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83.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相关标准解析
83.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相关标准解析
23
Ø连接设计
PC构件之间
干式连接:通过预埋件焊接或螺栓连接、搁置、销栓等方式 湿式连接:钢筋连接、后浇混凝土或灌浆结合为整体
干式连接:节点构造应符合计算简图要求;按实际内力验算螺栓、焊缝、钢板截面、 牛腿或挑耳企口弯剪、销栓受剪、局部承压等承载力。
参考: 《钢结构设计规范》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PCI Design handbook Chapter 6 fib Bulletin 74 Planning and design handbook on precast building struetures chapter 5
n主要标准介绍
Ø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逐步完善,为近年来我国PC住宅发展提供可靠支
撑设计标准基本完善,各地方标准是在行业标准基础上的编制的,反应
部分地方特色;
Ø在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基础上,需要专业标准:
1、专项技术的应用技术规程 2、技术突破的尝试 3、各类关键产品的产品和应用技术标准
ü外墙板、隔墙板等部品部件 ü密封胶 ü各种连接件 ü吊装件 ü各种试验方法
柱顶:粗糙面,凹凸深度>6mm 预制墙顶底面:粗糙面,凹凸深度>6mm
侧面:粗糙面,凹凸深度>6mm。也可设键槽
粗糙面的面积不宜小于结合面的80%
Ø连接设计
键槽的要求
1 1 2
2 1
2
3t≤w≤10t
≤30°
3t≤w≤10t
≤30°
1
t≥30
2 ≥50
t≥30
1-1
2-2
(a) 键槽贯通面
(b) 键槽不贯通截面
JGJ 1-2014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Ø02年立项,07年开始编,13年报批,14年发布,16年获华夏科技进步一等奖。 Ø内容以结构设计、生产、施工验收为主,有部分建筑设计的内容。 Ø主要以国内05~13年间的研究和实践;国外标准及工程经验等为依据。 Ø近年来国内绝大部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审图及验收的依据。 Ø为强制性标准。
19
Ø基本规定
高宽比
结构类型
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 装配整体式框架-现浇剪力墙结构
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
非抗震 设计 5 6 6
抗震设防烈度
6度、7度 8度
4
3
6
5
6
5
对结构刚度、整体稳定、承载力和经济合理性的宏观限制以外,对于装配 式混凝土结构,更重要的是提高结构的抗倾覆能力,减小结构底部在侧向 力作用下出现拉力的可能性,避免墙板水平接缝在受剪的同时受拉
22
Ø结构整体分析
6.3.1 在各种设计状况下,装配整体式结构可采用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相同 的方法进行结构分析。当同一层内既有预制又有现浇抗侧力构件时,地震设 计状况下宜对现浇抗侧力构件在地震作用下的弯矩和剪力进行适当放大。
6.3.2 装配整体式结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作用效应 分析可采用弹性方法。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标准介绍
1. 主要标准介绍 2. 标准改革及发展的方向 3. 关键技术的规定
2
1. 主要标准介绍 2. 标准改革及发展的方向 3. 关键技术的规定
3
n主要标准介绍
Ø 已有国标和行标
类别 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
名称
编号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10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GB 50666-2011
7
建筑、结构施工图表示方法示例 连接节点(基本要求、楼盖及剪力墙) 墙板构件 叠合板构件 板式楼梯 阳台、空调板及女儿墙
以行业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标准》JGJ1-2014为依据编制,为大批量推 广应用提供的基本的设计参考和依据。但技术比较单一,大部分情况下参考使用。
8
1. 主要标准介绍 2. 标准改革及发展的方向 3. 关键技术的规定
建模计算时,可以采用目前常用的各类设计软件,包括SATWE、MIDAS、 ETABS、YJK等。采用的各种参数与现浇结构计算基本相同,注意抗震等级 的划分高度与现浇结构不同。连梁刚度折减系数、周期折减系数、楼面梁刚 度放大系数等与现浇结构相同。
如果结构平面及立面均规则,高度在适用高度范围内,一般不需要进行弹性 时程分析及弹塑性分析。当需要进行弹性时程补充分析时 ,其分析模型及 参数设置可与现浇结构一致。
6
n主要标准介绍
Ø 主要协会标准
类别
编号
CECS 40:92
CECS 43:92
CECS 52:2010
CECS(在编中)
CECS(在编中)
CECS(在编中)
CECS(在编中)
CECS(在编中)
。。。
名称 混凝土及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控制规程 钢筋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节点与连接设计规程 整体预应力装配式板柱结构技术规程 多层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叠合板式剪力墙结构技术规程 钢筋桁架叠合板应用技术规程 《装配式建筑密封胶应用技术规程》 《拼装复合模壳体系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技术规程》 。。。
12
n标准改革及发展的方向
正确面对团体标准
Ø 团体(学会)标准组织管理是服务业
ü 服务社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各方共赢
Ø 市场主导,市场选择,以合同约定为准 Ø 实施与质量是关键 Ø 不同团体存在自由竞争关系,协调发展也很有必要 Ø 实施效果仍需通过工程实践检验
13
n标准改革及发展的方向
标准供给
9080Βιβλιοθήκη 力墙结构6050
注: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的高度,不包括局部突出屋顶部
分。
Ø叠合剪力墙结构设计
双面叠合剪力墙空腔内宜浇筑自密实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应符合现行行业 标准《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 283的规定;当采用普通混凝土时, 混凝土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0mm,并应采取保证后浇混凝土浇筑质 量的措施。
图6.5.5 梁端键槽构造示意
27
Ø连接设计
构件结合面:
键槽 拉毛粗糙面
露骨料粗糙面 凿毛粗糙面
刻花粗糙面
粗糙面的面积不宜小于结合面的 80%,预制板的粗糙面凹凸深度不 应小于4 mm,预制梁端、预制柱 端、预制墙端的粗糙面凹凸深度 不应小于6mm 。
::�广一二了— _—
= ,c[雹
g .
Ø连接设计 构件结合处理不好的后果
北京地标对于高宽比超过4的特殊要求
20
Ø基本规定
现浇区域的要求及处理方式
高层装配整体式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宜设置地下室,地下室宜采用现浇混凝土; 2 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的剪力墙宜现浇,视标准层情况、内墙 预 制情况、高度、抗震等级等确定 3 框架结构首层柱宜采用现浇混凝土,顶层宜采用现浇楼盖结构, 如叠合,后浇层厚度大于100mm。
14
n标准改革及发展的方向
技术与标准
Ø 在新结构体系方面,既可以通过研究编制标准,也可以在现有标准规 范框架内采用抗震性能设计的方式,采用“一事一议”的设计模式
ü 低多层干连接PC ü 但抗侧力体系PC结构
• 核心筒或剪力墙承受水平力 • 梁柱框架简支,不承受水平力 • 多层柱,先张法预应力梁……
24
Ø连接设计
结构按照“等同现浇”设计的前提: 1、钢筋连接可靠:套筒灌浆连接,机械连接,焊接,搭接等 2、结合面处理可靠:粗糙面(不仅是预制构件表面),键槽 3、拼缝承载力复核:强接缝,弱构件
25
Ø连接设计
构件结合面:
预制板顶面:粗糙面,凹凸深度>4mm 预制梁顶面:粗糙面,凹凸深度>6mm
端面:键槽(计算确定),宜同时设粗糙面,凹凸深度>6mm 预制柱底:键槽(考虑灌浆排气),宜同时设粗面,凹凸深度>6mm
Ø 改革为标准供给提供了新的供应渠道,未来缺失标准不应再成为无法 推广PC的理由
Ø 所有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都可以通过编制团体标准或企业标准满 足工程建设需要,遇到问题的企业不应考虑等着国家提供标准服务, 而是考虑如何自己建立技术标准
Ø 不是编出了标准就可满足工程建设需要,标准编制渠道放开,并不意 味着在编制程序与安全适用方面的放松
Ø连接设计 强接缝,弱构件
Ø楼盖设计
1、楼盖系统的选择 2、钢筋桁架叠合楼盖系统的底板排布 3、支座和板间拼缝构造
32
Ø叠合楼盖设计
33
Ø叠合楼盖设计
34
Ø叠合楼盖设计
35
Ø不出筋叠合楼板的研究
Ø叠合剪力墙结构设计
结构类型 6度
抗震设防烈度
7度
8度(0.20g) 8度(0.30g)
双面叠合剪
Ø叠合剪力墙结构设计
Ø叠合剪力墙结构设计
Ø外挂墙板设计
Ø外挂墙板设计
Ø外挂墙板设计
ü外墙挂板均为非承重板,不协助主体结构承载,仅承受自身分 担的荷载和地震作用;适应主体结构变形要求 ü线连接和点连接的选择 ü连接变形模式的选择(平移,转动,固定)
10
n标准改革及发展的方向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贯彻实施《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 重点任务分工(2017-2018年)通知
Ø 逐步缩减现有推荐性标准的数量和规模,为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留出 发展空间
Ø 鼓励制定一批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团体标准,促进新技术、新产业、 新业态加快成长
Ø 鼓励在产业政策制定以及行政管理、政府采购、认证认可、检验检测 等工作中适用团体标准
构技术规程
预制混凝土外挂墙板应用技术标准 JGJ/T XXX
用途 设计 施工 质量验收 设计、施工、制作、验收 设计、施工、制作、验收 设计(部分参考) 设计、施工、制作、验收
设计、施工、制作、验收
设计、施工、制作、验收
4
n主要标准介绍
GB/T51231-2016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