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艺文摘201 1年第10期
香菇‘L808’引进与高产高效栽培试验
夏建平 郭建华 刘勇勇 毛小方。吴邦仁 廖陈付
(1.浙江省景宁县农业局,浙江景宁323500;2浙江省景-7县百菇源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浙江景宁323500
3.浙江省丽水市农业局,浙江丽水325000;4.浙江省景宁县鹤溪镇农技站,浙江景宁323500)
摘要:景宁县采取多项措施调整产品结构,引进推广优质中高温型秋栽香菇新种‘L808’,通过比较试验得出,
‘L808’较‘901 5’具有较好的商品性状。并从季节安排、培养料配方、茵棒制作、发茵管理、出菇管理、采收等
方面介绍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关键词:香菇‘L808’;对比试验;栽培技术
景宁县是世界人工栽培香菇的发源地之一,食用菌是
景宁主要的农业支柱产业。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进入产业
化发展轨道,景宁香菇现已基本形成了集产前、产中、产
后,融生产、加工、流通为一体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受
产业链的牵制拉动等因素的影响,香菇在产业品种结构中
的地位不断增强。 “十五”期间,景宁县采取多项措施调 整产品结构,积极扶持珍稀菇类的发展,珍稀菇和草腐菌
类占产业总量比例虽然有所增加,但以香菇为主的产业结 构并未改动。因此,做好香菇这篇文章,对景宁县食用菌
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至关重要,也将对全县农业和农村经
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近年来,随着秋栽香菇‘Cr04’、 ‘L26’、 ‘241-4’、 ‘9015’等主栽品种使用年限的增长而相继出现种性退化、
产量品质降低等问题,香菇生产中急切需要优良品种的充实
应用。为此,我们引进推广优质中高温型秋栽香菇新品种
‘L808’,旨在改进当前秋栽香菇与花厚菇比较无品质优势、
与“夏菇”比较无季节优势的状况,利用顺季栽培的气候优
势,通过扩大‘L808’品种的应用规模、熟化配套栽培技
术、调整栽培与出菇季节等措施,加快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进
程,进一步提高代料香菇整体质量zk.qz,增加春夏出菇量,丰
富香菇淡季市场供应,实现栽培效益的提高和市场竞争能力的
增强。2010年在县科局的支持下, “香菇L808 ̄I进和高产高
效安全栽培技术研究”被立项,项目经过广大科技人员的共
同努力,现已完成实施内容,现将有关技术总结如下:
1香菇‘L808’的引进、示范推广情况
香菇‘L808’品种是浙江省丽水市大山菇业研究开发
有限公司科技人员针对现有代料香菇品种而选育的菇形及
菇质优良的中高温型香菇菌株。2008年经全国食用菌品种
认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经过公示获得国家认定,认 定编号为国品认菌2008009。景宁县于2009年从育种单位
(丽水市大山菇业研究开发有限公司)引进香菇‘L808’原
种,经景宁县景元食用菌研究所的扩繁后在鹤溪镇周湖村、
张村和景南乡上标村等乡镇基地试种示范。经试种示范,
第一作者简介:夏建平(1968-),男,高级农艺师;从事农业技
术推广工作。 ‘L808’在景宁县生产性状表现为产量高、适应性广,菇
质、菇形好,出菇整齐,深受广大菇农的喜爱。2010年全
县已有21个乡镇的菇农开始种植,示范推广规模达1 280
万袋,年增农民纯收益768万元。 2香菇‘L808’与‘9015’品种对比试验
情况
近年来,为了充分了解香菇‘L808’的特征特性和在
景宁县的生产适应情况,于2010年在鹤溪镇周湖村开展了
香菇‘L808’与‘9015’品种对比试验。
2。1材料与方法
2.1.1供试菌株品种‘L808’引自丽水市大山菇业研究开
发有限公司、 ‘9015’为景宁县景元食用菌研究所保藏种。
2.1.2培养基配方母种为PDA培养基}原种和生产种培
养基配方:杂木屑7 、麦麸2 、石膏1%、红糖1%,栽培袋 培养基配方:杂木屑80. 、麦麸1 、石膏1%、红糖0. 。
2.1.3试验方法香菇菌株2个品种,每种制作菌袋60棒,
每支菌棒含千料约0.90 lq;,分装入55 cm×15 can_×0.005 cm
的低压聚乙烯塑料袋中,采用双袋法制棒,然后用常压蒸汽灭
菌,在温度100 ̄C以上保持12 h,自然冷却后接种。每个菌
棒单面接种3个穴,接种后室内培养,菌丝长满菌棒后扎孔
通气,待菌丝逐渐成熟,菌棒表面转成棕褐色时移入塑料 大棚。每处理3次重复,随机排列,每小区20棒左右菌袋,
放于层架上,上覆农膜保湿,菇棚管理按花厚菇栽培进行。 2.2结果与分析
2.2.1不同香菇品种的茵丝生长速度不同香菇品种接入
菌棒后,通过菌丝生长圈划线标记,由所测得的两标线间 平均距离计算菌丝日生长速度(见表1)。
表1不同品种在茵棒内菌丝生长情况
注:萌发量为接种7 d后的测定值。
CH I NESE HORT I CULTURE ABSTRACTS
从表1可以看出,品种‘L808’和‘9015’菌丝生长均 较快,没有显著性差异,从接种7 d后的菌丝萌发量可以看
出‘9015’吃料略快。
2.2.2不同香菇品种菌丝发育状况不同香菇品种萌发满
袋时间、起瘤状物、转色及现蕾时间等情况见表2。
表2不同香菇品种菌丝发育状况
注:瘤状物“+”表示一般;“H”表示较好。
2个香菇品种菌丝发育状况基本相同,但是‘L808’菌 棒偏软一些,同时黄水较‘9015’多,因此越夏时要注意
通风降温,防止烂棒。 ‘L808’转色较深, ‘9015’转色
花白相问,菌棒结实干燥。
2.2.3不同香菇品种子实体特性不同香菇品种子实体特
性见表3。
表3不同香菇品种子实体特性
品种菇形盖直径(cm)盖厚(era)柄长(cm)柄直径(cm)单子实重(g)色泽
从表3可知, ‘L808’较‘9015’的菇形大、盖厚、柄
短、柄粗、单个子实体重,具有较好的商品性状。
2.2.4不同香菇品种出菇产量不同香菇品种出菇产量见
表4。从表4可以看出,品种‘L808’比‘9015’单棒产量
要高5.2%。
表4不同香菇品种出菇产量
品种重复总产量(kg)均值(kg)单棒鲜l(kg)均值(1(g)始采期(日/月)
2.3小结与讨论
(1)通过比较试验可以看出, ‘L808’在菌丝活力、生
长势等方面与‘9015’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别,但萌发后期
活力增强,菌丝生长粗壮。(2)‘L808’较‘9015’的菇形
大、盖厚、柄短、柄粗、菇体结实、保鲜期长,具有较好
的商品性状。平均单棒产量要比‘9015’品种提高5.2%。 (3)首次对‘L808’品种进行花菇栽培试验,扩大了该品种
的应用范围,与‘9015’相比较,出菇可以提前一些,二
潮菇开始,表现出更为优良的商品性。(4)与‘9015’相比
较, ‘L808’转色期间,出现黄水较‘9015’多,菌棒偏
软,因此越夏时要注通凤降温,防止烂棒。同时用于花菇 栽培‘L808’在接种期和培养基含氮量等方面要有改进的
地方,以减少黄水发生率。
一1 4— 3高产高效安全栽培关键技术
通过培养料配方改进、接种期调整、出菇时间与出菇
量干预、不同栽培模式以及生产新机械、保水新技术应用等
一系列生产试验,优化生产技术措施和手段,最大程度发挥
该品种的优良性状,形成‘L808’品种配套栽培关键技术。 3.1季节安排
不同栽培地方和同一地方不同海拔、气候差异较大,应
根据各栽培地方气候条件合理安排栽培季节:在景宁县海拔
500 m以下的,适宜接种期为8月上旬~9月上旬;海拔500 1TI
以上的接种期可以选择在为5月上旬一6月上旬。越夏后出
菇,采用越夏出菇的菇形比秋季接种的要好,菌柄也短。
3.2培养料配方
香菇‘L808’分解木质素能力强,根据其出菇属于中
温偏高以及100~120 d的菌龄,根据接种期的不同合理配
置麸皮。5月上旬~6月上旬,越夏后出菇的建议配方为:
杂木屑81%,麸皮18%,糖0.1%,石膏粉1%。料含水量
55%,每1 000袋(15 crft x 55 cm筒袋)菌棒,需杂木屑(干)
729 kg,麸皮162 kg,糖0。9 kg,石膏粉9 kg。8,q上旬~ 9月上旬接种的建议配方为:杂木屑84%,麸皮15%,丰优素
0.16%,石膏粉1%。料含水量55%。每l 000袋(15 cm×
55 cm筒袋)菌棒,需杂木屑(干)756 kg,麸皮135 kg,糖 1.6 kg,石膏粉9 kg。秋季制棒的麸皮添加量必须减少。
3.3菌棒制作
实践中发现,香菇‘L808’品种制作菌棒的含水量要
比‘939’等稍高,才能获得高产。因此菌棒制作时,含水
量55%左右,手握培养料指缝有较重水湿印。菌棒制作时
注意做到当天拌料,尽快装袋灭菌,不能过夜。拌料要求
原料与辅料混合均匀,干湿搅拌均匀,每袋装干料0.9 kg,
加水后湿料为1.8~1.9 kg。含水量55%,常压灭菌时,应
尽快使料温升至100T,保温14~16 h。灭菌结束后,将料
袋趁有余热移至冷却室冷却。
接种采用开放式接种法,开放式接种法的冷却场所为接
种场所,选择相对密封,卫生条件较好的环境为冷却接种场
地,将已灭菌的菌棒搬入接种室,数量为2 000~5 000袋。
将菌种及其他物品放置料棒堆上,然后用气雾消毒剂5~8
盒(40 g/盒)点燃,并用薄膜把料棒覆盖严密,尽量不要让 气雾消毒剂的烟雾逸出,消毒时间3-6 h。接种时薄膜掀
开一部分,去除菌棒,放在敞开的接种台上,打孔、塞菌
种、套袋。接种应避开1 d的高温期,秋栽早期接种应安排
在晚上至凌晨,可以提高成活率。
3.4发菌管理
接种后的料袋置于室温20~25℃、湿度68%~7O%,
进光通风的环境条件下培养,达不到要求,尽量调控接近
温湿条件。发菌管理的重点是刺孔通气和防止高温闷棒。
根据发菌情况对菌棒进行3次通气,菌丝生长将要相连时,
进行第1次通气,可以采用脱去外套袋方法或采用1.5寸铁
钉在每个按种四周刺qL4zfL,深度在1.0 cm.以内,第2次通
气在菌丝布满全袋后5~10 d。当菇木表面出现部分白色瘤
状物突起时,采用2.5 cm长的1寸铁钉在每段菇木N ̄L2O
个左右,第3次通气是在菌棒排场脱袋前7~10 d,沿纵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