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建设,从组织上保证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总的目标和指导方针要按照党的十五大提出的要求,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以思想政治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努力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具有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团结坚强的领导集体。
为了实现这一总目标,县以上党政领导班子建设工作应坚持以下方针:(一)始终把全面贯彻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作为领导班子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坚定不移地把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领导班子建设的首位,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武装干部,使各级领导干部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全面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把群众公认是坚决执行党的路线、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及时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尤其要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优化结构,增强活力,发挥领导班子整体功能。
(四)坚决贯彻从严治党的方针,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督促领导干部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把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结合起来。
(五)加快干部制度改革步伐,扩大民主、完善考核、推进交流、加强监督,大力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
(六)选准配强各级党政正职领导干部,对他们要重点培养,重点管理,重点监督。
二、基本要求(一)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的基本要求——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完整准确地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基本观点,深入学习领会十五大精神,克服和防止忽视理论武装、学习浅尝辄止、不求甚解的倾向。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着眼于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克服和防止理论与实际、学与用、言与行脱节。
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主观世界。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在各项工作中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判断标准,善于把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结合起来,振奋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克服和防止照本宣科、“一刀切”、“一哄而起”等主观主义和脱离实际的现象。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防止和纠正一手硬、一手软。
善于总结和吸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经验,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考虑问题,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提高驾驭全局、处理各种复杂矛盾的能力。
——坚持民主集中制,在政治上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一致,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的关系,自觉在大局下行动。
在领导班子内部实行集体领导,民主决策,用大局统一思想、协调行动,克服和防止个人专断、各行其是。
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正职既要勇于负责,坚持原则,又要善于听取不同意见,集思广益,提高领导班子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扬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
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勤勤恳恳,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反对敷衍塞责,得过且过,高高在上,做官当老爷。
想问题、办事情始终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把以上级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统一起来。
——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讲求实效。
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以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勇于到环境艰苦、矛盾集中、困难突出的地方去解决问题、推动工作。
反对形形色色的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坚持克服和纠正弄虚作假、好大喜功、摆花架子、做表面文章等不良现象。
——自觉反腐倡廉,拒腐防变,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接受党内外群众监督,以身作则,弘扬正气,坚决防止和反对以权谋私。
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
——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
开展党内积极的思想斗争,提高解决自身矛盾的能力,增进领导班子团结。
领导成员要带头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反对不讲党性、不讲原则、明哲保身的“好人主义”。
(二)组织建设的基本要求1、保持合理的年龄结构——中央、国家机关部委领导班子,到2003年换届时,要形成由60岁左右、55岁左右、45岁左右的干部构成的梯次配备。
领导班子中45岁左右的干部至少要有1名。
部委正职中50岁左右的应有一定数量。
——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到2003年换届时,要形成由60岁左右、55岁左右、45岁左右的干部构成的梯次配备。
50岁以下的干部,党委领导班子中要有3名,政府领导班子中要有2名;其中45岁左右的干部,党委、政府领导班子中至少各有1名。
党政正职中50岁左右的应有一定数量。
——中央、国家机关司局级干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级领导班子,到2003年要形成由不同年龄段干部构成的梯次配备。
中央、国家机关各部委正副司、局长中,40岁左右的应有一定数量;省、自治区、直辖市直属厅局级领导班子中,40岁左右的干部至少要有1名。
司厅局级正职中45岁左右的应有一定数量。
——市(地、州、盟)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到2003年,都要形成由不同年龄段干部构成的梯次配备。
党委、政府领导班子中45岁以下的干部要各有2名,其中40岁左右的干部各有1名。
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市(地、州、盟)党政正职中,40岁左右的应有一定数量。
——县(市、区、旗)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到2003年,都要形成由不同年龄段干部构成的梯次配备。
党委、政府领导班子中35岁以下的干部至少各有1名。
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县(市、区、旗)党政正职中,35岁左右的应有一定数量。
2、完善知识、专业结构今后5年,要提高领导班子成员的学历层次,促进知识更新,做到专业配套合理,提高做好领导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适应当代高新科技迅猛发展的要求,领导干部应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
到2003年,结合领导班子换届和届中调整,县(处)级和市(地、厅、局)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一般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其中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应达到一定比例。
省部级领导干部一般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要重视学历,但不为文凭,讲求真才实学,反对在文凭上弄虚作假。
——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领导班子成员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特别要努力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法律知识、现代管理和现代科学技术知识,还要学习历史、文学等知识。
所有领导干部都要努力成为分管工作的内行。
——适应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和总揽地区、部门工作全局的需要,领导班子内要达到专业互补、结构合理。
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应注意选配熟悉宏观经济管理、意识形态和政法工作的干部,特别是政府领导班子还应有熟悉宏观经济、外经贸、金融、高新科技的领导人才。
要充分考虑各地的不同特点和优势,按照实际需要选配适当干部,在领导班子内逐渐形成有利于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知识和专业优势。
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应注意配备既懂党务又懂财务的干部。
一些专业性较强的部门领导班子,应配备具有较深专业造诣的领导人才。
3、切实做好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非中共党员干部的选配工作——到2003年,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州、盟)、县(市、区、旗)党委、政府领导班子中至少各配有1名女干部,其职能部门争取有一半以上的领导班子至少选配1名女干部;中央和国家机关部委领导班子也应配备一定数量的女干部;担任党政领导班子正职的女干部数量要有所增加。
——民族自治地方县级以上各级党政领导班子,要按照民族区域自治法和有关文件的规定,选配好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应根据实际需要配备少数民族干部。
培养选择少数民族干部,要把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坚持反对民族分裂作为选拔的重要条件。
——到2003年政府领导班子换届时,省(自治区、直辖市)、副省级市和其它省会城市政府领导班子中,基本上要配有非中共党员干部;在市(地、州、盟)政府领导班子中,尽可能配有非中共党员干部;中央国家机关部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领导班子要有计划、有步骤地配备非中共党员干部。
(三)制度建设的基本要求——坚持和健全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具体制度。
包括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制度、请示报告制度以及有关的工作规则、会议制度和议事规则等。
不断探索和完善发扬党内民主的其他制度。
——完善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相关制度。
如学习制度、生活会制度、廉洁自律和联系群众制度等。
——建立健全党政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考核、交流、培训、诫勉、辞职、退休等一整套管理监督制度。
要在扩大民主、完善考核、推进交流、加强监督等方面的改革上,加大力度,迈出新的步伐。
通过深化干部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拔机制,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更新机制,管理严格、制度完备、群众参与的监督制约机制,尤其要在干部能上能下方面取得明显进展,进一步建立完善的监督制约体系。
——明确职责,完善措施,建立各级党委及组织(人事)部门抓领导班子建设工作的责任制。
三、主要措施(一)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的主要措施1、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带头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在兴起理论学习新高潮中起好表率作用。
通过党校(干部院校)培训、中心组学习、加强自学等方式,促进领导干部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增强积极、全面、坚定地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的自觉性。
注意把学习理论同了解历史实践、总结历史经验结合起来,同学习其他知识特别是反映当代世界新发展的各种新知识结合起来。
县以上党政领导干部在每届任期内参加政治理论培训的时间不少于3个月。
中心组学习都要有中心议题,保证学习质量。
开展理论学习成果交流活动,促使干部在理论联系实际上下功夫,做到学以致用。
逐步建立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考试考核制度,把干部理论学习的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一项重要依据。
分别确定省部和市(地)县(市)党政领导干部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必读书目,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
通过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开展党性分析、表彰和学习先进典型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活动,注重实效。
2、认真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试行)》。
定期检查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重大问题集体决策等制度的执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