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堕 CHINFSE C0MM_ NI TY 坛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14例的治疗体会 刘向前 473000河南南阳市医专第一附属医院 普胸I外科 摘要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 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研究423例 食管癌手术患者中14例出现吻合1:7瘘的 治疗体会。结果:本组中3例死亡,死亡 率21.4%(3/14),其余11例痊愈出院。 结论: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早期诊断和 及时治疗能有效地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 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食管癌术后 吻合口瘘诊治 体会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 02.】95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手术 最严重的并发症,国内报道吻合口瘘的发 射率3%~5%,病死率高达50% 。 2007年5月一2011年6月开展食管癌手 术423例,弓上吻合182例,弓下吻合157 例,颈部吻合84例,其中发生吻合口瘘 14例,发生率3.3%(14/423),经采取必 要适当的治疗措施,死亡3例,死亡率 21.4%(3/11),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赵冬敏 资料与方法 食管癌根治术患者423例,男256 例,女167例,年龄42~77岁,平均63 岁,14例吻合口瘘,发病时间3—10天, 平均7.5天,其中弓上瘘6例,弓下瘘5 例,颈部瘘3例。 临床表现:食管癌术后出现发热,胸 痛,呼吸困难,脉搏氧饱和度低,患侧呼吸 音减低,颈部切口红肿,胸腔积液或胸腔 引流管引流出胃液及食物残渣,全身中毒 症状,甚至出现休克,胸部x线提示液气 胸,口服美蓝可见切口或者引流管处溢出, 一胸内瘘患者均经泛影葡胺造影证实 。 治疗方法:①禁食。②对于3例颈部 瘘患者均采取敞开切口放置烟卷或乳胶 管持续引流,及时换药,保留或留置胃管 行胃肠减压,抗感染,行空肠营养管肠内 营养。⑧对胸内瘘患者尤其是弓上瘘患 者,首先要保证胃肠减压通畅,胸管引流 通畅无积液,必要时可在x线指导下重 新放置胸管引流及冲洗用,加强抗感染药 物应用及空肠肠内营养,提高患者免疫 力。④抗休克治疗:密观患者生命体征, 如出现休克症状则积极抗休克治疗。⑤ 手术治疗:如需要再次手术则尽可能快完 善术前准备后立即手术。 结果 14例患者经上述综合治疗措施后, 死亡3例,死亡率21.4%(3/11),1例死 于吻合口一主动脉瘘,2例死于脓胸、多脏 器衰竭,其余11例痊愈出院,经口饮食正 常,手术切口愈合可,住院时间18~65天。 讨论 食管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吻合口瘘 是其严重的并发症,由此可见熟练地掌握 吻合口瘘的诊治是非常重要和必须的。 预防吻合口瘘主要靠术前准备充分,术中 的精细操作,术后的抗感染营养胃肠减压 支持治疗。术后需密切观察病情,吻合口 瘘一旦发生要及时发现,要根据患者的不 同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才能够有效 的降低吻合口瘘对患者的影响。食管癌 手术患者均常规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既 可以术后早期行肠内管饲流质饮食,义可 以在吻合口瘘发生后及时加强肠内营养, 减少手术行空肠造瘘二次手术对患者身 体的影响,同时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 张效公.胸外科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 科大学出版社,2000:316. 2朱维继,吴汝舟.实用外科手术学[M].北 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72. 3沈镇宙,帅英强.肿瘤外科手术学[M].南 京:江苏科技出版社,2007:467. 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的治疗 214500江苏靖江市第四人民医院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 02.196 幽门螺杆菌(Hp)是定植于胃黏膜表 面及黏膜层的微需氧菌,1983年澳大利 亚学者Warren和Marshall首次从慢性胃 炎患者胃黏膜中分离培养出该菌以来,经 过近20年的不懈努力,人们发现Hp与 消化系统的许多疾病相关,目前已基本确 定Hp是慢性活动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 的主要病原菌,是全球范围内高感染率的 慢性感染性致病菌。目前,人们对Hp的 诊断治疗中的许多问题逐渐形成了共识。 Hp感染与慢性胃炎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Hp感染是慢性 胃炎常见病因,慢性胃炎患者中Hp检查 率54%~100%,活动性胃炎病人Hp检 出率更高达90%以上,Hp数量毒力与慢 性胃炎程度,肠上皮细胞化生,腺体萎缩 等呈正相关。药物根除Hp后胃炎减轻, 所以慢性胃炎又称之为Hp相关性胃炎。 204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年第2期(第14卷总第299期 Hp相关性胃炎的发病机制 毒素:有毒性作用的酶的直接损害, Hp的Cag、VoeA毒素,有毒性作用的酶及 其诱导的炎症均可直接造成胃黏膜损伤。 刺激上皮的C因子:如Hp可刺激胃 黏膜上皮产生IL一8,后者作为强有力的 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引起炎症细胞的浸 润,CagA阳性的Hp菌株可增强此因子的 分泌。 刺激免疫细胞产生C因子引起胃黏 膜炎症,Hp可激活辅助性Tc产生IL一2 和IFNr的分泌。IFNr在炎症前期更具有
广泛的作用,包括激活血管内皮细胞、巨 刘桂萍饶建华 677000云南临沧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 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胰岛素治疗的 住院糖尿病患者使用两种方法进行胰岛 素强化治疗,胰岛素皮下泵(csⅡ)组3O 例,4次胰岛素皮下注射组(MSⅡ)3O 例。结果:两种治疗在血糖控制时间,胰 岛素用量,血糖下降值有显著差异,而胰 岛素泵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4次皮下注 射胰岛素组。结论:胰岛素泵治疗更符合 生理胰岛素分泌,减少低血糖发生,同时 促进胰岛B细胞功能恢复。使患者血糖 良好控制。 关键词胰岛素皮下泵 强化治疗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 02.197 资料与方法 2004~2010收治糖尿病患者40例, 按经济及自愿分为MSⅡ组及CSⅡ组, 各组中均有酮症酸中毒2例,手术患者为 10例均为csⅡ,未服任何口服降糖药 物,MSⅡ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平均 年龄52.5±13.2岁;CS H20例,男l1例, 女9例,平均年龄52.5±11.5岁,所有患者 均给糖尿病知识宣教、辅以饮食指导。 给药方法:MSⅡ采用诺和灵R常规 胰岛素三餐前皮下注射,诺和灵N中效 胰岛素睡前皮下注射。强化治疗csⅡ 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细胞毒NK细胞、Ⅱ 类MHC分子表达的上调以及T细胞和B 细胞的分化。 Hp相关性胃炎的病理特征 包括胃黏膜上皮细胞损伤,炎症细胞 浸润、腺体萎缩和肠上皮细胞化生。 Hp相关性胃炎与抗Hp治疗 慢性胃炎的治疗目的,旨在缓解症 状,改善病理和预防胃癌的发生。 改善症状:抗Hp治疗能否改善慢性 胃炎患者症状尚无明确结论,但根除Hp 后症状减轻。 采用诺和灵R由胰岛素泵(Mini—Med58 型,80ram×50ram X 20mm,重1o0g)通过 连接导管及皮下埋置针头持续泵入基础 量胰岛素(BR),每餐前15~3O分钟,由 泵追加餐前胰岛素,全日胰岛素(诺和灵 R)总量(体重×0.5~0.8)的50%以基础 形式由泵持续输入皮下,余下50%按早、 中、晚各1/3,于3餐前以追加剂量形式 输入皮下,以后根据血糖调整剂量;MS Ⅱ组3餐前应用诺和灵R,睡前应用诺和 灵N皮下注射。血糖监测采用血糖仪 (强生公司)测定末梢血糖,每天测3餐 前,3餐后2小时及睡前,凌晨3时8次血 糖,血糖控制为FPC 4~6mmo ̄L,PPG 6 ~8mmoWL,血糖平稳至少2天以上。 统计学处理:两组数据均以(X±S) 表示,两组问数据比较使用t检验。 结果 ・ 两组血糖均能控制达标,但CSⅡ组 较MS衄更理想,并以空腹血糖显著,血糖 达标时间明显缩短,低血糖发生率低。 血糖控制时间:MSⅡ组16.0±7.5 天,CSⅡ组6.5±2.1天。两组存在显著 差异。 胰岛素用量:MSⅡ组0.7±0.2U/ (kg・日),CSⅡ组0.61±0.202U/(kg・ 日),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O1)。 讨论 比较了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两 种不同的强化治疗,结果 示,两种强化 关于Hp的治疗:目前主要采用二联 法,标准三联、四联。Hp的治疗方案还在 不断发展,一些根除率很高的治疗方案, 随着时间的推移根除率有所下降,认为: ①单用1种抑酸剂如PPI或1种抗生素 如阿莫西林、甲硝唑、铋剂等,根除率只有 20%;②1种抑酸剂+1种抗生素或铋剂 +1种抗生素,Hp根除率40%;③三联疗 法:抑酸剂+2种抗生素是最普遍的应用 的方法,抗生素中如有克拉霉素,则可提 高Hp的根除率;④在三联疗法失败后可 改用四联或加大剂量延长疗程;7天是最 普遍的,也可10天,少数14天。 研究证明,根除Hp可使内镜下所见 治疗均可有效控制血糖。但CSⅡ组治 疗减少了胰岛素用量,缩短了血糖控制时 间降低了全天的高胰岛素血症及餐后低 血糖的发生,增加了胰岛素治疗的安全 性,因泵治疗控制血糖所需时间明显缩 短,可能与胰岛素持续微量输注来保持肝 糖输入以满足外周组织的基础糖利用,而 餐前追加量用以控制餐后高血糖,逆转高 血糖对胰腺B细胞的毒性作用,使B细 胞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所以能更 快地有效控制高血糖。由于CSⅡ治疗 患者的血糖控制时间短,从而缩短了糖尿 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时间,保证手术安全, 使整个手术期的血糖控制满意,术后切口 恢复好,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 用。由于基础设置显著减少了3餐前胰 岛素用量,有效控制了全天的血糖搏动, 使之更符合生理治疗,由于模拟人胰岛素 的生理分泌特点,从而更好地纠正患者代 谢紊乱。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胰岛素泵是2型 糖尿病患者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祝方,纪立农,韩学尧,等.短期胰岛素强化 治疗诱导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控制的 I临床实验[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3,11 (1):5—9. 2李延兵,许雯,等.短期持续胰岛素输注治 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腺B细胞功能 的影响[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3,l1(1): 】】一】4 胃炎及组织学胃炎消退,活动性胃炎消 失,胃窦炎好转,胃黏膜中性粒细胞和淋 巴细胞的浸润程度均见减轻或消失,但胃 黏膜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以及不典型增 生病变能否逆转尚无定论,曾对54例消 化性溃疡伴胃窦炎的患者进行为期5年 的内镜下随访研究,发现Hp根除后胃炎 的炎症程度减轻,活动性病变消失,黏膜 合成增加,胃内新发癌的发生率减少,但 腺体的萎缩程度加肠上皮化生的病变并 无明显改变,说明慢性胃炎是可以逆转 的,根除Hp可能具有防止胃癌发生的 作用。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年第2期(第14卷总第299期)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