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奶牛繁殖与营养

第三章 奶牛繁殖与营养


和肌肉收缩功能时,分娩瘫痪或产褥热发生
(Golf and Horst, 1997)
分娩疾病综合症
• 所有代谢疾病都是相互关联的, 一
个疾病可能导致另一个疾病的发生
• 产褥热是其他代谢疾病的主要诱发原因,
如死胎, 酮血症, 胎衣滞留, 乳房炎和真 胃移位
围产期奶牛的免疫功能变化 (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3)采用TMR饲喂方式
2.加强饲养管理和改善奶牛体况评分(BCS)的调控
1.奶牛体况评分(BCS)共分为5级,分为1(消瘦)、2(瘦)、 3(中等)、4(肥)、5(过肥)共5个级别 。 表4 产后体重减少(营养状态下降)与繁殖成绩(产后天数)
轻度 (0.5以下) 27 48 中度 (0.5~1.0) 31 41 重度 (1.0以上) 42 62 营养状态下降 (得分下降) 初次排卵日(天) 初次发情日(天)
初次授精日(天 )
68
67
53 3.5-3.75 高峰期不低于2.5
79
17
初次授精的受胎率(%) 65 干奶牛和青年牛适宜BCS: 高产奶牛适宜BCS: 3.0
(二)蛋白质营养对奶牛繁殖障碍与繁殖疾病的调控
1.泌乳牛血浆中尿素浓度超过20mg/dl时,说明降解、 非降解蛋白质平衡有问题。饲喂了过量的降解蛋白 质。
采食量(Kg/d)
17.8
代谢紊乱对采食量的影响
13.6 12.4
正常
胎衣不下和子宫炎
第四胃变位和酮病
40 平均产奶量 35 30
代谢紊乱对平均产奶量的影响
25.3
33.5 25
25 20 15 10 5 0 正常 胎衣不下和子宫炎 第四胃变位和酮病
40
平均采食量(Kg/d) 平均产奶量(Kg/d)
2.为防止过量瘤胃降解蛋白质对精子、卵细胞和受 精卵的毒害作用,在生产上往往通过选择不同降解 率的蛋白质进行搭配 。 3. NRC(2001)推荐泌乳期奶牛日粮蛋白中必须含有 不低于30%非降解蛋白,高峰期为38%-40%,干奶 期可以降低到25%。
(三)微量元素缺乏与奶牛繁殖紊乱的关系
表5 繁殖紊乱 微量元素缺乏与繁殖紊乱的关系 铜 钴 碘 锰 硒 锌 铁
表3 营养代谢紊乱和繁殖紊乱之间的关系 营养代谢紊乱 繁殖紊乱 肥胖综合症 产乳热 真胃错位 酮体症 难产 √ √ 胎衣滞留 √ √ 子宫炎 √ √ ? ? 怀孕率降低 √ √ √ √
四、奶牛繁殖障碍与繁殖疾病的调控
(一)日粮能量水平的调控措施
1.通过饲养措施克服奶牛能量负平衡的调控
(1)提高饲料的DMI NRC中DMI已提高到占乳牛体 重的5.4% ,我国乳牛饲养标准对乳牛DMI也作了相应调 整,高产奶牛,DMI占体重的3.6%以上 。 (2)增加饲料的能量浓度 添加过瘤胃脂肪,如高含 油的植物籽实(膨化大豆、全棉籽和葵花籽等)和中 国农业大学饲料工业中心开发的高产奶牛高能高蛋白 乳倍利,来达到提高日粮能量浓度,增加总能量进食 量的目的。
3.铜、锌对奶牛繁殖障碍与繁殖疾病的营养调理 作用
铜缺乏会影响奶牛卵巢活动,延迟发情,降低受 孕率,增加胎盘滞留及造成产犊困难等。有实验证 明血铜浓度低的母牛补铜受孕率提高 锌对骨骼的正常钙化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发挥重 要作用 锌作用的敏感部位是皮肤系统,锌缺乏会导致过 度角质化或不完全角质化,蹄异常 锌对奶牛繁殖的影响主要通过高精料饲喂水平下, 奶牛跛行的增加来影响奶牛的繁殖
泌乳天数
奶牛头数 平均受胎率 (%)
150
60 65%
150
66 90%
• 能量负平衡越大,产犊后母牛出现第一次排 卵时间越长,而且安静发情的几率也越大. • 极度能量不平衡会使母牛进入正常发情期 的势头减缓,受孕率下降,还可能会造成胎 儿早期死亡或流产. • 北卡罗来纳州的Britt试验认为:能量负平 衡会对排卵前的卵泡发育和品质带来不良 影响.
死亡率
8
死亡率
1
第四胃移胃
产褥热
酮病
淘汰率
20 18 16 14 12 10 8 6 4 2 0 胎衣不下 第四胃移胃 产褥热 酮病 5 10 12 18
淘汰率
产奶量
600
产量损失500
500
产量损失
400
380 336
300
200
200
100
0 胎衣不下 第四胃移胃 产褥热 酮病
20 18 16 14 12 10 8 6 4 2 0
Goff and Horst, 1997
免疫功能降低
• • • • 采食干物质和能量的不足 分娩的应激 嗜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减少 矿物质代谢紊乱()
美国8070 头奶牛的代谢疾病调查情况
发病率
疾病
% 多发病的时间(产后天数)
胎衣滞留
子宫炎 产褥热 酮血症 真胃移位 乳房炎
7.4
7.6 1.6 4.6 6.3 9.7
二、奶牛繁殖疾病的危害
1.奶牛繁殖障碍与繁殖疾病近年来已上升为影 响我国奶牛业发展的第二大疾病
2. 拉大了奶牛的产间距(>400天),缩短了奶牛的
利用年限,加大了奶牛养殖的费用
3. 严重影响奶牛生产性能
三、能量平衡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
1.能量对卵巢功能的影响
表1
奶量与繁殖成绩(产后天数)
6912 3.5 27 29 43 74±13
泌 乳 高 衡峰 的期 高严 产重 奶能 牛量 负 平
Poor condition dairy cows
3. 能量过剩对奶牛繁殖的影响
能量过度也导致繁殖力降低。在泌乳后期或干乳期, 过度饲养的奶牛会产生“肥胖综合症”,产后出现繁 殖障碍与繁殖疾病如胎盘滞留、子宫炎、子宫复原慢、 囊状卵泡等,受孕率低,产后配种延迟.
围产期采食量变化
DMI kg/d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21 -14 -7 0 7 14 21 28
距离产犊的时间
围产期奶牛的能量平衡情况
干物质或能量采食量低
脂肪动用 免疫功能下降
瘤胃内容物减少 脂肪肝/酮血症
乳房炎/子宫炎
真胃移位 肝脏功能损害
2.围产期奶牛的营养和代谢状态
奶量水平(kg) 10814 体况评分 2.5 子宫恢复天数(天) 24 初次排卵日(天) 31 可观察的初次发情(天) 66 到受胎的天数(天) 217±43
体况差的产后母牛通常出现卵巢上大卵泡数减少,不排卵 用FSH超排,体况适中的奶牛发育的卵泡数较多
2. 能量对胚胎质量和受胎率的影响
表2 BCS 奶牛能量平衡对胚胎质量和受胎率的影响 2.5 -3.5 3.0- 3.5
低血钙症(临床型、亚临床型
肌肉收缩机能下降
瘤胃平滑肌收缩无力 子宫平滑肌收缩无力 乳头括约肌收缩无力
骨骼肌收缩无力
难产
产后瘫痪
采食量下降
真胃移位增加
胎衣不下
子宫恢复缓慢 乳头闭合不全 子宫伤害
淘汰
泌乳量减少
持久黄体
卵巢静止
子宫内膜炎 乳房炎
配种障碍
产后恶露排出
能量负平衡 脂肪肝
体脂肪动用 酮病 蹄病
• 由于食欲降低导致采食量的迅速降低 • 由于以下原因, 能量负平衡发生
– 产犊应激 – 能量需求量增加 »胎儿生长 »产乳 »内分泌有关的因子
• 脂肪组织的动用增加↑ • 在怀孕的最后17天,非脂化游离脂肪酸水平几 乎提高2倍 • 血液中维生素 A 和 E 的水平分别降低 38% 和 47%.
围产期血浆游离脂肪酸水平
群, Peeler et al., 1994)
代谢疾病的影响
脂肪肝 –——死亡率增加到 50%
妊娠毒血症——死亡率增加到80%以上
产犊后前21天患临床酮血症的奶牛, 第119天的产奶量减少 253 公斤. 高峰期产奶量每天每头比健康牛减少3 公斤 (Duffield et al,) 产褥热奶牛产犊后4到6周的泌乳量每天每头减少1到3公斤 (Rajala-Schultz et al,). 患产褥热的奶牛产乳寿命降低高达3.4年
305 Dry off 40 60
1.产犊前干物质采食量降低???
人们普遍认为在围产期雌激素水平提高是造成采食 量降低的主要原因(Bell, 1995; Grummer, 1995) 干物质采食量可以降低 30 to 40%, 或采食量从体 重的2% 降低到1.5%(Goff and Horst, 1997)。 明显减少主要在最后一周。
奶牛繁殖障碍与繁殖疾病的 营养调理
一、奶牛繁殖疾病发病的主要原因
1.营养因素 能量平衡 能量的负平衡与能量过剩 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平衡 Se,Zn,Cu,I,Ca,P VitA,VitE,
蛋白质平衡 总CP, UIP与DIP 2.环境因素 3.遗传因素 热应激与冷应激 奶牛肢蹄病具有明显的遗传性
由于发情推迟,第一次配种的间隔延长和产犊周期的延长,产
褥热导致繁殖性能降低.(90天后,很难)
代谢疾病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产奶量降低 繁殖性能降低
产奶寿命缩短
死亡率增加 盈利减少
3.
围产期发病率高的原因是什么?
• 大多数代谢疾病都与能量和矿物质平衡有关 • 脂肪肝和酮血症与严重的能量负平衡有关 • 产乳热和亚急性低血钙是一种最普遍的矿物 质平衡紊乱.
1
11 1 8 22 59
代谢疾病之间的相互关系
患有产褥热的奶牛比正常奶牛患乳房炎的比例增加8.1倍 (2190 cows total, in New York, Curtis, et al,)
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乳房炎的比例增加到9倍(Curtis et al,
1983) 酮血症患病牛的乳房炎患病率增加2倍(Oltenacu and Ekesbo, 1994) 胎衣不下提高乳房炎的发病率(33000头牛, Emanuelson et al, 1993) 死胎,胎衣不下,蹄病同样增加乳房炎发病率(英国, 10个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