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人民大学 人力资源管理

中国人民大学 人力资源管理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完备学习计划 跨校考研全程辅导专家

第 2 页 共 16 页 前言: 由于2010年劳人院刚刚对专业课考试形式进行了改革,劳人院三个专业(人资、劳关、劳经)初试都是考劳动学科综合,即四选三,故本专业的专业课考试共涉及三门专业课,需要看5-6本参考书,知识点非常多。然则专业课考试涉及范围如此宽泛则决定考试要求必然是比较基础,难度不大。因此,第一遍复习过程中,一定要自习复习三门专业课指定的那三本主要参考书,争取对考试内容有大概了解,并理解各重要知识点。对于书本上的一些难点,第一遍复习如果理解不了,也不要恐惧,这是人之常情,只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有针对性地复习,就一定能逐渐吃透难点。

一、专业信息介绍 1、院系专业信息,包括就业、导师、科研情况 院校简介: 成立于1983年的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劳动力市场不断完善而发展起来的一所高水平的专业教学研究机构。在我国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的历史上,我们创造了多个第一。1985年首创人事管理本科专业;1993年率先将人事管理专业改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同年首次招收社会工作与社会管理(社会保障)专业本科生;1994年国内第一家劳动经济学博士点在我院诞生;2001年成为国内唯一的一家劳动经济学重点学科单位;2003年首家设立人力资源管理硕士点和博士点;2000年以来在国内开启了劳动关系本科以及硕士学位人才培养的先河。迄今已拥有一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一个博士后流动站、三个博士点、四个硕士点、三个本科专业。 学院现有劳动经济和劳动关系、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障和劳动力市场四个系;有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劳动经济和劳动关系研究所、组织行为研究所、人力资源开发和评价中心等研究机构。一个劳动科学学术资料信息中心,一个劳动科学实验室。 具体专业: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一直是劳动人事学院重点发展的学科,本专业的研究方向是企事业单位和公共政府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建构、人力资源规划、薪酬福利和激励制度、绩效考核和绩效管理等。 本专业的职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自96年以来,一次就业率连续多年都高达100%,毕业生中绝大部分进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和大型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工作。根据我们的追踪调查,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的评价都比较高,许多优秀的毕业生都已走上政府部门的领导岗位和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岗位,工作业绩和工作表现都非常突出。 总之,劳动人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我国最好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名师云集,在我国具备很强的实力及良好的口碑,毕业生发展前景非常好。 跨校考研全程辅导专家 第 3 页 共 16 页 2、本专业近三年报考录取情况

中国人民大学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806劳动科学综合 复试分数线 录取人数 复试人数 保研人数 复试分数线 报名 人数 录取人数 复试 分数线 报名人数 录取 人数

人力资源管理 369 31 37 -- 350 624 68 355 500 67

注:根据以往的经验,报考本专业研究生的同学公共课无法进入复试! 3、出题老师情况 人力资源管理出题老师——文跃然老师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兼人力资源管理系主任,北京功成伟业人力资源顾问公司合伙人,北京华夏基石顾问公司高级合伙 人,美国薪酬协会会员,美国人力资源协会会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企业战略、企业文化和薪酬管理。 常年负责人力资源管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出题和改卷工作。 劳动经济学出题老师——易定红 曾在国有大型企业和外资企业工作多年。200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2002年和2003年曾出访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大学从事合作研究。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劳动经济与产业关系系(教研室)主任,《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杂志主编,兼任中国劳动学会劳动教学分会副秘书长。 常年负责劳动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出题和改卷工作。 劳动与社会保障出题老师——韩克庆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社会保障系(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博士。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劳动学会劳动科学教育分会副秘书长、中国劳动学会理事、美国社会学会会员、中国-欧盟社会保障项目国内专家、亚洲开发银行(ADB)专家。主持参与了国家民政部等多项重点课题研究。 常年负责劳动与社会保障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出题和改卷工作。 劳动关系学出题老师——常凯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关系研究所所长、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劳动法博士、博士生导师。专业方向为劳动关系和劳动法。兼任日本九州大学法学院客座教授。并任中国劳动关系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劳动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国际劳工组织项目顾问等。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专家组成员之一。

常年负责劳动与社会保障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出题和改卷工作。

4.复试情况 复试总分350分,分为面试和笔试两部分。 面试包括专业课面试和英语面试,专业课面试主要由两到三个考官(均为劳人院老师)提问,中文,以专业知识为主,也涉及其他知识,考官主要看重考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面试期间各 跨校考研全程辅导专家 第 4 页 共 16 页 方面的表现,满分分150分。英语面试既可能考专业的东西,例如用英语谈谈对工作分析的看法等等,也可能考非常简单的英语自我介绍,总之看老师问什么就答什么,满分50分。面试是复试中最重要的环节,有时候甚至是决定性的,例如初试分数不高,而面试又表现不好的考生必将淘汰。 笔试包括专业笔试和专业英语笔试。专业笔试跟初试专业课类似,考名词解析、简答、论述,题目相对较为开放,比较注重考查考生的专业素养,满分100分。专业英语笔试较为简单,即翻译一段与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英语短文,生词和专业术语不多,满分50分。笔试部分要求考生在书本知识的基础上答出自己的观点,在整个复试中只作为参考作用,重要性远比不上面试。

二、复习规划指导复习规划指导 1、往年大纲变化解读 从往年真题不难看出,2003年以前,专业课考试形式比较多变,有时候考人力资源管理和劳动经济学,有时候考人力资源管理和管理学,但分值比例均为1:1。而自2004年开始,考试形式趋于稳定,一直都是考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行为学,分值比例仍为1:1,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2009年。2010年,根据内部消息,劳动人事学院正在申报国家级劳动科学一级学科,故改专业课考试为劳动科学综合,考试内容变为从人力资源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劳动经济学和劳动关系学四门课中选取三门作答,即四选三,各门课分值比例为1:1:1:1,各占50分,考生自由选择三门课作答,凑成总分150,多答无效。 从往年考试大纲和真题可以看出,分值比例非常稳定,一直都是1:1或1:1:1:1,预计2011年考试的分值比例仍然保持不变。而鉴于劳人院正在申报劳动科学一级学科,加之新作改革,故可以预计2011年考试形式应该会保持不变,这一点还是比较有把握的。所以考生可以放心按2010年的考试形式进行复习。 2、历年考试难度分析 从2010年考试来看,本专业课试题分为四部分,即人资、社保、劳经、劳关各占50分,学生自行挑选三部分试题作答,多答者以前三部分计分。每部分题型基本固定,由名词解析、简答、论述三种题型构成,每部分大概有6-8小题,三部分合计大概18-22小题。名词解释题一般能从推荐参考书上找到准确定义,较为简单。简答题大部分都能在书本上找到答案,同样不难。而论述题则需要对书本知识点加以整理、深化、扩展才能回答好,有把握的情况下最好能答出自己的观点,难度较大。 题型 作答要点分析 占比 名词解释 每一部分通常有4~5个名词需要解释,这部分内容作答需要准确,一般能从参考教材中找到相关的定义作答,需要稍作发挥和解释,避免让老师觉得考生只会死背书。一般而言,这部分的题最容易得分,只要考生在第二轮有针对性地加以整理,就能覆盖90%以上的名词,考试前背熟便能拿到八成以上的分数。 15-20分 跨校考研全程辅导专家

第 5 页 共 16 页 简答 每一部分一般有2-3个左右的简答题,答题技巧是把要点答全,比如一个问题下面有5个要点,只需要开宗明义地写出5个要点,并且在每个要点后加上一到两句解释的话就可以,最好能加上一些自己的观点,如果没有独到的见解,则忠实于教材对每个要点加以解释即可。一般说来5个要点答全即可得满分,缺少要点会被扣相应的分数。因此这部分也是考的死记硬背,也需要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对知识点加以整理。

15-20

论述 每部分通常只有1个论述题,往年曾出现过二选一或者三选二,2011年考题应该会保持一个论述题或者两个论述题选一个回答这两种类型。一般而言,本专业考试的论述题有两种问法,一为直接让考生论述书本上某重点知识点,如试述基于职位的薪酬体系设计的主要内容和步骤。二为结合实践,让考生依据所学知识论述某一现象,如运用劳动经济学原理,分析金融危机对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影响。第一种类型的题相对简单,只要把该知识点相关的内容回答上去,并加以解析、深化、扩展,答出自己的观点即可。第二种类型的题较为困难,首先要分析题目所问与书本上哪些知识点相关,然后在这些相关的知识点中选取适当的知识点作答,既要答出书本上的知识点,做到有根有据,又要结合题目加以解析,答出自己的看法。

15

案例题 最近十年考试中,仅仅在2005年考试出现过案例题,加之现在考试形式改革后,出了论述题就没有多余的分值出案例题,故2011年考试出现案例题的可能性不大。如果出现案例题,相信也是比较简单的题,只要读懂案例,根据案例寻找相关的知识点作答,联系材料给出建议、措施等等即可。 10~20分 3、复习方向点拨 对于本科阶段学人资、社保、劳经、劳关的考生而言,专业课复习难度并不会太大,因为考试所涉及的四门科目一般在本科阶段都会有学习过,只要有针对性地加以复习即可,可以把时间匀到数学和英语复习上。而对于跨专业的考生,对于考试内容相对比较陌生,必然要花比较多的时间进行复习,建议跨专业考生在第二轮复习中多花时间,加深对专业课的理解和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一般而言,专业课复习遵循先松后紧的原则,即第一轮复习以熟悉课本知识点为主,花的时间较少,这一阶段要主攻数学与英语。第二轮复习以加深理解、整理笔记为主,战线较长,花费的时间也较第一轮复习多,这一阶段公共课和专业课要双管齐下。第三轮复习则以完善笔记和背书为主,由于考试要求考生要把考试知识点背得滚瓜烂熟,故这一阶段要花大量的时间用于背书,而数学和英语则进入冲刺阶段,以做题为主,政治则以做题和背考试热点为主。 4、参考书目推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