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管理学复习要点

大学管理学复习要点

. word资料 管理学要点 第二章第一节 古典管理理论 (一)泰罗首创的“科学管理” 1.科学管理的创始人:美国人,费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2.著名实验:搬运生铁实验和铁锹大小试验 3.可分为:作业管理和组织管理两个面 作业管理: (1)制定科学的作业法 ①进行时间研究和动作研究 ②实行作业工具和作业环境的标准化 ③标准的工作量 (2)科学挑选与合理培训人才 (3)实行刺激性的差别计件工资制度 组织管理 (1)把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变经验工作法为科学工作法 (2)实行职能工长制(由于这种“多头领导制”在实践中容易引起混乱,因此并未得到推广。但是泰罗的这一思想为以后职能部门的建立和管理的专业化提供了参考。) (3)实行例外原则。这一原则成为了现代企业管理中分权制度的起源声。 (二)泰罗的合作者与追随者对科学管理的贡献 1.甘特图表 2.吉尔布雷斯的动作研究的=和劳动简化 (三)科学管理的局限 (1)对工人的看法是错误的,他认为工人的主要动机是经济 (2)仅仅重视技术因素 (3)仅仅重视个人而完全忽视集体,仅仅解决了个别具体工作的效率问题

古典组织理论 (一)法约尔的行政管理理论(亨利·约法尔) 约法尔提出14项管理原则 ① 劳动分工 ② 权利与责任,权责对等 ③ 纪律(他认为维持纪律的最有效法是,各级好的领导;尽可能明确又公平的协定;合理执行惩罚 ④ 统一指挥 ⑤ 统一领导 ⑥ 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⑦ 人员的报酬 ⑧ 集权化 ⑨ 等级制度 ⑩ 秩序 . word资料 ⑪ 公平 ⑫ 人员稳定 ⑬ 首创精神 ⑭ 集体精神 法约尔提出的五种管理职能 (1) 计划 (2) 组织 (3) 指挥 (4) 协调 (5) 控制

(二)韦伯的理想官僚组织观点 核心:韦伯认为,在上述三种统治类型中,唯有合法型统治是“最合理”的,这种统治类型造就的是一种“理想的官僚组织” (1)合法性统治: ①明确的劳动分工: 工作分解为简单的、程序化的和清晰定义任务 ②密的职权等级: 按等级组织职位,具有明确的命令链 ③正式的甄选: 根据技术资格为职位甄选人员 ④正式的规则和法规: 成文的制度和标准的运作程序 ⑤非人格化(核心点):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⑥职业生涯导向: 管理者是职业化的专家,而不是所管理单位的所有者 贡献: ①促进效率 ②消除主观判断 ③强调位置而不是人 局限: ①有限的灵活性 ②忽视了人际关系 ③权利的累积导致的独裁 ④创造性下降 ⑤难以变革 (2)传统型统治(传统的权利,是世袭的) (3)魅力型统治(超凡的权利)

(三)古典管理理论的主要特点 1.效率主义是古典管理理论最强劲的主旋律 2.古典管理理论有浓郁的经验论和技术论的色彩

(四)对古典管理理论的反思 1.理论与实践的矛盾 2.分工和专业化是剥削工人的手段 3.不存在普遍适用的一般原理或完美理论模式 4.人并非只是“理性—经纪人” . word资料 第二章第二节

以人际关系研究为重点的管理理论 一、 (一)霍桑实验的四个阶段: 1.照明度实验 2.实验室实验 3.访谈研究 4.观察研究

(二)霍桑实验的理论总结(要求背诵) 1.工人是“社会人”,不是“经纪人” 2.工人的士气是决定生产效率的关键 3.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没有强硬的关系,能发展与另一组织人的感情) 4.新型领导式应当以社会人的人际技能为基础

(三)霍桑实验评价 贡献:强调社会心理因素将影响工作效率 局限:忽视了工人的理性和正式组织对生产效率影响,后来的研究结论反映了满意的工人总是更具生产力而不是过于简单的人际关系

第三章 管理学中的人性假设 1.经纪人假设 2.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假设 3.复杂人假设 4.决策人假设 5.“文化人”假设(高度重视企业文化的构建)

管理发展趋势 1.从管理科学到管理艺术 2.从硬管理到软管理 3.从“手段人”到“目的人” 4.从强调个人间的竞争到重视组织成员间的协作 5.从集权到分权 6.从强调理性到重视直觉 7.从外延式管理到涵式管理 8.管理的全球化和信息化

21世纪管理发展趋势 . word资料 1.企业权益主体从单一主体走向多元主体 2.企业战略从竞争走向竞合,从突出企业环境、产业的战略走向强调企业自身资源、能力的战略 3.企业组织的再造及走向扁平化、虚拟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 4.管理理念从以无为本走向一人为本、走向以知识为本 5.经营管理式走向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

第三章 决策的类型和程序 决策的含义:1.明确的目标 2.有两个可行的案 3.有个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决策由五个基本要素组成: 1.决策者 2.决策对象 3.信息 4.决策理论与决策法 5.决策结果

决策类型(分角度): 1.按照决策的重要程度分,可分为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战略大于战术) 战略决策是有关组织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决策。

2.按照角儿测得重复程度分,可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非程序化部分由较高级人员来决策,程序化与分程序化并不是完全的,即决策有可能是有程 序化的一面也有非程序化的一面。判断属于那种决策要根据比例大小。

3.按照决策条件的确定性分,可分为确定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和风险型决策 确定型:最好的案是明确的,只有一种自然状态 不确定型:具有多个自然状态,不知道最好的案的发生概率 风险型:具有多个自然状态,但是知道各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

决策程序P85 有八个决策步骤 1.识别决策问题 (具有主观性)(有三个特征:意识到问题、迫于压力采取行动、拥有行动所需的资源) 2.确定决策标准 3.为决策标准分配权重 4开发备择案 5.分析备择案 6.选择备择案 7.实施备择案 . word资料 决策的合理化标准 1.泰罗的“最优”标准 追求效用最大化。 2.西蒙的“满意”标准(基于有限理性) (1)人的理性是完全理性和完全非理性的一种有限理性。在高度不确定和极其复杂的现实决策环境中,人的知识、想象力和计算力是有限的。 (2)决策者在识别和发现问题中,容易把问题的部分信息当作认知对象,直觉的运用多于逻辑分析法的而运用。 (3)由于各种限制,决策者只能尽量了解各种备选案,不能了解全部。 (4)在风险决策中,与经济利益的考虑相比,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更为重要。一般都是趋于最小风险的。 (5)(最重要)决策者在决策中,往往只求满意的结果,而不愿费力寻求最优案,主要原因是决策者的个人能力有限,往往满足于已知的决策案为缺乏继续研究的积极性以及寻求最优案的时间,而经济成本太大。 (3)慈的“合理性”标准

决策技术及其相应法(计算题) 1.盈亏平衡分析法 2.不确定型决策的定量法(乐观、悲观、后悔值) 3.风险型决策的定量法(损益值法、决策树法、)

决策的改善 1.明了决策的前提(事实前提和价值前提) 2.加强分析防 3.采用智能化决策 4.利用群体决策的优势(精确性和创造性) (1)群体决策的精确性高于个人决策 (2)群体决策的创造性在一定条件下高于个人决策 个人决策解决:紧急的、具体的问题 群体决策解决:重大的、复杂的问题 局限:效率较低 5.克服群体决策中的小集团意识 主要表现:1.无懈可击的错觉 2.对怀疑多数人的共同意见的人施加压力 3.认为弃权就是赞成、造成一致通过的错觉 4.当遇到外界的不同观点、劝告和阻力时,群体成员会成为自我观点的卫士 5.把警告合理化,即如果当一些表明群体决定是错误的警告时,群体成员会将其淡化,以得到自我安慰 缺陷:1.对备选案不作全面的调查 2.不能察觉带有偏见的选择具有危险 3.贫乏的信息收集 4.不能对备选案再评价 5.不能制定防计划 6.概括地说,小集团意识下的群体决策必定是失败的 . word资料 措施:1.不要提前发表评价 2.指派人员专门挑毛病 3.深思熟虑,确定决策时给两次机会 4.匿名发表 5.与外界保持联系,如“智囊团”

第五章 计划概述 计划工作的任务概括为六个面 做什么、为什么做、时做、地做、谁去做、怎么做

做什么:明确计划工作的具体任务和要求 为什么做:要明确计划工作的宗旨、目标和战略,并论证可行性 时做:规定计划各项工作的开始和完成的进度,以便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对能力及 资源进行平衡 地做:规定计划的实施地点或场所,了解计划实施的环境条件和限制,以便合理安排计划实施的空间组织和布局 谁去做:计划不仅要明确规定目标、任务、地点和进度,还应规定由哪个主管部门负责 怎么做:制定实现计划的措施,以及相应的政策和规则,对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和集中使用、对人力、生产能力进行平衡,对各种派生计划进行综合平衡等

计划工作的目的 计划工作的目的性包括四个面 1.指明向 2.减少环境变化的冲击 3.最小化浪费和重叠 4.设立控制的标准 计划的性质 1.目的性 2.首位性 3.普遍性 4.效率性

计划制定的程序 对于计划工作中的重复性容可以制定政策、程序、或规则来提高计划工作的效率 1.估量机会 2.确定目标 3.确定前提条件 4.拟定可选择的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