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应对公共危机管理卷一

应对公共危机管理卷一

一、单选题

1.面对危机过程中,如何减轻损失和损害的情况下更好地维护公共部门的邢象,改善公共部门的工作,以推动政府工作的深λ和完善,甚至政府公众的诚信这个契机是

⊙B.政府信任修复

2、根据本讲,2015年5月29日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深入开展(),切实消除隐患。

⊙A.安全生产专项整

3、()是舆论引导与信任修复的基石

⊙D.制度设计

4、本来在以前的一个时代,公众可能各方面条件还不错,现在进入市场化经济,到处都需要花钱,买房需要花钱、孩子看病需要花钱,在这种情况下,那么他对政府说:“一开始我不需要花钱的,现在你看,我入不叹出,我经济压力比较大。”那么他在市场经济条件之下更容易产生对政府的不信任。这种不信1要来自于()因素。

B.间接因素

5.公众质疑:有的人同在一个城市可以买豪车,有的人开普通的车,而有的人没有车;孩子想出国就出国、想要什么就有什么;网上炫富等等。而却有很多人现在家庭的生活还难以为继,遇到重大疾病就感觉到很困难,生活很艰巨。这些现象使得总书记提出()。

⊙A.全力扶贫

6、本讲认为下列()属于中石化青岛输油管泄露爆炸事故企业层面的原因。

⊙℃.隐患排查不彻底,未能发现泄漏处管线腐蚀点

7、国家应急能力体系建设的切入点是()

⊙D.提升公共服务管理能力

8.在张家村拟建一座核电站,该项目引起了周围民众的恐慌,该种恐慌在本讲中被称为哪种症状()

恐核症

9.产生政府信任危机的舆论因素包含(C媒体导向)

10、本讲认为,做好安全生产或安全防控工作,首先要了解的就是(C风险)

11、天津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造成了公众心理恐慌是由于现场存放着哪些物品(氰化钠等危化品)

12、本讲提到(生产经营单位)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

13、蝴蝶效应是哪个国家的气象学家在1963年提出来的(美国)

14、到今天为止使用互联网网民的人数规模已接近(7)亿

15、在经历了一次危机之后,公众对政府的信任产生了怀疑,不仅有怀疑也有批评,甚至还有其他衍生问题(C) C在危机发生的时候,我们究竟面临哪些挑战。

16、天津爆炸案出现没有总指挥的状况,该如何解决(A)

A、按照《突发事件应对法》选任。

17、构建一个城市的安全体系,其目的是(预防风险)

18、现代化智慧城市建立的基础是(科技人才)

19、我们拥有庞大的互联网的全体,网民就是公众,网民代表了一个国家,也代表了社会的中间力量、青壮年、甚至一部分老人,它覆盖的范围非常广,所以说我们从网民就可以看到社会的(主体力量)

20、本讲提到,(B)是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亮点之一。

B、强调预防为主,增加隐患排查治理等制度。

21、主讲人在去法国交流时发现,法国把公众的心理安全、人的安全写进了哪种国家策略(C)C、国家安全策略

22、根据本讲,(制度设计)是舆论引导与信任修复的基石

23、本讲认为,与PX项目相比,殡葬厂、垃圾处理厂具有哪一特征(公益性)

24、某地要建一座废料处理厂,为防止出现公众心理恐慌,必须要办理哪种手续

A、社会稳定性风险评估、

25、小王去某整形医院做隆鼻术整形,手术失败,造成小王毁容。二年前,小王在百度上搜到该医院的信息,此事件在网上迅速发酵,引起公众恐慌,该事件和本讲中哪一事件事件属同一性质()A、三氯氰胺事件

26、新技术城市公共安全管理集成创新需要利用()技术。B、大数据

27、()第22条,明确提出来,所有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定期检查本单位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单落实情况,及时消除事故隐患。C、《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28、根据本讲,我国2007年颁布并实施的()对突发事件做了界定。

A、《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29、本讲认为,隐患排查工作,首先要加强(),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等同于安全生产事故一并看待。D、风险管理

30、在我国发生的安全事故中,死亡人数达到多少人时,属于特别重大安全事故(30人)

二、多选题 每题2分,多选、少选、错选不得分。

1、 根据本讲,主要提出了哪些对策和建议(ABCD) A、 加强科普宣传教育;

B、 树立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

C、 加强安全风险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

D、 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2、 一个危机后的政府信任工作要观察(ABC)

A、 公众在实际工作中最容易和信任挂钩的是感受、观察

B、 观察政府对危机处理的速度

C、 观察政府的行为、公平正义、价值取向

3、 联合国对应急管理定义内涵是(AD)

A、重视准备

D、对资源和责任的管理

4、日本重视人的心理安全,在东京都的城市规划设计建设中,要求达到哪些指标()

A、安心;B、安定;D、安全

5、根据本讲,应急预案应该按照哪些方向编制(ABCD)

A、全过程B全方位C全时空D全风险。

6、在下列建设项目中,哪些属于邻避效应的项目(ACD)

A、PX项目C垃圾填埋场D殡仪馆

7、根据本讲,应该围绕哪三个主要方面,采取建立简洁实用,融合相通的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化平台(ACD)

A、公众端C政府端D企业端。

8、本课程讲述了隐患按照整改难易和造成后果的严重性可分为哪几个大分类(CD)

C、一般事故隐患;D、重大事故隐患

9、全方位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的维度包含(ABCD)

A、技术水平B人C管理理念D制度设计

10、根据本讲,在突发事件中,要化解公众的心理恐慌,要有快速的心理干预机制,这需要哪些措施建设(ABCD)

A、专门的应急医院

B辅助的新闻发言人,新闻发布的制度

C危机干预的专家团队

D日常监测预警的手段。

11、根据本讲,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包括哪些方面(ABCD)

A、道路及水上交通安全整治

B、危化品、烟花爆竹、油气管道安全整治

C煤矿安全整治

D非煤矿山安全整治

12、本课程讲述了隐患排查治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应该按照哪些原则明确职责(ACD)

A、全过程C、全员D、全方位

13、政府信任修复认识主要体现在()方面认识

B公平与正义C价值取向

14、本讲认为,在突发事件中,哪些心理传导的效应会对公众的心理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导致产生公众心理恐慌(ABCD)

A、羊群效应B首应效应C鲇鱼效应D蝴蝶效应

15、在人类发展核电的过程中,下列哪些核电站曾发生核泄漏事故(ABD)

A福岛核电站;B、美国三里岛核电站;D、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16、本讲认为,要化解公众的心理恐慌,需采取哪些措施(ABD)

A、建立突发事件管理系统和建立快速干预机制

B、重视心理安全

C、在宏观层面,构建社会治理体系,提高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

D、做好信息公开,建立完善的新闻发布和信息发布制度

17、在人类历史上,遭受过核打击的是下列哪些地区(广岛、长崎)

18、政府信任危机的原因及分析包括(ABCD)方面

A、舆论因素B心理因素C直接因素D间接因素

19、深圳宝安建立的一个平台五大体系包括(ABCD)

A、指令体系B、预警体系C、指挥体系D保障体系

20、政府信任危机中其他因素可以通过(ABCD)进行体现.

A、政府自身的行为能力

B、贫富差距的问题异常突出

C、传统的宣传策略

D、政府公信力的缺失。

(三)判断题,每题一分。

1、在城市的安全规划当中,绝大多数的规范目前已使用了全新的规划方式。(否)

2、日本“大地震”,核电厂发生了核泄漏,污染了海水,造成海盐受到污染,食盐已经不能食用了(否)

3、“王子造纸厂事件”造成群众上街游行,是由于要把造纸厂建在江苏启东(否)

4、风险是指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是)

5、政府信任修复阶段的中长期修复是按照危机管理的具体事件划分的。

6、政府公信力在修复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很重要的原因是缺少最基本的信任,使得整个公信力受到调整和影响(否)

7、主讲人认为,我国还没有可以进行心理干预的专科医院(是)

8、人口的老龄化不会对城市安全管理带来影响(否)

9、政府信任是在突发事件后,在社会关系中,公众、非政府组织或谁组织,对政府秉持的信赖态度。(是)

10、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当中,公众对政府及时处置突发事件、保障公共安全提出更高要求(是)

11、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东日本大地震,造成约两万人死亡,并发生了严重的核泄漏,日本也出现了很大程度的恐慌,和杭州一样也发生了抢盐事件(否)

12、在英国,中央政府专门的部门负责收集风险和隐患。地方政府分析、评估、制定专门的登记册或登记表,向上级政府报告。(是)

13、“首应效应”是传播学的一个概念,其本质是一种“优先效应”又称“第一印象”,或者叫“先入为主的”,对公众的心理有非常的影响(是)

14、本讲提到,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法》第38条新增,对生产经营单位为采取措施消除事故隐患的,给予处罚。(否)

15、本讲认为,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也可以成为一般事故隐患(否)

16《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二十条规定省级和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容引发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的危机进行调查、登记、风险评估、定期进行检查、监控、并责令有关单位采取安全防范措施。(是)

17、本讲认为,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要等同于安全生产事故一并来看待(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