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简析当今经济危机与金融泡沫

简析当今经济危机与金融泡沫

简析当今经济危机与金融泡沫 

张 明 

(山西财经大学,山西太原030006) 

【摘 要】文章在回顾和总结前人对经济危机的理论解释基础上,从经济细胞商品入手,来分析经济危机发生的 

原因。经济波动、金融泡沫产生和破裂以及经济金融危机归根到底就是由于总需求和总供给状况引起,是经济细胞商品 的价格由于供求状况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一个延伸和发展。 

【关键词】经济危机;金融泡沫;价值 

【中图分类号】170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768(2012)02—0001~03 

美国次贷危机导致了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至今世界经济 

还未走出危机的阴霾,欧债危机爆发的可能性依然存在。这次 

危机又让经济学者们重新认真地思索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本 

文在对以往经济危机理论归类整理基础上,提出自己的一个经 

济危机理论解释。 

对经济危机的理论解释可以分为危机存在论和不存在论。 

不存在论包括自然均衡论和局部危机论。这一理论集中体 

现在著名的萨伊定律中,萨伊断言商品与商品交换是一种生产 物与另一种生产物相交换,因而是生产给产品创造需求。 

外因论包括太阳黑子论、创新成因论、政治周期论、实际经 

济周期论。内因论包括实际总需求不足理论,名义总需求理论 

和总供给理论。其中实际总需求不足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实际 

总需求不足理论,马尔萨斯等的实际总需求不足理论以及凯思 

斯的有效不足理论;名义总需求理论包括纯货币成因论和货币 

周期论;总供给理论包括杜冈等的比例失调理论和供给学派的 经济周期理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三 

个:外界干扰,总需求因素,总供给因素。实际上,经济危机表现 

出来的形式归根到底就是总供给与总需求不协调。要么是总需 

求不足导致总供给卖不出去。要么是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内部比 例不协调导致总供给无法顺利出售。而导致总供给与总需求不 

协调是由于经济内部自发产生的,则是内因论。而如果是由于 

外界干扰引起的,称外因论。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经济的波 

动起因于总供给和总需求,这让我们想起了马克思资本论分析 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从经济细胞商品人手,商品的价格由 

于供求状况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本文也试图从经济细胞商品入 

手,来分析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 

一、经济泡沫产生的可能性分析 

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从经济细胞商品人 手,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二者的矛盾最后扩展为资本主 

义的其他矛盾。本文的分析也从商品的二重性人手,沿用马克 

思的分析思路,展开对经济危机的本质原因进行分析。 

马克思认为商品具有二重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使用价值同时又是交换价值的 物质承担者。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 

相交换的比例关系,而这个比例关系里是由商品各自的价值决 

定的,即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决定。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 

对立统一的。统一性表现在价值的存在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 

提,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载体。一种物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 

即使人们为它付出大量劳动,也没有价值。而同时,一种物品尽 

管具有使用价值,但如果不是劳动产品,也就没有价值。商品的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生产者生产出售商品的 

目的是获取价值而不是使用价值,商品购买者购买商品是为获 

取商品的使用价值。二者交换商品的使用价值让渡给了商品购 

买者,而同时他也获得了价值。在交换过程中,使用价值和价值 

进行着相反的运动。任何人不可能同时既占有商品的使用价 

值,又占有商品的价值。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简单的商品交换 

首要是使用价值的交换。商品交换者之间之所以产生交换,目 

的就是相互交换对自己有用的商品,即交换使用价值。而二者 

产品在使用价值上是不同质的,那么交换之间总需要一个比 

例,而这个比例如何确定,则只有是由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 

人类劳动决定,即由商品的价值来决定。也就是说,从长期和社 

会总的交换来看,商品生产者之间要么不交换,要交换就应依 

据价值决定的交换比例进行交换。 

而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发生了变化。资本家生产 

商品的目的,并不是通过交换而获得使用价值来使用。而是通 

过交换以获取剩余价值。这样,生产者交换就都与商品的使用 价值脱钩了。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并不一定是社会成员愿意 

交换的使用价值。这样社会生产的无序状态导致了生产出的产 

品中有一部分并不是人们愿意交换的使用价值,在社会既定阶 

段,可以认为这些产品没有使用价值,其在交换时也就不会顺 利完成交换和价值实现。马克思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提 

出了第二类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概念。目的就是说明这一点。 

并且资本再生产的两部类学说也是在讲这个问题。 

从价值的角度讲,一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的劳动量是一定 

的。如果一定时期内劳动量一定,也就决定了这个社会新创造 

出的价值是一定的。而社会创造的价值中,一部分被用于消费, 

【收稿日期】2011-10—15 【作者简介】张明(1974一),男,山西太原人,山西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经济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 

1 一部分被用于储蓄、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目的是下一期能够消 

费更多的生活资料和积累更多的生产资料以便进一步生产消 

费品。 从使用价值的角度讲,一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物质 

财富分为消费品和资本品,消费品的使用价值想当然的是其可 

以被人类直接消费,资本品的使用价值本文认为应该是它们能 

直接或间接地生产出消费品以供人类消费,否则将失去其使用 

价值。价值的存在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使用价值是价值 

的物质载体。一种物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即使人们为它付出 

大量劳动,也没有价值。资本品如果失去其直接或间接地生产 

出消费品以供人类消费的使价值用,则其在交换时也同时失去 

其价值。 

如果受到经济内部或外界因素的冲击,生产不断扩大。从 

价格实现角度讲,只要货币供给充分,且满足马克思的I,Ⅱ部 

类产品协调公式,就会出现简单机械的I部类不断扩大的循环 

论。而扩大的I部类的商品越来越脱离了由消费支持的使用价 

值,从而就总体来说,其总价格大大脱离了其价值。结果产生了 

生产过剩,其实质是价格脱离了价值,形成泡沫。因为过剩的机 

器本就是无用的,所以也可以称其为泡沫。而这时,如果受到经 

济内部或外界因素的另一冲击,这时,没有价值支持的高价格, 

就会向价值回归,表现为物价下降,商品卖不出去。物价下降, 

商品卖不出去,导致更多的商品难以实现其价值,人们收入减 

少,而这又会导致人们消费的进一步减少和有消费支持的投资 

进一步下降,经济出现衰退和危机。 

二、对经济波动的一个解释 

(一)货币交易恒等式的改进和解释 我们用一个各个学派都认可的货币交易恒等式来解释经 

济危机的产生(各个学派都承认货币交易恒等式成立,只是对 其解释不同)。并且这个货币交易恒等式把实际总需求、名义总 

需求和总供给都包含在内。 

交易等式为:MV=Py 

(其中MV为名义总需求, /尸为实际总需求,Y为总供 

给) 

现代经济的发展同交易方程式产生时相比,发生了许多变 

化,货币不再实行金本位制,政府控制了货币的发行,房地产和 

股票等金融市场发展迅速,为了更好的说明经济波动和危机产 

生的原因和过程,我们改写交易方程式:MV=Py 

为:kMov=P ̄C+P ÷P +P 等式左边:kMcv中 为央行发行的基础货币 

k为商业银行派生货币乘数 

为市场中货币的流通速度 

kMov表示以货币为媒介的价值的交易额。 

等式右边:C表示一般消费品, 表示一般消费品价格,日 

表示房地产, 表示表示房地产价格,,表示投资品, 表示投 

资品价格,曰表示股票金融投资品, 表示金融投资品价格。 

1.等式左边 

(1)决定k因素:太阳黑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政治周 

期、能源等经济外界因素可以改变人们的消费倾向和消费习 

惯,同时还可能影响企业的成本利润,进而影响投资需求,当这 

些外界因素对经济有利时,会导致消费或投资需求增加,这将 

增加对商业银行的贷款需求,商业银行可以很顺利的把款贷 

出,从而货币乘数增大。 即货币乘数为 =——L,如投 r法+r超+r漏出 资和消费增加,会使r榴+r涫 减小,k增大。反之,当这些因素对 

经济不利时,会导致消费或投资需求减少,将减少对商业银行 

2 的贷款需求,商业银行放款不顺利,从而货币乘数减小。即如投 

资和消费减少,会使r ̄+rm 增大,k减小。 

政府如果执行扩张的财政政策,如果政府是发行公债筹资 

或动用以前年度的财政结余,其实质是改变并扩大社会的消费 

倾向,增加社会的投资;即增加了消费者的公共物品的消费和 

带动生产公共物品的资本品的投资,这将增加对商业银行的贷 

款需求,使r扣+r渴 减小,k增大。反之,政府如果执行紧缩的财 

政政策时,会导致社会的消费或投资需求减少,减少对商业银 

行的贷款需求,使r招 r温m增大,k减小。 

政府如果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会使 减小,k增大。反 

之,政府如果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会使 增大,k减小。 

(2)决定眠因素:眠由政府外生给定,可以是中央银行通 

过公开市场、再贷款和再贴现发出的,也可以是政府执行扩张 

的财政政策向中央银行贷出的。 

无论经济外界因素还是政府使kMo增加时, 在货币主义 

看来是稳定的,在经济复苏和经济高涨时期,凯恩斯主义也认 

为 不会出现凯恩斯陷阱全部吸收kMo的增量,则kMov会增 

加。 

2.等式右边 Y的决定因素为实际总需求和经济生产能力。当等式右边 

以货币形式表示的名义总需求kMov增加。 

如果由于太阳黑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政治周期、能源 

等经济外界因素和政府财政政策直接改变人们的消费倾向和 

影响投资需求引起的,则代表着实际总需求kMov/P的增加,实 

际总需求kMov/P的增加又会导致总供给y的增加,也就是导致 

一般消费品C、房地产日和投资品,的增加。 

如果实际总需求增加,经济生产能力相对于实际总需求过 

剩时,则总供给Y将大幅增加,价格水平P将基本稳定。如果实 

际总需求增加,经济生产能力相对于实际总需求恰当时,则总 

供给Y将增加,价格水平P将也会有一个上升。如果实际总需 

求增加,经济生产能力已到极限无法再扩大,总供给Y将基本 

保持不变,实际总需求将被价格水平P的完全上升所抑制。 

如果经济是完全由于中央银行扩张的货币政策引起名义 

总需求kMov增加。居民如果完全预期到名义量的变动。则总供 

给Y将基本保持不变,名义总需求将被价格水平P的完全上升 所吸收。但多数情况下,居民不可能完全预期到名义量的变动 

或存在货币幻觉,则名义总需求的增加会导致总供给Y增加, 

价格水平P将也会有一个上升(以上的分析也可以表现为各学 

派对philips曲线的争论)。 

(二)经济泡沫的产生和破灭过程图 

1.经济泡沫的产生 

③预期收益上升 

=l £ I+ + + 

回财富效 

⑤ lJ逼银行 

图1 经济泡沫的产生和破灭过程图 

解释: 如果由于太阳黑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

政治周期、能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