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体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和功能研究进展

人体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和功能研究进展

第29卷第5期2009年5月

生态学报

ACTAECOLOGlCASINICA

V01.29,No.5

May,2009

人体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和功能研究进展刘开朗1,王加启1一,卜登攀1,赵圣国1’2(1.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3;2.甘肃农业大学,兰州730070)

摘要:人体肠道中庞大而复杂的微生物群落对人体自身代谢表型有深远的影响。肠道微生物群落在亚种或菌株水平上表现出极大的多样性。利用微生物分子生态学、元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研究方法,发现肠道微生物与宿主表现出共进化的特点,肠道微生物群落及其基因组为宿主提供了互补的遗传和代谢功能,表现出互惠共生关系。但是,肠道微生物群落中影响宿主代谢表型的关键功能菌鉴定及其作用模式问题仍然悬而未决,综合运用多种高通量研究方法和多维数据分析方法可能成为解决这个问题的突破口。关键词:肠道微生物;多样性;16SrRNA;元基因组学;代谢组学文章编号:1000—0933(2009)05-2589—06中圈分类号:Q16,Q938,11339.5文献标识码:A

AdvancesindiversityandfunctionalityofhumangutmicrofloraLIUKai—Lan91,WANGJia.Qil・+,BU

Deng—Panl,ZHAOSheng.Gu01,2

1State研Laboratory矿AnimalNutrition,InstituteofAn/ma/Sdta∞,Ch/ntseAcademyof^矿蛔I跏棚z

Sdtnc目,蜥100193,Ch/na

2CamHAgr/cu/tural£槭咖,£dn如‘730070,Ch/na

Acta层cologlcaSimca,2009。29(5):篮舳一2594.Abstract:Thehumanintestineisinhabitedbynumerousmicrobes,whichformaeomplexmicrobialcommunitythatdeeply

affectshumanphysiology.Thismicrobiotaisdominatedbyrelativelyfewdivisionsthata托highlydiverseatthestrain/

subspecieslevel,whichtogetherwithitscollectivegenomes(microbiome)providetlSwithgenedcandmetabolicattributeswehavenotbeenrequiredtoevolveonourown.Newstudiestakingadvantageofmolecularmicroecological,metagenomic

andmetabolomicmethodsarerevealinghowthegutmicrobiotahascoevolvedwithUSandhowitmanipulatesandcomplementsourbiologyinwaysthataremutuallybeneficial.However.howcertainkeystonemembersofthemicrobiota

operatetomaintainthestabilityandfunctionaladaptabilityofthismicrobialorganstillneedto

be

answered,which

necessitatethecombinationofhi【shthroughputmethodsandmultivariableanalysis.

KeyWords:gutmicroflom;diversity;16SrRNA;metagenomics;metabolomics

人体肠道为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成人肠道中的微生物达到了1012一10博个,不仅远远超过人体表皮微生物数量,而且10倍于人体自身细胞数目…。前人研究通常将肠道微生物群落与人体的关系归纳为共栖(一个种类受益,而另一个种类不受影响)或互惠共生(两个种类都受益)。但是,“共栖”不能正确地描述肠道微生物群落个体对于其他个体或人体的有益作用。现在,许多研究者将人体肠道内微生物群落看作是人体的一个器官,这主要是因为:微生物群落由多种细胞系组成,细胞间或细胞与宿主之间具有信息交流能力;能够消耗、贮藏和重新分配能量;调控具有代谢重要性的化学转换过程;能够通过自复制来维持和修复自身;人体肠道微生物群落基因组(微生物组)中包含的基因数目大概是人体自身基因数目的100倍,具有人体自身不具备的代谢功能。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人视为由人体和相关微生物共同组成的“超生物”,从人

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攻关奶业重大专项资助项目(2006BAD04A03);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课题(2004DAl25184(团)0S01)收稿日期:2009.01-14;修订日期:2008-07-22・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author.E—mailljqwan萨aas@弘lBil.corn

万方数据生态学报29卷体自身基因组和微生物组结合体的角度来进行研究。在动物消化道微生物群落的研究中,反刍动物和白蚁是最常见的研究模型。反刍动物和白蚁动物以植物性食物为主,肠道内的厌氧菌能够降解食物中的长链多聚糖化合物,并将单糖转化成为短链脂肪酸。研究表明,这些动物的肠道是一个调控精密的生化反应器。在这个共生关系中,宿主获得碳水化合物和能量,而微生物则得到多聚糖化合物和稳定的厌氧环境[2】。人体小肠是一个与之类似的厌氧反应器,是肠道绝大部分微生物定植的区域。这些微生物可以降解植物胶质、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抗消化淀粉等难消化多聚糖化合物。肠道微生物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一直是微生物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现在,试验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对下列问题开展系统的研究: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关键功能菌的基因组信息,微生物之间的营养吸收和共享机制,肠道微生物群落的适应性以及这些微生物对人体健康的促进作用。本文综述了人体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和功能研究方面的研究方法和进展,并提出了面临的一些挑战。1人体肠道微生物多样性:16SrRNA分析早期的肠道微生物研究以微生物分离培养为基础。近年来,以细菌核糖体RNA序列(16SrRNA)分析为基础的未培养微生物研究技术的发展大大拓展了肠道微生物研究的内容,通过对细菌分类和进化标记基因16SrRNA基因进行测序,全面深入地反映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多样性,使人们对肠道微生物有了新的

认识。在相当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rRNA分子功能几乎保持恒定,而且有些部位分子排列顺序变化非常小,从这种排列顺序可以检测出种系发生关系。rRNA结构既具有保守性,又具有高变性。保守性能够反映出生物物种的亲缘关系,为系统发育重建提供线索;高变性则能揭示出生物物种的特征核酸序列,是种属鉴定的分子基础。细菌rRNA有3种类型:23SrRNA、16SrRNA和5SrRNA。其中,16SrRNA的相对分子质量适中,较易于进行序列测定的分析比较。目前,16SrRNA/rDNA作为一个科学可靠的指标广泛用于微生物遗传特征和分子差异研究HJ。

在GenBank收录的20多万条微生物rRNA基因序列中,仅有1822条来自人体肠道,其中1689条属于未

培养微生物。虽然并不十分准确,但rRNA基因序列的相似性水平已经被广泛用作微生物分类的基础。以序列相似性水平97%作为定义微生物“属”的初步基础,多样性估计表明人体肠道内微生物种类约为800多种,而菌株类型(独特序列型)约为97000种H1。Zoetendal等运用基于16SrRNA的PCR—DGGE(denaturinggradientgelelectrophoresis,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宿主基因型、宿主生理和环境因素对肠道微生物组成和功能的影响,发现成人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相对比较稳定,而且具有亲缘关系、独立生活的个体具有类似的肠道微生物群落,这些结果表明宿主基因型及其相关因素是影响肠道微生物区系组成的重要因素口J。成人胃肠道中的微生物可分为细菌(Bacteria)、古菌(Archaea)和真核生物(Euarya)3种。与其他生态系统相比,人体肠道中的细菌细胞密度最高”J。但是,在“门”分类水平上,人体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水平非常低怕1;截止到目前为止,在已知的55个细菌门中,人体肠道微生物仅有其中的8个门。其中最主要的门是CFB(包括噬胞菌属(Cytophaga)、黄质菌属(Flavobacterium)和类杆菌属(Bacteroides))和壁厚菌门(Firmicutes),每个门约占人粪便和肠道上皮粘液中细菌数量的30%。变形杆菌(Proteobacteria)也是人体肠道中的常见菌,但是数目相对较少【7J。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土壤(有机物质在土壤中被降解,因此土壤常被认为是陆地生物圈的消化道)微生物区系中包括了来自20多个门的细菌旧】。胃肠道中微生物在“门”分类水平上表现出较低的多样性,一方面反映出宿主对胃肠道微生物组成及其功能的选择性压力,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于与地球漫长的历史相比,人类进化史相对较短而造成的。肠道中微生物组多样性是宿主选择性和共进化共同作用的结果。例如,在微生物分类学中,来自哺乳动物胃肠道的CFB细菌与来自共同祖先的细菌相距最远,表明这些微生物在进入哺乳动物胃肠道、与宿主形成互生关系后,进化速度加快。而且,对GenBank中相关序列进行比较,发现CFB中的一些亚群主要分布在不

http://www.ecologica.cn万方数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