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草原生态保护及建设标准化示范区
草原生态保护及建设标准化示范区
社会效益:(一)有利于改革畜牧业生产经营体制,鼓励牧民走集体合作化发展道路,使草场有计划的休养和使用,促进各种生产要素的优化整合和资源共享。(二)1、有利于改变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积极开展现代游牧生产经营方式,逐步打破草场划区界限,实施整合草场游牧经营,实现“大划区”、“大轮牧”、“大游牧”,着力调整优化畜群、畜种结构,大力发展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提高牲畜品种和商品率,变“靠天养畜”为“建设养畜、科学养畜”。2、有利于防灾救灾,购置大型机械打草、储草、清雪,运送抗灾物资。(三)有利于改善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把国家自治区各项生态保护与建设强农惠牧措施不折不扣的落实到牧户,扩大牧民和牧业的补贴规模,实现政策增收。不断改善畜牧业生产条件,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增产增收。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大技能培训、组织输送能力,实现转移增收。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业快速发展,实现产业增收。发展集体合作组织,充分发挥政府服务协调作用,组织牧民有序的参与市场竞争,共同抵御市场风险。实施牧民住房公积金制度、牧民养老保险、新型牧区合作医疗制度、牧民安全饮水工程、实施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和费用减免制度。(四)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一是抓好新牧区编制规划各项工作,二是加快牧区基础设施建设,三是深化牧区各项配套措施改革,四是大力发展牧区各项社会事业,五是培养造就新型牧民,继续深入实施“科教兴牧”战略,努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牧民和新牧区建设人才。
生态效益:遏制草原退化、沙化,实现草畜平衡,维系牧区生态平衡的天然绿色屏障的重要作用,建立起长期有效的科学管理机制。
经济效益:提高畜牧业发展水平,实现减畜提质和品牌效益。促进草原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保护大草原的生态环境,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对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承担单位(盖章):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
参加单位(盖章):
1、新右旗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
2、其它部门:
新右旗农牧业局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
新右旗林业水务局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
八、保证单位(盖章):
年月日
九、管理单位(盖章):
年月日
2012年围封草场120万亩,改良草场20万亩,标准人工草场0.2万亩、标准机井8眼、沙化治理6万亩、以草定畜10万亩、划区轮牧300万亩、禁牧50万亩、休牧60万亩。进行总体验收。
六、经费来源
本示范区三年所需资金9758.1万元
(一)政府投入9500万元;(国家计划投入)
(二)有关单位和牧民投入219.1万元;(按政策比例投入)
2010年围封草场120万亩,改良草场20万亩,标准人工草场0.2万亩、标准机井8眼、沙化治理6万亩、以草定畜10万亩、划区轮牧300万亩、禁牧50万亩、休牧60万亩。
2011年围封草场120万亩,改良草场20万亩,标准人工草场0.2万亩、标准机井8眼、沙化治理6万亩、以草定畜10万亩、划区轮牧300万亩、禁牧50万亩、休牧60万亩。进行阶段性验收。
(三)大力推广实用生产技术,开展名牌战略工作和生态旅游,最大限度的发挥草场生产能力,生态增效、畜牧业增收。
(四)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针对草原地区常发的鼠害、虫害、“黑灾”、“白灾”等自然灾害,制定应对方案,力争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五、起止年限、计划进度、阶段目标和考核验收时间
起止年限:2010年-2012年
二、示范区建设的基本条件
新巴尔虎右旗位于呼伦贝尔西部,是呼伦贝尔大草原的主体部分,介于东经115°31′—117°43′,北纬47°30′—49°51′之间,年平均气温-1.3°,无霜期为128天。现有牧户3000多户,草场总面积3444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2716万亩,示范区面积1700.4万亩,牲畜总头数120万头(只)。天然草原牧草种类繁多,草质优良,多年生草本植物是组成草原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土壤以栗钙土为主,腐质值层较浅,约20-25厘米左右,保护建议手段主要以围栏封育为主,以禁牧、休牧、以草定畜和划区轮牧相结合,给草场以休养生息的机会,同时,采取建人工草地和饲料基地,提高草场生产能力,减轻草场压力,达到草畜平衡。几年来国家已经在“三北防护林工程”、“抗旱工程”、“饮水安全工程”、“天然草原植被恢复保护工程”和“退牧还草工程”投入专项资金一亿五千多万元,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旗委旗政府一是深入实施“天然草原植被恢复保护工程”和“退牧还草工程”,加大防沙治沙工作力度,推行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二是强化草牧场基本建设,大力实施牧业“增草”工程,针对南北草场草质和生态的差异性,在南部草场实施有序的“退”,扩大禁牧、休牧面积;在北部草场实施适度的“进”,合理开发稳步“增草”,提高饲草储备和防灾能力,严格控制草原载畜量。三是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加大节能环保投入,探索发展低碳经济,坚决淘汰和拒绝消耗高、污染重、工艺装备水平低的落后产能,把促进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五是要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按照“保护优先、有序开发”的原则,走科学有序的资源开发道路。现已用围栏围封草场1000万亩,其中包括种树种草围封防沙治沙30万亩,人工播种改良草场146万亩,建人工草场1万亩,建饲草料基地0.2万亩,打机电井185眼,禁牧、休牧1000万亩,全面实行以草定畜和划区轮牧,推进草牧场合理流转。深入推进“品牌战略”,2009年已成功申报呼伦贝尔西旗羊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此举对提高新右旗羊肉产品提质、提价,实现全旗减畜增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生态保护与建设,现已控制住沙化的进度,增大了草场草质和密度,防灾救灾能力得到了加强,在保护天然草原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打下了保护草原生态的坚实基础。
(七)改良草场60万亩×20=1200万元
下拨补助经费39万元,用于:
(一)建立技术档案基础资料费:5万元
(二)制定标准体系:8万元
(三)人员培训:4万元
(四)建立标准机构补助费:5万元
(五)综合体规划论证、标准审定费:4万元
(六)综合标准实施测试费:10万元
(七)项目验收费:3万元
七、项目承担单位、参加单位
(三)下拨补助经费39万元;
政府投入、有关单位和牧民投入9719.1万元用于
(一)建人工草地0.6万亩×120元=72万元
(二)围栏360万亩×20元=7200万元
(三)打机井24眼×4万元=96万元
(四)禁牧150万亩×4.95元=742.5万元
(五)休牧180万亩×1.27元=228.6万元
(六)沙化治理18万亩×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元=180万元
三、预期最终示范目标
2010年-2012年,标准化示范区最终达到,围封草场360万亩,改良草场60万亩,标准人工草场3万亩、机电井60眼、沙化治理60万亩,以草定畜30万亩,划区轮牧900万亩,禁牧150万亩、休牧180万亩。同时开展防灾救灾预案和标准的编制。
通过标准化示范:2010年使草场退化达到遏制。2011年生态环境趋于好转,2012年生态环境基本稳定。科学的管理得到加强,防灾救灾标准得到有效的落实。本项目的实施将以保护生态为前提,其中实现:
一、申请示范项目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新巴尔虎右旗是以畜牧业为主导产业的旗县,这里的畜牧业是以天然草原为依托来发展壮大。和全国各牧区一样,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我们最大的优势和财富,也是广大牧民群众赖以生存的基础和发展的前提。保护好天然草原生态,对发展畜牧业、保持水土和维护生态平衡都具有重大作用,更能起到维系呼伦贝尔牧区生态平衡天然绿色屏障的作用。近年来,由于草场退化,植被遭到破坏,草原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持续干旱等造成泉泡干涸,地下水位下降,草原沙化不断扩展。草场的退化,植被的破坏,意味着动植物生存条件已经出现危机,同时也给人类生存条件带来困难。对此旗委、旗政府高度重视,在积极贯彻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同时,紧紧围绕“生态立旗、畜牧业稳旗”的发展战略,牢牢立足生态为根本,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经济社会各项建设的首位。但是保护与建设速度仍不适应当地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尤其是没能建立起科学的管理体系,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出现反复,整合草场、“大划区”、“大游牧”和“大轮牧”还有一定难度。为达到生态建设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树立草业第一性生产的观念和快速发展的需要,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达到美丽与发展双赢,为我国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起到一个好的带头作用。因此,从2010-2012年在鼓励牧民走集体合作化道路的同时,我旗在草原保护与建设的几个重要环节上计划围封草场360万亩,改良草场60万亩,建人工草地0.6万亩,打机电井24眼,禁牧150万亩,休牧180万亩,以嘎查为单位划区轮牧900万亩,以草定畜30万亩,沙化治理18万亩。采取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的开展标准化示范区工作。加大科技含量和科学管理,以保护天然草原生态为前提,增草、减畜提质、增效益。此标准化示范区项目的成功将对全国天然草原生态保护起到重要的作用,产生深远的意义。
四、示范区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了以新巴尔虎右旗政府为领导,旗质量技术监督局、旗农牧业局、旗水利局组成的标准化管理组织机构,制定标准(标准目录附后),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管理,定期对草原生态进行监测,通过培训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
(二)坚持依靠科学和先进技术引进科学管理手段,加大科技含量,提高科学贡献率,以保护天然草原生态环境为目的,提高草地生产能力,科学规划、合理利用,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