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林业生态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摘要:从浙江省林业生态建设成效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两方面分析了浙江省林业生态建设的现状,提出
了浙江省林业生态建设的发展对策,以期更好地推动浙江省的林业生态建设。
关键词:林业生态建设;成效;存在问题;发展对策;浙江省
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肩负着建设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
治理和改善荒漠生态系统及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职责。面对生态恶化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
威胁,国家高度重视林业生态建设,在林业建设中强调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
业[1],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要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
要地位的精神,加强生态林业建设,维护环境的生态平衡,坚持不懈地把浙江省林业现代化
建设的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1.研究区概况
浙江省(27°12'-31°31'N,118°01'-123°10'E)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地
形复杂,全省以分割破碎的低山和丘陵为主,西南部略高,平均海拔800m。该区气候类型
为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适中,光照较强,湿润多雨,雨热同期,四季分明,年日光
照时数1800-2300小时,年平均降雨量为1000-2000mm。植被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
东部(湿润)常绿阔叶林亚区域—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2],森林覆盖率为60.97%,活
立木总蓄积2.69亿立方米,森林蓄积2.41亿立方米[3],素有中国“东南植物宝库”之称,
生态区位非常重要。
2.浙江省林业生态环境现状
2.1治理生态环境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近年来,浙江实行林业战略性调整,围绕“建万里绿色通道,创千亿林业产值,造浙江
秀美山川”的目标,全面推进生态公益林、万里绿色通道、平原城镇绿化、林业产业化经营
等工程建设,经过多年努力,浙江省森林覆盖率和绿化程度分别达到60.5%和92.4%,居全
国前茅;林业产值达到800亿元,居全国第一;在建的省级林业特色基地215个,面积达
217万亩;各种社会资金投入林业达78亿元。实现了森林面积、蓄积量、覆盖率三项指标
的同步增长。
2.2实施森林抚育财政补贴试点,森林蓄积量年增1200万立方米
从2009年开始,浙江开始实施森林抚育财政补贴试点。通过森林抚育工程,年增长约
1200万立方米,全省通过110万亩森林抚育试点,累计直接使用劳动力385万工,19.5万
人人均增收2034元,森林抚育带动木材加工、生物质能源等产业发展,每年抚育剩余物等
生物质利用能力超过100万吨。通过森林抚育工程,浙江预计增加森林蓄积量6200万立方
米,直接经济收入500亿元,增加农村就业机会6200万工,增加碳汇9150万吨。大大得促
进了浙江省的生态林业建设工作。
2.3浙江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兴林富民
2012年浙江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效显著[4],为现代林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
力。在深化改革过程中,浙江省围绕“资本进入”,创新林权抵押贷款工作;围绕“风险防
控”,创新森林保险;围绕“数字管理”,创新林业信息化平台;围绕“服务林农”,创新林
业管理机构。经全省上下共同努力,已完成换(发)林权证面积8654.5万亩、占应换(发)
证面积的96.8%,换(发)林权证425.9万本、占应换(发)林权证的99.0%,签订责任山
承包合同143.9万份、占应签订承包合同的97.5%,成为全国率先基本完成主体改革任务的
省份之一。此举全面推进现代林业生态的发展,逐步建立完善的森林生态体系、发达的森林
产业体系和繁荣的森林文化体系。
3.生态林业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林业生态建设的质量不高
树种单一,重人工造林轻封山育林;林种、树种结构配置不合理;纯林多、混交林少;
针叶林多、阔叶林少[5]。同时,治理措施的质量较差,重造林轻经营等,还有一些地区在树
种选择及造林技术上不够科学。以上这些因素,造成了我省一些县市植树造林成活率低,保
存率低,生态效益不明显。
3.2林种结构和树种结构单调
虽然浙江省的森林覆盖率达59.4%,但常绿阔叶林面积太小,仅占有林地面积的12%左
右,削弱了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功能。树种结构主要以毛竹、杉木、松木为主,乔木林的
树种结构以针叶树种为主,存在树种结构不合理的现象[6]。
3.3水土流失严重,地力逐年衰退
由于人为活动频繁,加上不合理采伐林木和不合理的传统耕作方式,大面积的集约经营
丰产林基地和片面追求的高产林业经营,对林地破坏性较大,长时间的林地剥蚀,表层有机
土的连年冲刷,导致林下植被稀少,生长量下降。浙江省水土流失面积达16000平方公里,
占全省总土地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的10%左右,占坡度在三度以上的丘陵山地面积的30%
左右,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损失和破坏,加剧下游的水旱灾害[7]。
4.林业生态建设的部分措施
大力加强林业生态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证“自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基础[8]。
4.1大力发展林业生态产业,改革林业生产方式
我们要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加快林业发展和搞好生态建设的
责任感和使命感,尽快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牢固树立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深入贯彻落实
科学发展观,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保护与发展并重,质量与效益并举,
加快推进现代林业建设,努力构建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生态
文化体系,不断提升林业功能,充分发挥林业效益,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
供良好的生态保障[9]。
4.2强化政府行政首长责任制,切实加强对林业生态建设的领导
林业生态建设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造福子孙后代的宏伟事业,同时也是关系到浙江省
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因此,各级政府一定要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
强化政府行政首长责任制,明确各级政府是林业生态建设主体,落实班子和人员,保证林业
生态建设项目的实施,把林业生态建设列入各级政府工作的考核内容,并实行以奖代补的激
励机制,对完成任务好的县市给予奖励。
4.3加强宣传,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共同搞好林业生态建设
林业生态建设是以政府为主体、全民参与的一项工程,林业生态建设的关键是要转变观
念,把保护和建设林业生态环境与“森林浙江”、创建“最佳人居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相结
合。通过广播、电视、会议、报刊等多种渠道,宣传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性,使人人树立起
生态是财富、生态是商品、生态是市场、生态是发展优势的观念,提高人们对林业生态建设
的认识。
4.4建立健全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确保生态工程项目得到实施
为了林业生态项目能够顺利实施,必须加大投入,建立健全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资金
投入要坚持政府、集体、个人三结合,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地筹集建设资金。一要积极
争取上级的支持;二是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林业生态建设项目的资金补助;三是制
订政策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按照“谁投资、准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向林业生态建设投资;
四是要健全规章,强化林业生态建设资金管理,使林业生态建设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发
挥应有的作用。
4.5调整结构,改变资源开发方式,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
一是保护好现有天然林,严禁采伐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保护好竹林与松、阔混交林;
二是改变目前人工造林树种单一性倾向,加速培育营造乡土阔叶树种,如马褂木、青冈栎等;
三是大力推广实施封山育林;四是大力推广无公害农产品开发技术,发展一系列附加值高的
深加工生态工业;五是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10]。
参考文献
[1] 吴利珍,程振荣,陶义贵 庆元县生态林业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 现代农业科学,2010,13:1007-5739
[2] 刘其霞,常杰,江波等.浙江省常绿阔叶生态公益林生物量. 生态学报, 2005, 25:2139-2144.
[3] 浙江省林业厅. 2012年度森林资源及其生态功能价值公告. 2013.
[4] 徐秀英,沈月琴,李兰英. 浙江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讨[J]. 林业经济,2007,11:29-32.
[5] 杜闽佳,周金成 生态林业建设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生态与环境工程, 2010,10:198
[6] 方林平,金海峰,申屠天兴,包文科. 生态省建设中若干问题探讨[J]. 浙江林业科技,2004,06:80-82.
[7] 《中国环境报》,2001-7-5,第4版
[8] 梁和英. 林业生态建设与发展的对策[J]. 绿色科技,2011,07:171-172.
[9] 陈彩娥,王兴如. 浅谈凌云县林业生态建设与发展对策[J]. 广西林业科学,2010,03:168-170.
[10] 李雪涛,张爱良,吴智勇,潘春霞 安吉县生态林业发展现状、面临问题及其对策. 浙江林业科, 2 004,07: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