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镀银资料

电镀银资料

【电镀银资料】 杂质对硫代硫酸盐镀银有什么影响? 硫代硫酸盐镀银溶液如果出现黄色或棕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存在一定量的Fe2+和Fe3+,可将溶液过滤后,对镀层质量影响不大。但溶液对铜或铅较为敏感,当cu2+大于5g/L时,低电流密度区镀层较暗。当Pb2+达到0.5g/L时,光亮范围变窄,镀层发暗,甚至镀液出现沉淀。要去除这些有害杂质,可采用低电流密度

硫代硫酸盐镀银怎样补充银? 硫代硫酸盐镀银溶液的主要成分是硝酸银、焦亚硫酸钾和硫代硫酸胺。当溶液中银的含量偏低,需要补充时,不能将硝酸银直接加入到溶液中去,因为硝酸银和硫代硫酸胺反应生成硫化银黑色沉淀。正确的补加方法是将硝酸银和焦亚硫酸钾按l:1(重量比)的比例分别用蒸馏水溶解,在搅拌下将焦亚硫酸钾溶液倒入硝酸银溶液中,使之生成焦亚硫酸银溶液,然后再加入镀银溶液中,搅拌均匀后即可电镀。通电处理。

镀层有黑色条纹怎么办? 镀银层出现黑色条纹时,主要是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积累过多,造成溶液被污染。当铜杂质超过5g/L或铅杂质达到0.5g/L时,对低电流密度区影响较大,出现暗区,甚至有黑色条纹产生。若要消除黑色条纹现象,可将溶液进行小电流电解处理,去除有害金属离子。

阳极发灰是怎么回事? 镀银中若发现阳极发灰,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引起: 1)溶液中游离氰化钾含量偏低,造成阳极钝化,使阳极板出现灰黑色膜。应根据化验分析,及时补充氰化钾。 2),光亮剂的分解产物过多,可加活性炭处理。 3)阳极不纯。在电镀中所用的银阳极的纯度应大于99.98%,如果阳极纯度不够,镀液中的杂质就会增多,还将影响镀层

氰化镀银上镀慢、阳极溶解快,怎样应对? 氰化镀银上镀慢而阳极溶解快,原因是游离氰化钾含量太高,金属银的含量偏低。镀液中含有一定量的游离氰化钾,能起到稳定电解液,提高阴极极化,促进阳极溶解、提高镀液导电能力的作用。若游离氰化钾含量过高,阳极溶解就不正常,出现颗粒状的溶解,同时降低了镀液的沉积速度。因此,要根据化验结果补充氯化银。

氰化镀银层粗糙、阳极钝化,如何处理? 造成银镀层粗糙的原因是: 1)镀银中的阳极板应采用含银(质量分数)为99.97%的银板,如果银阳极不纯,银板表面就会生成黑膜并脱落,导致银镀层粗糙。 2)在镀银过程中,使用的电流密度过大,也会造成镀层粗糙。可将零件从镀液中取出,将粗糙部位打磨干净,调整好电流后继续施镀。 3)在镀液中银含量偏高,而游离氰化物又偏低时,镀层也会粗糙。要经过化验后对溶液进行分析调整。 4)碳酸盐积累过多。镀液中含有一定量的碳酸盐,可以提高溶液的导电率和极化度,有利于提高分散能力,但含量过高也会使镀层粗糙。如果处理过多的碳酸盐,可用钙盐来沉淀,1g碳酸钾用l.2g的硝酸钙或0.5g氢氧化钙。

5)阳极钝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游离氰化物偏低。在氰化物镀银溶液中,含有一定量的游离氰化物,可提高阴极极化作用,使镀层结晶细致,同时也起到使阳极正常溶解,补充银离子的作用。当游离氰化物含量不足时,银阳极不能正常溶解,导致钝化现象

有哪些有机膜能用来防银变色? 镀银后为防止银层变色,除了化学钝化和电解钝化外,涂有机膜也是防银变色的一种有效方法。常用的有机防护膜有两大类:

1)水溶性型有机防变色剂。如TX、TF、SN、LP-98S等有机物。它能使银层表面产生一层络合物保护膜,提高银层的抗变色能力。其中LP-98S防变色效果最好;TF、SN等处理后需要水洗,并且外观较差。 2)有机溶剂型防变色剂。此类物质有BY-2、DJB-823、FB-4、TPS-A9、LY-9025、SP-90S等,这些物质可使银镀层表面产生一层固态膜,能改善表面摩擦性能,具有润滑作用,接触电阻稳定,抗变色效果好。其中DJB-823是一种新型保护材料,主要用于电子产品,特别是电接触元件的保护,在镀银层表面涂上1~2μm,可增大抗硫性、抗大气腐蚀和抗氧化的能力,同时起到防护和润滑的双重作用。该保护剂可在-60~1250C下正常使用。但DJB-823、BY-2等需用汽油作溶剂,使用时要注意安全。LY-9025、SP-90S等为无色透明液体,不易燃,浸后自然干燥即可,使用方便,防变色效果好。

怎样做电解钝化? 电解钝化是将镀银件经浸亮 (或未浸亮)后,在重铬酸盐溶液中作阴极,用不锈钢作阳极,通过一定的电流,使银层表面形成一层钝化膜。电解钝化的防变色效果要比化学钝化膜好得多,而焊接性能、接触电阻以及外观等与化学钝化相当。光亮镀银可以直接进行电解钝化,普通镀银一般是先经过化学钝化之后再进行电解钝化。电解钝化的配方为:

K2Cr207 50~60g/L; KN03 10~15g/L; pH 7~8: 电流密度 0.1~0.3A/dm2: 阳极 不锈钢板; 温度 室温。 或 K2Cr207 25~40g/L; Al(OH)3 0.5~lg/L; PH 5~6; 电流密度 0.2~0.5A/dm2; 阳极 不锈钢板; 温度 室温。

怎样做化学钝化? 对于一般的普通镀银,为使银层表面光亮一些,并提高抗蚀性能和防变色的能力,零件在镀银后,往往进行后处理。化学钝化法是将零件浸入重铬酸盐溶液中,在表面形成铬酸银薄膜。对于普通镀银,浸亮和化学钝化结合为一个工艺。

(1)成膜 铬酐 30~50g/L; 氯化钠 1~2.5g/L; 三氧化二铬 3~5g/L; 温度 室温; 时间 l0~15s。 (2)去膜 重铬酸钾 l0~15g/L; 硝酸 5~10g/L; 温度 窒温; 时间 l0~20s。 (3)中和 硝酸 5%~l0%; 温度 室温; 时间 3~5s。 (4)化学钝化 重铬酸钾 l0~15g/L; 硝酸 l0—15g/L; 温度 室温; 时间 3~5s。 防银变色的方法有哪几种? 镀银层表面在自然大气环境中,遇到有害气体如H2S、S02、C02、Cl2等,使银层表面产生腐蚀变色,尤其是在高温、潮湿和有硫存在的环境中,变色更加明显。

镀银层变色后,其外观、导热性以及焊接性等都会下降。防止镀银层变色或降低变色速度,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目前国内生产上采用的防银变色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1)化学钝化。一般采用重铬酸盐溶液处理,在表面形成氧化银和铬酸银薄膜。铬酸盐钝化成本低,操作简单,维护方便,但这种膜抗变色能力较差。 2)电化学钝化。电化学钝化是将镀银零件浸入重铬酸盐溶液中,在阴极进行电化学钝化,使银层表面生成一层钝化膜。它的抗变色能力比化学钝化好,几乎不改变外观颜色和焊接性。 3)预镀镍。在镀银前预镀镍,可以防止基体金属和银直接接触,把基体金属中存在的一些硫、氧等与银层隔开,防止银镀层从内部开始氧化的可能。 4)采用脉冲电镀。在镀银时,如果采用脉冲电流电镀,也是防银变色的一种方法。由于脉冲电镀中是采用间歇式供电,阴极电位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这样可以提高阴极电流效率,减少针孔,增加银层的密度,同时也起到防银变色的目的。 5)有机化合物钝化处理。在含硫、氮活性基团的化合物溶液中,银层与化合物生成一层银络合物保护膜,以隔离银离子与腐蚀介质的反应,达到防银变色的目的。这种络合物保护膜的抗潮湿以及抗硫性要优于铬酸盐钝化膜。 6)电泳法。这是目前在乐器行业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7)涂有机溶剂保护层。如BY-2、DJB-823、TX防银变色剂、CSA-2防银变色剂等能使银层表面生成一层固态膜,使其对腐蚀介质起到屏蔽作用,从而达到防银变色的目的

怎样得到光亮银层? 要想得到外观光亮的银镀层有如下方法: 1)刷光。普通镀银后,零件表面虽然镀层均匀,结晶细致,但不光亮。只有将零件表面用铜丝刷子或铜丝轮进行刷光,才能得到光亮的银层。 2)脉冲镀银。采用脉冲电源或周期换向电源镀银,所得到的镀层与普通镀银相比,不但结晶细致,镀层致密,而且分散能力和深镀能力都要好于普通镀银,还可以在不使用光亮剂的情况下,也能获得有光泽的镀银层。 3)光亮镀银。无论是氰化镀银还是无氰镀银,只要加入适当的添加剂和光亮剂,不但得到全光亮的银镀层,而且镀层更加细致,反光性能好,镀液的分散能力和深镀能力也得到改善。通过加入添加剂,还可以得到各种不同性能的镀层,如半光亮镀层、全光亮镀层、提高镀层的焊接性、增加镀层的硬度和耐磨性等。

变色后的镀银件怎么处理? 镀银零件镀后在空气中放置或使用一段时间后,与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或含硫等物质接触,使镀层产生腐蚀变色。变色后的零件不但影响外观,而且焊接性以及电气性能等都将下降。因此,处理好变色后的零件也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镀银零件的大小以及变色的程度,可采取不同的措施: 1)零件简单,变色程度不严重的,可用氰化钾溶液或氰化镀银溶液活化表面,也可用牙膏擦拭表面,待其色泽正常后进行钝化或涂保护膜。 2)变色稍重的零件,采用GLS银层变色去除剂擦拭变色表面,使之出现银白色的光泽。它的优点是组件不用解体就可以恢复原样。 3)使用涂粉状清洁剂 硫脲 80g; 柠檬酸或酒石酸 100g; 硅藻土 200g。 使用方法:用海绵或碎布沾着擦拭被腐蚀表面。 4)浸硫代硫酸钠饱和溶液。其优点是方法简便,而且不损伤银器。 5)如果是变色严重的银件,可使用以下溶液擦拭: 硫脲 90g/L: 硫酸(96%) 20g/L。 此方法效果明显。但对于大型零件使用时要注意及时清洗,避免银层损失过多。为避免损伤银层,可将上述溶液含量减半。 6)用以下溶液擦拭效果好,不伤银镀层: 硫脲 8%: 浓盐酸 . 5.1%: 水溶性香料 O.3%: 润滑剂 0.5%: 水 86.1%.

铝上镀银应注意什么? 铝及其合金镀银比一般铜件镀银要困难得多,工艺过程也比较复杂。主要原因是铝及其合金本身的性能与其他金属不一样,铝是属于两性金属,与酸和碱都起反应,前处理稍有不当,就会造成表面过腐蚀。而且铝及其合金无论是在空气中还是在溶液中都极易产生氧化膜,这层氧化膜如果不去除干净,将影响镀层的结合力。

铝及其合金镀银最关键的是镀层与基体金属结合力的问题。因此,必须采取特殊的处理方法,才能在铝基体上得到结合强度良好的银镀层。采用浸锌的方法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难点。 浸锌是利用铝的电位较负,在电解质溶液中容易发生置换的原理,置换出一层较薄的锌层。这层锌层夹在基体金属与银镀层之间,起到增强镀层与基体金属的结合强度的作用。 在铝及其合金镀银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无论是脱脂还是碱洗,NaOH的含量都不要太高,时间也不要太长,以免表面出现过腐蚀。 2)浸锌这道工序是能否得到满意镀层的关键。浸锌要进行两次,因为第一次浸锌后,锌层比较粗糙。用1:1的HN0,将其退除后,进行第二次浸锌,第二次浸锌后,只有得到均匀、细密、与基体结合力良好的锌层时,才能进入下道工序。 3)浸锌过程中要注意摆动,防止零件互相重叠而造成局部无锌层。 4)若发现浸锌质量不好,用1:1的HN0,退除后再重新浸锌。 5)浸锌后的零件在进入氰化镀铜溶液时要带电人槽,并用大电流冲击镀2min后,再回到正常电流。在电镀中若发现零件表面发黑、发暗时,可将零件取出经过处理后再电镀。 6)铝件镀铜后,可按铜件镀银的正常工序进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