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代诗歌教学内容点的选择
《关于现代诗歌教学内容点的选择》
高中语文诗歌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1,重视诵读方法,有效理解品味。语言独特是诗歌最显著的特点,诗歌以形象而精练的语言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诗歌语言的领悟上下功夫。学生诵读的方法应根据诗歌的不同而有多样性,有的诗歌要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有的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有的需要声情并茂的诵读,有的需要模糊的诵读。
2,体会文本内涵,深度挖掘思想。这一点是诗歌教学的主色调。
3,运用类比教学,提高鉴赏能力。
《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思考》 王建华
1,激发学生学习现代诗歌的兴趣。(教好现代诗歌的前提)
1),举行“课前送你一首诗”活动。要求学生课外查阅相关资料,寻找一些短小精悍,蕴含深厚的新诗,用课前五分钟的时间进行朗诵,并作简要讲解,如诗歌所讲的内容,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作者创作的意图等。全班学生轮流参加,人人都要参与。
2)回想旧知,上好引导课。同时,教师本人也要注意一些问题,主要有:平时授课时注意多引用一些优美的诗句;平时多向学生介绍一些诗歌作品,甚至可以找一些诗歌方面的书刊与学生共赏;实施举行诗歌朗诵会;在指导写作时鼓励学生尝试写诗歌,并加以悉心指导,等等。
2,强化鉴赏古诗词的能力。(由于我国诗歌和古典诗歌有着承袭的关系,有些新诗诗人本身对古典诗歌有较深的造诣,他们创作的诗歌往往具有古典美或带有古典诗歌的意蕴美。所以,学习现代诗歌应该具备一点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1)要求学生复背初中学过的古诗词。背完后还要让学生讲一讲所背诗词的意思,以及自己的体会。这样学生无形中也重温了旧知,也重新理解了鉴赏诗歌的方法。
2)指导学生改写古诗词。如将古诗词改写成新诗等等。改写时要求要体现出古诗词的意境,作者的情感,最好还能保持作者的创作风格。
3)教给学生一些鉴赏诗歌的方法。如:把握诗歌的意境,等。
3.加强朗诵训练。
1)能够把握诗句的节奏。现代诗歌由于形式比较自由,节奏不好把握,但也不是没有规律可循,一般以一个词或词组(短语)为一个节拍,如:“我的心 是 叶 小小的船,
在你的 梦中 划过, 荡起了 轻妙的 涟漪”,其节奏
为每句三拍;可见,只要细心,新诗的节奏也是可以把握的。
2)能够把握语气的轻重。如什么地方要读得重,什么地方要读得轻;什么地方要读得高亢,什么地方要读得沉抑……都要能够体察得到。
3)能够在指导学生朗诵时,可范读,也可放录音;在学生朗诵时尽量要有表情地朗诵。
4,指导学生写诗歌和办诗版报。
《关于现代诗歌教学的几点思考》 河北廊坊师范学院
范欣欣
1,认识诗歌的主观特性。诗的感情往往是诗人主观的,独特的情感,诗的意境是含蓄而朦胧的,诗歌的语言是简约,凝练和跳跃的。
2,把握诗歌解读的可操作性。
1)以相关背景为依据,把握诗歌解读的切入点。如:臧克家的《有的人》是一首优秀的现代短诗,诗中两种人的对比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如果对诗中两种人的行为和精神实质没有一定的“已知”来作为教学铺垫,就不是那么容易把握了。
2)要进行开放式的解读与赏析,体会诗的意境。感受诗的意境时,可以通过推敲语言,琢磨构思,研究修辞手法等,来认识诗中所创造的形象的意义及审美价值,推敲语言要善
于抓住“诗眼”,了解其丰富的含义,不仅了解字面上的意义,还要了解字里行间的内在含义,即所谓的“言外之意”。在琢磨诗的构思上,要了解诗人凭借什么事物或表现手法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理想,愿望。
3)以诵读作为解读诗歌的辅佐。诵读诗歌最直观的感受是诗的音乐美。通过反复诵读,多种形式的朗读,从而感受诗歌中折射出来的氛围光彩,品味其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深刻体会诗人的感情波澜,进而调动自己的情感,使之与诗人感情基调一致,产生共鸣。、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力,品味和创造诗情画意。读诗必须经过这样一个过程:诗人心中之诗——纸上之诗——读者心中之诗。
《关于新课标下诗歌教学的几点思考》 郑新丽
1,误区梳理。
1)教学观念保守。比如说:针对诗歌语言的凝练,高度概括性,部分教师就认为,只要扫清诗词障碍,会翻译诗句大意就算完成教学任务,因而教学时只是一味引导学生分析字词句的确切含义。
2)教学方法陈旧。在教学中忽视诗歌的文本特征,采用与其它文体同样的教学方法,即:“解题释词+交代背景+理清
段落结构+分析思想内容+总结艺术特色”的“五段论”式的僵化模式。
3)教学目标模糊。
1)朗读课。整堂课都在读,教师读,学生读,录音读,分组读,集体读,单独读……看着整堂课读得沸沸扬扬的,但由于没有在朗读的方法上给学生以相应的指导和点拨,因而这种读,实际上是失去方向的瞎读。
2)拓展课。教师在对诗歌内容进行一番粗糙的讲解之后,就开始对文本进行拓展。如有位教师在讲《孔雀东南飞》的时候一堂课的时间都在讨论焦仲卿为什么休掉刘兰芝,学生的思路是打开了,可这堂课的重点在哪里,我们不得而知。
3)鉴赏课。教师在粗略讲解诗歌之后,就叫学生轮流从网上下载或是从一些鉴赏辞典里摘抄的有关那首诗的赏析文章。
4)教学手段极端。有的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整堂课都是教师点击鼠标的过程中“顺利”完成。、
2,对策指引。
1)提高艺术修养。教师首先要爱好诗歌,平时多逛书店,多读一些中外之作,多利用网络资源阅读网络诗歌,多积累一些诸如历史典故,风土人情,建筑器物等古代文化知识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对诗歌理解起到关键作用的意象知识。
2)改革教学方法。首先,教师应该通过知识性的拓展讲解,使学生达到拓展阅读的目的,调动学生学习诗歌的主动性。拓展讲解的内容不必面面俱到,应尽量简单准确,点到实质,以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习惯。其次,由于诗歌具有多义性,含蓄性和暗示性等特点,因而诗歌教学要进行开放式的解读与赏析,这种开放式的可能性解读是一种考虑时代背景,历史现实,文化内涵以及子句中复杂幽蕴的意蕴等因素的既有深度又有准确性的“细读”与讲解。最后,教师要注意多用归类,比较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在运用这些方法的时候,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从各种角度,如:主题角度,风格角度,感悟角度,构思角度,艺术角度,历史文化角度等,对不同的诗歌作品的共性或相异特征进行比较,这样反复的比较鉴赏,就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了。
3)开辟实践机会。教师可以知道学生在网上有选择的搜索和整理与课文有关的,通俗易懂的诗歌,并在班上或学生自发组建的诗社组织中进行成果交流与展示。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并将自己的作品以朗诵会,创作比赛会,诗歌欣赏会等形式呈现出来。
诗歌的教学,不论对于初中语文教师还是对于高中语文教师,都是一个比较难的课题。教师的难处不外乎三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关于诗的知识层面不宽;一个方面是关于诗的品析鉴赏的能力层次不高;一个是关于诗的教学设计缺乏诗味与艺术性。
就中外现代诗歌的教学与教学设计而言,从教师的角度,可进行这样一些探究:
第一,全面理解中学语文诗歌教学的内容。
在课改的形势下,根据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根据初高中语文新教材的训练要求,中学语文现代诗歌的教学内容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高质量地完成教材所规定的诗歌作品的教学,并适当地进行诗歌联读与扩读。
2.注重审美体验,培养学生的读诗趣味,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心志,丰富学生情感。
3.指导学生认识诗歌的基本特点和类型,指导学生了解、积累有关作家作品知识。
4.进行诵读涵泳训练,提高朗读能力,背诵优秀诗作,丰富语言积累。
5.在诵读中指导学生整体地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体味作品的语言,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感受和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内涵。
6.进行诗歌鉴赏的训练,培养积极的鉴赏态度,激发鉴赏兴趣,提高诗歌的文学鉴赏能力。
7.在诵读、理解、品析与赏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
8.在有关诗歌学习的实践活动、探究活动和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
9.在高中选修课程“中国现代诗歌鉴赏”模块里进行以单个作家的作品鉴赏为内容的或以专题鉴赏为内容的教学活动。
第二,细节化地了解诗歌教学对于语文教师的素质要求。
1.教师应该有较强的认识诗歌的能力。即能够比较准确地认识各种诗体和诗歌的表达形式,如叙事诗、抒情诗、风景诗、哲理诗、寓言诗、爱情诗、咏物诗等等。
2.教师应该有很强的朗读诗歌的能力。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能够用语音语调的变化来表达不同的感情;能够用不同的停顿的方式和重读方式来表现作品的内容与情感;能够根据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个性化的朗读等等。教师要能够进行科学的朗读指导。对诗歌作品,能感受到体味到蕴含在字里行间的丰富内容,能把握表达感情的基调,洋溢着朗读的渴望。能找到最佳的朗读方式如教师范读、个别朗读、齐声朗读、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等,让学生边读边听,边读边学,边读边思,得到科学而有效的训
练。要善于营造朗读的气氛,引导学生渐入佳境。还要能进行配乐朗读的设想与设计,如进行情感类、形象类、背景类的配乐朗读设计等等。
3.教师应该有敏锐地认识课文教学作用的眼光。教师要善于从语言文字描绘的形象出发,结合作品的写作背景与创作意图,指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通过想象和联想,体会诗中的情思与意味。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精读教材,而且要有敏锐地认识课文教学作用的眼光,准确而灵活地处理教材,从最好的角度来发挥课文的教学作用。教师要善于从不同的层面来理解教材中诗作的教育教学意义:第一,总的来看,诗歌教学所承担的任务是:知识教学,朗读训练,语言品味,赏析点拨,情志熏陶,诗趣培养,增强文化底蕴。第二,从文体教学的特点看,诗歌教学要突出如下方面的内容:语言、朗读、记背;情味、意味、趣味;想象、联想;意象、意境、意蕴。第三,从课文教学来看,应做到既突出课文教学重点,又体现教师独到的创意。要围绕课文的教学重点进行细节化、艺术化的教学设计。
4.教师应该有很好的分析、鉴赏诗歌的能力。如能从创意和构思、篇幅与体裁、结构与内容、思路与层次、节奏与韵律、背景与诗情、意境与意象、景语与情语、联想与想象、描叙与抒情、画面与色彩、实写与虚写、比喻与象征、语言与修辞、联系与对比、铺叙与用典、情味与意味、主旨与意
蕴、议论与哲理、形式与风格等等方面对作品进行感知与分析。又如能根据诗的意象理解诗人的情感、思绪,能感受到意象的文化意义与意味,能从承接、连缀、转折、跳跃、复叠等不同的角度理解作品的思路,能从字词、句式、节拍、用韵、音调、修辞、含义、手法、回旋、错综、精练等不同的角度体味作品的语言特点,能分析作品的象征、比喻、对比、拟人、假设、比兴、升华等不同的手法,能从动静、曲直、隐显、视听、时空、虚实、景情的角度来品析作品的画面特点。又如:能进行专题阅读,由此及彼,由点到面,由分到合,或把握共同特征,或比较不同特点;能搜集众多赏析论文及其他资料对作品的品评,用来帮助鉴赏作品,能借助多媒体手段鉴赏作品,能用点评的方式、分析的方式、描述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见解等。再如,力求做到对作品进行多元的开放性的解读,对作品的意蕴有新的发现;运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就作品的思想内容或艺术特色的某一方面作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评述等等。
第三,要创新诗歌的教学设计。
下面略作例说。
1.设计诗意盎然的训练点
如:何其芳《秋天》的朗读训练:
朗读基调设计:轻声,女声清脆,男声厚实。
情感基调设计:第一二节喜悦,第三节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