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与服务
莱西市文化馆 赵洪辉
文化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承担着组
织辅导群众开展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职能。
随着群众文化精神需求的日益增加,如何依靠数字化的平
台、现代化的信息手段,更优质的服务群众、联系群众,为
群众提供更好、更全面、更便捷的文化服务,成为了当下文
化馆需要去进一步完善的重大课题。就我市文化馆现状来看
存在以下问题:
1、数字化建设认识不到位。当前社会,互联网发展之
快已经超乎了人们的形象,上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
缺的一部分,但文化馆在互联网建设方面仍显落后,仍有不
少地方对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文化馆
的工作主要还是承担辅导的功能,没必要提供信息化的服
务,以至于有些地方到现在都没有像样的网站,根本无法为
群众提供数字化服务。
2、网站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实用性不强。目前,大多数
的文化馆都没有设数字文化馆方面的建设资金,有些网站也
是依托县市主管部门的网站下。数字化文化馆的建设不单单
是一个网站,需要投入一定的财力和人力,才能够做好网站
的建设和后台的数据维护,充足的资金保证才能将网站做到
尽善尽美。特别是数据库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个优
秀的网站必须做到有专人管理,能够把文化馆的展览、讲座、
培训、表演、比赛等相关的视频、图片最快速的传输到网站
平台,才能体现数字化平台的及时性。文化馆网站是文化馆
在网络上的对外窗口,任何人都应该可以通过文化馆的网站
浏览当地文化最新动态,而目前,大部分的文化馆站的网站
建设不完全,甚至根本不能用,导致许多人对文化馆这个机
构非常陌生,根本不知道它的职能是什么,直接影响了文化
馆在网站上的宣传力度。
3、网站缺少吸引力。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运用,群众
大可以通过各种搜索引擎搜索到相关的信息,而一般文化馆
都存在“有人建无人看”甚至是建好了没人管的局面。纠其
原因,一是信息量太少,更新不及时,有些文化馆的艺术档
案工作还是停留在纸质档案阶段, 不能及时的上传的网络,
以致于很多的活动信息没有得到有效保存,录入到后台的数
据就非常有限。二是互动性不强,文化馆的网站一般面向的
都是当地的市民群众,不少数字文化馆的建设过于死板,几
乎很少有网站可以实现线上线下的互动,群众只能单纯的浏
览信息。
为了能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个人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
手抓好网站建设工作:
1、申请专项资金用于网站建设。文化馆应设置专门的网
络管理部门,专门用于网站的日常维护、信息更新、网络互
动等工作,现在不少文化馆网站都存在重建设、轻维护的现
象,一开始的时候非常重视,时间长了以后就变的没有人管
理,信息也无人更新,点击进去都是过时的内容。要避免这
种情况的出现,就要选好人手,做到专人运营和管理,最好
能懂一定的信息编辑、擅长简单的图片编辑。文化馆也要向
上级主管部门申请专用资金用于网站的更新和维护。有了资
金和人员才能真正实现文化馆数字化建设,让群众足不出户
就可以轻松的享受到文化服务。
2、传播平台紧跟时尚。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开发与
使用,微信、微博等客户端平台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习以为
常的交流软件,完全颠覆了以往只有主流媒体才会承担新闻
信息发布的功能。任何一个单位都可以实名认证开通自己信
息平台。文化馆完全可以开设微信平台,可以将部分比赛通
过微信投票的方式进行,以提高人气和粉丝量,这样可以迅
速提高知名度。再加上文化馆具有免费开放的功能,群众也
可以第一时间掌握培训、演出等相关信息。
3、整合资源丰富内容。一是整合现有资源。根据微信和
网站两种平台不同的特点进行整理的收集资料。文化馆承担
的是全市文化活动的开展、辅导工作,在网站建设上,可以
将全市各乡镇(街道)开展的文化活动进行汇总更新,搭建活
动专题,这样既可以起到档案整理的功能,又能丰富网站信
息。二是增加互动功能。这里的互动不是指面对面的互动交
流,而是网络线上交流,文化馆的网站应该开设互动咨询平
台,在线为群众提供问题的解答和回复,调动群众参与的积
极性。三是开设网上展馆。除了活动以外,增加摄影区、视
频区,将举办过的活动视频、拍摄的微电影上传到相应的区
块,给受众提供更多的浏览内容。还可将各艺术门类的优秀
作品及文化馆的历史资料、成长历程进行展示,并将相关的
出版物以电子书的形式投放在网上,供群众了解和欣赏,扩
大知晓度。四是展示传统文化。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
被人所重视,不少县市区都成立了独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
心,不过我认为没有必要重新单独建立网站,可以将非遗的
内容与文化馆的相结合,设立非遗专区,让更多的人了解非
物质文化遗产。
当前,网络正以各种各样的姿态充斥于我们的生活之中,
作为最基层的文化工作机构,必须紧跟时代脉搏,牢牢占领
网络阵地,为群众提供正面的积极向上的文化大餐,倡导正
能量,更好的服务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