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名老中医养生秘诀

五名老中医养生秘诀

五名老中医养生秘诀
据史书记载,为了求长生不老术,当年秦始皇曾泰山求仙,晋人曾炼
服丹药,但终成千古笑料。在懂得了“健康是金”这一真谛的社会,怎
样才能健康长寿,又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追求。早春二月,在柳丝飘拂
的金水河畔,我们就这一话题请教了常在河边散步的河南中医学院一
附院五位德高望重的名老中医,看看他们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家庭和睦身安康
今年94岁的全国名老中医杨友鹤说到养生,他说自己从不刻意去
追求什么。他的观点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只要自身的免疫系
统不被破坏,病邪就不容易侵入。所以他一般不用什么补药,偶有感
冒咳嗽,就自己开点汤药调整一下,保持机体气血平衡。他家中备有
一种叫“三解汤”的茶饮,里面有冰糖、茶叶和少许舂成瓣的绿豆,他
与老伴常年服用,很少感冒。

杨老有一个幸福安乐的家,老伴郭玉霞小他10岁。他耳不聋眼不
花,性情温和,在医院工作一辈子从没与人红过脸。杨老上班,郭玉
霞送他到楼下。有时病人多,杨老下不了班。一过12点半,老伴会
到诊室去接他。提起相濡以沫一生的老伴,杨老总是充满感激地说:
“没有她,我早见马克思了。”杨老的五个女儿早已嫁人,但她们的孝
心随着二老的年龄增大也在一天天增加。近两年,女儿女婿们主动将
原来每周日轮流回家照顾二老改为每天回家值班。中国有句古话叫
“阖家欢,老人安”。和睦欢乐的家庭给杨老的晚年带来了憩养心性的
稳定内环境,如今杨老除了有点心肌缺血,别无他恙。

交谈中,笔者深深感慨,人人在求长寿秘诀,其实秘诀就在自己身
边:夫妻恩爱、家庭和睦当为秘诀之首。

养生三宝“精气神”
同杨老一样,王瑞麟为1963年卫生部命名的全国名老老医。他说
自己53岁那年发现冠心病合并心房纤颤,心率每分钟300多次,血
压200/120mmHg。住院131天,几次因服用地高辛过量中毒昏迷被
抢救。之后,他想起16岁时父亲让他练的“摄生功”。其父练摄生功
活到97岁,60岁时又长出满口新牙。父亲“摄生功”的核心是调动内
因(即自身的免疫力),认为内因强,五脏六腑功能就好。他说,药物
只能增加心脏的惰性,既然几次经抢救不死,说明自己的心功能还好,
不一定非用药物维持,就提出停药出院。

这30多年里,王老不再用药,一步步走出家门,将自己融入大自
然中,并在父亲摄生功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自己的养生三宝。他的观点
是,“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认为通
过“精气神”的修炼可以增强体质,适应大自然,抵御外邪,防治疾病。
他每天以舌抵上腭、叩齿、吞咽津液等方法练精;以很随意的细长均
匀的呼吸,加意念引导练气;以洞悉世态的空灵心态养神,身体一天
天强健起来。如今他原有的疾病基本消失,每天在户外散步五六个小
时,大冬天也不间断。

闻鸡起舞不倦怠
国医堂74岁的主任医师李普看上去有点拘谨,但谈起他的专业,
他还是禁不住笑了——原来,他也曾是位肝病病人。他说自己1970
年就患上了脂肪肝,单项转氨酶明显升高。从那时起,他开始了闻鸡
起舞、打拳练剑的生活,风雨无阻,坚持到今。如今他体重70kg,
脂肪肝早好了,但仍坚持每天早上5点起床,骑车到广场锻炼两个小
时。他很喜欢骑车的感觉,说让风吹着,头脑感到清爽。

李普的观点是,人体自身有着强大的代偿和修复功能,做为医生,
只能帮助病人恢复增强这方面的功能,适当运动就是一种最好的自我
疗法。他用通俗的语言说:“马达要开,人要活动。不要一有病就躺
在床上。„久卧伤气‟,即便是正常人,躺三天起来也会眼前发黑。”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最好的运动是步行,走不动可以骑车,骑不动可
拿着乘车证坐公交车绕城转。中医讲,“胃喜降”,这样颠颠可促使胃
肠内容物往下排,防止便秘,增强消化吸收功能。当然,也不能劳累,
要量力而行。
忆苦思甜家常饭
全国名老中医崔公让教授熟练地敲打着键盘,作为全国中西医结合
学会周围血管委员会主任委员,他正在积极筹备该学会下月将要在郑
州举办的学术交流会。他的手提电脑里储存着他自制的多媒体幻灯教
学片和上百万字的资料。

讲到养生秘诀,面色红润的崔公让风趣地说:只有一条,那就是一
年360天,天天忆苦思甜。他用上世纪60年代“忆苦思甜”一词,表
明自己清谈的饮食习惯。他喜好豆卷馍、黑窝头和杂面条这类农家饭。
杂面条是由绿豆、豌豆、黄豆、小豆、扁豆等8种杂粮磨成面后,老
伴亲手擀的。

还有一种在他们老家叫做“懒豆腐”的饭,那是农村过荒年时吃的。
将白菜帮子洗净切碎,与磨好的很稠的豆浆豆渣一起煮。煮熟后用葱
花炒着吃。对老伴做的“懒豆腐”,他的评价非常好。这两年,他每周
都要吃两三次,每次一两碗,既当菜又当饭,结果把脂肪肝给吃好了。
当然,他并不是素食主义者。他每周要吃两三次瘦肉,还保持着每天
喝牛奶的习惯。

工作玩乐两不误
人们印象中的老中医大都刻板慎微,难得有会玩的。但全国名老中
医王旭却属于那种能干又会玩的人。他每天早上4点钟起床,用五笔
型输入法打字,整理他祖父和父亲的临床经验。他说,整理家传医术
是他的责无旁贷的义务,如今已编纂出版4部。

王旭是个很有品味的人。走进他的家,你首先看到的是“医缘居”
三个遒劲有力的大字,那是他自己写的。满屋的根雕、石头就像他本
人一样透着质朴和灵性。这些大多是他自制或从各地捡来的,每件东
西他都能讲出故事来。比如阳台上那头回首张望栩栩如生的梅花鹿,
就是他在市里美化环境时刨出的树根,经过去皮修整,上清漆涂金粉
做成的根雕。

他常趁外出开会和旅游的机会寻找奇石。最令他满意的是一块灵芝
样的朱红色石头,那是他从西双版纳捡回的。还有一块在大连海滨捡
来的灰色的石头,那上面隐约显现着“山亚云”三个白字。他用这三个
字编了一个谦和的故事,经常讲给客人听。他说自己闲不住,工作是
玩,玩也是工作,工作累了看看这些石头,心情格外舒畅。有研究表
明,广泛的兴趣可促使老年人脑细胞始终处于活跃状态,延缓大脑的
衰老。大概因这个原因,67岁的王旭丝毫看不出老态,保持着年轻
人一样的生命活力。
每个人的一生都有一条鲜明的曲线。经历了青少年时期的拼搏,中
年的磨难,到了晚年,应当是波澜不兴的宁静祥和。这五位老中医在
养生方面有两个共同特点:一是他们都很少用药,重视气血和畅,保
持和调动机体自身的免疫修复功能。二是他们都有一个和睦幸福的
家,一个健康的内心世界。世事干扰对于他们来说,如风过疏竹,雁
过寒潭。“事来心始视,事去心随空”,这种心境是需要经过多年的修
炼才能得来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