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 坏,突出表现在草地“三化”进程加快,鼠虫害泛滥, 草地生物量减少,草场退化面积逐年加大,已严重影 响了草地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能力,造成荒漠化气 候增多等灾害现象,也严重影响了和田地区的经济 发展和生态安全。据统计,目前和田地区草原已退 化面积达到60.376万hm2,草场产草量自上世纪80 年代平均下降。 2草原保护与建设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和田地委、行署高度重视草原建设与保 护,全地区加快了“三化”草地的治理步伐,有效改善 了草地“三化”现象。“十一五”期间和田地区畜牧业 总投入累计3.92亿元,用于畜牧业设施建设、草原 保护建设、围栏、牧道建设、人工饲草料基地建设、饲 草加工、鼠虫害防治等。其中草原监理体系建设投 人资金155万元,配备草原监理交通、办公设备。 2.1 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工作力度,积极推行草畜平 衡制度,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为实施草原 禁牧草畜平衡工作积累经验。通过草原保护建设, 使草原生态明显得到改善,产草量和植被盖度有了 显著提高,有效促进了草地畜牧业发展。 2.2加大人工草料地建设力度,提高数量和质量, 缓解草场压力,优化畜群结构,改良牲畜品种,提高 畜牧业生产效益,实现草原生态改善与农牧民生活 水平提高的双赢目标。 2.3完善草原动态监测体系,对草原面积、生产能 力、植被演替状况、生态环境状况、草原自然灾害及 人类对草原的影响进行监测。 2.4加强执法培训。通过聘请相关专家举办培训 班、现场指导等途径,加强对干部和农牧民的培训, 使其掌握围栏、退耕还草、饲草加工等技术,努力提 高农牧民的养殖效益,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实施草畜 平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取得的生态效益 草原建设把生态保护与草原建设紧密结合起 来,进一步优化了草地生态环境,使匮乏的草地资源 得到合理利用。通过对退化及沙化草地进行禁牧、 草畜平衡和改良,提高了牧草高度,草地植被盖度得 到提高,部分草场已形成较明显的群落优势,生物多 样性增加。通过草原建设,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 善,草原涵养水源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水土流失现象 明显减少,同时探索出了一条保护草地生态、促进牧 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以此推动全地区畜 牧业经济快速发展。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以恢复 草原植被、改善草原环境为目标,把生态保护与草原 建设密切结合起来,建立起草地畜牧业生产动态平 衡系统,优化草地生态环境,促进草地生态系统良性 循环,使匮乏的草地资源在充分合理利用的同时,做 到持续平衡、永续利用。通过对严重退化及沙化草地 进行禁牧、草畜平衡及实施配套建设,将使天然草地 植被盖度提高,杂草比例下降,优良牧草比例增加。 4取得的社会效益 草原建设以恢复草原植被、改善草原环境为目 标,把生态保护与草原建设密切结合起来,建立起草 地畜牧业生产动态平衡系统,优化草地生态环境,促 进草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使匮乏的草地资源得到 充分合理利用,做到持续平衡。通过草原建设与保 护,能够提高干部群众建设草原、保护草原和合理利 用草原的意识,促使其充分认识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使建设草原、保护草原的积极性 得到提高。通过采取培训观摩实施,能够掌握一定的 草原改良技术、改变传统落后的草原利用方式和畜 牧生产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增加牧民收入,进而提 高生活质量,达到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稳定、人 民安居乐业的目的。 5存在的问题 草原监理执法现实中存在草原执法队伍不健 全,草原执法基础设施薄弱,草原监理执法手段受限 制,执法装备落后,执法过程中对违法案件查处不到 位,草场纠纷调查处理不及时,草原防火工作长期处 于被动局面,草原野生药材管理急待进行规范和改 善等,未经审核审批非法征占用、临时使用人为破坏 草原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等。从现实情况来看,和田 地区草原监理机构人员组织建设较为薄弱,与现阶 段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由于和田地 区乡镇级草原监理机构编制缺少,乡级草原监理站 未建立,草原监理执法手段受限制,执法装备落后, 执法活动所处草原地处偏僻,信息、交通不便,执法 任务复杂,助长了草原违法活动的嚣张气焰,直接导 致和田地区草地生态进一步恶化,因此为了依法加 强草原生态保护力度,适应现代草原监理、草原防火 实际需要,应切实加强草原执法队伍建设。 6建议 草原执法工作与农牧民的利益息息相关,加强
草原执法工作,依法打击各种损害农牧民群众利益 的违法行为,才能保障农牧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才能真正的体现执法为民,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 展。采取的措施: 6.1 不断提高依法护草、依法治草、依法兴草的能 力和水平,进一步加大贯彻执行《草原法》的力度,加 强草原执法的法律保障和政策依据,履行草原监理 机构法定职责,配备草原执法基础设施设备,加大草 原执法监督力度,有力打击了各种破坏草原的违法 行为。 6.2大力发展人工草地,种植多年生优质牧草及相 应配套项目建设。通过种草养畜,解决禁牧后饲草 料短缺等困难和问题,有效减轻天然草原放牧压力, 为发展草产业及舍饲养殖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6.3加大草原鼠虫害防治力度,加强“三化”草场 的治理投入,通过围栏封育、毒杂草清除、补播等措 施有效改善草地“三化”现象,实现草原的可持续发 展,维持物质循环和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 6.4是加强草原防火体系与草原监测体系建设,建 立健全县、乡二级草原监理队伍,尽快完善农牧民草 原使用与保护培训基础设施。 6.5加强草原法制化管理,认真实行草原三项基本 制度,以草原类型、等级核定载畜量,合理利用草原, 将草原管护责任制落实到位,积极开展草原生态研 究,加快配套技术和推广应用,全面增强草原管理和 执法力度,坚决制止草原滥垦、滥挖药材等违法行 为。 6.6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全民保护环境的意识。要 采取多渠道宣传贯彻草原法律法规,大力宣传加强 草原保护管理的重要意义。通过电视讲话、印发宣 传单、设置宣传栏等形式,广泛宣传《草原法》,使广 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保护草原、制止乱开荒是改 善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畜牧业发展的物质 基础。 6.7建立健全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执法 监测和巡查制度,成立草原执法巡查小组逐村、逐地 进行草场清查,巡查小组发现私开滥垦、不遵守禁牧 和草畜平衡的,依法进行处理,切实将和田地区草原 生态保护补助奖励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在执法 过程中要对典型案件进行公开曝光,以发挥教育群 众、警示社会的作用。 6.8加强草原执法队伍建设,强化草原监督管理。 要全面提高草原监理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执法水 平。 6.9加强领导,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作用。要 将保护草原、禁止乱开荒切实纳入政府的重要议事 日程,超前安排,各级人民政府要结合有关法律法规 和和田地区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草原管理暂行办 法。 6.1 0采取措施不断提高依法护草、依法治草、依法 兴草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加大贯彻执行《草原法》 的力度;加强草原执法的法律保障和政策依据;履行 草原监理机构法定职责;加大草原执法监督力度,有 力打击各种破坏草原的违法行为;对草原执法人员 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努力实现“依 法治草,依法兴草”,改善草原生态环境,促进畜牧业 持续健康发展,可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畜牧 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 ‘ £ 。。莹 ‘ 蚤 £ £: £:龟 : 畜牧业动 玺三 ); (三)(项)(措)(施)(加)(大)(草)(原 近日,随着气候回暖,进入草原踏青、游玩人数 增加,非法采挖贝母、肉苁蓉、沙葱等草原野生植物 的案件也增多。为进一步加强草原野生植物的保护 管理工作,制止非法乱采滥挖草原野生植物的行 为,鸟市草原监理站采取三项措施加大对草原野生 植物的保护力度。一是加强组织领导。高度重视草 原野生植物资源的管理工作,严格贯彻《野生植物 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下发关于加强草原野生植 物管理的通知。各执法科室放弃节假日,组成3个 小组,在全市巡回检查,禁止非法采挖草原野生植 物。二是广泛宣传教育。结合《草原法》宣传月活动, 野)(生X植)(物)(保)(护)(力X度) \—/\~/\— \—/\— \— \ /\ 一一/ 采取送法下乡入户、设立咨询电话、利用媒体宣传 (电视、广播、报刊及LED动态宣传等)、悬挂横幅、 张贴标语、发放宣传单、宣传小册子和现场说教等 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草原 法》、《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等草原法律法规,进一步 增强广大市民和农牧民的法律意识和生态保护意 识。三是严格执法监督。按照“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的原则,在草原野生植物采挖季节,采取公布举报 电话、巡回检查、设立检查点等措施,加强监督管 理。严厉打击非法采挖草原野生植物行为,切实防 止和有效遏制人为对草原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