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国文化导论》各章节复习资料
《中国文化导论》各章节复习资料
分:一是原始歌谣,二是《诗经》 和《楚辞》。 原始歌谣:产生在文字之前,口耳相传流播,中国文 学的最早形式、萌芽、源头。 《诗经》:第一部诗歌总集,最早的是西周初年的 《周颂》,最晚的是《陈风·株林》公元前599年.分为 风、雅、颂三大类。先秦时代叫做《诗》或《诗三 百》,经过朝廷的采集记录,孔子整理而成。汉代被 奉为“经书”(经典著作),所以才被称为《诗经》。 比较全面的反映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中国社会的 面貌,分五类(史诗性作品、战争题材的诗歌、怨刺 诗、爱情婚姻题材的诗歌、颂赞诗)。艺术成就很高, 一、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奠定了中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 的基石。二、运用大量比兴手法,开后世诗歌比兴传 统。三、重章叠句、回旋复沓的民歌形式。
陆贾,《新语》十二篇,主张“无为”政治,
得刘邦称赞。 贾谊,《新书》五十八篇,《过秦论》《论积 贮疏》《治安策》等名篇切实中肯,情感激扬, 也受到先秦纵横家文风得影响。 晁错,《守边劝农疏》《言兵事疏》,切实中 肯,纵横铺排,并以其擅长分析而独具特色。 董仲舒,《天人三策》给汉武帝在天与人之间 建立了一种对应的逻辑关系。 东汉后期,王符《潜夫论》、崔是《政论》、 仲长统《昌言》,切实深刻,情感激愤。
由汉族原有的大曲、词、诸宫调等传统音乐形
式,与宋、金以来的民间俚曲,以及少数民族 胡曲番乐交互影响。 分为小令(单支的曲子)和套数(套曲)。 元前期,本色为主,口语居多,有的作者是杂 剧作家,关汉卿、王和卿、白朴、马致远。 成就最高的是马致远,其曲感叹历史兴亡,歌 颂隐逸生活,吟咏山水田园。 元后期,创作转到南方。
一、原始民谣与《诗经》、《楚辞》
二、汉乐府民歌和“古诗十九首” 三、焕然多彩的魏晋南北朝诗歌
四、唐代诗歌与唐五代词
五、宋诗与宋词 六、辽金元诗坛与元散曲 七、明代诗词曲和民歌 八、清代诗词的复兴 九、近代诗词
《尚书》:第一部散文集,历史散文,先秦叫
“书”,汉代改叫“尚书”,又称《书经》。分为 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前两个后人追记不很可 靠,后两个是比较可信的史料。 《春秋》:鲁国编年史,经过了孔子修订。简括记 录春秋时期鲁国、周王朝以及诸侯国的历史事件, 以暗寓褒贬的春秋笔法,表达了孔子的政治思想, 语言平实简洁。 《左传》:是配合《春秋》的编年史,写成于战国 初年。比起《春秋》,不光是记事详实,叙事和表 现手法也非常出色,史学价值文学价值巨佳! 《国语》:第一部国别史,战国初期作品,500多 年历史各篇风格不同。 《战国策》:一部国别史,记载战国时期纵横家的 言谈、事迹。
西汉王朝建立之初:汲取秦鉴,政治经济采取轻刑
减赋休养生息,鼓励文人追思秦亡教训,为新生王 朝政权建设出谋划策,促成了汉初政论散文兴盛。 陆贾是最早论说的,贾山、贾谊、晁错、邹阳等。 武帝时期:西汉儒学大盛,对西汉后期散文的创作 产生了重要影响。《春秋》公羊学大师董仲舒就开 拓了主张“天人感应”的新的儒学体系。他写给汉 武帝的《天人三策》,在天与人之间建立了一种对 应的逻辑关系,提出法天顺天的思想。这个思想贯 穿于西汉后期的政论文。 东汉后期:宦官、外戚专权,政治腐败,社会贫困 混乱。政论散文,主要是社会、政治批判的文章, 切实深刻,情感激愤是特点。
乐府是汉代音乐机关,指责是采集民歌,训练乐工, 为民歌和文人诗作制作曲谱,配乐演奏。乐府中的民 歌价值很高!汉代统治者采集民歌,一方面为了娱乐, 另一方面也是通过民歌来观察民情。 思想内容方面,揭露封建社会中尖锐的阶级对立, 反映人民愤怒控诉和抗争;描绘人民悲惨境遇和战争 带来的灾难。 艺术上有贡献,发展了中国诗歌中的叙事因素;打破 诗经楚辞以来的四六言格式,句式灵活多样,杂言为 主,趋于五言;善于运用对话来表现人物,善于运用 比兴手法,尤其“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写实性和 现代精神有深远影响。
《楚辞》: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学习楚国民歌后 创造的一种新的诗体。代表作品是屈原的《离骚》, 故又称“骚”或“骚体”。北《诗经》南《楚辞》, 北现实性诗歌,南浪漫精神诗歌。诗、骚并称。 屈原代表作《离骚》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 诗,民族文学的骄傲。 《离骚》艺术成就极高!结构上,主线清晰;表现 悲剧精神的最早典范;大量运用比兴手法,形成象 征体系,辞彩丰富华美。 屈原的作品《天问》、《橘颂》、《九歌》、《九 章》。《楚辞》还有其他作者宋玉、唐勒、景差, 宋玉的《九辩》也是名篇。
盛唐诗歌最杰出代表!
首先是盛唐精神的代表!非凡的理想主义、强烈的
进取精神、高度的自信和自由解放的思想。 诗歌表达了非凡的抱负、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愿望, 对社会、人生积极进取的态度,揭露和批判了黑暗 现实。 诗词豪放飘逸,表现为奔放的气势和丰富的想象, 多为歌行古风,名作《蜀道难》可见一斑。 绝句明丽清新,清新流丽的语言和明净澄澈的境界, 如《独坐敬亭山》。 盛唐诗歌艺术风貌的最高典范。
北宋词初期:晏殊、欧阳修等词人,承续花间词
派与南唐词风而有所变化。继承经验,晏殊以明 净雅致的语言、深刻而纤细的内心体验、曲折精 巧的构思,表现多彩人生的眷恋之情和与之相伴 的伤感。欧阳修深婉含蓄、清新疏隽。 北宋词创造时期:柳永、苏轼、秦观。专力作词 并大量创制慢词的是柳永。豪放派苏轼不再儿女 情长,自己以诗为词,影响了后来的周邦彦、李 清照。晏几丰富的层次感和清刚顿挫之美。 北宋词总结期:集大成者周邦彦。两宋之间李清 照和朱敦儒。
与李白齐名,但诗风迥异。 拓展了诗歌题材,广泛深刻地反映安史之乱前后唐
代的社会生活,素有“诗史”之称。 写民生疾苦,特别是安史之乱给人民的苦难。 表现忠君、爱国、爱民的思想情怀。 杰出艺术成就是现实主义精神。 锤炼字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艺术追求。 诗风被概括为“沉郁顿挫”。 经常采用回环往复的抒情方式。 《秋兴八首》是杜甫诗歌艺术的极致,也是沉郁顿 挫诗风的代表作。
谢灵运的山水诗:第一个有成就的山水诗人
鲍照的拟乐府:现存200多首 新体诗:讲求声律 宫体诗:宫廷贵族奢华享乐生活 集南北诗风之大成的庾信:由南入北的诗人 南朝乐府民歌:体制短小,对唐代绝句形成有影响 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是压卷之作。
初唐诗歌: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
《论语》: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春 秋战国之际成书。 《老子》:道家始祖老子的语录集。老子比孔子略早, 但《老子》比《论语》晚点,战国初期中期由道家后学 编辑而成。文学价值不大,形象化说理以及韵散相间的 语言特色值得注意。 《墨子》:记录墨家学派创始人墨翟及墨家各派思想的 著作,也是墨子弟子所记于战国初中期。不讲文采,以 朴实的语言、清晰的逻辑取胜。 《孟子》:七篇产生于战国中期,先秦儒家思想代表著 作,文学上也有不少可称道处。行文的纵横之气、善于 运用比喻和寓言说理的特色,令人印象深刻。 《庄子》:先秦道家思想代表作,十分优秀的文学散文 集。思想融入寓言构成,先秦诸子散文中最优秀的文学 散文集。 《荀子》和《韩非子》:都产生于战国后期,分别是儒 家和法家思想的代表作。论题集中、逻辑严密、议论透 辟是共同特点。
近代进步诗歌:前期,成就最大,启蒙思想家龚
自珍,其次是反帝爱国诗潮诗人群体核心魏源、 林则徐。后期,成就最大,诗界革命旗手黄遵宪, 新派诗;改良派,康有为、柳亚子。 近代传统诗歌:前期,宋诗派,汉魏六朝诗派。 后期,同光体,中晚唐诗派。 近代词:前期,蒋春霖,后期,清季四大词人和 文延式。
西汉中前期赋:包括赋体和骚体。司马相如是最大
赋家,形式内容与其他赋家作品不同。 西汉后期的赋:仍然是赋体和骚体。有大赋也有短 小的赋体作品。 东汉前期的赋:也有赋体和骚体。 东汉后期的赋:发生了从大赋到抒情小赋的重要转 变。张衡是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二京赋》是汉 代大赋的绝响,《归田赋》是东汉抒情小赋的开山 之作。或激烈的抨击时政,或描摹生存环境的险恶 艰难,情感极其浓烈。
(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入仕诗人。康 熙,神韵派领袖王士禛。乾嘉,沈德潜“格调 派”,厉鹗“浙派”,翁万钢“肌理派”,袁 枚、赵翼“性灵派”。 清词:清初以陈维崧为首的阳羡词派,以朱彝 尊为首的浙西词派,独树一帜的词人纳兰性德, 清中叶乾嘉词坛浙西词派中期领袖厉鹗、以张 惠言和周济为首的常州词派。
宋初诗坛:沿袭晚唐五代诗风,“白体”学白居易, “晚唐体”学贾岛,“昆体”学李商隐。 宋诗高潮:代表人王安石(饱读全书,以诗论政,风格 多样)、苏轼(才华横溢,无不可入诗之事)、黄庭坚 (苏轼门下,真正形成宋诗典型风格)。 南宋诗坛:杨万里先学江西诗派,又改学晚唐诗,后自 成一家。陆游学诗从江西诗入手,后来成了有名的爱国 诗人。宋诗至此走向衰落。 北宋词:晏殊写富贵而不鄙俗,写艳情而不纤佻,对婉 约派乃至整个宋代词坛发挥着重要而持久的影响力。欧 阳修有两种风格,一种深婉含蓄,一种清新疏隽。北宋 词创造时期,柳永、苏轼、秦观;总结期集大成者是周 邦彦;两宋之际有李清照和朱敦儒。 南渡词:南宋初期,多数词人慷慨悲歌,继承苏轼以诗 为词的方法。 南宋中后期清雅词派:南宋中期,豪气衰落,讲求技巧 音律,开山大师以“白石词”著名的姜kui夔。
散文:建安,思想解放,打破汉代重复敷衍经义的 僵化局面;内容,真情流露,形式,注重文采,骈 偶化倾向。正始时期,玄风大畅,善谈名理。两晋 散文,注重形式技巧,。 骈文:南朝骈文,中国散文史上一道靓丽风景。对 偶工整精巧,用典绵密妥帖;北朝散文以散体单行 为主,也融合骈偶成分。 赋:建安,承汉末抒情小赋的遗风,抒情进一步加 强,尤其在对偶工整和词藻富丽方面,达到了新的 高度,成为汉赋向南北朝骈赋转化的开端。曹植的 《洛神赋》是最杰出的;正始时期,政治压力情绪 低沉抑郁,表现委婉曲折;两晋时期,西晋有大赋, 东晋还有山水赋;南朝骈赋美轮美奂,北朝感情悲 凉,形式精整典重。
明前期诗坛:分为明初诗歌、台阁体、茶陵派三
部分。 明中期文学复古思潮:分为前七子、吴中四才子、 后七子三个部分。 明后期诗歌新变:分为公安派、竟陵派、复社和 几社三个部分。 明散曲:散曲从元代就取代了词的抒情功能,明 开始,曲盛词衰。 明代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