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醇法浓缩蛋白调研报告

醇法浓缩蛋白调研报告

醇法浓缩蛋白调研报告目录一、大豆浓缩蛋白概述 (1)1.1大豆浓缩蛋白主要成分 (1)1.2大豆浓缩蛋白主要应用 (1)二、醇法浓缩蛋白概述 (2)2.1大豆浓缩蛋白生产工艺比较 (2)2.2醇法浓缩蛋白生产工艺及要点 (3)2.3醇法浓缩蛋白性能 (6)三、醇法浓缩蛋白国内外主要生产企业及产品 (7)3.1山东三维大豆蛋白有限公司 (8)3.2阳霖油脂集团 (9)3.3谷神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9)3.4哈高科大豆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哈高科) (10)3.5宁波索宝 (10)3.6秦皇岛金海食品公司 (11)3.7杜邦集团 (12)四、醇法浓缩蛋白应用及市场前景 (12)一、大豆浓缩蛋白概述1.1大豆浓缩蛋白主要成分大豆浓缩蛋白(Soy protein concentrate,简写SPC)是用高质量的豆粕除去水溶性或醇溶性非蛋白部分后,所制得的含有65%(干基)以上蛋白质(N ×6.25)的大豆蛋白产品。

主要成分表见表1。

表1 大豆浓缩蛋白主要成分表项目指标项目指标粗蛋白68-72% 氮溶解指数(NSI)≥75%碳水化合物16-20% 总菌落cfu/g ≤5000/g 水分6-10% 沙门氏菌阴性/25g粗脂肪0.5-1% 大肠杆菌阴性/g粗纤维3-5% 酵母及霉菌≤100/g灰分4-6% 致病菌不得检出1.2大豆浓缩蛋白主要应用浓缩大豆蛋白具有较强的吸水、吸油性及较高的营养价值,作为食品辅料主要用于肉制品等食品生产加工,起到改善肉制品等食品的口感和营养的作用,在西方国家肉制品等食品生产业中普遍使用已有四十多年历史。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及社会发展,应用水平和范围有所扩展,大豆浓缩蛋白(SPC)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典型SPC的应用产品有粉状、粒状两种。

粉状用于食品增加蛋白质含量;粒状基本上是用来增强食品的组织结构,两种产品都能增强食品的保水性。

在肉制品中,容留肉汁、吸收脂肪,改善口感。

SPC比脱脂豆粉SPF的蛋白质含量高,这就使其广泛应用于要求蛋白质含量高及功能性好的食品中。

SPC 使产品改善风味,消除了胀气现象,由于糖份低,褐变反应少、颜色浅,这就使SPC更适宜禽类和鱼类制品中。

B、功能性浓缩蛋白(FSPC)的应用 FSPC产品可以替代奶蛋白、酪蛋白和分离蛋白(SPI)。

在肉糜制品中,由于FSPC比SPC乳化性和持水性好,在法兰克福香肠,波洛尼香肠和肉糜中广泛应用。

在肌肉制品、面包、糕饼、油炸面圈、乳制品、婴儿食品,调制咖啡、人造奶油等也被广泛应用。

FSPC与注射盐水后的肉混合形成一种稳定的乳化状态,而不吸收溶解肌球型肉蛋白。

因此,FSPC既用于干状,也可用于乳化状态加入注射盐水后的肉中,在搅拌机鼓内进行搅拌,根据肉的性能制成香肠类肉糜。

C、组织化食品浓缩蛋白(TSPC)它是原大众化组织蛋白粉(SPC)的第二代产品。

因此,使用范围明显增加。

对TSPC和膨化脱脂豆粉(TSPF)的性能作比较,TSPC有了改进,替代量明显增加。

组织化大豆浓缩蛋白与组织化大豆蛋白粉性能比较有颜色浅,风味清淡,减少了产生胀气,增加含水量,组织结构好等特点。

TSPC产品常用于块状碎肉系列,如肉禽、鱼、肉圆、肉块和其他产品。

在此系列中,(TSPC)使用十分方便,替代了成本较高的肉,清淡的风味,使肉味更浓,一般使用量在成品中占3~8%(干状)。

在肉类应用中TSPC吸水率为SPC 的3倍。

在特殊情况下,解冻肉在蒸煮过程中TSPC吸水率为SPC的2~2.5倍,能更好地与肉汁结合,提高蛋白含量,保持肉的风味。

TSPC和FSPC混合使用在预煮的块状碎肉制品中,同时加入一些SPC,可使食品效果更佳。

预煮肉属于大众食品,在许多国家都使用,同时加TSPC和FSPC的方法,使肉类加工者获得了极大效益。

同时使用2%FSPC和TSPC做出的肉饼效益可增加50%,超出使用单一TSPC产品的价值。

SPC产品不含胆固醇。

使用SPC产品和水,使肉制品产品种类增加,而成品中的胆固醇含量降低,在一些灌制的肉制品中,胆固醇含量几乎减少一半。

D、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由于不含抗营养因子,蛋白含量比普通豆粉高,在饲料应用中可以替代鱼粉等蛋白产品,还可以作为宠物食品的配料,应用广泛,效果明显。

金海公司、三维公司在此领域做的很好。

二、醇法浓缩蛋白概述2.1大豆浓缩蛋白生产工艺比较目前,大豆浓缩蛋白的生产工艺有乙醇浸提法、碱溶酸沉法、湿热浸提法,而国外开始应用超滤法生产大豆浓缩蛋白。

碱溶酸沉法是根据大豆蛋白溶于碱性溶液,而在特定pH值的酸性溶液溶解度较低的特点,去除多糖及其它低分子量物质,提高大豆蛋白纯度。

湿热浸提法是根据蛋白在加热条件下易变性,溶解度降低的特点,通过加热使大豆蛋白变性溶解度降低,然后利用水溶液提取大豆蛋白中的多糖及其它低分子量物质,提高大豆蛋白纯度。

超滤法根据大豆蛋白中蛋白分子、多糖及其它低分子量物质分子大小的差异,通过使用选择性透过超滤膜,去除多糖及其它低分子量物质,提高大豆蛋白纯度。

在上述方法中,碱溶酸沉法与超滤法生产的蛋白产品能够具有较好的蛋白溶解度,能够保持较好的功能特性,但碱溶酸沉法存在耗酸耗碱,蛋白得率低,环境污染较严重,综合效益低的缺点,而超滤法虽然具有耗能低的特点,但产品无法干燥处理。

湿热浸提法由于加热使蛋白变性,溶解度降低,不再具有特定功能,该方法已被淘汰。

乙醇浸提法根据大豆蛋白中的多糖及其它低分子量物质溶于乙醇溶液,而蛋白不溶于乙醇溶液的特点,将多糖及其它低分子量物质去除,提高大豆蛋白纯度。

乙醇浸提法生产的大豆浓缩蛋白具有风味、色泽好、蛋白得率高,无污水排放的特点,但由于使用了高浓度的乙醇溶液,蛋白变性剧烈,溶解度降低,功能性差。

根据相关试验,乙醇浸提法可使大豆低温粕粗蛋白含量从58.1%提高至71.2%,但氮溶指数(NSI)从71.6%降至10%,使蛋白有效利用率降低,因此需要对醇法大豆浓缩蛋白进行改性处理,提高蛋白的氮溶指数(NSI)。

通过高速剪切、瞬时高温改性、超声波改性结合的综合改性工艺,可使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氮溶指数(NSI)提高至67%。

同时醇洗法生产过程中,可以回收大豆异黄酮、大豆皂甙、低聚糖等有价值的成分,可以提高大豆的综合利用价值。

国内大豆浓缩蛋白生产工艺总体分两个阶段,前期的酸洗工艺,投入低,工艺简单,但是污染物处理难度大,如:河南开封生命蛋白厂,黑龙江富赛宝生化制品有限公司等;近几年主要是醇法生产,今后因为环保和浓缩蛋白本身质量的要求,醇法将是浓缩蛋白的发展趋势。

如:山东三维,宁波索宝,秦皇岛金海等。

2.2醇法浓缩蛋白生产工艺及要点2.2.1基本工艺流程脱脂大豆粕→酒精浸出粕→湿粕→真空干燥→大豆浓缩蛋白酒精浸出溶液→真空浓缩→糖蜜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生产工艺主要分为低温粕筛分、低温粕浸出、湿粕干燥、产品粉碎、糖浆蒸发、乙醇冷凝、乙醇精馏、乙醇除臭等8个工段。

这8个工段有机结合,能够生产出高品质的大豆浓缩蛋白,同时产品得率高、生产成本低、无“三废”排放。

工艺流程见图1。

图1 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生产工艺流程注:1.平刮板 2.浸出器 3.泵类 4.罐类 5.埋刮板 6.挤压机 7.埋刮板 8.绞龙 9.脱醇器10.绞龙11.一蒸 12.闪发箱13.二蒸14.三蒸15.冷凝器16.真空泵17.风机18.分离器19.冷冻机20.精馏塔2.2.2工艺要点(1)低温粕筛分低温豆粕经过计量后送至分级筛,分离出细粉,然后送至浸出车间。

(2)低温粕浸出送入浸出车间的低温豆粕在浸出器内用乙醇溶液浸出。

豆粕和乙醇逆向运动,豆粕出浸出器前用一定比例的95%的新鲜乙醇水溶液进行喷淋,然后用料溶比为1∶(3~5)的65%的新鲜乙醇水溶液进行喷淋。

豆粕中醇溶性成分和水溶性糖浆溶于液体中,液体向豆粕进料方向流动;通过浓度梯度不断增大的液体的浸泡和喷淋,尽可能多的溶解出可溶性糖类,形成稀糖浆流出浸出器,进入安全罐储存。

(3)湿粕干燥浸出后的湿粕通过埋刮板进入挤压机,通过挤压作用分离出部分液体。

挤压后的湿粕进入真空脱醇器,物料在脱醇器内不断地被翻动,均匀受热,在微负压状态下脱除粕中的乙醇,并调整水分至合适范围即为成品粕。

从真空脱醇器抽出来的气体,经过捕集器捕集粕末,再去冷凝器冷凝,不凝气体去尾气回收系统。

(4)成品粉碎成品粕输送至粕库内,用超微粉碎机粉碎成100目细粉,风送至打包间计量打包;粉碎系统采用布袋除尘器捕集粉尘,确保环境清洁。

(5)稀糖浆蒸发浸出和挤压出的稀糖浆经过过滤,除去粉末,然后经过3个蒸发器进行蒸发,使稀糖浆浓缩至65%,回收乙醇;蒸发在0.06~0.08MPa真空下进行,蒸发温度90℃。

蒸发的乙醇和水蒸汽经分离器进入冷凝器。

蒸发出来的糖蜜可以提取低聚糖和异黄酮等有效成分,或者进行发酵处理生产乙醇,补充车间消耗。

(6)蒸汽冷凝来自蒸发器的蒸汽进入冷凝器,大部分乙醇和水被冷凝,少部分尾气经真空泵抽入平衡塔,再进入尾气回收系统。

冷凝器内通入循环冷水,进水温度28℃,出水温度35℃。

从冷凝器出来的水进入凉水塔进行冷却,再泵入车间循环使用;冷凝后的液体进入暂存罐,然后依据不同用途用泵打出循环使用。

(7)乙醇精馏冷凝后的低浓度乙醇打入精馏系统,首先通过乙醇加热器,加热到78℃,然后进入精馏塔,回流比为3∶1,乙醇蒸汽出塔温度78℃,此温度下乙醇和水共沸蒸馏,乙醇浓度95.57%。

出来的蒸汽进入冷凝器冷凝,冷凝后的乙醇进入暂存罐,然后打入浸出器循环使用;精馏过程中在精馏塔1/3的位置定期放出一定液体,把由于长期循环进入产生的臭味物质除掉。

(8)尾气回收冷凝器出来的不凝气体进入最后冷凝器,冷凝器使用低温盐水冷却,把尾气中的乙醇全部冷凝下来,不凝气体用风机排出室外。

(9)自动控制在大豆浓缩蛋白生产过程中,需要控制的参数较多,各种因素相互影响。

如果某一个参数控制不当,则会影响产品质量,增加各项消耗。

为了稳定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本工艺采用全电脑自控,所有操作均可在电脑上完成,各种参数自动调节,产品质量稳定,降低了各项消耗。

2.3醇法浓缩蛋白性能2.3.1化学组成大豆浓缩蛋白的蛋白质含量 (干基)为68%~72%。

大豆中的球蛋白在酒精溶液中基本不溶,只有很小一部分蛋白质能够溶解。

醇溶性蛋白质的Cys、Met和Trp含量显著高于球蛋白,Cys+Met在醇溶性蛋白中的含量达7.74%,几乎是原料蛋白质的3倍。

但由于醇溶蛋白所占比例甚小(3%~5%),因此,醇法大豆浓缩蛋白与原料豆粕之间在氨基酸组成方面基本没有变化。

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另一个重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含量大约为其中可溶性的低聚糖占大约10%,剩下的90%为不溶性的多糖。

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灰分含量为3%~7%,主要是钾和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