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近年来英国高等教育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政策与实践

近年来英国高等教育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政策与实践

No.11.2009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第11期GeneralNo.238ComparativeEducationReview(总第238期)

19世纪中叶,英国的“城市学院运动”开启了

高校与地方互动发展的先河。然而,在英国强大的

自由教育传统影响下,这些城市学院在效仿牛津

和剑桥、追求升格为大学的过程中,却渐渐背离了

最初的服务取向———为地方发展服务,成为了“另

一类型的老大学”。[1]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英

国政府对大学资助力度的不断加大,大学不断被

要求走出“象牙塔”,去适应社会、科技、经济发展

的需要。但是,在战后数十年中,英国高等教育政

策的主要取向是强调大学服务国家,而较少顾及

国内不同地区、区域发展的需要。这种情况一直维

持到20世纪90年代才发生明显变化,大学与区

域互动的议题开始引起政府的高度关注,大学也

重新燃起了服务地方、区域的热情。本文拟对英国

高等教育政策调整的背景与动因、大学与区域互

动的具体进展、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走向等进行

梳理与阐述。—、背景与动因

首先,从全球层面看,知识经济的兴起,经济

的全球化和区域化趋势是英国政府支持大学服务

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与深层动因。

1996年,经合组织(OECD)发表《以知识为基础的

经济》报告,明确指出了人类经济的发展已进入一

个“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

经济”时代。与知识经济时代相伴随而来的是经济

的全球化与区域化发展趋势的出现。在这种趋势

下,区域被视为实现国家工业化和获取国家竞争

优势的关键力量。促进区域的发展以及区域竞争

力的提升成为世界各国、各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

的一个重要目标。为了有效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

发展,构建学习型区域、创建区域创新体系成为许

多发达国家提高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努力方向。而

无论是构建学习型区域,还是创建区域创新体系,近年来英国高等教育促进区域经济

和社会发展的政策与实践

连莲,许明

(福建师范大学教科院,福建福州350007)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动向,一个区域性发展的议

程进入了英国高等教育领域,政府鼓励大学与地方、区域展开互动,大学也重新燃起了服务地

方、区域的热情。本文拟对英国高等教育政策调整的背景与动因、大学与区域互动的具体进展、

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走向等进行梳理与阐述。[关键词]英国;高等教育;区域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9.5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667(2009)11-0053-06

作者简介:连莲(1968-),女,福建泉州人,福建师范大学教科院副教授,在职博士生;许明(1957-),男,福建福州人,福建师范大学教科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53—2009年第11期比较教育研究No.11,2009(总第238期)ComparativeEducationReviewGeneralNo.238

都是将知识和创新置于区域发展的核心地位。在

此背景下,英国政府深刻地认识到,高校作为主要

的知识资源和创新源泉,应该对所在区域的发展

做出更大的贡献。

其次,从欧洲层面看,受到欧盟区域政策的驱

动。20世纪末以来,欧盟区域一体化进程加速。为

了消除成员国内部各地区之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不

平衡,促进欧盟各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欧盟实施

了共同区域政策,并建立共同区域政策工具———结

构基金、团结基金、欧洲经济区金融机制等。这些基

金中的相当部分,是用于资助区域中的教育机构,

以增加区域中的教育机会,提高区域劳动力的知识

和技能水平,促进区域知识转移和技术创新。欧盟

这些政策及其工具的实施,对英国的高等教育政

策和各高校的办学取向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三,从英国本国情况看,则与英国政治管制

方式的分权化密切相关。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与

区域化的挑战以及欧盟区域一体化的深入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国内进行了一系列政治

管制方式的重大变革。先是苏格兰、威尔士与北爱

尔兰分别建立了各自的分权管理机构,接着,英格

兰也实行了将管制权力向区域转移的改革。1994

年,中央政府在英格兰的9个欧盟标准区域

(NUTS1)分别设立政府办公室。1999年4月,工党

政府将各区域的政府办公室与区域议会进行合

并,在英格兰设立了9个区域发展署。英国政府希

望区域发展署能够与各区域的高等院校、科研机

构密切合作,共同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2000

年7月,英国贸工部发表《卓越与机遇———面向21

世纪的科学与创新政策》白皮书,指出:“区域发展

署的角色就是支持科技集群的发展,对公司进行

地理区位上的集中,使服务的提供者专业化,联系

诸如大学这样的机构,为相互之间具有竞争性的

利益各方协调关系。”[2]第四,从英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看,在区

域发展中寻求新的定位成为大学发展的内在需

求。首先是英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发生了变化。

1992年,英国取消了“双重制”,实行单一的高等教

育管理体制,34所多科技术学院及一些其他学院

脱离地方教育当局管辖,升格为大学。这样,英国大学不仅数量剧增,而且类别也更为多样化。这些产生于不同历史背景、曾经发挥过不同作用的英

国各类大学,在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以及英国国

内各种改革的挑战时,都面临着一个重新审视自

身服务方向和办学定位的问题。于是,许多大学开

始把眼光投向地方、区域,希望在服务地方和区域

的同时获得学校发展的新契机。其次是英国高等

教育拨款体制的改革。早在撒切尔夫人执政期间,

英国政府就采取了“财政紧缩”政策,对高等教育

的投入明显减少。1987年《高等教育》白皮书和1988年的《教育改革法》又相继提出,以合同制代替拨款制,向大学提供经费。这种高等教育拨款体制随后基本得到了延续。这样,英国大学不得不向外寻求新的资金来源,其中包括地方性和区域性的资金来源。与英国高等教育体制变革同时发生的是英国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的明显扩张。据统计,1963年,英国高校在校生规模为12万,1997~1998

学年增至170万,1999~2000学年达180万。学生

规模的不断扩大,入学率的不断提升,必然带来了

学生生源背景、就学形式以及就业需求的巨大变

化。越来越多的英国学生开始选择区域中的高校,

采取住家形式完成高等教育。于是,高校的区域性

角色得到了凸显。

二、政府鼓励大学服务区域经济与社会

发展的若干举措

第一,政策的强力推动。自20世纪90年代后

期以来,英国政府颁布了多个重要文件,提出了推

进高校与区域互动发展的政策措施,凸显了政府推

动高等教育与区域互动发展的态度和决心。1997年7月,英国政府发表了题为《学习社会中的高等教育》报告(简称《迪尔英报告》)。该报告被认为是继1963年《罗宾斯报告》之后最具综合性和影响力的高等教育政策文件,它为进入21世纪头20年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勾画了蓝图。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报告用专门一章(第12章)“高等教育的地方和区域角色”和一个支持性的分报告

(报告9)“高等教育与区域”对高等教育与区域的

关系展开详尽论述,并向英国高等教育基金委员

会、教育与就业部提出了6项改革建议。报告指

出:“尽管我们倡导高校自主和多样化,高校自由

决定他们在地方、区域、国家乃至全球角色的平

—54—No.11.2009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第11期GeneralNo.238ComparativeEducationReview(总第238期)

衡,但是,我们很清楚,每个地方和区域都需要高校

的参与。”“区域性和地方性协作应该成为未来20

年高等教育职能中一个明确的部分。每所英国高

校都应清楚地了解它的使命与地方、区域社会的

联系,并把它作为我们所倡导的高校与社会契约

的一部分。”[3]为此,报告提出了包括设立专项资

金、高校派员到区域发展机构任职、密切高校与产

业界联系等一系列促进高校区域参与的建议。

《迪尔英报告》发表后,引起了各界强烈的反

应,许多建议都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采纳。就高校与

区域关系的建议同样获得了相关部门和机构如贸

工部、教育与就业部以及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的

支持,并在随后的政府白皮书和一系列相关政策

措施中得到体现。

1998年,英国政府发表了政府竞争力白皮

书———《我们竞争的未来———构建知识经济》。白

皮书明确指出,政府鼓励企业之间开展更好的合

作,同时也应与包括大学和研究所在内的外部世

界建立伙伴关系,合作可以是区域性的、本地的、

行业的。2001年2月,英国政府发表题为《变革的

世界中所有人的机遇———企业、技能与创新》白皮

书。白皮书进一步提出,为促进知识转移,鼓励企

业参与研究开发和创新,政府决定成立“区域性创

新基金”,通过“区域发展署”支持区域性产业研发

中心、孵化器和新型科学家、企业家、经理人和金

融家团体;资助20个“企业研究员”,以便他们率

领学术同行与企业合作;在每个区域创建两个新

技术学院,由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和私人部门合作

建立,并与地方公司保持紧密合作,主要向地方公

司提供专门的信息通讯技术和其他高技术学习项

目服务。2003年1月,英国政府发表《高等教育的

未来》白皮书。白皮书强调指出:在知识经济时代,

经济的竞争力和生活质量的提高都依赖于知识能

够在产业界与高校之间得到有效的共享。大学和

学院对于所在区域来说,无论是在经济还是在社

会和文化方面都具有重要的驱动作用。政府将通

过加强高等教育创新基金建设、创建知识交流中

心网络、改革两年制基础学位等一系列措施继续

支持高等教育的发展。

第二,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鲜明的区域性导向。长期以来,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包括其前身大学拨款委员会)的职责和使命主要是通过经费

支持、保障高校在教学、研究、知识转移等方面在

全国乃至世界获得声誉,而很少有促进大学服务

所在区域发展方面的考虑。然而,到了20世纪末

期,英格兰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这样强调:“对我

们来说,有重要的机会与区域合作者一道支持高

校对它们的区域作出最有成效的贡献,帮助它们

满足区域学生、经济和公民社会的需求,这个也将

直接对英格兰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的全国性战略

作出贡献。”[4]与此同时,基金委员会在机构、人员

以及工作内容上也做了相应的调整,明显突出了

其区域意向。首先,英格兰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内

部设立区域顾问一职。区域顾问来自高等教育部

门,负责向基金委员会反映高校区域参与的状况

和要求,并与区域发展署、区域议会、区域政府办

公室等区域性机构进行沟通与合作,从而在保证

基金委员会的资金有效关照高校与区域的互动发

展上扮演倡导者、推动者和协调者的角色。其次,

在工作内容上,英格兰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积极

为高校的区域行动提供支持与服务。主要包括:为

各区域高校联合会的建立与活动提供经费资助;

每年公布一次英格兰高等教育区域发展概况;为

一些有区域考虑的活动如扩大招生、额外学生数

的分配等提供资金倾斜,并在高校产业与社会服

务基金和高等教育创新基金的项目设置与资金分

配上给予更多的区域参与方面的关照。

第三,各区域把大学确定为重要的合作伙伴。

各区域政府办公室、区域发展署以及区域议会,积

极吸收来自大学的代表担任机构成员。在有些区

域,还由大学校长出任区域政府办公室的负责人

或区域发展署的重要成员。在区域发展署的许多

重要活动中,大学起着核心资源的作用。各区域在

开发与实施区域经济战略的过程中,尤其把大学

视为重要的合作伙伴。

第四,为高校提供专项资金支持。主要的专项

基金包括:(1)专项重建预算基金,于1994年由英

国政府设立,专门用于区域的重建与发展。高校通

过申请相关项目参与区域开发,可以获得相应的资

助。(2)高等教育区域发展基金,用于支持高校系统

参与各区域政府办公室的活动,改善高校对地方、

区域劳动力市场的服务质量,促进区域经济的增

—5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