 凝点烃类。
3
基础油生产过程
补充精制 合适的粘度 除去非理想组分 原 油 基础油
除去蜡烃组分
HVI150
减 压 蒸 馏
糠 醛 精 制
加 氢 精 制
糠醛抽出油
酮 苯 脱 蜡
蜡液
HVI500 150BS VHVI
加 氢 异 构
沥青 变压器油
10
基础油生产工艺过程简介
——三段加氢工艺之一
常压渣油 减三 减 压 塔 减四 糠 醛 精 制 装 置
抽出油
VHVI料
轻脱油
加 氢 处 理 装 置
加 氢 精 制 装 置
16
润滑油基础油生产---丙烷脱沥青
不溶物含量% 100
80 60 40 20 -40 80 温度℃ 丙烷--渣油溶解图 0 40
溶剂比(体)为2﹕1
17
A
B
从40℃~96.84℃(丙 烷临界温度)渣油在 液体丙烷中的溶解度 由100%到0
20
4.丙烷脱沥青的工艺流程
--1)抽提部分
抽提的任务是把丙烷溶剂和原料油充分接触而将原料 油的润滑油组分溶解出来,使之与胶质沥青质分离。
15
3.溶剂脱沥青常用溶剂
脱沥青常用溶剂: 丙烷、异丁烷、正丁烷、戊烷及其混合物。
当以丙烷为溶剂时,脱沥青选择性高,脱沥青油的 品质最好,残炭值最低,粘度适当(脱沥青油收率 低)。
溶剂烷烃分子增大,则脱沥青选择性降低,脱沥青油收 率提高。
对润滑油型溶剂脱沥青工艺,几乎都是采用丙烷脱 沥青工艺。
非理想组分:多环短侧链环状烃和含S、N、O化合物 及胶质等
理想组分:单环长侧链环状烃和烷烃
35
基础油生产---糠醛精制
精制油
糠醛 原料
底循环
这是装置萃取塔流程,由 于糠醛的比重大,由上部 进入,原料从底部进入。 通过控制原料和糠醛进塔 的温度及底部循环控制萃 取塔有一定的温度差。 以比色或残碳作馏出口控 制指标。
8
基础油生产工艺过程简介
——二段加氢工艺
轻油
125N
含蜡基 础油 润滑油料 加 氢 处 理 装 置 蒸 馏 装 置 加 氢 精 制 装 置 酮 苯 脱 蜡 装 置
200N 500N
150BS
馏分油
9
基础油生产工艺过程简介
——混合加氢工艺
常压渣油 变压器油馏分 150N馏分 500N馏分 轻脱沥青油 丙 烷 脱 沥 青
糠醛、苯酚、N-甲基吡咯烷酮(NMP)
(三种溶剂的性质及使用性能对比见P431表11-7/8)
34
溶剂精制工艺原理
利用溶剂对润滑油中的非理想组份(多环短侧链的 芳烃和环烷烃、胶质、硫和氮的化合物)的溶解能 力强、而对理想组分(少环长侧链的烃类)溶解能 力差,在低于临界温度条件下比重差较大,在萃取 塔中使溶剂和原料两者逆流接触并分层,从而使润 滑油的理想组分和非理想组分分开。
75N
100N 常 减 150N 压 装 250N 置 120BS 基 础 油 罐 区
同一装置区内
12
基础油生产工艺过程简介
——高压加氢工艺
氢气 润滑油料 汽油、煤油 柴油
氢气
保 护 反 应 器
加 氢 处 理 反 应 器
临 氢 降 凝 反 应 器
加 氢 精 制 反 应 器
常 减 压 塔
70N
150N 350N 650N 150BS 基 础 油 罐 区
21
图11-4 丙烷脱沥青工艺原理流程
22
影响溶剂脱沥青的主要因素 1、温度
改变温度会改变溶剂的溶解能力,越靠近临界温度 则温度的影响越显著。 调整抽提过程各部位的温度是主要的操作调节手段。 抽提塔顶部温度提高,溶剂的密度减小、溶解能力 下降、选择性加强。脱沥青油中的胶质、沥青质少, 残炭值低,但收率降低。 抽提塔底部温度较低时,溶剂溶解能力强,沥青中 大量重组分被溶解,因而沥青中含油量减少,软化 点高,脱沥青油收率高。
70N 常 减 500N 压 装 150BS 置 VHVI 150N
减压渣油
丙烷 脱沥 青装 置
加 氢 异 构 装 置
11
基础油生产工艺程简介 ——三段加氢工艺之二
常压渣油 减三 减 减四 压 塔 轻脱油 减压 渣油
丙烷 脱沥 青装 置 中 间 罐 区
汽柴油
加 氢 裂 化 装 置 常 压 蒸 馏 装 置 加 氢 异 构 装 置 加 氢 精 制 装 置
抽出油
萃取系统示意图
37
基础油生产---糠醛精制
控制抽提塔温度的原因:从塔底到塔顶,原料
中的理相组分逐渐减少,糠醛在混合液中的比重
相对增加,因而在溶剂中临界溶解温度也相应提
高,这就需要操作温度从下至上逐步提高,以保 证精制深度。而底部温度逐步降低,使溶剂中的 部分理想组分逐渐分离出来,回到精制液中去, 从而减少理想组分的损失,提高精制油收率 。
乙烷对残渣油溶解度小,脱沥青油收率低, 丁烷以上的低分子烷烃对残渣油溶解能力强,选择 性差,脱沥青油质量差; 丙烷既具有一定的溶解能力,又有较好的选择性, 是良好的脱沥青溶剂,特别适合于用作生产润滑油 料。 当目的产品为催化裂化或加氢裂化原料时,多采用 丁烷或戊烷作溶剂。 为了调节溶剂的溶解能力和选择性,或受溶剂来源 限制,也可采用混合溶剂。
39
基础油生产---糠醛精制
抽提溶剂的回收 1) 提取液和提余液中溶剂的回收:多效蒸发
抽余液中溶剂较少,约15%左右。 提取液中溶剂达90%以上。
糠醛精制装置能耗中溶剂回收占总能耗的75~85%。 精制液回收系统采用蒸汽汽提一次回收工艺。 抽出液回收占回收系统的70%,采用四塔三效工艺, 即三效蒸发加一效汽提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