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银行业商业方法专利保护现状及战略分析

中国银行业商业方法专利保护现状及战略分析

中国银行业商业方法专利保护 

现状及战略分析 

Current business method patent protection in China’S banking industry and its strategies 

旱降光牛慕鸿 

作者简介 吴晓光,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 牛慕鸿,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 Authors Wu Xiaoguang,Technology Department,People’s Bank of China Niu Muhong,Research Bureau,People’s Bank of China 

摘要 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的商业方法是商业思想、商业运行模式、计算机软硬件的集合体,文章探讨了金融创新环境下商业方法 专利对我国银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以翔实的数据分析了当前我国银行业商业方法专利保护工作的整体形势与主要问题,指出我 国商业银行应从战略上加强商业方法专利乃至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完善战略制定、战略实施以及战略评估,并通过构建制度和加 大技术创新扶持来改善外部环境。 Abstract The business methods of the financial industry,in particular the banking sector,are a collection of business thoughts,business operation modes and computer software and hardware.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business method patents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banking sector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financial innovations.By using informative data.it analyzes the overall situation and major problems of business method patent protection in China’s banking sector.The article points out that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should strategically raise their awareness of business method patent protection and even IPRs protection, improve the strategy formulation,implementation and assessment,and improve external environment by establishing systems and strengthen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upport. 

一、引言 

利 

识产权保护能防止同业激烈竞争,保持创新银行的竞 争优势,有助于其巩固并扩大在金融市场上的地位和 

份额。商业方法专利属于知识产权的一种。传统的商 

业方法通常被认为是 智力活动的规则或方法”而不 

受专利法保护。然而,对于信息和知识密集型的金融 

业尤其是银行业而言,商业方法是一个系统工程,构 

成了金融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商业思想、商业运行模 式、计算机软硬件的集合体,其专利性逐步被各个国 家认可。 

本文探讨了商业方法专利对银行业金融创新的重 

要意义 并以翔实的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当前我国银 

行业商业方法专利保护工作的整体形势与主要问题. 指出我国商业银行需要从战略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 

识,提升核心竞争力。 

= 商业方法专利意义解读 

(一)基本定义 

“商业方法专利”(Business Method Patent.BMP) 

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对商业方法授予的专利权,是指 为推动中资银行对科技与法律的重视 中国人民 

银行先后颁布《金融系统科技成果登记办法(暂行)》 (2002年)、《关于银行业科技成果鉴定管理有关事项 

的通知》(2003年)及《银行科技发展奖管理办法》(2004 

年)。在此政策环境下.2004年以来,中资银行逐渐 

意识到了商业方法专利对银行长远发展的意义,加大 了在专利开发、管理和经营方面的投入,专利数量和 

质量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从申请专利总量看,排名前 

两位的银行均为中资银行,分别是中国工商银行股份 有限公司的98项与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80 

项。 2.日益重视银行卡与支付技术,支付业务模式 呈现多样化趋势 

随着电子渠道发展和人们消费习惯的变化,新兴 

支付模式大量涌现,并带动金融服务业发生巨大变革。 在此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日益重视银行卡与支付技 

术,支付业务模式由以网点为主导的零售方式逐步向 

统一的多渠道整合方式转变,网络金融、移动金融服 

务的地位快速提升。 

典型的相关商业方法专利有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 

限公司的“一种基于手机银行的手机缴费方法及系统” (申请号:CN2007101 1 7652.3) 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 

限公司的“银行支付系统 支付方法及自助终端”(申 

请号:CN200910092901.7)、中国农业银行的 自助金 

融交易系统和方法”(授权公告号CN101025843B)等。 

一定程度上,这些专利的申请反映了我国商业银行金 

融技术创新的发展方向,即更加注重新兴支付终端与 

支付工具的开发与应用,注重服务渠道的整合,通过 

为客户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提升核心竞争力,提高 

现代金融服务水平。 

另一方面 商业银行也逐渐面临支付服务变革 

所带来的挑战,其竞争对手从金融同业扩展到非金融 

企业。除商业银行外,不少个人 高新技术企业(包 含第三方支付机构)、高校以及科研机构也申请了相 

关支付技术类商业方法专利,如“候万春”的 一 种通过移动电话实现安全支付的系统和方法”(申请 

号:CN200910081 694.5)、拉卡拉(中国)电子支付技 

术服务有限公司的“可按需定制的支付终端”(申请 

号:CN200810103660.7,公告号:CN101 266706B),中 

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也在该技术领域申请了30项商 业方法专利。在日益激烈的金融服务市场竞争中.商 

业银行既要坚持自身的业务特色与技术定位,又要有 

选择性地与其他机构展开技术合作,共同拓展市场。 

3.信息安全技术所占比重增大,安全管理和风 

险防范体系建设力度加强 由于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引入,新兴的服务模式 

伴随着一系列的风险,如客户身份被盗用、客户信息 

泄露、应用系统漏洞和信息基础设施出现故障等技术 

风险,如何有效防范各类风险成为保障金融服务系统 

稳定运行的关键。在大力推进金融技术创新的同时, 

商业银行也更加重视技术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 上述趋势在商业方法专利申请的数量上也有所体 

现。在检索到的292项商业方法专利中,有53项与 

安全技术相关 52项为中资银行所申请,仅1项为外 

资银行申请 其中7项获得授权。专利数量从2004 

年开始,基本呈增多趋势。其中典型的专利项如,中 

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种辅助实现USB Key安全 性的装置”(申请号:CN200920222765.4)、中国民生 

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通过指纹进行身份认证的银行 

综合业务系统及认证方法”(申请号:CN20041 0070026. 

X)、北京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 一种个人网 

上银行多证书系统”(申请号:CN2009201 70042.4)等, 均已获得授权。安全技术主要集中在资金交易的身份 

认证技术、网络传输加密.以及涉及到客户身份信息 

与资金信息的敏感数据保护等领域。 

通过检索得知,尽管商业银行在信息安全技术方 

面做了不少工作,但是一些基础技术核心专利仍掌握 

在国内外高新技术企业、高校或科研机构手中,如身 

份认证技术、芯片安全技术等。典型的是中兴通讯股 

份有限公司已申请了92项商业方法专利,内容覆盖手 机安全,支付 物联网的设置,RFID标签的分发、访 

问、通信等硬件终端的管理、使用和配置等方面。因 

此,商业银行在相关领域要注重与个人、高新技术企 

业、高校或科研机构的技术合作,在已有的技术基础 上研发出新的安全防范策略。 

4.注重风险管理技术的自主研发 

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正常运行的常规工作,贯穿 

业务创新的全过程。在新巴塞尔协议框架下 风险的 

内容涵盖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与操作风险,相应地, 

风险控制技术包含信用风险管理、市场风险管理与操 作风险管理等,其主要特点在于利用工程化的思维和 

数学建模技术,在传统信用风险度量的基础上提出一 

系列风险计量模型,风险分析方法从定性转变为定量。 

在风险管理工具与技术方面,我国商业银行 

起步较晚,目前可检索到的商业方法专利包含:中 

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 一种对信用风险进行 评估的系统”(申请号:CN201 1 2001 5050.9,公开 

号:CN202075785U)、 一种进行利率风险监控的久 

期数据计量系统”(申请号:CN201020160847.3 公 

开号:CN201607771U)、 一种银行委托资产风险实 

时监控系统”(申请号:CN201 0201 69052.9,公开 号:CN201 732398U),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的“一种授信业务风险监测系统及其方法”(申请 

号:CN201010272295.X)等.基本覆盖了风险管理的 

三大类内容.说明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技术的自 

主研发方面投入了较多的力量。现阶段,我国商业银 

行应学习国外先进技术,以历史数据库为基础对模型 

的形式和参数进行改造,构建科学的风险量化框架以 及先进的量化模型,逐步实现风险管理模式由以往的 

静态、滞后控制向动态、实时管理的转变。 

(二)授权比例分析 从授权数量上看,商业方法类专利的授权存在较 

大难度,在292件商业方法类专利中,有30项被授权 

31项被驳回,其他处于在审状态,获得专利权的比例 

仅为1 0%。根据中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二条第一款的 规定 只有当请求保护的发明是对产品、方法或者其 

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时,才属于可授予专利权 

的客体,或者说才具备可专利性。因此,商业方法类 

专利只有满足解决技术问题、采用技术手段、达到技 术效果的技术三要素,方可获得授权。若方法中所涉 

及的技术问题客观上已经解决.或是与计算机和网络 

技术没有任何关联的单纯商业方法及是利用常规手段 

实现的商业方法,则其属于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 

不构成技术方案 均不能成为可授予专利权的客体。 

四 我国商业银行商业方法保护战略分析 加强商业方法专利乃至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不仅 

成为金融创新的组成部分,也逐渐成为提升银行业核 

心竞争力的有力手段之一。忽视商业方法专利权保护 

可能导致银行业发展面临专利费用成本、技术障碍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