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视新闻的画面构成 从拍摄的角度看,电视新闻可分为两大类:录像报
道、现场报道。
录像报道之采用画面和解说相结合的形式报道新闻事实,记者不出镜头。其信息
传递的主要手段是画面和解说词,而画面又是由一组不同内容、不同角度、不同
景别和不同长度的镜头构成的。镜头又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介绍性镜头,一
部分是中心镜头。
介绍性镜头是引导观众进入新闻主题的镜头,主要是交待新闻发生的时间、
地点、人物、规模等新闻要素。
中心镜头,是反映新闻主要内容的镜头。拍摄时要注意:
1、抓重点。既要抓住关键的新闻场面和主要的新闻人物。
2、抓全面。拍摄时不要遗漏相关的镜头,避免后期补拍。
3、抓细节。镜头要特别反映新闻主体的表情与感情变化的细节。
现场报道是指记者出镜,在新闻现场采访和播报新闻。
现场报道和录像报道的不同之处,在于加进了记者的形象。现场报道的开头是记
者的独白,介绍新闻的主要内容,相当于新闻报道中的导语。
在现场报道中,一般都有记者的镜头前采访,在拍摄镜头前采访时,首先需要一
个交待性镜头,这个镜头要包括记者和采访对象。
如果是新闻专访,交待性镜头多半是从记者和采访对象两人的侧面拍摄,采用全
景或远景。
在现场报道中,因为记者以在开头的独白中露过面,他和采访对象之间的交待性
镜头一般拍成越肩镜头。拍摄越肩镜头时,要摄像机处于记者的背后,拍下采访
对象正面镜头和记者头部与肩部的一部分。
在采访对象回答问题较长时,就要用采访对象单独的中近景或特写镜头。
为了后期编辑的需要,还要拍摄一些记者的镜头,一种是“倾听镜头”,这种镜头
在编辑时用在采访对象回答问题时,表明记者的态度。在拍摄时,把摄像机放在
采访对象后面让记者面对摄像机镜头。
另一种镜头叫“反向提问镜头”,是记者提问的镜头,也是采用从采访对象后面拍
摄的方法。
间隔镜头,用来在后期编辑中作为过渡镜头使用。一般是记者和采访对象的远景,
以看不清口型为原则。
二、画面的方向性
在电视拍摄过程中,要注意保证拍摄方向的统一性,其目的在于正确处理镜头
间的方向关系,使观众对各个镜头所表现的空间有完整、统一的感觉,要做到这
一点,就必须熟练掌握“轴线”规律。
“轴线”一般指被摄对象和被摄主体的“动作轴线”,它是由被摄主体的运动所产生
的一条无形的线,或称之为主体运动轨迹。在拍摄一组相连的镜头时,摄像机的
方向应限于轴线的同一侧。拍摄角度无论在水平方向上怎样变化,都不允许发生
“跳轴”现象。
三、现场拍摄
勤于积累、心中有数、及时抓拍。
拍摄介绍性镜头。介绍性镜头一般要交待新闻六要素中的四个要素,即何时、何
地、何人、何事。
拍摄中心镜头。中心镜头要着重反映事物的发展过程、每个阶段的基本情况以及
事情发生的原因。在拍摄中心镜头时,既要突出重点,又要注意抓细节和富有人
情味的场面。
一条成功的电视新闻,中心镜头应占绝对比例,大约70%以上。
四、同期声的录取
在电视新闻的拍摄过程中,声音的拾取与画面的拍摄同等重要。
让新闻人物直接在镜头中说话,既自然,又比用解说显得真实可信。
录取声音时注意:
1、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话筒功能、特性,话筒线、电池等)
2、话筒一直打开。(避免重要场面时因意外原因而无法录音)
3、用耳机进行监听。(注意效果)
五、按后期编辑的要求拍摄
电视新闻制作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编辑合成,而编辑工作如何进行又取决于前期
素材的拍摄方式,因而,在前期拍摄中必须要根据后期编辑的要求拍摄镜头。
1、开机关机前的充分预留。
2、拍摄足够的转场镜头。
最灵活的转场镜头是人或物体的中性运动方向镜头。中性运动方向,是指主体
运动由画面深处向正前方行进,或从画面正前方向纵深处行进。这种垂直线运动
方向,除了主体大小的变化外,主体运动感并不强,不象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
的横向运动主体,有强烈的运动感、方向感。
3、尽可能做好拍摄场记。
1、少用推拉摇移
电视新闻的拍摄应少用推拉摇移,多用固定镜头。原因是(1)每条电视新闻长
度有限;(2)为增加单位时间的信息含量;(3)使新闻节奏明快。
少用推拉摇移,并不是不用,而是要用的恰到好处,根据其不同的功能,有目的
的使用,增加新闻的表现力。
2、镜头要成龙配套
电视镜头是电视新闻的基本构成单位,是构成一条完整新闻的“零部件”,必须在
前期采访拍摄中拍全拍好。
镜头要成龙配套共有三层涵义
a、镜头内涵要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概念。 b、镜头景别要成龙配套。
c、镜头拍摄角度要成龙配套。
3、突出特征,角度常新
角度,是摄像机与被拍摄对象之间的夹角。拍摄角度的变化影响到主体与陪体、
前景与背景及S70各方面因素的变化。不同的拍摄角度具有不同的侧重点和表现
力,能表达不同的情绪及人、人物与环境之间的不同关系。角度具有鲜明的个性,
它能够强调、突出、夸张某个事物的表现,也能减弱某个事物的表现。
4、刻意追求真、善、美
电视新闻责无旁贷地要以精心拍摄的每一幅画面去引导人们向真、向善、向美。
电视新闻的拍摄把那些不宜在屏幕上表现的东西运用各种拍摄技巧把它们规避
掉。那么,留下来的当然都是能反映真、善、美的事物了。
5、画龙点睛抓细节
电视新闻拍摄要精心捕捉那些以少胜多,具有典型价值的各种视觉和听觉细节,
以凸显主题,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使该条新闻在观众记忆中历久弥
新。
6、善于挑、等、抢
挑、等、抢是电视摄像记者的基本功。前期采访拍摄中,必须根据新闻主题及人
物、事物的特点,把那些最能表达人物内心世界及事物特色的关键画面在磁带上
“定格”。为此必须练就一身挑、等、抢的过硬功夫。
a、挑。就是有所选择,把那些最具视觉感染力的场面抓下来,舍弃可有可无的
冗余场面。
b、等。要有等待的耐心,坐不住的记者,无法捕捉到那些在平静中爆发的精彩
瞬间。
c、抢。当等待已久或突然出现的巨大变动在面前出现的时候,要不失时机地捕
捉下来,便瞬间变为永恒,不然就是电视摄像记者的失职。
7、录好同期声
声音与画面同等重要,在记录画面的同时必须同时记录好声音。
声音的五种功能:
a、赋予画面生命。 b、使二维画面立体化。
c、丰富画面的表现手段。 d、增加信息量。
e、使画面组接多样化。
8、捕捉人物的第一反应
人物的第一反应最真实,最能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是摄像记者应全力捕捉的重
点。
方法:有预见性的提前开机和适当地延时关机,从而记录人物对外界刺激反应的
全过程。
9、要参加采访的全过程
摄像采访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必须有真情实感地投入。为此,摄像记者事先必须
对新闻事件,采访目的、拍摄重点、景物、角度及拍摄方式做到心中有数。采访
结束后,应参与后期编辑,以对自己的拍摄材料做出正确估价,以便下次工作中
加以改进。
10、时刻准备看
采访拍摄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放过,不然就会造成“一
着不慎,满盘皆输”的后果,面对于电视摄像记者来说,错过了时机,是无法弥
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