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反垄断法律制度
本章考情分析 在最近3年的考试中,本章的平均分值为4分,2018年两份试卷的分值均为4分,题型全部为客观题。 本章分为五个单元,共计19个考点。大多数考点需要准确理解,少数考点需要死记硬背,复习难度不大。复习本章需要5个小时左右。 2019年教材对本章内容未进行重大调整。
最近3年题型题量分析表
题型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试卷一 2018年 试卷二 单选题 1题1分 1题1分 1题1分 1题1分 多选题 2题3分 2题3分 2题3分 2题3分 合计 4分 4分 4分 4分
本章基本结构框架
第一单元 反垄断法律制度概述
考点01:《反垄断法》的适用范围(★★★)(P475) 1.地域范围 (1)境内经济活动中的垄断行为,适用《反垄断法》。 (2)境外的垄断行为,对境内市场竞争产生排除、限制影响的,适用《反垄断法》。 【例题·多选题】下列关于《反垄断法》适用范围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2017年) A.只要垄断行为发生在境内,无论该行为是否对境内市场竞争产生排除、限制影响,均应适用《反垄断法》 B.只要行为人是我国公民或者境内企业,无论该行为是否发生在境内,均应适用《反垄断法》 C.只要行为人是我国公民或者境内企业,无论该行为是否对境内市场竞争产生排除、限制影响,均应适用《反垄断法》 D.只要垄断行为对境内市场竞争产生排除、限制影响,无论该行为是否发生在境内,均应适用《反垄断法》 【答案】AD 【解析】(1)选项A:只要垄断行为发生在境内,肯定适用中国的《反垄断法》,这就是属地原则;(2)选项D:对于发生在境外但对境内市场竞争产生排除、限制影响的,照样适用中国的《反垄断法》,这就是效果原则;(3)选项BC:如果境内甲公司和境内乙公司在美国达成垄断协议,但对境内市场竞争没有任何影响,当然不适用中国的《反垄断法》。 2.《反垄断法》适用的主体和行为 (1)经营者 ①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 ②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③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 (2)行业协会参与的垄断行为 (3)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 3.《反垄断法》的适用除外 (1)知识产权的正当行使 经营者依法行使知识产权的行为,不适用《反垄断法》;但是,经营者滥用知识产权,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不可排除《反垄断法》的适用。 (2)农业生产中的联合或者协同行为 《反垄断法》对农业生产者及农村经济组织在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运输、储存等经营活动中实施的联合或者协同行为排除适用。 4.国有垄断企业 对于铁路、石油、电信、电网、烟草等重点行业,国家通过立法赋予国有企业以垄断性经营权,但是,如果这些国有垄断企业从事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或者从事可能排除、限制竞争的经营者集中行为,同样应受《反垄断法》的限制。 考点02:反垄断法律责任(★★★)(P480) 1.行政责任 (1)《反垄断法》规定的行政责任主要包括: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罚款、限期恢复原状等形式。 (2)当事人不服反垄断执法机构有关处罚决定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2.民事责任 民事责任主要包括停止侵害、赔偿损失等。相关当事人可以主张赔偿责任的情形: (1)因经营者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而受损的; (2)因垄断协议当事人一方对违反垄断协议的他方实施处罚,给其造成损失的; (3)因垄断协议无效,协议一方当事人向另一方当事人主张返还对价、恢复原状的; (4)因垄断协议无效,消费者向实施垄断协议的经营者主张返还多付价款的。 3.刑事责任 (1)《反垄断法》未对经营者的垄断行为规定刑事责任,仅对阻碍、拒绝反垄断执法机构审查、调查行为以及反垄断执法机构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泄露执法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两种情形,规定了刑事责任。 (2)虽然《反垄断法》未对经营者的垄断行为规定刑事责任,但《招标投标法》及《刑法》均对情节严重的串通招投标行为规定了刑事责任。 【例题1·多选题】根据反垄断法律制度的规定,经营者因实施垄断行为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类型有( )。(2012年) A.行政责任 B.民事责任 C.刑事责任 D.宪法责任 【答案】AB 【例题2·单选题】下列垄断行为中,行为人可能承担刑事责任的是( )。(2015年) A.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搭售商品 B.经营者与交易相对人达成固定转售价格的协议 C.经营者未经执法机构批准,擅自实施集中 D.经营者之间串通投标 【答案】D 【解析】(1)选项ABC:《反垄断法》未对“经营者的垄断行为”规定刑事责任;(2)选项D:《招标投标法》及《刑法》均对“情节严重的串通招投标行为”规定了刑事责任。 考点03:反垄断调查(★★★)(P481) 1.反垄断调查措施 反垄断执法机构调查涉嫌垄断行为,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1)进入被调查的经营者的营业场所或者其他有关场所进行检查; (2)询问被调查的经营者、利害关系人或者其他有关单位或者个人,要求其说明有关情况; (3)查阅、复制被调查的经营者、利害关系人或者其他有关单位或者个人的有关单证、协议、会计账簿、业务函电、电子数据等文件和资料; (4)查封、扣押相关证据; (5)查询经营者的银行账户。 【例题·多选题】根据反垄断法律制度的规定,反垄断执法机构调查涉嫌垄断行为时可以采取必要的调查措施,下列各项中,属于此类措施的有( )。(2014年) A.查阅、复制被调查经营者的有关单证、协议、会计账簿等文件和资料 B.查封、扣押相关证据 C.进入被调查经营者的营业场所进行检查 D.冻结被调查经营者的银行账户 【答案】ABC 2.反垄断调查程序 (1)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依举报人的举报对涉嫌垄断行为立案调查,也可以依职权主动立案。 (2)反垄断执法机构调查涉嫌垄断行为,执法人员不得少于2人。 (3)被调查的经营者承诺在反垄断执法机构认可的期限内采取具体措施消除该行为后果的,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决定中止调查。经营者履行承诺的,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决定终止调查;否则,反垄断执法机构应当恢复调查。 考点04:反垄断民事诉讼(★★★)(P482) 1.原告资格 (1)因垄断行为受到损失以及因合同内容、行业协会的章程等违反《反垄断法》而发生争议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反垄断民事诉讼。 (2)消费者只要因垄断行为受损,也可以作为垄断民事案件原告。 2.民事诉讼与行政执法的关系 人民法院受理垄断民事纠纷案件,是不以执法机构已对相关垄断行为进行了查处为前提条件的。 3.专家在诉讼中的作用 (1)专家出庭就专门问题进行说明 在反垄断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一至二名具有相应专门知识的人员出庭,就案件的专门性问题进行说明。专家在法庭上提供的意见并不属于《民事诉讼法》上的证据形式,而是作为法官判案的参考依据。 (2)专家出具市场调查或者经济分析报告 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委托专业机构或者专业人员就案件的专门性问题作出市场调查或者经济分析报告。专业机构或者专业人员就案件的专门性问题作出的市场调查或者经济分析报告,应当视为鉴定意见。鉴定意见是《民事诉讼法》上的一种证据,有法定的审查和采信规则。 【例题1·多选题】下列关于我国反垄断民事诉讼制度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2016年) A.因垄断行为受损的消费者,可以作为垄断民事案件的原告 B.人民法院受理垄断民事纠纷案件,以执法机构已对相关垄断行为进行查处为前提 C.在反垄断民事诉讼中,当事人聘请具有相应专门知识的人员出庭,就案件的专门性问题发表的专业意见,不属于《民事诉讼法》上的证据 D.在反垄断民事诉讼中,经人民法院同意或者指定的专业人员就案件的专门性问题作出的市场调查或者经济分析报告,视为鉴定意见 【答案】ACD 【例题2·单选题】根据反垄断法律制度的规定,反垄断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具有相应专门知识的人员出庭,就案件的专门性问题进行说明,此类说明的性质是( )。(2018年) A.鉴定意见 B.当事人陈述 C.法官判案的参考依据 D.证人证言 【答案】C 考点05:相关市场界定(★★)(P477) 1.相关市场的概念 (1)相关市场是指经营者在一定时期内就特定商品或者服务(以下统称商品)进行竞争的商品范围和地域范围。 (2)界定相关市场涉及的维度包括时间、商品和地域三个维度。在反垄断执法实践中,通常需要界定相关商品市场和相关地域市场。在“唐山人人诉百度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中,人民法院将相关市场界定为“中国搜索引擎服务市场”,其中商品维度就是“搜索引擎服务”,地域维度是“中国”。 2.相关商品市场 (1)相关商品市场,是指具有较为紧密替代关系的商品范围。此处的“商品”,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货物,而且还包括服务。在技术贸易、许可协议等涉及知识产权的反垄断执法工作中,商品的概念还会拓展到技术以及为完成某项技术创新而从事的研发活动,即“相关技术市场”和“相关创新市场”。 (2)从需求角度界定相关商品市场,一般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①需求者因商品价格或者其他竞争因素变化,转向或者考虑转向购买其他商品的证据。 ②商品的外形、特性、质量和技术特点等总体特征和用途。 ③商品之间的价格差异。 ④商品的销售渠道。 ⑤其他重要因素(如需求者偏好或者需求者对商品的依赖程度;可能阻碍大量需求者转向某些紧密替代商品的障碍、风险和成本;是否存在区别定价等)。 (3)从供给角度界定相关商品市场,一般考虑的因素包括:经营者的生产流程和工艺,转产的难易程度,转产需要的时间,转产的额外费用和风险,转产后所提供商品的市场竞争力,营销渠道等。 3.相关地域市场 (1)相关地域市场,是指相同或者具有替代关系的商品相互竞争的地域范围。不同的地理区域之间因空间距离导致的运输成本以及关税等贸易壁垒,会影响商品的自由流动,进而导致相同或者近似的商品之间不具有竞争关系。 (2)从需求角度界定相关地域市场,可以考虑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各方面: ①需求者因商品价格或者其他竞争因素变化,转向或者考虑转向其他地域购买商品的证据。 ②商品的运输成本和运输特征。 ③多数需求者选择商品的实际区域和主要经营者商品的销售分布。 ④地区间的贸易壁垒,包括关税、地方性法规、环保因素、技术因素等。 ⑤其他重要因素(如特定区域需求者偏好;商品运进和运出该地域的数量)。 (3)从供给角度界定相关地域市场时,一般考虑的因素包括:其他地域供应或者销售相关商品的即时性和可行性,如将订单转向其他地域经营者的转换成本等。 4.相关时间市场 相关时间市场,是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品在同一区域内相互竞争的时间范围。当商品的生产周期、使用期限、季节性、流行时尚性或者知识产权保护期限等已构成商品不可忽视的特征时,界定相关市场还应考虑时间性。 【解释】甲水果只在夏天出产,乙水果只在冬天出产,即使两种水果在商品属性上存在较为紧密的相互替代性,但由于上市时间的错位,二者不具有竞争关系,不属于同一相关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