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ournal of Chengdu Textile College 33卷第1期(总第119期) 2016年1月 V01.33.No.1fSum 119
聚乳酸的研究现状及应用 尹学武 (四川大学轻纺与食品学院,四川成都610064)
摘要:介绍了近年国内外聚乳酸的合成、共混改性、加工成型与多功能化的研究现状及其 相关应用。 关键词:聚乳酸改性复合材料应用 中图分类号:TQ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580(2016)01-0024-04
在石油基高分子材料广泛应用的今天,生物基 高分子材料因其具有来源不依耐石油、生物相容性 好、可生物降解等突出特点越来越受到关注。聚乳 酸(PLA)作为一种可从淀粉分解、发酵制备原料乳 酸,再经聚合获得高分子产物的生物基来源、可生 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因聚 乳酸性能上存在不足(韧性差,降解不可控,亲水 性差,功能性单一等),限制了其更为广泛的应用。 因此,研究人员在其结构及性能的基础上进行了大 量的改性研究,采用化学合成、物理共混、材料复合 等方法,试图在物理机械.1生能、生物降解性能、表面 润湿性能以及多功能化等方面有所改善或加强,从 而扩展聚乳酸的应用领域。 了采用该方法制备拓扑结构的聚丙交酯及其共 聚物。 门丹丹等 综述了乳酸一氨基酸共聚物的制 备及研究进展,介绍了乳酸一氨基酸共聚物的合成 方法,总结了包括开环聚合和直接聚合及在其基础 上发展出的端氨基聚乳酸引发法、侧基功能化聚乳 酸接枝氨基酸或多肽、大分子偶联法等新方法。 Jason Olejniczak等 通过在侧位引人短链羟基、氨 基、巯基等活性基团,采用硝基苄基化合物作基团 保护,可以通过光照脱保护从而催化聚合物成环降 解,实现了聚丙交酯类衍生物的可控降解。
2共混改性
1 合成 2.1物理机械性能一增强增韧改性 在合成上对聚乳酸的改进工作主要集中在聚 合工艺的改善和采用不同组分进行共聚改性两 方面。 关颖等 1 3综述了聚乳酸合成技术和进展情况, 总结了聚乳酸合成的方法主要包括:开环聚合(阳 离子聚合、阴离子聚合、配位聚合),直接缩聚(熔 融聚合、溶液聚合、熔融一固相聚合)。对比两种 方法,前者具有更好的产品质量,后者具有更好的 工业前景。王雪等 详细介绍了合成聚丙交酯的 “无终止聚合”,一种采用一元醇、多元醇、官能化 醇作为链转移剂与稀土金属有机配合物组成催化 体系对丙交酯进行开环聚合的方法,并进一步介绍 针对聚乳酸力学性能的不足,对其改进的主要 工作是采用共混改性进行的。通过添加无机纳米 粒子、改性天然高分子材料、相容剂、交联剂等制备 复合材料,试图改善聚乳酸的强度和韧性。 Eda Acik Cumkur等 详细研究了采用五种不 同有机改性的纳米黏土(Cloisites@15A,25A,and 30B,and Nanofils@5 and 8),两种不同相容剂制备 的聚乳酸纳米复合材料。考察了黏土分散、相容剂 与聚合物基体化学相容性、复合材料的形貌和机械 性能的变化等。结果显示由于相容剂会影响到黏 土的分散及自身形成尺寸等方面,所以不同的黏土 在合适的相容剂作用下才能与基体聚合物形成较
收稿日期:2015—10—21 作者:尹学武(1990一),男,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聚酯的阻燃改性及高性能纤维的制备。 第1期 聚乳酸的研究现状及应用 高强度和韧性的复合材料。x.Li等 将微电弧氧 化(MAO)处理的镁合金线(MAWs)与聚乳酸采用 薄层叠加热压工艺制备出具有单一方向增强的复 合材料。由于MAO处理的MAWs与PLA有效地 增强了界面作用,使该材料具有良好的强度和韧 性,有望在骨折固定方面发挥作用。M.Shayan 等_7]采用甘油、马来酸酐改性热塑性淀粉 (MTPS),并将其与聚乳酸、无机纳米蒙脱土等进行 反应型共混,在引发剂DCP和交联剂TAIC的作用 下形成了交联型聚乳酸/马来酸化热塑性淀粉/蒙 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并详细研究了TAIC、MTPS、 MMT等的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Ste— phen Spinella等 为了改善聚乳酸的热挠曲温度, 将不同酸改性的纤维素纳米微晶(CNCs)与聚乳酸 熔融共混得到复合材料。其中采用乳酸改性的 CNCs与聚乳酸有良好的相容性,增强效果最佳,添 加量为5%时相比纯的聚乳酸,储能模量在玻璃化 转变温度上下分别提高了31%(23oC)和450% (70 ̄C),热挠曲温度提高l0℃。而在添加量20% 时热挠曲温度可提高20 ̄C。Xuelian Xia等 采用 不同方法改性后的苎麻纤维与聚乳酸共混制备了 聚乳酸/苎麻复合材料。由于改性后的苎麻纤维与 聚乳酸具有较好的相容性,聚乳酸在苎麻纤维表面 生成横晶,从而导致银纹发展受限,因此提高了复 合材料的强度和韧性。葛昭等¨。。采用硅烷偶联剂 (KH550)和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MDI)两种偶 联剂对聚乳 ̄/Lyocell纤维复合材料进行界面改 性,其中HMDI的效果更佳,在含量1%时,复合材 料的软化温度、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弯曲强度、弯 曲模量、冲击强度等都有明显提高。王利平等_1¨ 研究了界面增容剂马来酸酐(MAH)、过氧化二异 苯丙(DCP)及二者并用对丁腈橡胶增韧聚乳酸体 系相容性的影响。对比研究发现,单独使用DCP 的增容效果最佳,并解释了相应的增韧机理。Yang Sun等¨引合成了木质素一橡胶一聚乳酸(PDLA) 共聚物并将其与商用聚乳酸(PLLA)共混得到复合 材料,通过不同结构的聚乳酸单元在界面形成立体 络合网络有效地改善了材料的界面作用。 2.2结晶性能一成核剂 由于聚乳酸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低、结晶速率慢 等因素导致制品成型周期长、耐热性差、机械强度 低等不足。而改善材料的结晶性能有利于得到更 耐热和更好机械性能的制品,加入成核剂被证明是 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因此对聚乳酸的改性工作, 有很多是关于成核剂的研究。 李成浪L1 综述了“聚乳酸成核剂的研究进 展”,李丽l_1 ]综述了“聚乳酸有机成核剂研究进 展”,二者详细地介绍了不同种类成核剂对聚乳酸 结晶行为的影响。Xuetao Shi等 对比了不同异 相成核剂(碳酸钙、高岭土、滑石粉、硫酸盐LAK) 对聚乳酸结晶性能的影响,发现其中的滑石粉和硫 酸盐是更为有效的成核剂,都能起到增强填料和成 核剂的作用。 陈哲峰等¨纠研究了成核剂对应力诱 导聚乳酸薄膜结晶的影响。结果显示,成核剂会阻 碍聚乳酸应力诱导结晶;同时,在相对较低的拉伸 温度下,更有利于应力诱导结晶的进行。
2.3生物降解性能 聚乳酸作为一种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其 降解行为主要受环境因素(温度、相对湿度、pH值 等)和自身结构(分子量大小及分布、结晶度等)的 影响。王彪等 研究了光学稳定剂、抗氧剂以及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和亚磷酸三苯酯 (1’PP)等助剂对聚乳酸热降解及热稳定性的影响。 通过凝胶渗透色谱和流变学方法得出TPP具有有 效阻止聚乳酸降解的作用,其中部分助剂复配后协 同作用使基体热稳定性有所提高。朱久进等n引研 究了环糊精改性聚乳酸基生物材料的体外降解行 为,作为一种全生物降解的新型生物材料,其具有 和聚乳酸类似的降解行为。Shengzhe Yang等 制 备了生物基聚乳酸/大豆蛋白混合物并将其应用于 园艺,同时研究了材料的降解行为,采集了大量数 据,为大豆基聚合物混合物在相关领域的应用提供 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2.4多功能复合改性 聚乳酸具有很好的生物特性,若在此基础上引 入其他功能性单元,制备多功能复合材料,可以大 大地拓展其应用领域。陈雅君等l20 综述了聚乳酸 的阻燃改性研究,周露等[2u综述了聚乳酸的无卤 阻燃研究,二者详细介绍了聚乳酸阻燃改性的现状 及未来发展。周露等[2 矧将聚乳酸、改性过的红 麻纤维、阻燃剂等共混制备了增强抗熔滴阻燃聚乳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年1月 酸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通 过将聚乳酸与炭黑 或碳纳米管 等复合,可以 制备导电或具有抗静电效果的复合材料。王蓉 等 驯将聚乳酸和荧光粉共混熔融纺丝制备了荧 光防伪纤维并研究了其基本性能,另外还详细地研 究了该荧光防伪纤维的耐酸碱性能。除了以上提 到的聚乳酸多功能化的相关研究外,还有很多其它 的复合功能化研究进展,无法一一列举。
3成型及应用 聚乳酸作为一种可溶可熔的高分子材料,可以 通过多种工艺加工成型,制品可应用于不同的领 域。其中主要采用的工艺包括静电纺丝、熔融挤 出、热压、发泡等;而目前其主要是应用在生物医疗 领域。 薛丽等|2引采用糖球模板法结合热致相分离技 术制备了三维多孔聚乳酸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支 架材料的内部结构可以通过调节糖球模板的尺寸 和热处理时间实现精确调控,其孔径从50 m到 800Ixm、内连通孔径从101.Lm到2001xm连续可调。 司军辉等 采用静电纺丝制备了PLA/PCL核壳 复合纤维,两种生物可降解材料相结合,可以同时 利用PLA的强度和PCL的延展性从而制备出综合 性能较好的复合材料。陈艳春等 。。采用静电纺丝 技术制备PLA纤维膜,然后将其作为隔离层直接 喷到两种不同的聚丙烯(PP)经编网眼结构网片 上,制备PP/PLA盆底复合补片。作为女性盆底修 复用的PP盆底补片存在易引发并发症的缺点,若 将生物相容性良好的PLA与其复合,使补片在与 人体器官接触的一面具有良好相容性和抗黏连效 果,有望制备出综合性能优异的复合型补片材料。 聚乳酸同样可以通过不同的发泡工艺如釜压发泡 法、连续挤出发泡法、注塑发泡法等制备发泡材料, 广泛应用于包装、汽车及生物医疗等领域 。
4结语 随着对聚乳酸研究的深入进行,聚乳酸制品趋 于向高性能化和复合功能化发展,应用范围也将扩 展到诸多领域。而当进一步突破工业化应用的壁 垒后,聚乳酸这一材料将会为人类和地球的健康做 出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关颖,王洋,李琳.聚乳酸合成技术及其新产品开发 [J].化学工业,2014,32(9):31—37. 王雪,刘娜,刘波,等.高效合成聚丙交酯的策略一 无终止聚合[j].高分子学报,2o15(8):884—896. 门丹丹,王金涛,陈金周.乳酸一氨基酸共聚物的制 备及研究发展[J].化工新型材料,2013,41(4): 172—174. Jason 01ejniczak,Minnie Chan,Adah Almutairi.Light
—Triggered Intramoleeular Cyelization in Poly(1actic— co—glyeolic acid)一Based Polymers for Controlled Deg— radation[J].Macromolecules,2015,48(10):3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