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融市场发展现状

金融市场发展现状

2008年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主要特点
金融市场规模持续增长,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2008年,尽管面临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等诸多不利因素的挑
战,我国金融市场仍然保持了迅猛的发展势头,在2007年快速扩张的基
础上,2008年的金融市场规模得到继续拓展和壮大。除股票市场以外,
其他各子市场成交量同比均有较大增长。截至11月底,我国金融市场累
计成交198.99万亿元(含同业拆借市场、回购市场、债券市场、黄金市
场、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较2007年同期增长31%,达到了历史最高水
平(见图1)。其中,黄金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增长最为迅猛,分
别比2007年同期增长181.24%和143.9%。金融市场规模的迅速壮大和拓
展,推动了金融市场在我国经济金融体系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金融市场价格波动剧烈,总体呈现震荡下跌走势
与年初相比,2008年各市场价格总体呈现震荡下跌走势,且波动明显加
剧。其中,货币市场利率下降较多,主要是因为随着国内经济金融形势
的变化,货币信贷政策从"紧缩"调整为"适度宽松",中央银行多次下调
银行存贷款利率,带动利率水平整体下移,9月份以后货币市场利率持
续走低;股票市场出现了64.15%的跌幅和71.9%的振幅;受次贷危机蔓
延影响,全球商品期货市场剧烈动荡,国内期货市场随之出现大幅下
跌。

投资者避险需求强烈,金融市场功能得到充分发掘
2008年,沪深股票市场指数深度下跌,股市与债市的"跷跷板效应"充分
显现,股票市场的大幅下挫和风险的加大也促使保险、基金等机构加大
了对债券市场的投资力度,推动了债券市场指数持续走高,债券市场对
股票市场起到了很好的替代性作用,为投资者提供了多样化选择,也对
企业融资开辟了另一条有效途径;期货市场上,投资者利用期货对冲机
制进行套期保值和风险管理,期货市场功能得到逐步发挥;在国际经
济、金融形势发生动荡的背景下,黄金市场的避险功能进一步凸显,黄
金得到众多投资者的青睐,黄金市场交易量大幅跃升;在金融市场不确
定性增加、市场对未来预期判断分化的情况下,衍生产品交易空前活
跃,2008年1~11月,债券远期累计成交4827亿元,增长同比110.9%,
利率互换累计成交3970亿元,同比增长90.1%,人民币外汇掉期累计达
成交易4021亿美元,同比增长40.4%;受股票市场持续低迷影响,社会
资金对票据类理财产品需求也较大,票据理财产品市场呈现供销两旺的
格局。

金融市场监管力度加大,制度建设稳步推进
2008年,市场监管部门采取多项措施加强市场监管,防范和处置市场风
险,金融市场制度建设稳步推进。债券市场上,为进一步完善银行间债
券市场管理,促进非金融企业直接债务融资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发布
《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管理办法》,该办法突出了
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标志着银行间债券市场管理方式
上的重大转变。股票市场上,进一步完善对证券公司的监管体系,发布
《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和《证券公司风险处置条例》。完善创业板
管理制度,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针对股票市场的深度下跌,
管理层不断出台维稳措施,包括完善分红制度、提高再融资标准、发行
可交换公司债券、暂缓新股发行、银行间市场重新恢复中期票据发行、
研究适时推出融资融券等,为控制市场风险、减缓市场下跌、增强市场
信心起到了较大作用。期货市场上,为控制商品期货价格大幅波动所带
来的市场风险和防范风险的扩散,管理层对异常市场行为给予了积极干
预,市场风险得到及时化解。中国证监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商品
期货实物交割监管工作的通知》,禁止任何境外期货交易所及其他机构
在境内指定或设立商品期货交割仓库以及从事其他与商品期货交割业务
相关的活动,以确保我国商品期货市场的平稳运行。

2009年金融市场发展展望
当前,金融市场发展正处于最重要的机遇期,同时面临国际金融危机向
实体经济逐渐蔓延、国内经济增长趋缓等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
2009年,应进一步强化金融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完善市场监管,积极
稳妥推动金融市场创新,防范金融风险,确保金融市场安全运行,促进
金融市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金融市场规模将继续保持平衡快速增长
近几年来,伴随着金融市场交易量和市场规模的不断壮大,金融市场已
经成为各个市场主体进行资金余缺管理,投资融资以及财富管理的重要
平台,在经济发展和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在外部需求下
降、经济增长趋缓、金融风险加大的情况下,同业拆借市场、债券市
场、黄金市场、期货市场等交易量都保持了持续增长,市场注重了安全
运行的理念,防范风险意识和抵御风险能力逐步提高。目前,金融市场
已经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2009年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
政策的作用下,债券市场尤其是信用债券发行将大幅增加,债券市场融
资功能将得到极大拓展,期货市场在促进现货市场流动秩序建立,推动
农业结构调整以及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等方面也将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各
个金融子市场交易量仍将保持稳定增长,金融市场主体的参与度和活跃
度将不断增强。

金融市场创新继续成为市场发展的原动力
我国的金融创新不足,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金融体系的运作效率。一方
面实体经济有大量的资金需求难以满足,另一方面却有大量的资金低效
运转。目前既有的金融衍生品也处于初级阶段,难以满足国内投资者多
层次的投资需求。我们要通过金融创新来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力,在信
用与杠杆放大风险可控的状态下,大力发展多种类金融产品,形成多种
产品并存与结构合理的布局,丰富金融市场的选择。但未来我国的金融
创新仍应该以传统及基础金融产品为主,那些组合过于复杂、销售链条
过长、定价过于困难的衍生产品则应该审慎推出,避免过度创新和沦为
投机的工具。推动金融创新必须注重加强风险管控机制的配套建设,在
制定各种政策时,严格控制杠杆交易的上限,避免利用杠杆效应过度,
避免单一市场风险向其他市场传染。未来,金融市场产品体系将进一步
丰富,继续推动货币市场工具创新,积极推动风险与收益匹配的债券品
种创新。进一步优化融资结构,为非金融企业融资提供更多工具。逐步
引入更多的利率、汇率和信用衍生产品,为市场参与者管理风险提供便
利。

跨部门金融市场监管和合作日益加强
在金融市场全球化、金融创新和金融衍生产品日益复杂的今天,传统金
融市场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跨部门的监管协调和监管合作显得日趋重
要。审慎有效的市场监管显然成为我国金融市场增强抗风险能力、有效
抵御外部冲击的重要保障。当前,我们要从防范风险的角度出发,加强
金融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完善市场监管,努力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和国
家金融安全。借鉴国际经验与教训,确立新的监管理念、方式、目标及
评价标准,逐步建立起统一、高效、全方位的市场监管体制,不断完善
金融监管措施和手段,更好地体现金融监管的动态效率和灵活性;加强
监管协调,防止出现监管重叠、监管遗漏或空缺现象,确保金融体系和
金融市场安全稳定运行。同时,努力营造金融创新的良好环境,使金融
市场的制度建设和监管水平适应金融创新的步伐,使创新产品的收益和
风险保障得到保证;要注重培育和发展能够承担特定风险的机构投资
者;要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等中介机构的监管,增强信用评级机构的透
明度和评级水平,为提供金融衍生品的公允价格创造条件。

金融市场开放领域会有所拓宽
当前,我国已深深地融入国际化进程,对世界市场依存度较高,国际金
融危机势必会对我国对外开放产生一定的冲击,但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
放的战略仍然没有改变。而且从这场金融危机中,我们可以更进一步了
解海外金融市场的监管与创新,为我国的金融市场建设和对外开放积累
经验、吸取教训。可以在全面开展对外开放政策成效的分析和评估的基
础上,在加大短期跨境资本流动监测力度的基础上,完善并有效实施金
融市场对外开放战略,有序、审慎推进市场对外开放。逐步拓宽境外金
融机构在境内金融市场的融资渠道和投资准入,并支持有条件的境内机
构"走出去"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活动,但对外投资必须审慎,监管必须强
化,制度必须完备。资本市场也应该有次序、渐进地引进长期资本,而
非短期投机资本。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我国金融市场将进一步国
际化。(周荣芳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