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情绪会影响到人的认知效率和使人的认知产生偏向。
弗洛伊德尤为强调隐性情绪对人们认知行为的影响。
当前使用频率较多而更似操作定义的“阈下情绪”概念虽然不能与弗洛伊德所指的隐性情绪概念完全等同,但都具有该情绪发生、存在于个体之中却不为该个体所意识的典型特征。
从机制上看,阈下情绪刺激是通过皮质下通道,从而逃过意识的“污染”,激发个体更为原始的生物性反应,直接反映了个体某种生理素质[1]。
所以这种阈下情绪对认知的影响特征,可以视为反映了更纯粹的、在心理自组织系统运行中更具初始意义的情绪与认知的关系特征。
另一方面,由于情绪系统和认知系统在神经机制上有一定的独立性,并且在神经发育过程中又是不平衡的[2 ̄4],所以情绪和认知关系在人的一生中是动态发展的。
对这种动态关系特征的揭示是发展心理学的重要课题。
有人曾研究了年轻大学生被试的阈下情绪Stroop效应和情绪启动效应[5]。
情绪Stroop效应以被试在阈下情绪刺激启动下进行颜色判断的反应速度为指标,代表被试阈下情绪对其认知效率的影响情况;情绪启动效应是被试在阈下情绪刺激启动下对模糊刺激作出表情判断,其结果代表被试的阈下情绪对其认知偏向的影响情况。
结果在年轻大学生被试中未见显著的情绪Stroop效应,但发现消极情绪刺激启动使被试对模糊刺激的判断发生显著的情绪一致性偏向。
由此看来,情绪对认知的不同方面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
而这是由于人脑额叶在情绪—认知交互作用中功能的双重性造成的。
额叶兼具调控和觉察情绪的功能[3,4]。
因实验任务不同,在情绪Stroop情境中,额叶所起的作用是抑制情绪干扰,而在情绪启动实验中,额叶的任务是察觉阈下情绪信息。
所以,额叶功能状态决定阈下情绪对认知效率和认知偏向的影响结果。
年轻大学生在两个实验上的表现说明其额叶成熟、功能良好。
这也是符合个体神经发育规律的[6],年轻大学生的认知与情绪神经机制都是处于鼎盛时期,此后一段时间处于稳定之后渐成退化。
人到老年,各种组织逐渐老化,功能由强趋弱。
但是,老年人不同身心机制的变化过程是不平衡的[7,8],而且,老年人的个体差异尤为突出[9]。
情绪和认知关系系统这一贯穿人生始终的心理机制在老年期表现如何?这个问题的解答既是理解老年人心理的需要,也是身心终生发展研究的必要环节。
如果将老年人和年轻人进行比较,合适的研究范式是关键。
由于阈下情绪启动范式和Stroop范式所要求的只是被试进行颜色判断和模糊刺激表情判老年人阈下情绪对其认知偏向和认知效率影响之比较蒋重清杨丽珠刘颖孟爽李敏(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大连116029)摘要为了比较研究老年人的情绪对其认知效率和偏向的影响,随机选取25名正常老年人完成两项实验。
一个为情绪STROOP实验,记录被试命名阈下呈现情绪图片(积极、消极和中性表情的人脸图片)后的颜色块的反应时;一个为情绪启动实验,同样呈现情绪图片后紧跟的是人的后脑勺图片,记录被试对后脑勺图片人物的表情猜测。
结果发现,相对于中性情绪图片条件,老年人将跟在哭表情图片后的人物更多的猜测为哭;但是只有男性老年人的认知反应时因情绪图片条件而异:消极情绪图片延迟反应,积极情绪图片促进反应。
关键词老年人,情绪,认知,阈下。
分类号B844.4收稿日期:2006-12-20*本研究得到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L06BSH005项目和大连市社科联课题06DLSK060项目的资助。
作者简介:蒋重清,男,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讲师,博士。
通讯作者:杨丽珠,女,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Email:yanglizhu163@163.com。
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5(1):18~22StudiesofPsychologyandBehavior18第1期断[5],任务的简单性和实验条件的隐蔽性使其具有良好的跨年龄段适应性。
因此本研究的基本思路则是以老年人为被试完成曾用于年轻人的实验,以比较研究老年人阈下情绪对其认知偏向和认知效率的影响。
2实验一阈下情绪对认知偏向的影响2.1被试招募老年人27人,排除1位左利手老人和1位住院老人,实际被试为25人。
男13人,平均年龄67.62±5.03岁;女12人,平均年龄67.33±6.14岁;无神经精神疾患史,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
2.2材料适应图片为15张风景图片;启动刺激为Grayscale模式并去除外周部分的笑、哭和中性面孔图片各32张;掩蔽刺激为1张网格图片;靶刺激为96张人物后脑勺图片。
所有图片大小约5×6cm2,通过计算机呈现,计算机屏幕刷新率为85赫兹。
启动刺激的筛选是由40人对一批表情为笑、哭和中性面孔图片之情绪效价进行7点评定。
对该结果进行t检验(理论中值=4),笑/哭的图片保留效价显著高/低于4的(p<0.001),中性图片保留效价与4没有显著差异的(p>0.05);并由另外40人对每张图片的吸引注意程度进行7点评定,保留吸引注意程度在1.96个标准差之内的图片。
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所选三组图片之间效价差异显著,F(2,62)=1198.82,p<0.01,进一步分析发现,三种表情图片之效价两两差异显著。
“中性”与“哭”:t=26.62,p<0.001;“中性”与“笑”:t=-25.22,p<0.001;“哭”与“笑”:t=-44.28,p<0.001。
该选择方法类似于Spruyt等人所用过的方法[10]。
靶刺激则是由32人采用0/1(0代表笑,1代表哭)评定一批人物后脑勺图片,对该结果进行t检验(理论中值=0.5),排除差异显著的,选出所需数目的图片(男47,女49)。
参加材料评选的人员不参加实验。
2.3步骤整个程序分为:(1)适应阶段,呈现适应图片和几个图片相关问题使被试适应实验情景;(2)练习阶段和正式实验阶段,流程为“指导语———空屏(500 ̄700ms随机不等)———注视点+(500 ̄700ms随机不等)———启动刺激(12ms)———掩蔽刺激(60ms)———靶刺激(3000ms,这期间被试做出反应靶刺激立即消失)”。
练习阶段含6次反应,该阶段所用图片在正式实验中不再使用;正式实验阶段含90次反应(启动刺激为笑、哭和中性面孔各30,靶刺激为90张人物后脑勺图片)。
启动刺激和靶刺激的选择都是随机的。
刺激呈现在计算机白色屏幕中央,被试坐在较暗的测试间,距计算机屏幕约50cm处,眼睛基本平视屏幕中央,通过反应盒做出反应。
指导语:接下来将给您呈现一系列人物后脑勺图片,以测查您的直觉,每张图片呈现3秒,在这期间内,请您根据您的感觉判断该图片显示的人物是在哭还是在笑,并尽快按键,“哭”按“1”键,“笑”按“2”键。
2.4结果实验结束后,向被试了解是否看到启动刺激,回答都是否定的,说明实现了阈下呈现启动刺激的目的。
被试在不同条件下将靶刺激评为哭或笑的概率,见表1。
表1被试在哭/笑和中性启动条件下将靶刺激评为哭/笑的概率以启动条件为组内变量,被试的性别为组间变量,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被试在笑和中性启动条件下将靶刺激判断为笑的概率差异,未见显著效应,启动条件F(1,23)=2.138,p>0.05;被试的性别F(1,23)=0.101,p>0.05;启动条件与被试性别的交互效应F(1,23)=1.671,p>0.05。
以启动条件为组内变量,被试的性别为组间变量,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被试在哭和中性启动条件下将靶刺激判断为哭的概率差异,结果发现,启动条件主效应显著,F(1,23)=6.335,p<0.05,即被试将“哭”条件下的靶刺激判断为“哭表情”的概率大于在“中性”条件下将靶刺激判断为“哭表情”的概率,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其他效应不显著,被试性别F(1,23)=0.469,p>0.05;启动条件与被被试性别启动条件靶刺激评为哭的概率M±MSe启动条件靶刺激评为笑的概率M±MSe男哭0.508±0.042笑0.521±0.055中0.400±0.047中0.526±0.054女哭0.539±0.044笑0.458±0.058中0.436±0.049中0.542±0.05619第5卷心理与行为研究试性别的交互效应F(1,23)=0.003,p>0.05。
3实验二阈下情绪对认知效率的影响实验一揭示了情绪对认知影响的表现之一,即情绪影响认知的方向;情绪对认知影响的表现之二则是对其效率的影响[11]。
老年人情绪对其认知效率影响如何?这是实验二欲探求的。
3.1被试同实验一(随机平衡被试完成两个实验的先后顺序,两个实验之间间隔10分钟以上。
)3.2材料启动刺激和掩蔽刺激同实验一;靶刺激为2张RGB模式矩形颜色块:蓝色块R110G0B200;红色块R180G0B200;大小约为5×6cm2。
3.3实施整个实验分为练习阶段和正式实验阶段。
练习阶段的程序为:指导语———空屏(500 ̄700ms随机不等)———注视点+(500 ̄700ms随机不等)———靶刺激(3500ms,这期间被试做出反应,靶刺激立即消失)———反馈(500ms)。
练习阶段两种颜色块各随机呈现20次。
正式实验则在注视点和靶刺激间再依次呈现启动刺激(12ms)和掩蔽刺激(60ms),被试完成90次反应之后休息片刻,接着再重复一轮。
启动刺激和靶刺激随机选择。
刺激呈现设备和实验环境同实验一。
指导语:将给您呈现的是一系列红色或蓝色图片,请您看清图片颜色后尽快做出按键反应,“红”按“1”键,“蓝”按“2”键。
3.4结果实验结束后,向被试了解是否看到启动刺激,回答都是否定的,说明实现了阈下呈现启动刺激的目的。
被试在不同条件下正确颜色命名反应时均值(求均值时排除反应时小于150ms的)和错误率均值见表2。
表2被试在不同条件下颜色命名反应时(ms)和错误率以启动条件为组内变量,被试的性别为组间变量,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被试在笑、中性和哭启动条件下颜色命名反应时差异,结果发现:启动条件效应不显著,F(2,46)=0.490,p>0.05;被试性别效应不显著,F(1,23)=2.431,p>0.05;但是,启动条件与被试的性别交互效应显著,F(2,46)=3.698,p<0.05;简单效应检验揭示,男性被试的反应时因启动条件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F(2,24)=4.833,p<0.05;如表2所示,男性被试的反应时在启动条件为哭、中性、笑间依次缩短,通过t检验发现,男性被试的反应时在启动条件为哭时显著长于启动条件为笑时的反应时,t=2.975,p<0.05,其它两两条件之间差异不显著。
女性被试的反应时在不同启动条件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F(2,22)=0.794,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