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回文诗
有趣的回文诗
回文诗是一种可顺着读和倒着读的艺术表现形式,无论怎样读意思大同
小异,颇具欣赏价值。广东茂名市有一座观山寺,石壁上刻有一首回文
诗,不论是顺读倒读都是一首渔舟唱晚七律诗,浑成自然,无限妙趣。
诗曰:悠悠绿水傍林偎,日落观山四壁回,幽林古寺孤明月,冷井寒泉
碧映台。鸥飞满浦渔舟冷,鹤伴闲亭仙客来。游径踏花堙上走,流溪远
棹一篷开。
宋代诗人李禺更有一首别致的回文诗,叫《夫妻互忆》诗,顺读是一首
情诗,抒发了丈夫对妻儿的痴情眷念,想起昔日对酒当歌,眼下孤灯长
寂,不由热泪满襟;倒读是一首思念诗,表达了年轻女子对远方丈夫的
思念。诗曰:枯眼望遥山隔水,往来曾见几心知。壶空怕酌一杯酒,笔
下难成和韵诗。途路隔人离别久,讯音无雁寄回迟。孤灯夜守长寥寂,
夫忆妻兮父忆儿。(《银川晚报》阿里·阿三文)
前七后三——连理回文诗
莺啼岸柳弄春晴,晓月明。
上面十个字,是明代蒋一葵的咏《春》诗。它前面七个字,后面三个字,却能联成一首
很好的七言绝句。这首诗的完整读法应该是:
莺啼岸柳弄春晴,
柳弄春晴晓月明。
明月晓晴春弄柳,
晴春弄柳岸啼莺。
这是一副莺啭岸柳,晴春明月的醉人风光图。
这种诗的形式奇特,字句凝炼,情趣横生,别具一格。古代文人把它称为诗中的袖珍品,
还把这种前七后三七绝诗起了个雅名——连理回文诗。
令人叫绝的回文诗
在清代,北京有个酒楼叫天然居,一次,乾隆皇帝触景生情,以酒楼为题写对联,上联
是: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常见茶杯盖上的四个字是清心明目,像诗经中的四言诗,可它是十分巧妙的回文,随便
从哪个字读皆可成句,例如:心明目清、明目清心、目清心明,其意不变。
还有七言回文是不可一日无此君,从任何一字起读,皆能成句,与前面的两句有异曲同
工之妙。可一日无此君不?一日无此君不可,日无此君不可一,此君不可一日无。正所谓杯
随字贵、字随杯传,给人美的感受,增强了品茶的意境美和情趣美。
某地有一茶馆有副茶的回文联:趣言能适意,茶品可清心。回过来读,联语焕然一新:
意适能言趣,心清可品茶。这联语意均出自唐代一首茶诗:独啜提神,二人有趣。
北京老舍茶馆的两副对联也是回文对联,顺读倒读妙手天成。一副是前门大碗茶,茶碗
大门前。此联把茶馆的坐落位置、泡茶方式都体现出来,妙语偶成,令人叹服。另一副更绝:
满座老舍客,客舍老座满。既点出了茶馆的特色,又巧妙糅进了人们对老舍先生艺术的赞赏
和热爱。
宋代诗人苏东坡有两首回文七绝,其一是:
空花落尽酒倾缸,
日上山融雪涨江;
红焙浅瓯新火活,
龙团小碾斗晴窗。
其二是:
酡颜玉碗捧纤纤,
乱点余光唾碧衫;
歌咽水凝云静院,
梦惊松雪落空岩。
若倒读,也能读出两首韵味独具的茶诗来。
在中文回文诗或句里,最著名的当属苏惠的璇玑图,不过这个设计太复杂,感叹一个女
子为怎样的情,才能调动所有的脑细胞做出如此费神费力的情书。
据后人已解出的诗的读法,已经有7958种,而真正能读完全部组合的,只有苏惠和她
的丈夫。不仅感叹真正的人物该是苏惠的丈夫,设出的密码能被解出,才是高人。也亏得这
丈夫懂点风情,若是个粗人,拿到一块巾子,颠来倒去看不懂,顺手当了汗巾,苏惠只怕要
吐血了。由此感觉这女人蛮难缠的,花花心思太多,做她的丈夫也是怪劳神的。
写景的回文诗,以清代女诗人吴绛雪的《四季回文诗》为代表作,这首诗妙在把十个字
用辘
轳体和回文体结合起来,每首上两句用辘轳体,下两句用回文。
《春》: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
莺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夜月明。明月夜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莺。
《夏》: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长日夏凉风动水,凉风动水碧莲香。
《秋》: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
秋江楚雁宿沙洲,雁宿沙洲浅水流。流水浅洲沙宿雁,洲沙宿雁楚江秋。
《冬》: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
红炉透炭炙寒风,炭炙寒风御隆冬。冬隆御风寒炙炭,风寒炙炭透炉红。
福建厦门的鼓浪屿鱼脯浦也有一副有名的回文对联:
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
这个也是比较有意思的一副,因为出处不甚显赫,感觉出自民间才子之手。这首回文的
对联我没找到横批,某日却见一网友将下联改成水连天尾天连水,变成:
雾锁山头山锁雾,水连天尾天连水。
然后自拟横批道:两头雾水。
赏花归去马如飞
赏花归去马如飞,
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
醒时已暮赏花归
此首是回文诗。
回文诗,顾名思义,就是能够回还往复,正读倒读皆成章句的诗篇。它是我国文人墨客
卖弄文才的一种文字游戏,并无十分重大的艺术价值,但也不失为中华文化独有的一朵奇花。
回文诗有很多种形式如通体回文、就句回文、双句回文、本篇回文、环复回文等.
通体回文是指一首诗从末尾一字读至开头一字另成一首新诗.
就句回文是指一句内完成回复的过程,每句的前半句与后半句互为回文.
双句回文是指下一句为上一句的回读
本篇回文是指一首诗词本身完成一个回复,即后半篇是前半篇的回复.
环复回文是指先连续至尾,再从尾连续至开头。
关于回文诗的介绍,网络书籍都有大量的介绍,在此也不多做总结了.
收集几首回文诗,作为欣赏,娱乐吧。
《赏花》由来——苏小妹遥寄回环诗
六月的一天下午,苏小妹与长兄苏东坡正荡舟湖上,欣赏那无边景致,忽然有人呈上苏
小妹丈夫秦少游捎来的一封书信。打开一看,原来是一首别出心裁的回环诗:
苏小妹看罢微微一笑,立即省悟出其中的奥秘,读出了这首叠字回文诗:
静思伊久阻归期,
久阻归期忆别离;
忆别离时闻漏,
时闻漏静思伊。
苏小妹被丈夫的一片痴情深深感到动,心中荡起无限相思之情。面对一望无际的西湖美
景,便仿少游诗体,也作了一首回环诗,遥寄远方的亲人:
采莲人在绿杨津,
在绿杨津一阕新;
一阕新歌声漱玉,
歌声漱玉采莲人。
苏东坡在一旁深为小妹的过人才智暗暗高兴,他也不甘寂寞,略加沉吟,便提笔写了如
下一首:
赏花归去马如飞,
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
醒时已暮赏花归。
苏氏兄妹也派人将他们的诗作送与秦少游。
同上面的《赏花》有统一格式的又两篇,感觉也很不错
其一、《赞园丁》
园丁栽植树成材筑玉台高优质木
园丁栽植树成材,
植树成材筑玉台。
筑玉台高优质木,
高优质木园丁栽。
其二、明末浙江才女吴绛雪《四时山水诗》:
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
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
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
春 景 诗
莺啼岸柳弄春晴,
柳弄春晴夜月明。
明月夜晴春弄柳,
晴春弄柳岸啼莺。
夏 景 诗
香莲碧水动风凉,
水动风凉夏日长。
长日夏凉风动水,
凉风动水碧莲香。
秋 景 诗
秋江楚雁宿沙洲,
雁宿沙洲浅水流。
流水浅洲沙宿雁,
洲沙宿雁楚江秋。
冬 景 诗
红炉透炭炙寒风,
炭炙寒风御隆冬。
冬隆御风寒炙炭,
风寒炙炭透炉红。
除了上面的格式,另付几首其它格式的回文诗,也别有韵味.
一、广东高州县观山寺壁上刻有一回文诗:
悠悠绿水傍林偎,
日落观山四望回。
幽林古寺孤明月,
冷井寒泉碧映台。
鸥飞满浦渔舟泛,
鹤伴闲亭仙客来。
游径踏花烟上走,
流溪远棹一篷开。
倒读诗如下:
开篷一棹远溪流,
走上烟花踏径游。
来客仙亭闲伴鹤,
泛舟渔浦满飞鸥。
台映碧泉寒井冷,
月明孤寺古林幽。
回望四山观落日,
偎林傍水绿悠悠。
二、宋代李禺有回文诗《两相思》:
思妻诗
枯眼望遥山隔水,
往来曾见几心知?
壶空怕酌一杯酒,
笔下难成和韵诗。
途路阳人离别久,
讯音无雁寄回迟。
孤灯夜守长寥寂,
夫忆妻兮父忆儿。
思夫诗
儿忆父兮妻忆夫,
寂寥长守夜灯孤。
迟回寄雁无音讯,
久别离人阳路途。
诗韵和成难下笔,
酒杯一酌怕空壶。
知心几见曾往来,
水隔山遥望眼枯。
三、湖北咸丰县有一首《万柳堤即景》回文诗:
春城一色柳垂新,
色柳垂新自爱人。
人爱自新垂柳色,
新垂柳色一城春。
四、津人曹鸿年也有一首回文诗:
寒风晓日映沙滩,
日映沙滩竹报安。
安报竹滩沙映日,
滩沙映日晓风寒。
五、清代诗人李*《春闺》诗:
垂帘画阁画帘垂,
谁系怀思怀系谁?
影弄花枝花弄影,
丝牵柳线柳牵丝。
脸波横泪横波脸,
眉黛浓愁浓黛眉。
永夜寒灯寒灯夜,
期归梦还梦归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