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看中国舞剧的发展近几十年我国的舞剧有了很大的发展, 许多的艺术家和舞蹈团体积极开拓, 做出了瞩目的成绩, 创作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舞剧作品,在第二届“国家精品工程”评选中被评为十大精品剧目之一的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该舞剧在音乐、舞美、舞蹈织体、服饰和一些外部因素的表现上有了很多大胆的突破,为中国舞剧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让我们开始重新审视中国舞剧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简析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是中央芭蕾舞团推出的一部大型原创芭蕾舞剧。
它是根据著名电影导演张艺谋的同名电影改编舞剧的编剧和导演都是张艺谋,舞蹈由王新鹏和王媛媛创编, 舞剧的音乐创作者是陈其纲, 它的首演时间是2001年。
(一)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艺术特色该剧为人们展开了一幅旧民俗风情的画面, 看戏、打麻将尽在其中, 中国特色非常鲜明。
编导在注重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大胆吸收了各种艺术门类的精华, 做到了和谐统一、情节连贯、结构紧凑、亮点不断。
尤其是在舞美、音乐、舞蹈形式的表现以及对视觉语言的杰出把握上都让观众耳目一新。
1极赋民族特色的芭蕾交响音乐。
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作曲家陈其纲在大量采用京剧、民歌、民间曲调、民间打击乐的基础上运用了现代音乐的表现手法, 营造出了旋律优美的双人舞音乐、京剧青衣幽怨绵长的吊嗓, 还有具有仿声效果的洗麻将、家丁挥舞乱棍的声音。
音乐听似素材杂乱, 但都恰如其分、自然流畅。
2变换多彩的电影表现手段。
电影摄影师出身的张艺谋在这部舞剧中还展示出了他对视觉语言的杰出把握, 以及在空间蒙太奇和视觉心理暗示处理上的高人一筹。
(1) 运用视觉暗示的手法将剧中蕴含的内容清晰低展示给了观众。
开场的红灯笼不但与剧名相呼应,更重要的是红灯笼在中国代表着喜庆, 可见舞剧的开始会有喜事。
而多层落地可活动的隔扇门的开合制造了不同的环境, 呈示了不同的剧情。
(2) 电影蒙太奇表现手法的运用使剧情的发展看起来更加自然生动。
第一幕洞房花烛夜的段落中, 纸幕后扭曲挣扎的光影, 穿破纸幕的爆发以及大幅红布的飘落不但具有极高的视觉冲击力, 还暗示了处子花蕾被摧残的剧情, 深深蕴涵着这个夜晚的悲哀。
3丰富多样的舞蹈表现形式。
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中舞蹈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 其中麻将舞风格独特, 创意新颖, 把人们打麻将时的动作、神态充分的表现了出来, 还从侧面反映了上世纪30 年代富足家庭的生活状态。
灯笼舞、家丁舞、规矩舞等创意新颖,在推动剧情发展的同时, 很具有欣赏性。
4完美的多种艺术手法的结合。
舞剧还借鉴了很多中国传统艺术,例如剧中第二幕老爷和太太们看戏的一段中结合了京剧表演。
以往的舞剧中结合的京剧表演和其他艺术形式的表演都是由舞蹈演员表演完成,而《大红灯笼高高挂》则打破陈规,用了真正的京剧演员表演, 这样的设计使剧情更具真实性。
5精美的服饰设计。
旗袍是中国女性的传统服饰, 体现出中国女性的端庄、秀丽。
它对布料、质地、剪裁、做工要求都非常严格。
舞蹈《大红灯笼高高挂》为准确营造故事发生的历史环境, 大胆使用了旗袍作为女演员的舞台服装, 这在芭蕾舞剧表演上绝对是一次创新,它不仅没有影响演员的舞蹈动作和表现力, 反而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缺憾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事物,舞剧也是一样, 再成功的舞蹈剧目或多或少地都要存在一些缺憾, 《大红灯笼高高挂》有值得让人称赞学习的地方, 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1主要人物性格的刻画不是很到位。
按其舞剧故事情节本身的设计, 对舞剧核心人物三太太的命运最应予以关切, 戏剧线索应该紧紧围绕她的心理变化而发展。
按逻辑构思, 她被迫接受婚姻又在新婚之夜惨遭强暴, 此后应用一段悲怆色彩浓重的独舞表演来排解怨气以倾诉最终不能不接受现实的无奈。
而现在的第二幕一开始她就安然坐在老爷身旁看堂会, 显然缺少人物心里变化的呈示。
2“戏”份太多。
该剧的第二幕老爷和太太们看堂会时三太太离开去会旧恋人,二太太发现。
在这段表演中舞段甚少,看到的却都是戏剧的表演, 忽略了舞剧的表现形式。
3缺少舞段。
舞剧“逼婚”一段表演中, 三太太被家丁强制围在花轿中, 在舞蹈表现上没有体现出“抗争”与“胁迫”间的对峙。
二当代中国舞剧的现状中国舞剧这门新兴艺术的真正发展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直至现在,中国舞剧的发展经历了四个时期:一是探型期、二是建型期、三是固型期、四是多型期。
中国舞剧在四个时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类型多样, 题材广泛、语言表达丰富等多种形式。
(一)当代中国舞剧的形式中国舞剧与西方芭蕾舞剧不同, 主要在于它的舞剧语汇多元性与舞剧风格多样化。
中国舞剧分三大类型: 中国民族舞剧、中国芭蕾舞剧、中国现代舞剧。
中国民族舞剧主要以各自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舞蹈语汇为基础, 分为汉民族舞剧与少数民族舞剧; 中国芭蕾舞剧主要以西方芭蕾基础技法作为语汇基础还吸收了很多民族的舞蹈语汇与民族生活习俗, 显示出迥异于西方芭蕾的民族风格特色; 中国现代舞剧受西方现代舞蹈观念的影响, 强调现实题材,不受既定的民族舞蹈语汇与现代芭蕾舞蹈语汇系统的束缚, 重视个人审美情趣, 创造出适于舞剧内容与个人风格的语汇。
(二)中国当代舞剧的特点中国舞剧无论是民族舞剧、芭蕾舞剧或是现代舞剧, 它们的特点都表现在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舞蹈语汇多元化。
1题材广泛, 内容丰富。
中国舞剧有的以神话传说为题材, 如大型民族舞剧《宝莲灯》, 取材于中国传统神话故事《劈山救母》; 以历史为题材, 如民族舞剧《丝路花雨》, 它是以中国大唐盛世为历史背景的; 以人物的生平、传记为题材的舞剧, 如为纪念我国京剧大师梅兰芳逝世40 周年, 特别创作的芭蕾舞剧《梅兰芳》; 以军事为题的舞剧, 表现黎族人民反抗黑暗势力斗争的舞剧《五朵红云》; 根据诗词、小说改编而成的舞剧, 如根据毛泽东怀念烈士的诗词《蝶恋花》创作的舞剧《蝶恋花》。
2舞剧织体特点鲜明、风格独特。
舞剧织体分为舞蹈语汇、层次结构、剧幕三部分。
中国舞剧的舞蹈动作语汇十分丰富。
如,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在舞蹈语汇上努力将芭蕾舞蹈语汇和军事动作加以融汇, 以创造符合剧中人物身份的舞蹈语汇, 比如娘子军的“练兵舞”用立足尖来表现立正, 其它像射击、投弹、刺杀的舞蹈完全来自生活。
(三)中国当代舞剧存在的不足近几十年来艺术家们创作了大量不同题材、风格迥异的舞剧其中不乏优秀的作品,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其中较突出的就是舞蹈织体上的把握比较欠缺; 在音乐编配上, 有的作品音乐比较单一; 现代化手段的运用上简单且程式化; 在舞蹈的表现形式上没有新颖感; 舞剧结构缜密性较差。
三从《大红灯笼高高挂》看中国当代舞剧的发展方向中国当代舞剧的创作应学习和借鉴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
该剧从重视音乐、舞美灯光、舞蹈语言等方面精心编排, 不拘一格的使用多元化的艺术表现手段, 将舞剧平面舞台发展成立体的空间舞台, 让观众透过舞剧表演有更为广泛的想象空间。
(一)中国当代舞剧应重视舞美、灯光及其外部因素的修饰和烘托作用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获得成功, 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在舞蹈音乐、舞美、灯光的设计, 以及服饰等因素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 让观众在听觉和视觉上都耳目一新。
这种创新并没有喧宾夺主, 而是对整个舞剧的发展起到了交代时间、空间以及刻画人物性格、抒发情感、推进情节的作用。
1 舞剧音乐应为主题服务。
音乐在舞剧中有渲染舞台气氛、推动故事情节等重要作用。
音乐曲式创编要以舞剧为中心, 围绕舞剧的自身特点进行编配。
在乐器的使用上也要根据音乐的素材、时代背景而定。
音效的配合要合理搭配, 与舞剧形成一个整体。
2 舞剧应重视舞美、灯光的设计。
舞剧不同于电视电影, 它是一个单一的平面舞台, 如何在一个时空上,表现多个时空场景, 一直是舞剧舞美工作者研究的问题。
早在民族舞剧《丝路花雨》中就采用了电影的手段来营造天上人间的场景, 取得了非常好的艺术效果。
而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也采用了电影蒙太奇的手段,但是并没有像《丝路花雨》那样写实,而是尊重舞蹈本体一一高度凝练性, 用简单的技术手段表现了舞剧故事的特定环境, 解决了《丝路花雨》必须依靠多媒体手段才能表演的局限性。
3服饰设计能充分烘托舞剧主题。
服装、服饰在舞剧中同样重要, 尤其在历史舞剧中服装的运用要符合舞剧的时代背景, 才能为舞剧塑造人物、发展剧情服务。
在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张艺谋把中国的传统服装旗袍搬上了芭蕾舞台, 不但符合舞剧剧情需要, 顺应了时代背景, 而且设计新颖、美观, 让更多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人们认识和了解了中国文化。
(二)中国当代舞剧应重视舞蹈织体舞蹈是舞剧表达故事情节的重要手段。
舞剧中的舞蹈分为: 独舞、双人舞、三人舞和群舞。
它们都是舞剧中不可缺少的, 以自身不同的特点为舞剧服务。
独舞是舞剧作品的“独白” , 主要是故事中主人公性格及其心理特征的主要表现, 它可谓是舞剧创作中的画龙点睛之笔, 能使故事情节的发展更加地鲜活。
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对于二姨太的性格刻画主要体现在几次独舞的表演上,表演可谓入木三分,让观众心生怨恨的同时又不免同情她的可悲下场。
而双人舞则是舞剧中男女主人公的“对话” , 在舞剧中较之独舞而言更为重要, 常常被处理为全剧的核心舞段。
双人舞在编排上有较高的难度, 因此说一个舞剧的成败关键就在于双人舞的表现上。
双人舞在概念上不仅仅是“两个人跳舞” , 而是形成的一种特定的表演格形式, 其中变奏部分是表演的高潮部分, 需要高难度技巧。
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并不是简单的技巧展示而是将剧情的主线放在首位,一切为主题服务, 细腻的刻画出人物的内心活动。
群舞是舞剧的重头戏, 它不是“众说纷纭”的“群言堂”。
群舞在舞剧中的作用: 一是营造情节所需的气氛; 二是为舞剧需要制造庞大声势; 三是烘托人物情感, 塑造人物形象。
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群舞设计很独特, 风格鲜明。
其中麻将舞, 家丁舞都为烘托环境气氛起到了非常主要的作用。
中国舞剧艺术历经70年的茁壮成长, 尤其是走进21世纪头10 年里,我们的舞蹈工作者在舞剧创作领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成果丰硕, 舞剧数量堪称世界之最。
但中国舞剧艺术的发展仍方兴未艾, 还存在诸多问题: 舞剧追求形式、本体的硬性表述, 一味地寻求“表现自我” ,以及程式化的借鉴现代化手段, 这极大地抑制了我国舞剧事业向着多元化方向的发展。
张艺谋的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舞剧表现形式要大胆的创新与突破,从我们民族文化遗产中吸取养分的同时,放眼世界, 了解当今艺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兼收并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创作出代表时代最强音的优秀舞剧作品, 呈现出锐意进取的良好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