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蛋白酶抑制剂

蛋白酶抑制剂

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的测定方法及临床应用

年级:2006级预防1班 学号:200609010125 姓名:彭秀

摘要:随着医学上对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C 的深入研究,发现其不仅在肾脏疾病方面有临床价值,而且在肝脏疾病、糖尿病、肿瘤等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价值。本文旨在研究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C的测定方法及临床应用。

关键词: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C ;测定方法 ;临床应用

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C(Cys C)是一种非糖基化的碱性蛋白产物。 Cys C由人体内的有核细胞产生,生产率稳定,不受个体肌肉量、性别、年龄、肾前因素和慢性炎症的影响。Cys C是人体内最重要的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之一,是目前发现的对组织蛋白酶 B抑制作用最强的物质。随着科学研究,发现其不仅在肾脏疾病方面具有临床价值,而且还发现了它与肝脏疾病、糖尿病、肿瘤等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1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C测定方法

Cys C的测定方法很多,包括单向免疫扩散法、酶免疫测定法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放射免疫法、乳胶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等。目前,我国l}缶床实验室测定 Cys C的方法主要有颗粒增强散射免疫比浊法(PENIA)和颗粒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PETIA)2种。PETIA:将抗胱抑素C、IgG共价结合到均一的胶乳颗粒上,与抗原结合形成的免疫复合物被聚乙二醇一

6000沉淀,在特定的波长处 比浊,与同样处理的校准液比较,计算标本中胱抑素c的含量。此法反应时间短,精密度好 ,检测范围宽 、黄疸、溶血和脂血标本均不受影响,是 目前使用非常广泛的一种检测 Cys C的方法。PENIA:将抗人胱抑素 c的多克隆抗体标记在聚苯乙烯胶乳颗粒上,利用胶乳颗粒增强的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此法优于 PETIA法 ,反应时间短,精密度好,检测范围宽,不受血红蛋白、胆红素和甘油三酯、类风湿因子和骨髓瘤异常蛋白的影响。但试剂成本较高,需要特定的检测仪器。

2 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C 临床应用

2.1 Cys C与肾移植

肾脏移植目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肾病最有效的方法,因此肾脏移植手术后移植肾的功能监测成为f临床工作之重点。王盛华等人的研究发现,cvs c在肾移植后诊断急性排斥反应时明显优于血清肌酐,即 Cvs C比 Scr提前(2.7~1.8)d升高;与排斥前比较,Cys C升高148.9%,远高于 Scr的43.9%。Le Bficon等也曾报道,Cys C在排斥时比Scr升高得更早、更明显,更有利于肾移植的临床监测。cvs c在肾移植术后诊断感染时虽然升高幅度与 Scr无明显差异,但比Scr早(4.4~1.5)d出现变化,有利于早期发现,这对肾移植患者来说有重大临床意义。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C(Cystatin C,Cys C)为非糖基化蛋白质 ,分子量为 13 kDa,等电点约为 9.3由有核细胞产生。Cystatin C是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家族的成员之一,是一种低相对分子量的碱性非糖化蛋白质。Cystatin C几乎任何器官都能表达,广泛存在于各种组织的核细胞和体液中,脑积液中的浓度最高,尿中的浓度最低。Cystatin C能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膜,并在近曲小管几乎完全被重吸收和降解,不再回到血液中,同时也无肾小管分泌。其重吸收后被完全分解代谢对肾小球滤过率有微小变化比较敏感。随着检测手段的不断完,cvstatin C作为肾脏早期损害的检测指标已越来越得到认可。它能激活中性粒细胞,使炎症介质介导炎症反应,进一步加重血管内皮损伤。血中的浓度不受其他因素如性别、年龄、饮食、肌肉、炎症、感染等因素的干扰,它是反映GFR变化的良好指标。

采用透射比浊法在 Olympus AU2700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血清 Cys C的浓度,同时测定血肌酐、24 h尿肌酐并计算肌酐清除率(Ccr)。统计分析血清Cys c和血 cr分别与Ccr的相关性,并对血清 Cys C和血cr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子以比较分析。实验结果显示血清 Cys C与血 cr之间具有很好的正相关性(r=0.8380),血清 Cys C与 Ccr的相关性(r=一0.6207)优于血 cr与 Ccr的相关性(r=一0.5993)。在Ccr~>80 mlfmin的病例 中有65.79%的病人血清Cys C异常。由此得出血清 Cys C在诊断肾小球滤过率(GFR)方面比血肌酐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尤其在肾脏的早期损害中意义更大。

2.2 Cys C与肝脏疾病

Cvs C在肝脏疾病患者中显著升高,且慢性肝炎 、肝硬化和肝癌均有不同幅度的升高变化 推断Cys C与肝病的严重程度相关。血清Cys C在乙肝、丙肝、肝硬化及肝癌升高的阳性率分别为 90%,93%,100%,100%,高于常用的生化指标。该研究还发现:各肝病组 ALT、AST、GGT、TBIL等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但各肝病组间差异不是很明显。

CysC是近年来反映肾小球滤过率新的内源性标志物。肝脏是葡萄糖代谢的重要器 官,慢性乙型肝炎疾病发展过程中常会导致糖代谢的异常 。本研究探讨 CysC与慢性 乙型肝炎糖代谢的关系 ,旨在为尽早诊断慢性乙型肝炎糖尿病提供临床依据 。

尿微量白蛋白采用美国 Beckman-Coulter公司的IMMAGE全自动免疫比浊仪及原装配套试剂检测 。CysC采用 Beckman-Coulter公司 LX-20全自动生化仪及原装配套试剂检测。糖化血红蛋白(GHBAIc)采用美国 BI()IRAD公司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仪检测,试剂 、校准品均为公司配套产品。研究结果显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慢性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

Cys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表明炎症导致肝脏病理织学损伤。血 CysC在诊断慢性乙型肝炎

患者合并糖尿病时具有较高的价值,同时结合U—MAlb可用于慢性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 肾损伤的早期诊断,为临床早发现、早干预、早治愈慢性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提供重要的实验室依据 。

2.3 Cys C与糖尿病肾损害

糖尿病肾损害的主要病理改变为肾小球基底膜受损,而作为全部肾功能单位滤过率的总和,GFR是评价肾功能受损的一项好的指标,国内外很多研究都说明 Cys C在评价肾损害比Scr要更为灵敏特异。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其早期诊断和治疗极为重要,微量清蛋白是实施干预治疗的关键时期。

糖尿病肾损害是糖尿病严重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也是糖尿病人的主要死因之一,故糖尿病肾损害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有重要意义。用胶乳增强的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Cys C 。用酶法测定血清和尿肌酐,并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er)值。其测定结果显示Cer在40—80ml/(min*1.73m2)时,Cys C和Ser的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只有Cys C有显著差异(p<0.01);Cer<40 ml/(min*1.73m2)时,其Cys C和Ser的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由此而得出血清Cys C可以有效的反映糖尿病患者肾损害的程度。

2.4 Cys C与肿瘤

Strojan收集了82例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癌组织和其相匹配的癌旁组织 ,应用

ELISA对组织中Cys C的浓度进行检测。他们在将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Cys C的表达量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发现,肿瘤样本 Cys C的平均浓度要比癌旁组织中低了 1.18倍(p=0.041),其中喉部肿瘤 Cys C平均浓度要比与其相匹配的正常组织中的量低 1.42倍(p=0.029)而非喉部肿瘤与其相匹配的癌旁组织间未发现明显差异。喉部肿瘤 Cys C平均浓度 (16.9 ng/mg.P,即每毫克总蛋白中含(16.9ng的 Cys C)高于非喉部肿瘤 Cys C平均浓度(14.8 ng/nag.P),两者之间也无明显差异;同时他们还发现癌旁组织中Cys C的表达量与其组织来源有关 ,喉部肿瘤的癌旁组织中Cys C表达量(24.0 ng/mg.P)要高于非喉部肿瘤的癌旁组织(11.5 ng/mg.P,p=0.004 ),肿瘤 Cys C的水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组织病理学分级、国际抗癌联盟(UICC)肿瘤病理分级(pTNM)分级 (根据原发肿瘤的大小及范围,局部淋巴结受 累情况以及肿瘤转移情况3项指标对肿瘤进行病理学分期)、原发肿瘤(PT)分级(PT0为手术切除物的组织学检查未发现原发肿瘤 ;PT1、PT2、PT3、PT4为原发肿瘤逐级增大;PTx为手术后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均不能确定肿瘤的浸润范围)、颈部淋巴结转移等之间无直接联系,但与肿瘤组织局部淋巴结转移(PN)分级(PN 0为未见局部淋巴结转移;PN1、PN2、PN3为局部淋巴结转移逐渐增加;PN4为邻近局部淋巴结转移;PNx为肿瘤浸润范围不能确定)之间呈负相关[(PN0:18.4ng/mg.P+局部淋巴结转移阳性(PN+):14.2ng/mg.P+

p=0.047) ];已扩散的肿瘤组织中 Cys C的含量(14.0 ng/mg.P)要低于未扩散的肿瘤组织 (17.4ng/mg.P,p=0.069),而这种患者的愈后及生存率都较差Strojan等检测了34 头、颈部麟状细胞癌患者血清Cys C的浓度.样本分为确诊后未治疗的A组和治疗后7~407 d(平均59 d)的B组.另外30名正常人的血清作为C组。结果发现 A组中 Cys C的 平均浓度为 573 ng/m1 (P<0.000 1),B组 为 551 ng/m1 (P<0.000 1),与 C组的320ng/mI 相比.A、B组的 Cys C的浓度显著升高,而A、B组之问并无差异(P>0.05);并发现 A组 Cys

C的浓度与肿瘤所处的部位有关(P=0.035).非喉部肿瘤患者血清 Cys C的平均浓度(658ng/mL)要显著高于喉部肿瘤患者血清 Cys C的平均浓度(529 ng/ mL);通过对 B组中治疗后超过 45d和疾病未复发的患者血清的检测,还发现随着患者治疗时间的不断延长,Cys C含量不断降低。

研究结果可以证实 Cys C与肿瘤向外浸润和转移有关,半胱氨酸蛋白酶 B也参与这个过程他们之间的平衡失调可能是引起肿瘤向外浸润和转移的一大因素:但是 Cys C在不同类型的肿瘤或同一类型的肿瘤在不同病理时期表达状况不同,因此 Cys C的表达状况是否会随着肿瘤的发展而改变?其表达的量与活性与肿瘤侵袭、生长和转移的关系如何?现在还不是很清楚有待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2.5 Cys C与心血管疾病

Cys C与动脉硬化研究发现,在血管平滑肌细胞中有该组织蛋白酶抑制剂 Cys C的表达,Cys c可通过人类多核细胞趋化性的抑制而在人类免疫防御中其作用。在血管损伤后炎症因子产生增加,轮流刺激血管损伤处促使胱氨酸蛋白酶含量增加,加速血管损伤,而这

一作用可被 Cys C所抗衡。然而在动脉粥样硬化及腹主动脉瘤的损伤处 Cys C的表达则严重减少。Per等检测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恢复期及健康对照组的血清 Cys C水平,发现两者的 Cys C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提示 Cys C的血清浓度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参考指标。

2.5-1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c与高血压 近年来高血压病引起的肾功能衰竭发生率呈逐年增高趋势,高血压病患者中轻度肾损害较常见,但现用的肾功能检查指标不能发现早期。肾损害。崔蒙等对549例高血压病患者的m清 cystatin c和 cr进行检测,得出高血压病患者血清 cystatin C增高而 Cr正常者在所有高血压病患者中所占比例达 44.3%。所 以,通过检测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清 cystatin c有助于发现血清cr正常的早期肾功能损害。watanade等 调查研究了血清cystatin C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肾脏心脏和血管等终末器官损害的关系。60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参与了此研究,结果显示:血清 cystatin C与24 h平均收缩压 (24 h—SBP)相 关 (r=0.308,P= 0.0l6 7),与左心室体积指数 (LVMI)相关(r=0.528,P<0.000 1),与血管内膜厚度(IMT)相关(r=0.539,JP<0.000 1)。本实验证明了血清 cystatin

C水平是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终末器官损害的早期指标。

2.5-2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C与冠心病 最近认为除基质金属蛋白酶和丝氨酸蛋白酶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