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冬眠,伤流年
10对外汉语一班
陈楠倾城之恋,恋已冬眠;流苏之心,伤于流年。
她如流苏树般,繁华风貌转眼逝,也只有退尽铅华,才可算找到一个终老的依靠。
但,仅仅是依靠,不是爱人。
现实的冷酷无情,使她早已丢失纯真美好的少女情怀,她变的世故,甚至充满了对金钱的欲望,为了利益不顾一切,乃至于赌上了她最后的青春,以后的命运。
生活,埋葬了一代又一代青春,毫不同情,也没有一丝风趣的残留,空剩下一种悲凉凄惨的情怀。
当那个令人绝望的古老家庭用“驱赶”的态度对待流苏时,一个可怜的女人能做的似乎只有出走,躲避,甚至这种出走类似逃亡,这样的躲避类似逃命……一切毫无定数。
可是她赢了,看似不露声色而又被动的态度是她的“致命武器”,在对范柳原的爱情攻坚战中,她获得完胜,即便那不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童话,也终究是倾城之恋。
她卑弱,失败的婚姻成了她被人嘲讽的把柄。
没有经济来原,便遭到白公馆的唾弃,没有一个好的男人,就没有了“根”,就像她自己说的:“我又没念过两本书,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我能做什么事?”在她的潜意识里,已经形成了
女性对男性依赖的思维定势。
我想,她一定渴望过,憧憬过,想要美好的爱情,幸福的家庭,只是后来的种种使她的爱情之花枯萎了。
流苏的卑弱,流苏对爱的否认,这些都有张爱玲的影子。
“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
”胡兰成,竟让这样一个心高气傲的才女变“得很低很低”,张爱玲在爱情里也是如此的卑微。
给我很大触动的是张爱丽给胡兰成的情书,“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仅仅八个字,但同样的八个字却比胡兰成的“因为相知,所以懂得”爱的更深。
她卑微到明知道他有别的女人,却还珍爱他到难分难舍。
可是,胡兰成,这个负心汉,却有那么一套迷惑女性的把戏。
无数次的背叛,张爱玲对他失望了,同时,对爱也失望了,即使恋恋不舍的,还是他。
流苏对爱也失望了,这次她要的只是在爱的面具下的利益,爱的谎言下的金钱。
她虚荣,她物质。
“一个女人,有好些,得不到异性的爱,也就得不到同性的尊重,女人就是这点贱。
”白流苏绝不甘心这一辈子就这样浑浑噩噩的过去,不甘心没有男人来作为她向白公馆炫耀自己的工具。
现实教会了她虚荣,这样的虚荣无法选择。
她开始凭借最后的一点反常的娇嫩来孤注一掷,得到众人虎视眈眈的目标,范柳原,出尽她心中这一口恶气。
所以她紧紧抓住七巧相亲这一救命稻草,七巧成了她的一颗棋子。
说她物质,当今年代,又有几人不生活在物
资中?谁又不是在为自己的利益想着,凭借手中那哪怕是一点点的权利实现自己的利益。
她要的不过是一个有依靠的未来。
张爱玲有一句很经典的话:“我喜欢钱,因为我从没吃过钱的苦,不知道钱的坏处,只知道钱的好处。
她自私。
可范柳原又何尝不是自私的呢?即便他是真的爱流苏。
他曾这样对流苏说过,“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是一首最悲哀的诗……生与死,离与别,都是大事,不由我们支配的。
比起外界的力量,我们人是多么小,多么小!可是我们偏要说‘我永远和你在一起,我们一生一世都别离开。
’好像我们自己做得了主似的。
”他们是两个自私的人,香港的沦陷帮了白流苏,让两颗自私的心走到了一起。
“他们开始吧彼此看的透明透亮,仅仅是一刹那的彻底的谅解,然而这一刹那够他们在一起和谐的活个十年八年。
”流苏与柳原在这样的结合中幸福着。
流苏不需要爱情,张爱玲也这样说过:“那些美丽的小鱼,它们睡觉的时候也争睁着眼睛,不需要爱情,亦不哭泣,它们是我的榜样。
”
她标榜自己亦不要爱情,我觉得她在说谎,否则怎么还是对那牵肠挂肚,念念不忘?
即使她说过:“不爱的爱情,永远不会变,所以我们调情,我们暧昧,却永远不要相爱。
”从她笔下一个个不圆满的,看似圆满实则不圆满的故事下。
还是相爱是幸福的,只
是往往天遂人愿……
她勇敢,坚毅。
在白公馆四爷,三奶奶,母亲等一群人的挫伤下,她没有妥协,没有在这样的压迫下,郁郁而终,她勇敢的同命运斗争着,用自己的全部名誉去换取那份虚幻的爱情。
我并没有赞扬她的行为,因为她用七巧的幸福换取了自己报复的快感。
可是,谁又知道呢?也许,一切真的是天已注定……她不仅仅为自己争了气,也为整个旧社会的妇女争了气。
在她的这一光坏下,我觉得其它一切都已暗淡,她不愧为张爱玲笔下的倾城女子。
张爱玲也是这样的女子。
在家庭的背景下,她从小就学会了坚强。
在她十二岁的时候就写下了这样的一句话:“人生聚散本是常事,我们总有藏着泪珠散手人寰的一天。
”仅仅十二岁,便好像早已看破红尘。
她与流苏一样,骨子里的自由,不受拘束。
她一生居无定所。
在她死后八天,是保安发现了他的尸体,还有一张遗书:不要查看我的尸体,将我放到荒漠无人处。
连死后她都追求灵魂的自由。
这朵漂浮的海上花,即使寂寞,也愿漂浮……
《倾城之恋》的最后,张爱玲这样写:香港的沦陷成全了她,在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谁知道呢?也许就应为要成全她,一个大城市倾覆成千上万的人死去,成千上万的人痛苦着,跟着是惊天动地的大改革……流苏并不觉得她在历史的地位上有什么微妙之点。
她
只是笑盈盈的站起身来,将香盘踢到桌子底下去。
传奇中倾城倾国的人大抵如此。
是啊,古来倾城之人不过如此。
流苏是张爱玲的影子,是当时社会千千万万受压迫的女性的影子。
她们对整个家族,乃至于整个时代,以自己微弱的力量发起了抗争,事实证明,她们完全有能力做一个抗争者。
她们却只是向时代与潮流奔去的旧式女子,并没有接受新文化,彻底的走向社会或是投奔革命。
不然中国女性真的会引起一个巨大的革命浪潮。
一个美丽假面下的人性卑微;
一个美丽假面下的女性悲哀;
一个美丽假面下的奋力抗争。
这就是白流苏,假面下的坚强女性。
倾城之恋,无恋之城,流苏之恋,已冬眠,流苏之事,流年中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