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过程合作写作模式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

过程合作写作模式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

过程合作写作模式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探索 摘要:针对高中学生英语写作水平普遍低下的现状,以及传统写作教学的弊端,响应新课改的号召,将合作学习与过程法教学结合起来,探索出一条英语写作教学的新捷径。实践证明,过程合作写作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英语综合能力。 关键词:过程;合作学习;英语写作教学 一、引言 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英文写作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交流的重要方式。《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写作是衡量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指标,而历年学生的英语写作得分都不太理想。笔者通过总结归纳,发现教师和学生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教师教法不当。大部分教师写作教学采用的是传统的成果教学法,即:教师给出题目—学生进行写作—教师批改评讲;关注的是写作的最终产物,即文章,而忽视了写作过程及思维本身。其次,这种做法的结果就导致了学生的文章仅停留在语法词汇的训练层面,词汇的选择使用不当,语法表达欠完善;文章没有翔实的内容,深邃的思想和清晰的结构;习惯用汉语思维组织语言。值此推广新课程标准之际,改革英语写作教学也就显得极为迫切。笔者结合过程法写作与合作学习理念,对高中英语写作教学进行了探索。 二、文献综述 1.过程法写作 过程法的理论基础是认知心理学以及相关研究,注重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内部心理过程以及信息加工过程。过程写作法由美国西北大学教授wallace douglas在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judy, 1981 : 16)。他认为,写作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认知和交流过程,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尤其强调反复修改的重要作用。关于过程法, brown(1994:320-321)将其总结为一种注重写作过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写作过程,学习诸如构思、初稿和修改策略的教学法。过程法教学注重帮助学生在写作前主动构思以及对初稿的修改,相关的教学活动包含讨论、反馈和修正,而非过分注重词汇、语法和句法等(applebee,1986:96)。tribble(1996)将过程写作法分为四个阶段:pre-writing(写前阶段),drafting(起草阶段), revising(修正阶段), editing(编辑校订阶段)。单纯地使用过程法进行写作忽略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忽视了学生的合作及师生间的互动。 2.合作学习理念 合作写作理念是建立在社会建构理论和建构主义上的。合作学习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我国著名合作学习研究学者王坦总结:“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的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王坦,1997)合作学习有五个要素,它们是:正相互依赖 (positive inter-dependence)、面对面的促进交互作用(face-to-face promotive interaction)、个体责任(individual accountability/personal responsibility)、人际交往技能(interpersonal and small-group skills)和小组活动 (group processing) (蔡慧萍等,2005)。但合作学习对学生学习和思维过程的重视尚且不够。 3.过程合作写作模式 笔者通过对过程法和合作模式进行分析,总结出一种新的写作模式,即过程合作写作模式。该模式融合二者的优点,弥补各自的不足。在关注写作过程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交际能力以及思辨能力,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写作教学新方法。 过程法的优势体现在:第一,相对于传统的成果教学法,过程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大脑中的图示,激励学生(ferris & hedgcock, 1998)。第二,在过程法写作中体现出来的写作过程和技巧的学习以及批判性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但反复修改让学生产生了心理厌倦,操作过程和教师评价耗时太多。 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能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提升写作能力和综合能力的目标。它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反复修改的过程不再枯燥。在某种程度上,过程法和合作学习有共同之处,但合作学习更强调小组活动,并以小组成员的最终表现作为评判依据,因此更具有挑战性,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张向阳,2011),并且小组互评节约了教师评价的时间,使教学更有效率。 三、过程合作写作教学过程 根据tribble的四分法理论,并结合合作学习理念,整个写作教学过程可以设计成如下步骤: 1.写作准备阶段 在写作之前,教师要用各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大脑中的有用图示,为下一步的写作打好基础。首先,教师给出与本节课写作主题相关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分组讨论阅读材料的主要内容、篇章结构和写作技巧等等。 例如,本节课的主题是“first day at senior high”,对于刚进入高中生活的学生来说,对“first day at senior high”的体会是相当深刻的,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first day at senior high”发散思维,展开联想,写出关键词。以下是学生呈现出来的部分词和短语:amazing, difficult subjects, boring, impressing, enjoyment, encouragement...这种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灵感。 随后教师给出一篇与主题有关的文章,可以是课外阅读材料,也可以选择本单元的阅读课文部分。学生阅读后,进行小组分工(3~5人为宜),对文章加以讨论,总结主要内容,理清脉络结构、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过渡衔接、每段主旨句、作者的写作技巧等。本堂课选用外研社高中英语第一册(必修1)unit1的reading and vocabulary 部分的阅读课文my first day at senior high。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进度,提供适当的引导。讨论结束后,以小组呈现方式展示小组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并对写作中可能用到的技巧逐一讲解。例如,提醒学生注意段落衔接词的使用,学会诸如firstly,secondly, thirdly等序词的使用等等。 之后,要求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经验与阅读材料,以my first day at senior high为题作文。要求:(1)内容体现自己开学第一天对学校的第一印象,最喜欢的科目,对老师的印象,同学的相处;(2)结构清晰,内容丰富;(3)字数120字左右。 这个阶段加深了学生之间的交流,有助于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有利于充实写作内容,确保在之后的写作中有话可说,培养学生对文章结构的把握能力。 2.写作阶段 一系列的写前准备工作之后,学生开始初稿的写作。学生应根据教师的要求,标出文章中的结构要点,目的是帮助自己重新审视作文的各个部分,包括文章的组织结构和句子。学生需要写出中心思想,段落主旨句,段落之间的过渡等。最后,写出自己的文章论点与阅读材料论据之间的相关性,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性,减少结构混乱等问题。 3.评价修改校订阶段 在评价修改阶段,教师给出修改评判标准,包括语法词汇标点的准确性、组织与衔接、观点明确、内容丰富。评判标准如下表: ■ 组内成员参照标准对同伴的文章进行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学生本人修改作文,完成终稿。最后,教师总结本次作文中在语言、内容、结构中遇到的问题并进行评价。具体教学过程可以设计如下:首先,组内成员之间(每篇作文需要由两个同学进行评价)相互传阅组员文章,列出并相互补充组员文章中的主要内容、段落主旨句、衔接词、脉络结构,提出修改意见。学生本人参考组内评价,对文章进行修改,完成二稿。其次,针对文章的语法和词汇的准确性进行讨论并完善,学生本人完成三稿。再次,对文章进行最后的编辑校订,写出终稿。最后,教师要求学生对自己完成此次作文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写一篇总结,对同伴作文的修改过程写出反思报告。因此,学生上交给教师的材料包含三部分内容,一是初稿和修改稿,二是小组评价,三是学习总结和修改的反思报告。教师参考这三方面内容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 这个阶段有助于学生完善文章结构、词汇和语法表达,重新认识写作过程,汲取同伴的写作优点。以小组成员的最终表现作为评判依据,更能激发学生小组合作的责任心,调动其积极性。 四、结论 通过实践观察,可以发现,过程合作写作教学法解决学生在写作中暴露的问题,具有以下优势: 1.阅读与写作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阅读材料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对阅读材料的分析可以促进语言的内化,充实写作内容,梳理文章结构。罗列自己的作文与阅读材料的关联性,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有利于学生理解自己的写作过程 过程写作法让学生体会到完成一篇文章需要经历的思维和过程。经过训练,学生的写作思维更加清晰。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综合语言能力 通过组员之间的合作,小组成员间集思广益,各取所长,既加深了相互的交流,又丰富了语言知识。 然而,过程合作写作模式也有它的不足之处。例如,它耗时较多,操作难度比较大,尤其大班教学的教师无法做到兼顾每一个同学,这是以后英语教育者们需要继续深入探究并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applebee. a·n·problem in process approaches.toward a reconceptualization of process instruction. in petrosky,a.r and d bartholomac.(eds)i. national.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education:92-113. [2]brown.h.d.teaching by principles: 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 [m]. nj: prentice hall regents.1994. [3]ferris.d,hedgcock.j.teaching esl composition: purpose,process,and practice.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199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