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话音系拼音详解 Interpretation of Nantong Dialect Phonology with the Pinyin 作者 本源斋独立学者 水月
【摘要】 本文借助拼音以普通话音系为参照对南通话音系进行了比较明晰的讲解,同时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实用的方言拼写工具。
【关键词】 南通话;音系;拼音 [Abstract] This article well interprets the phonology of Nantong dialect with the Pinyin with reference to the phonology of Putonghua and provides a useful tool of spelling the dialect.
[Keyword] Nantong dialect; phonology; Pinyin 对南通话音系描写和总结得比较详细和权威的著述有敖小平1993年在美国俄亥俄大学的博士论文和鲍明炜、王均主编的《南通地区方言研究》。本文将在汉语拼音的基础上,即以普通话音系做参照的情况下对南通话音系进行拼音详解,希望突出南通话的特点和为大家提供一个方便的拼写和记录南通话的拼音方案。我们所指的南通话限定在南通市城区的崇川区。 声母表 按照声母所对应辅音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分布,列表如下:
发音方法 发音部位 塞音 塞擦音 擦音 鼻音 边音 清音 清音 清音 浊音 浊音 不送气 送气 不送气 送气 送气 不送气 双唇音 b巴 p白 m沫
唇齿音 f佛 v物
齿龈音 d得 t特 z子 c此 s丝 n脑 l
老
龈边音 zh居 ch聚 sh需 龈颚音 j积 q切 x雪 zj人 nj娘
软腭音 g各 k哭 h喝 ng偶
注:n作声母的字有难、弄、浓、闹、能等;nj作声母的字有泥、娘、仰等。zj做声母的字有人、肉、让、忍等等,郊区有些地方发音不同,可记作zr [z]。牛字有两种发音,有用nj作声母的,也有用ng作声母的。男、南也是既有用n作声母,也有用nj作声母的。nj对应的国际音标是[ɳ],zj对应的国际音标是[ʑ]。南通话使用的zh、ch、sh跟普通话的zh、ch、sh在听感上差不多,但舌头没有那么卷得多,舌头基本是齿龈的位置,关键是舌边叶的摩擦作用。
根据上表,我们重点说明一下龈边音和龈颚音。何为龈边音?我们知道普通话的zh、ch、sh是翘舌音或卷舌音,不错,南通话使用的zh、ch、sh跟普通话的zh、ch、sh在听感上差不多,但舌头没有那么卷得多,舌头基本是齿龈的位置,关键是舌边叶的摩擦作用,因此我们叫龈边音,普通话的龈颚音或舌面音j、q、x跟i、ü相拼的组合南通话里其实是刚才讲的龈边音,我们采用zh、ch、sh来表示,如“鸡、欺、西”的南通话发音就拼做zhi、chi、shi。这种情况在《南通地区方言研究》中说,“舌面音ʨ、ʨ 、ɕ在拼i(ʑ)、y两韵时比较偏前,并且在拼i(ʑ)韵时双唇微前撮,近似ʧ、ʧ 、ʃ。”敖小平也在他的论文中将跟舌面音相拼的[i]、[y]1的发音定为 [ʒ]和相应的圆唇[ʒ]。看来他们的意见差不多,但都没有对舌面音声母[ʨ]、[ʨ ]、[ɕ]的这种组合变性做出调整,即选用更加符合实际发音的音标或拼音。当然你可以认为这样的变化作为音位变体就行了,但是我们从实际听感上或者从语音教学角度讲都是差距较大的,不注意的话完全不知道这是南通话的一个特点所在。因此,我们特别设置这样的龈边音zh、ch、sh,而且跟他们相拼的[i]或[y]是听感上如同普通话的r与其圆唇的发音,国际音标是[ʐ] 和相应的圆唇[ʐ] ,当然其舌尖较低,在齿龈位置,主要是舌边叶的摩擦。所以,这组声母完全改变了舌面音的性质,舌面移到舌尖,舌边叶的作用
1 本文国际音标均以方括号[ ]标出。 加强。《南通地区方言研究》说了舌位偏前和近似[ʧ]、[ʧ ]、[ʃ],敖小平则标出了跟这些声母配合的韵母[i]或[y]具有舌边叶摩擦的特征,我们更加明确地称作龈边音,龈边音的声韵配合关系是南通话的主要特色,我们将在谈韵母时具体列出。除了上述跟[i]和[y]这种音位变体的配合关系外,南通话的龈边音zh、ch、sh还跟鼻韵母eng和入声韵eq相拼,这种情况下市郊有些地方或所谓老派南通话声母是z[ts]、c[ts ]、s[s]。 龈颚音其实就是舌面音。除了刚才说的跟[i]或[y]相拼时他们变为龈边音,[i]或[y]本身也相应发生了上述音变外,跟普通话一样,南通话的j、q、x也是只拼[i]列和[y]列的韵母。比如,jioa(假)、qieu(巧)、xue(水)、juo(抓),等等。另外,跟[i]或[y]的入声韵相拼时,仍然是舌面音,比如jiq(接)、qiq(切)、xuq(说)、juq(菊),等等。 zj和nj两个声母是舌面跟龈腭摩擦的声音,国际音标为[ʑ]和[ɳ]。如注解中说“人、肉、让、忍”等在南通市郊区有些地方读作zr,国际音标为[z],普通话中为r声母的字通常对应南通话zj声母。《南通地区方言研究》将这些字视作[i]打头的零声母字,我们在此并不反对,只是说明零声母[i]很容易腭化为zj [ʑ]声母,并且我们认定的这些字有比较整齐对应的读法zr[z],说明了这些字确实有腭化现象,而其它的[i]打头零声母的字没有这样明显的腭化现象。nj声母,在《南通地区方言研究》中说“齐齿韵及撮口韵前的声母n,新派念n,老派白读念ɳ,文读念n。”我们在今天日常的南通话中还是普遍听到nj声母的发音,因此单独将其列出。顺便说一下,南通话“牛”字有两种发音,有用nj作声母的,发音nju[ɳy],也有用ng作声母的,发音nge[ŋe],ng就是后鼻音,普通话里只用作韵尾,国际音标是[ŋ]。
韵母表 按照韵母的构成和对应传统音韵学四呼的分类,列表如下: 单 元 音 韵 母
开口呼 齐齿呼 合口呼 撮口呼 i提底四 ri以衣继 u部五付 yu就酒救 ryu居聚嘴
a爸来介 ua坏乖快 yua帅衰摔 oa拉加打 ioa夜野爷 o巴他做 uo瓜花跨 oe波多错 e背对走 ie且社者 ue贵亏会 yue水最催
eu包高道 ieu要叫小 er而二儿
带 鼻 音 韵 母
iin天填田 yuun元远院 oaan 眼单栏 uoaan 万玩晚 yuoaan (xuoaan追的意思) oon汤仓当 uoon 网光慌 yuoon装床双
oeen搬安干 ieen羊仰阳 eaan本证问 ieaan人忍任 ueaan 滚混婚 yueaan尊润寸
eng并订瓶 ing英应音 yung均匀秦 eung蚌同空 ieung用穷熊 入 声 iq节切吸 yuq缺菊说
oaq八拔发 ioaq药嚼脚 uoaq滑刮挖 yuoaq刷 字 韵 母
oq木福熟 uoq郭扩握 yuoq桌旭捉
eq不失吃 ieq日 ueq骨忽窟 yueq出入术
注: 1. 韵母i[i]和yu[y]的音位变体ri[ʐ]和ryu(撮口的[ʐ])特别列出,ri跟b、p、m、zh、ch、
sh相拼;ryu跟zh、ch、sh、n相拼。这里说的[ʐ ]的发音舌尖靠前,舌边叶抵牙齿摩擦发出的声音。ri、ryu跟zh、ch、sh声母相拼时去掉r,但跟n声母相拼时保留,如shyu(需)、chi(气)、nryu(女)。 2. 南通话中没有前鼻音做韵尾,而是在发元音的同时加鼻音,本方案以双写韵母或韵尾字
母后加n表示,如“桑”soon [sõ],“三”soaan [sɔ]。 3. i列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i写成y;u列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u写成 w,韵母ua要将u改v,单韵母u在前面加v;yu列的韵母跟j、q、x、nj相拼时省去y。 4. 南通话保留入声字,收喉塞音,本方案以q表示。 5. 韵母u不同于普通话的u,发音时嘴唇平展,不收成圆形,国际音标为[ɯ]。 6. 部分韵母的国际音标:oa[ɔ],oe[ʊ],eu[ɤ],ea[ɛ];eung[ʌŋ],ieung[iʌŋ];eq行的韵母中e的发音是[ɜʔ];其它复合韵母可以类推。南通话的e念[e],普通话的e念[ɤ],同南通话的eu。 7. 儿化音拼写时,在韵母后面直接加上r,如“女儿”读儿化时,拼写为nryur,“一起儿”拼作yiqchir;“虾儿”拼作hor。 8. 音节之间可能发生混淆时,采用隔音符号’区隔,如zjieaan’geu(人家)、heu’nga(好矮)、heung’a(哄啊)。
我们还是重点来说[i]和[y]。普通话的i有四个音位变体,即[ɿ]、[ʅ]、[ɪ]、[i],分别出现在si [sɿ]、shi [ʂʅ]、bai [paɪ]、bei [peɪ]、di [ti],他们之间是互补关系,所以统一写作i。南通话的i我们分为两个音位变体,分别是[ɿ]和[i],比普通话少,原因是我们分化出了一个独具特色的i变体ri [ʐ ],单独列出以突显南通特色,否则还是淹没在传统音韵系统的窠臼当中了。另外南通话中没有复合元音,所以就不可能有四个变体了。南通话独特就独特在[i]和[y]两个可充当介音的韵母上。《南通地区方言研究》中说到了这种变体,认为是腭化的[i(ʑ)],仍然统一标为[i],没有单列,也没有提及[y]有相似的音变。前面我们说过,[ʨ]、[ʨ ]、[ɕ]在拼[i]、[y]两韵时其独特的音变的准确描述是龈边音,认为[i]腭化为[ʑ]是只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