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学院“萤火虫”暑期社会实践队
1
解读云南干旱——那些缺水的日子
XXX
摘要:2009年秋季以来,中国西南地区发生大面积干旱,其中云南省的旱情最为严重,云南大部分地区情况已经达到了特大干旱的等级,百年不遇,给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云南旱情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牵动着每个人的心。而这环境问题背后隐藏着我们生活中的种种恶习。反思校园中出现的用水不良现象,不免引起我们的共鸣:在高校采取节水措施势在必行。
关键词:云南特旱区;持续干旱;高校节水
引言:
2012年6月21日,在云南特大干旱的第三年,“萤火虫”团队赴云南省深入体会云南那些缺水的日子,对云南八大特旱县之一泸西县的旱情及由旱情引发的各方面问题的实地调查研究。
2009年秋季以来,中国西南地区受降水量异常偏少、气温偏高、蒸发量偏大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正经历大面积干旱,其中云南省遭受三年持续大旱,旱情百年一遇。这次干旱发生范围之广、历时之长、程度之深、损失之重, 都是云南省历史同期少有的。
2012年,大旱第三年袭击云南,全省90个监测站出现气象干旱,120多条中小河流断流,400多座小型水库和坝塘干涸。截至2月16日,持续干旱已造成云南13州市91个县(市、区)631.83万人受灾,饮水困难人口242.76万人,其中生活困难需政府救助人口231.38万人,饮水困难大牲畜155.45万头。而云南省农业厅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该省农作物因干旱受灾达到559.9万亩,成灾203.7万亩,绝收32.4万亩,造成种植业直接经济损失超过6亿元人民币。
持续的干旱严重地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同时工农业生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云南省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全力抗旱。当一步步走进这次干旱之地时,团队成员体会到那些缺水的日子,了解云南普通家庭的日常生活用水是怎样状况,农业灌溉又是怎样的情况。生活的幕幕剪影折射出的不仅仅是网络上乏味的经济损失之类的,更多的是这背后隐藏着的我们生活中的种种恶习。高等学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在社会中更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目前校园中出现的种种用水不良现象,不免引起我们的共鸣:在高校采取节水措施势在必行。
红河州概况、目前旱情
干旱对人民生活(日常用水、物价)的影响
工农业生产(农作物产量、农业用水)的影响
政府部门及各界对抗旱工作的实施调查
干旱原因分析
高校用水现状
高校节水建议
机械工程学院“萤火虫”暑期社会实践队
2
1云南产业概况
烟草产业是云南最大的支柱产业。烤烟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全国第一,约占全国总量的30%。
糖产业和茶产业是云南除烟以外的传统骨干产业。云南甘蔗品质好,糖分含量高,甘蔗种植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第二位。云南是实际茶树的原产地,种植和利用茶叶的历史有1700多年,是我国的古老茶区,茶树品种资源极其丰富。在云南茶叶生产上应用最广的是普洱茶种,即云南大叶种,它的有效成分含量高,具有显毫、味浓、回甘等特点。云南茶叶的主要品种有绿茶、红茶、普洱茶、紧压茶等。目前,云南茶叶种植面积已超过35万公顷,占全国茶叶总面积的19%以上,居全国第一;茶叶产量已超过18万吨,居全国第二。
云南橡胶产业已有相当规模,已建成仅次于海南的天然橡胶基地。在橡胶种植中,云南创造出一套适合云南特点抗寒高产综合技术,使得全省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橡胶的单位面积产量居全国之冠,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目前,云南橡胶种植面积已超过46万公顷,产量30万吨,居全国第二。
花卉产业是云南新兴产业。云南花卉品种资源丰富,有野生花卉约2500多种,在长期的栽培选育中,已推出一批有色有香的奇花异草,其中山茶、杜鹃、报春花、兰花、百合、,木兰、龙胆、绿绒蒿“八大名花”最为盛名。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云南花卉生产特别是鲜切花生产发展迅猛。近年来,在新品种研发、扩大出口、带动花农增收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花卉基地已由昆明市逐渐向玉溪、曲靖、红河、大理、迪庆等州市延伸,形成以温带鲜切花为主体,热带花卉、球根类花卉、盘花和观赏园艺植物共同发展的产品格局。2009年鲜切花产量已达56亿枝,居全国第一,出口量占全国的50%,云南已成为亚洲最大的鲜切花出口基地
由此可见,在云南第一产业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而天气状况直接影响着云南的经济发展,影响着人民的生产生活。自古以来,农民靠天吃饭。正如有句老话所说:“庄户人种地,种在人收在天。”
2干旱对当地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2.1库塘蓄水不足,人畜饮水困难由此可见
由于长时期的降雨稀少和高温干旱,致使云南许多地区的库塘蓄水严重不足,偏远山区发生严重的人畜饮水困难,部分山区群众需到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外拉水,拉水成本最高可达70~80元/m3。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蓄水总量仅约3.7亿立方米,占计划蓄水量的51.13%。
2.2农作物受灾面积大,产量损失严重。
云南省的干旱,发生范围之广、受旱程度之深、旱灾损失之重,均为历史同期少有。据云南省农业部门2月下旬的统计资料,全省3148万亩小麦、大麦、豆类、马铃薯、油菜、蔬菜、甘蔗等秋冬播种的农作物受到干旱影响,其中成灾2223万亩,绝收957万亩;全省678万亩水果、茶叶、蚕桑、咖啡等经济林果受到干旱影响,其中成灾211万亩,绝收22万亩。 机械工程学院“萤火虫”暑期社会实践队
3
另外,由于长时间的降水短缺,使得河道来水急剧减少,或完全干涸,水库及塘坝的蓄水也明显不足,不仅严重制约了小春作物、经济林果及蔬菜作物的抗旱灌溉,而且严重影响到水田的育秧泡田,以及大春作物的及时播种。中新社统计数据显示,仅 2012年春因干旱造成大春农作物受灾面积达68万公顷,成灾面积达40万公顷、绝收面积达7万公顷。
3政府部门及各界对抗旱救灾所做工作
3.1 政府部门组织专人送水到各个缺水的乡镇
在最干旱的时候,政府部门组织人力物力在各个乡镇打深水井,以满足当地的人畜饮水等,但不少乡镇即使打了深水井,却也还是没有水,这种情况下,只能是政府组织专人专车,每天给各个缺水地方定时定量地送水.我们在云南调查干旱期间,遇到一位好心的企业家,他与当地政府关系比较密切,当旱情最严重的时候,他接过为乡民们送水的责任,他还给了我们很多很珍贵的照片,例如,村民们见到送水车到来时两眼发光的情形.
3.2 社会各界对抗旱救灾所做贡献
走在我们调查的泸西县的一条公路上时,我们看到路边立了一块巨大的牌子,上面写着:星光家私 抗旱救灾 我们与你同行„„
不管星光家私为抗旱救灾作出了多大的贡献,但至少我们能相信,有一些有社会责任心的企业家也好,企业也好,他们必定已经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4干旱原因分析
4.1特殊的地理位置影响。
云南处于低纬高原的特殊地理位置,平均海拔在2000米左右,位于青藏高原东南侧,临近我国南海和孟加拉湾,属季风气候,而且是高原地形,容易形成“焚风效应”。“焚风效应”是由于比较潮湿的空气在迎风山坡上升时,水汽凝结成云雨,到山顶后空气已经变得比较干燥,然后沿着背风坡下沉增温,此时空气便变得更加干燥和炎热,特别是省内几条近似南北走向的大山脉对气流的隔阻,导致空气中含水量极低,难以形成有效降雨。 机械工程学院“萤火虫”暑期社会实践队
4
4.2 多变的气候环境影响
云南气候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受大气环流和海洋洋流周期性变化(如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影响大,除此之外还有个特点,就是干湿两季交替明显。每年的十一月份至第二年的四月份是干季,从五月份到十月份是湿季,一般来说,湿季占全年降雨量的80%以上,所以一旦雨季的降水量不足,就有可能导致整年的干旱。而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气候多发,一旦海洋季风无法抵达陆地或者陆地高压(如青藏高原高压)过于强大,使孟加拉湾水汽无法输送到云南地区,或者输送不足,就会造成降雨不足。
4.3复杂的地质构造影响
云南全省山区、半山区面积占94%,坝子(河谷、盆地)仅占6%,地势垂直高差大,海拔最高点和最低点相差6600多米,山高坡陡,山高谷深,雨水顺着地势快速向谷底江河汇集,利用较为困难。另外,湖泊、江河虽多但多处于低海拔位置,将水资源从低海拔提引到高海拔地区的难度很大。全省岩溶面积11万平方公里,岩溶地区的降雨径流大部分或全部下渗至地下,难以发挥对地表植被的涵养作用。
4.4 水利设施基础薄弱
在09年大旱之前,地方水利设施长期得不到修缮,小型水库、坝塘等多建设与六七十年代,常年失修。农村供水设施缺乏有效管理,加之水费征收标准低,维护经费投入不足,管护困难。许多村庄的蓄水池、小坝塘靠天蓄水,管理不到位。在一些尚未贯彻落实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山区农村,旱情发生前一些村民不重视水利设施管护,不注意节约用水,在旱灾发生时面临无水可用。而主要江河缺少用于灌溉水利工程设施,水库调蓄能力不足,河谷中的水无法提至山坡居民点和耕地。虽然云南政府计划在今后的6年中,云南省要累计投入1000亿元左右,开工建设100件以上骨干水源工程和100万件以上“五小水利”工程,完成541件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但是需要时间进行建设。
4.5 云南精华所在的滇中地区,人口密集,属资源性缺水
云南精华所在的滇中地区,人口密集,属资源性缺水,人均水资源约为全国水平的70.8%,其核心部分的滇池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仅188m3,比京津唐地区的(260~337m3/人)还低。区域内的水资源丰富的河流呈峡谷地形,山高水深,地形复杂,水资源开发难度较大,成本较高,而区内已有水利工程主要以中、小型水库为主,难已形成规模效益,径流调节能力小,属工程性缺水。滇池还受到严重污染,属水质型缺水。滇中地区的水资源困境迫切需要采取工程手段进行解决,云南省内希望引金沙江水进行滇中调水工程。
5高校用水状况
5.1高校用水现状浅析
5.2高校用水建议
机械工程学院“萤火虫”暑期社会实践队
5
结语:
持续的干旱无论对云南省经济发展、工农业生产还是人们的日常生活,都造成了十分明显的影响。曾经对于干旱的认识都仅是肤浅的表面理解,而几天生活用水紧张的经历,不是一个简单的干旱可以表达的,反思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造成的巨大损失对环境的影响及人畜饮水困难,更凸显出当前及今后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在当前西南干旱的严峻形势下,各地高校应当率先吹起节约水资源的号角,采取节水措施,大学生更应当承担起“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各界做出榜样的。我们每个人应当做出思考,拿出想法。此次百年大旱或许只是一场在历史中随机出现的极端天气事件,而我们每个人需要的就是在这随机事件中养成持续不变的节水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