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2: 关注48个生活细节,培养学生良好品德 和行为习惯解读
一、日常生活好习惯细节 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看似貌不惊人,可它对孩子的成长及至日后的生活却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老师和父母千万不可掉以轻心,一定要引起重视,从生活的点点滴滴抓起,为孩子将来成功地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1、早睡早起精神足——培养早睡早起的习惯 孩子如果有了熬夜和睡懒觉的习惯,从现在开始就一定要改掉。父母应该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睡觉前不看电视;按时作息,各种学习活动都按计划进行;清晨不要猛然大声叫醒孩子,要轻声唤醒;孩子有良好表现要及时鼓励;父母要以身作则,坚持生活有规律,不因周末或节日而玩到深夜。 2、衣着整洁每一天——培养讲究卫生的习惯 父母和老师要提醒孩子每天早晚洗手、洗脸;弄脏手、脸后要随时清洗;睡觉前要养成刷牙、洗脚的习惯;勤理发、勤剪指甲;不吮指,不挖鼻孔和耳洞。父母的良好卫生习惯会无形中影响孩子。 3、早晚刷牙要细致——培养爱护牙齿的习惯 父母和老师要告诉孩子不刷牙的后果,提醒孩子经常漱口;早晚细致刷牙;少吃甜品和饮料;纠正孩子的吮指、添牙、咬嘴唇、张口呼吸等不良习惯,避免牙齿生长畸形;父母要定期带孩子进行口腔检查,牙齿排列不齐要尽早矫正。 4、不用脏手揉眼睛——培养保护眼睛的习惯 在学校里,老师要严格要求孩子写字和读书的正确姿势,严格要求孩子做眼保健操,提醒孩子注意眼睛的卫生,不用脏手揉眼睛。 父母应该定期给孩子进行视力检查,检查年龄一般从4岁开始;要时刻纠正孩子写作业和看书的不良姿势;要使用颜色较浓的铅笔;绝对不可以躺着看书;定期进行桌椅的调整;不能超过1小时连续用眼;不要急于给孩子配戴眼镜,科学辨别真假近视。 5、每天锻炼一小时——培养锻炼身体的习惯 锻炼身体要适度,循序渐进。一般来说每星期至少运动3次左右,每次锻炼至少30分钟以上,长期坚持下去,必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家长和孩子一起锻炼,更能激发孩子的兴趣。 6、做事迅速不拖拉——培养讲求效率的习惯 孩子做事慢吞吞,父母和老师要积极找出原因,对症下药,拖拉有时是父母控制下孩子的“软性”对抗,拖拉的信息里有时隐藏了孩子对父母总是催促的不满和反抗。 7、用过东西归原处——培养物归原处的习惯 父母和老师要帮孩子养成物归原处、不随处乱扔的好习惯。父母不要代劳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教孩子学会将物品归类,培养孩子思维的有序性;告诉孩子选择物品摆放的合理位置。在公共场所更要严格自我约束,有“归位”意识,不给别人添麻烦,父母和老师更要以身作则,对孩子的进步行为要大力表扬。 8、珍惜粮食不剩饭——培养勤俭节约的习惯 诸葛亮曾言,“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要把孩子培养成有知识、有教养的人,勤俭节约是给孩子永久的财富。父母要教育孩子盘中餐的来之不易,吃饭不挑食;使用学习用品不浪费;不要给孩子买过量的东西;经常给孩子讲前人节俭的故事;在生活中随时向孩子做出示范和指导。 9、街头零食不乱买——培养健康饮食的习惯 让健康饮食的意识从小在孩子心中扎根是父母的责任,父母应该教育孩子了解一些健康饮食的基本知识;以家庭餐为主要形式;以粗茶淡饭为营养配餐;不要把垃圾食品当成时尚。科学地管住自己的嘴,从小形成科学饮食和健康生活的意识,将受益一生。 10、零钱使用有规划——培养合理消费的习惯 在教育孩子如何使用零用钱方面,父母和老师首先应让孩子牢记,家长赚钱不易,不可以用零花钱攀比;对于零花钱的使用要有一份记录或者计划,使自己从小能有理财的能力;要知道哪些能买哪些不能买,真正学会勤俭节约;不能随便拿家长的钱,需要时应事先向家长请示;父母给孩子的零花钱要适量,不能养成大手大脚的习惯。 11、衣食住行不攀比——培养不爱虚荣的习惯 正确引导孩子的攀比心理,战胜虚荣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前提。要教孩子学会接受自己,不为自己的普通出身而自卑,把尊严和价值建立在自身的优点之上;要教孩子正确对待社会差别,客观地认识自己的现状,不计较别人的态度;要教孩子把握攀比的尺度,并用攀比的积极因素来激励自己,不能让孩子的虚荣心得到家长物质上的支持,也不要过多指责孩子,要以一个积极的心态和孩子共同认识判断各种社会现象。 二、学习好习惯细节 虽然学习成绩与智力有一定的关联性,但成绩好坏往往与学习习惯好坏更为相关。好的学习习惯造就好品质,好品质必定促进学习成绩的上升。 12、认真写字不潦草——培养正确书写的习惯 “字如其人”,常常能展示人的个性特征。写字比较潦草,意味着做事不踏实或者不用心;写字认真,可以塑造人的性格,使人对生活形成一种积极的态度,变得更沉稳。一手好字能给人带来自信,让别人刮目相看。 13、完成作业不马虎——培养认真细致的习惯 日常生活中因粗心大意、马马虎虎而造成的事故举不胜举,要让孩子了解做事马虎的危害性有多大。许多事例表明,由于马虎造成的后果是不可挽回的,老师和家长要引导孩子做任何事都不能粗心大意,特别是在孩子写作业和考试中,要做到“四细”,即仔细看,仔细想,仔细写、仔细查。在家不依赖父母帮助检查作业和试卷。 14、课前预习有准备——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不仅能对所学的内容有所了解,并能带着难点和疑点去上课,巩固知识和加强理解,形成完整的知识脉路。但很多孩子只重视课堂学习和课后完成作业,而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主要原因不是因为没有时间,而是没意识到预习的重要性。 15、课后复习要及时——培养课后复习的习惯 每个人复习的习惯和方法不同,大致可按照尝试回忆,看教科书,整理笔记,看教辅资料的程序来进行,家长要帮助孩子检查复习效果,帮助孩子掌握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 16、敢于提问和发言——培养上课发言的习惯 父母和老师要鼓励孩子敢于提问和发言;鼓励孩子独立思考,放弃依赖心理;鼓励孩子对所看的书籍大胆提出修改意见和质疑;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即使不太正确,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支持。 17、观察事物要细心——培养善于观察的习惯 父母和老师要帮助孩子培养细心观察的好习惯,给孩子布置观察的任务;让孩子明确观察的目的;引导孩子在观察中积极思考,为孩子提供观察自然和社会的机会,扩大孩子的视野。 18、善于动脑勤思考——培养善于思考的习惯 善于思考,会使智力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发挥,认真思考会使解决问题的时间缩短很多倍,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果。会用脑的同学,可以防止死读书,只知道死记硬背,不知道思考的同学,往往事倍功半。 19、每天坚持写日记——培养勤写日记的习惯 写日记有很多好处,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习作水平,还有利于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但现实中很少有孩子能坚持。写日记需要坚持,所以写日记是培养孩子恒心的重要途径。 20、学习方法常总结——培养发现规律的习惯 父母和教师要帮助孩子更好的认识自己;鼓励孩子在学习方法上进行尝试和创新;和孩子共同讨论、改进能取得更好效果的学习方法,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上进心。 21、阅读好书不能少——培养经常阅读的习惯 教育家发现儿童的阅读能力与未来的学习成绩密切相关,也是成功接受教育和选择事业的基础。课外阅读不仅对孩子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对其道德素质和思想意识也有重大影响。“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 三、品行好习惯细节 孩子有德、有才,才能安身立命,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人。在对孩子的各种期望中,我们最期待的就是养成他们的良知,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信念,成为品行端正的人。品行的形成不能单凭无条件的爱、出身良好的家庭或是运气。家长坐等是等不来孩子的德行的,要靠家长和老师的重视,靠对他们从小施加影响。 22、多为父母做些事——培养孝敬父母的习惯 对于孩子健康成长付出和给予最多的是父母,他们对孩子爱的付出是本能的、不讲回报的,是心甘情愿的。这种爱最执著、最真诚、最持久,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最强。为了回报这种爱,孩子要付诸于实际行动,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开始,多为父母做些事。 23、礼貌用语挂嘴边——培养文明礼貌的习惯 日常生活中,父母和老师要使孩子处于一个讲文明、讲礼貌的氛围里,为孩子创造一个目见善行、耳闻善音的环境;不无理要求孩子;不以自己的好恶强迫孩子按自己的意识去做事;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在孩子面前讲粗话;耐心引导孩子,生活中重视孩子的礼仪教育。 24、尊重别人不轻视——培养尊重他人的习惯 家长和老师要引导孩子在“心理”上尊重别人,而不是表面化;在“态度”上尊重别人,比如注意倾听别人的谈话,谦虚待人,礼貌待人,实事求是地评论人或事等;在“礼仪”上尊重别人,出入公共场所蓬头垢面、不修边幅,不仅有损自己的形象,也是对别人的不尊重;在“名字”上尊重别人,没有任何语言能比亲切地称呼人的名字更能打动人心;在“时间”上尊重别人,如果要参加一个聚会,就应当准时赴约;如果要去上学,就应该准时到校,否则,会被视为对邀请人或老师的不尊重。 25、不讲假话和大话——培养诚实谦虚的习惯 家长和老师要有正确的教育方法。当发现孩子有不诚实的言行时,要采取细致、耐心的方法,冷静地听听孩子的想法,分析原因,对症下药,切不可急躁、粗暴,甚至施加压力,进行打骂、体罚等,这样只会适得其反,造成孩子为了躲避责罚打骂而说谎;要满足孩子合理的要求和愿望,避免孩子因需要不能满足而把别人的东西随便拿回来而又不告诉家长和小朋友的情况;要重视克服孩子的“第一次”谎言,切不可迁就、姑息。成人要以身作则,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待人诚恳,不说假话,不夸大成绩,也不掩饰错误。要用表里如一的言行做孩子的榜样。 26、说了就要努力做——培养守时守信的习惯 教育孩子要诚信,父母自己首先要诚信。以诚信培养诚信,其道理是不言自明的。诚信是人的立身之本,父母和老师要教育孩子从小就守信用、负责任。告诉孩子,一个言而无信的人,是没有人愿意和他交往和合作的。 27、不乱动别人东西——培养自尊自重的习惯 家长和老师要真爱孩子,多拍拍他的肩膀,告诉他你有多爱他,孩子才能更有尊严、更自重;别敷衍孩子,如果他想跟你说话,你要眼对眼地看着他,这对培养孩子的自尊自重心理有奇效,孩子会觉得他在你的心目中是重要的、有价值的;允许孩子犯错,孩子不可避免地会犯错误。从错误中汲取的教训很有价值,能帮孩子培养自信心,他的自尊心就不会受到伤害;及时祝贺和赞赏,每一天你都要努力对他好的表现、好的做法表示感谢和认同。 28、爱护身边动植物——培养亲近自然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