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学生管理 中职教育历来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国务院2005年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来,中职教育更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学生管理工作是中职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做好中职学生管理工作,除了工作尽心以外,更应讲究工作的科学性、艺术性、方式性和针对性。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把学生培养成懿德至善、文技相融的深受企业欢迎的人才。本人作为学生基层管理工作者,在管理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供大家参考。
一、当前中职学生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生源现状 计划经济下的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技术员和国家干部,那时考进中专学校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学习成绩优秀、行为习惯良好的优等生,学生管理工作相对较轻松。而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由于实行了免试注册入学制度,且对于招生工作,实行“五放开三允许”,即放开专业招生计划的限制;放开学生年龄、应往届和身体条件的限制;放开入学考试的限制,实行注册入学;放开地域限制,允许学校跨区域招生;放开招生时间的限制,实行春秋两季招生,两次备案;允许在校初三学生提前转入职业学校学习;允许普通高中各年级学生转入职业学校学习;允许高中毕业生到中等职业学校学习一年。
2、专业设置和开设的课程与市场需求差距大,硬件设施跟不上 大多数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和开设的课程,都不能与时俱进,缺乏吸引力,硬件设施也跟不上。学生的实习实验条件差,实训设备陈旧简陋;也很难满足教学需要。
3、学生文化课基础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中职学校门槛低,入学容易,生源年龄偏小、综合素质普遍较差,基本属于“淘汰产品”。其中相当部分是思想品德和学习表现比较落后或自身缺点较多的后进生。他们在入学不久,便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组织纪律观念淡薄,经常迟到,早退;由于学习基础差,课前很少预习或不预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怕老师提问题,没有主动做笔记的习惯,课后不复习,仅仅限于完成作业,如果作业不会做,则抄袭别人的或者干脆不做,更有一些学生考试作弊甚至不参加考试。学习毫无兴趣,以致产生厌学情绪。
4、学生组织纪律观念淡薄,日常行为不文明,不良习气多 许多学生缺乏组织纪律观念,想上学就进学校,不想学就不来,也不向老师请假,不能遵守学校规定的正常作息时间,上课迟到早退,尤其是晚自习后,不能按要求抓紧洗漱,按时上床入睡,而是打打闹闹,嬉笑聊天到深夜。有的学生甚至在学校查寝后,再翻墙通宵上网,导致第二天不能按时上课或趴在桌上睡觉。有的言谈举止不文明,沾染不良习气,时常出入游戏机房、营业性卡拉OK厅舞厅。有的喜欢看不健康的书刊录像,常和社会上不良青年混在一起吸烟喝酒,甚至打架斗殴等等。学生日常行为不文明不规范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懂得使用文明礼貌语言,看到老师不主动打招呼,与人交流时,常常出现不文明用语,还有一些学生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是不堪入耳的脏话,缺乏正确的语言习惯。随手乱扔垃圾,食堂吃饭不用自己的餐具,喜欢使用一次性餐盒,更有不少学生喜欢在校外流动摊点上吃饭,从不注意卫生状况,有的学生喜欢运动,但不注意常换衣服常洗涤,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吸烟比例大。
5、学生的交际沟通能力差、心理素质差,独立生活能力不强 许多学生感觉日常生活中与同学的交往有压力,不会与人交往,不知道如何交往,不懂得交往中尊重原则,交往中出现问题时,往往采取偏激的处理方式。生活开支计划差,很多学生习惯冲动消费,见到别的同学花钱,就羡慕,不顾自己经济情况,立即跟随,不能合理支配自己的费用,每月开销大,经常入不敷出。 从以上情况看来,中职学校学生在学习、日常行为习惯上存在问题很多,需要学校在进行文化课教授的同时,对他们的行为习惯加以正确引导。这就要求中职学校的教育工作者转变观念,不能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需要教育中职学生在如何做人、如何成长成才、如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方面下功夫,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对企业有用的人。做好中职学生的管理工作关系着学校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是中职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我们职业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前中职学校学生管理总体上说并不乐观,普遍存在学校管理运行机制不完善,没有形成全员全程育人的氛围。中职学校如何以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让中职学校的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成就良好的行为品质,这是中职学校在教育管理过程中一个重要职能,也是中职学生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二、中职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路 良好的育人环境有利于学生的管理,而良好环境的形成,则有赖于学校教职员工的共同参与。为此,学校应充分发挥班主任、值日干部、科任教师、宿管员、门卫、保安、学生会干部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牢固树立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意识,建立全员全程立体管理模式。建立班主任包班制,值日干部定点值班制,科任教师联系班级制,宿舍管理员、门卫、保安区域负责制,学生会自治管理制等五项制度。中职学校的办学目标是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培养人才,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学校为之搭建成人、成才的平台,使其在学习期间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志。学校还应从学生坐立行走等日常小事抓起,狠抓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意识。一抓学生对自身环境负责,学校对教室、寝室和清洁区的卫生情况,每日一小评,每周一大评,督促学生养成爱好卫生的习惯。二抓学生对自身安全负责,强化学生外出实行请假、销假管理制度,强化防火、防毒、防电、防水、防诈骗“五防”教育,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三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加强学生理想前途教育,引导学生遵守课堂教学纪律,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四抓学生对自己的举止行为负责,组织社交礼仪知识讲座和讨论,抓好仪容仪表教育。五抓学生对社会负责,抓住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的时机,和企业共同制定德育教育计划,有针对性开展德育活动,让学生了解企业发展史、企业文化,亲身感受企业员工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
三、以学生为本,进一步改进中职学生管理方法 (一)“禁”、“导”结合,以导为主 所谓“禁”就是对违反道德规范及校规校纪的行为坚决予以禁止。所谓“导”就是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礼,做好思想疏导工作。“禁”与“导”相辅相成,互相补充。“禁”靠“导”来疏导思想,有效地“导”才会有自觉的“禁”。 学生管理工作者要把握好“禁”与“导”的有机结合,坚持以“导”为主,切实做好说服教育工作。 “导”,要启发学生讲真话,讲心里话,摸准学生思想情况,掌握学生的喜怒哀乐,找到症结所在,才能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同时要做到“三得”:“得心”,即得到学生的信任,学生有话愿意跟你讲;“得理”,能把道理说到学生心坎上,得到学生的理解;“得法”,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方法,得到学生的尊重。“导”要广泛开展谈心活动,学生管理工作者如对学生的思想情况掌握不清,工作就会被动。要学会谈心,在谈心中沟通思想,了解情况,解开思想疙瘩,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认识,达到超前预防。
(二)“严”字当头,从严要求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使所有学生都成为国家有用之材,就必须从严要求,严格管理,如果对学生放松要求,从学校毕业出来的学生就会不合格,不为企业所欢迎。“严师出高徒”。一个学校,教育秩序稳定,学生思想稳定,积极性高,好人好事不断涌现,往往就是严格要求和管理得当的结果。反之,学生思想混乱,风气不正,经常出现问题,往往与管理不严,迁就姑息直接有关。我们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是对学生真诚的关心爱护,是高度负责的表现。“严”要大胆管理,严之有据。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是经过探讨摸索而制定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措施,是学生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必须按照学校的各项的规章制度严格要求学生,大胆管理,同时也要耐心说服,以理服人,不简单粗暴,讲究方法,启发学生自觉遵守纪律,实行文明带学生。 “严”要求持之以恒,锲而不舍。从学生报到的第一天起,就要严格要求,此后不能时紧时松。严格管理,把落实学校一系列规章制度贯穿到各个活动之中,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经常检查督促才能在学生中逐步养成良好习惯,形成风气,达到学生一日生活规范化的要求。 “严”要一视同仁,不能有好坏亲疏之分。对所有的学生都要执行同一标准,不能因为某个学生是班干部表现好或者是自己的亲戚就包庇纵容,这样只会失掉民心,失掉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
(三)发挥长处、培养能力 中职学生普遍存在幻想多、兴趣广、好胜、好强的特征,用之得当,导之有方,就能发挥他们的优点和长处,为社会培养出有用人才。用之不当,就会产生一些思想问题。从学生报到的第一天起,就要注意了解各个学生的特长和爱好,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给他们创造一个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同时经常开展各种类型的竞赛,演讲、文体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露面的机会和用武之地,在实践中不断长才干,培养独立工作的能力,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好基础。教育好、管理好、关心和爱护好每一个学生,是中职学生管理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树立现代职教理念,不断探索实践新的工作方法,就一定能培养出更多有用于社会的中职毕业生。
四、中职学生管理工作者的基本素质要求 职业学校是学生走向社会的桥梁,要使职校学生成为受企业欢迎的人才,学生管理工作者起着重要作用。要想带好、管理好学生,最关键的就是要体现在“爱”字上,只有老师爱学生,班集体才有凝聚力。我们要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中职的大部分学生刚脱去稚气,有的还留有幼稚成分,他们首次离开父母,离开了家乡。家长把孩子交给了学校,交给了我们班主任。我们就要视学生为自己的家人,对学生要有深厚的感情,真心诚意地爱学生,教育学生健康成长,这是我们管理好学生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偏爱,特别对那些平时有违纪的学生,不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