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肩胛骨骨折的治疗

肩胛骨骨折的治疗

肩胛骨骨折的治疗
发表时间:
2010-08-09T16:43:12.54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10年第21期供稿 作者: 曹 阳 (黑龙江省朗乡林业局职工医院 152519)
[导读] 肩胛骨位于上肋后面,形如盾甲,与周围肌肉构成胸肩胛带连接.不仅有保护胸腔作用,还有固定、支撑上肢的作用。

肩胛骨骨折的治疗

阳 (黑龙江省朗乡林业局职工医院 152519)
【中图分类号】
R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21-0152-02
【摘要】
目的 探讨肩胛骨骨折(scapular fracture,SF)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1经手术治疗并全部得到随访肩胛骨骨折
的类型,手术方法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
肩胛骨骨折多由高能暴力所致,常有严重的合并伤,CT三维重建对于明确骨折类型
和选择治疗方法有明显的帮助。对移位严重的肩胛骨骨折,手术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肩胛骨骨折 手术
肩胛骨位于上肋后面,形如盾甲,与周围肌肉构成胸肩胛带连接
.不仅有保护胸腔作用,还有固定、支撑上肢的作用。其经肩峰、喙突与锁
骨相连,且肩胛盂与肱骨远端构成肩关节,故损伤有多种不同类型。肩胛骨骨折不常见,其中体部骨折最为多见,约占
49%~89%,其次
为肩胛颈骨折。多为直接暴力引起,常见于青壮年。
【诊断依据】
1.
病史 有外伤史。
2.
临床症状和体征 ①肩背部疼痛、肿胀,常有皮下瘀斑,直接暴力可有皮肤擦伤或挫伤。②肩关节活动障碍,活动时疼痛加重,不能充分
外展。③肩胛区明显压痛,可触及骨擦音。
3.
辅助检查 肩胛骨正侧位和斜轴肩位片可清楚显示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CT三维重建,能明确表现肩胛骨骨折类型、移位程度。
【鉴别诊断】
肩胛盂或颈部骨折严重移位者,可有肩部塌陷,肩峰隆起呈方肩畸形,犹如肩关节脱位,但无肩关节脱位的弹性固定、关节盂空虚等情
况。
X线检查可明确诊断。
【治疗】
1.
特色治疗
(1)
保形固定
①适应证:肩胛骨各部位无移位骨折;如
I-C、Ⅳ。
②操作方法:无移位或移位不大的肩胛骨体、冈部骨折:弹力带、三角巾悬吊伤肢,伤后
2~3周尽早行肩关节功能锻炼。肩胛颈及肩胛盂
骨折:无明显移位或移位不大者,固定伤肢
2~3周,尽早锻炼。肩峰骨折:无移位或不明显者,三角巾吊起。远侧骨折端向下移位者,用
弹力绷带、胶布条或石膏条经伤侧肘肩及健侧胸壁行交叉固定。肩胛喙突骨折:肘关节屈曲
90o以上,三角巾悬吊。
(2)
皮牵引
①适应证:
Ⅱ型肩胛颈部骨折无明显移位或移位不大、粉碎性骨折者。
②操作方法:上臂皮牵引,牵引重量
1~2kg。牵引时肩外展90o,屈肘90o,可将患肢垫高10cm。3周后改为三角巾固定,逐步进行练功。
(3)
手法复位、尺骨鹰嘴骨牵引
①适应证:
Ⅱ型肩胛颈部骨折,折断压缩嵌插移位或粉碎性骨折者。
②操作方法:对移位大、畸形明显者,可先采用手法复位,再行尺骨鹰嘴骨牵引。上臂置于外展前屈位,使远折端适应近折端位置,牵引
重量不宜过大。
3~4周去除牵引,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
2.
手术治疗 移位的肩胛颈、肩盂骨折应手术切开复位,解剖钉板、重建钉板、螺钉、钢丝或交叉克氏针固定。肩峰骨折,尤其基底部者,
用克氏针张力带钢丝或螺钉固定。
患者均采用全麻,侧卧位。采用后方入路(
Judet入路):切口起自肩峰沿肩胛冈走行至肩胛骨内缘,根据手术需要可向肩胛下角延长。自肩
胛冈切断三角肌后部向外牵开,显露冈下肌、小圆肌、大圆肌,分离冈下肌及小圆肌间隙,可显露肩胛骨体部和颈部后侧关节盂部。剥离
肩胛颈后缘时,勿损伤四边孔内的腋神经和旋肱后动脉。勿使用暴力牵拉,以免损伤腋神经。骨折显露后,充分利用肩胛骨的解剖标志,
直视下进行复位固定。内固定物选用重建钢板联合拉力螺钉,合并锁骨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者选用锁骨钩钢板固定,同侧肱骨骨折者行
AO
钢板内固定处理。本组病例均获得满意复位。术后三角肌悬吊
3~5周,疼痛减轻后进行主动功能锻炼,逐渐增加幅度和加强肌力训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