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中东问题的由来与现状

论中东问题的由来与现状

论中东问题的由来

严凯民 124175421 12英语4班

课名:近现代史与形势政策

摘要:中东问题一般指阿拉伯与以色列之间的争端,是自二

次大战结束以后延续至今时间最长的一个地区热点

问题。中东地区重要的战略地位和战略资源牵动着

许多国家的利益。本文将阐释有关中东问题的由来的

几个因素。

关键词:中东 历史原因 民族矛盾 大国操纵

大事回顾: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建国。

1948年5月15日,第一次中东战争(巴勒斯坦战争):阿盟国家军队进入巴勒斯坦,巴勒斯坦战争正式开始。

1956年10月29日,第二次中东战争(苏伊士运河战争):

英法为夺得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与以色列联合,对埃及发动了突然袭击。

1967年6月5日,第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出动了几乎全部空军,对埃及、叙利亚和伊拉克的一切机场进行了闪电式的袭击。空袭半小时后,以色列地面部队也发动了进攻。

1973年10月6日,第四次中东战争(十月战争,斋月战争,赎罪日战争,十八天战争):埃及、叙利亚为收复失地和摆脱美、苏造成的"不战不和"被动局面,向以色列开战。

1982年6月6日,第五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借口其驻英国大使被巴勒斯坦游击队刺杀,而出动陆海空军10万多人,对黎巴嫩境内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游击队和叙利亚驻军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

1991年10月马德里中东和会召开,阿以间开始艰难的和平谈判。

1993年9月,巴以双方签署了第一个和平协议-巴勒斯坦自治《原则宣言》。

2000年9月,以强硬派领导人沙龙强行进入伊斯兰圣地阿克萨清真寺,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巴以流血冲突。

2001年3月沙龙政府上台,由于沙龙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政策,巴勒斯坦一些激进组织针对以色列人制造了一系列“恐怖活动”,致使以色列采取了强烈打击报复,巴以双方陷入报复与反报复的恶性循环。

2003年4月30日,联合国公布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沙龙提出单边行动计划。 2004年6月布什在举行的G8会议上向各国领导人阐述美国的“大中东倡议”计划。

一、历史原因:

关于中东问题的历史沿革,不妨以“一、二、三、四”概而言之,那就是:一个祖先,两个民族,三次流散,四次战争。

一个祖先,两个民族。巴勒斯坦古称迦南,其居民称迦南人,原是阿拉伯半岛闪族的一支。约公元前11世纪,爱琴海沿岸的腓力斯丁人移居迦南。公元前5世纪,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首次称该地区为“巴勒斯坦”,即希腊语“腓力斯丁人的土地”之意,一直沿用至今。

约公元前1900年,闪族的另一支在族长亚伯拉罕率领下,由两河流域的乌尔迁徙到迦南。据《圣经》所说,亚伯拉罕与其妻撒拉生子以撒,他们便是犹太人的祖先。后犹太人逃亡埃及,摩西率众出埃及返迦南,一直到二战后建立以色列国,都是源于这一支系。亚伯拉罕与其妾埃及人夏甲生子易司马仪,因被撒拉所不容,被赶至半岛,繁衍生息,他们便是半岛北阿拉伯人的祖先,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即是其后裔。2002年11月,阿拉法特在会见中国中东特使后,针对以色列外长内塔尼亚胡威胁要把他赶走,激动地对记者说:“我是阿拉法特,我也是亚伯拉罕的子孙。”

三次流散。——公元前1025年第一个希伯来人国家——希伯来王国在迦南建立。公元前930年王国一分为二,北方称以色列王国,南方称犹太王国。公元前722年亚述国灭以色列国,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国灭犹太王国,两国数万臣民连同君主都被掳往战胜国,史称“失踪的10个以色列部落”和“巴比伦之囚”。这是犹太人的第一次大流散。公元前334年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再灭受波斯帝国支持的犹太国家,犹太人流散到南欧、地中海诸岛、北非及中亚地区,这是第二次大流散。从公元66年始,巴勒斯坦犹太人多次发动反对罗马统治者的大起义,均遭失败。公元135年,罗马皇帝下令将耶路撒冷犁耕为田,犹太人几乎全部逃离或被逐出巴勒斯坦。这是犹太人的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大流散。三次大流散后,犹太人在巴勒斯坦所剩无几。

四次战争。1947年11月,第二届联大通过了关于巴勒斯坦的分治决议,要求英国尽快结束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撤走其军队,然后在巴勒斯坦成立阿拉伯国面积1.1万平方公里和以色列国面积1.4万平方公里。当时犹太人只占总人口的1/3,却得到了58%的土地。决议还规定耶路撒冷市作为一个“独立主体”由联合国管理。1948年5月14日,英国宣布结束对巴的委任统治,犹太人根据分治决议当日即宣布成立以色列国。次日,即5月15日,阿拉伯国家对以宣战,约旦、伊拉克、埃及、叙利亚、黎巴嫩、沙特均派军队参战,战争持续到1949年7月,阿方失败,以色列占领了按“分治决议”划给阿方的5000多平方公里土地,约70万巴勒斯坦人流离失所,沦为难民。这是第一次中东战争。1956年7月,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司英、法资本收归国有。10月29日,英、法、以联合进攻埃及,在埃及人民的奋勇抵抗下,在包括苏、美在内的国际社会强烈反对下,入侵者于11月7日停火。此为第二次中东战争。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对埃及、约旦、叙利亚发动突然袭击,占领了埃及的西奈半岛6万平方公里、约旦控制的约旦河西岸5800平方公里和耶路撒冷及叙利亚的戈兰高地1150平方公里,所占领土面积数倍于以色列本土面积。战争于6月11日结束,故又称“六天战争”。这次战争后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著名的第242号决议,要求以方撤出其在这次战争中占领的土地。此为第三次中东战争。1973年10月6日,为了收复失地并重振阿拉伯军队的士气,埃、叙军队同时向以色列突然发起进攻,埃及收回了纵深约10一15公

里的西奈半岛土地,叙则收复了大部分戈兰高地。以军于

10日展开反击后,不但收回了失去的戈兰高地,又占领

了叙方770平方公里的土地;并越过苏伊士运河,包

围了埃及的苏伊士城,切断了埃军前后方联系;,双方达

成了停火协议。这是中东的第四次战争,史称“十月战争”; 因发生于伊斯兰教的斋月和犹太教的赎罪日,故又称”斋

月战争“或”赎罪日战争”。

二、民族矛盾

众所周知,民族关系是人的社会关系中十分敏感的关系之一。

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信仰、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念等许多方面。不同民族之间,

无论是哪个方面发生矛盾和摩擦,

最后都会升华到民族利益、民族感情和民族尊严这个层面。而中东问题恰巧与民族矛盾息息相关。

说到民族矛盾,中东地区存在着主体民族间的矛盾与冲突:

1.阿拉伯人与犹太人的矛盾是中东民族问题的核心,是最为重要的民族矛盾,是中东地区半个世纪战乱频仍、动荡不安的总根源。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通过分治决议,使阿拉伯与犹太人长期的矛盾演变成阿以之间半个世纪的冲突。当令阿以问题主要指巴勒斯坦问题、叙以和黎以问题以及以色列与其他阿拉伯国家实现和平和关系正常化等问题。

2.阿拉伯人与波斯人在历史上曾多次兵戎相见,积怨甚深。当代矛盾主要表现在领土纷争(主要包括阿拉伯河主权、霍尔木兹海峡及大小通布岛、阿布穆萨岛等问题)和宗教纷争(什叶派与逊尼派的纷争)两个层面上。两族矛盾又集中体现在两伊冲突上。两伊在历史上就是冤家,霍梅尼接管伊朗后,阿拉伯人与伊朗人的矛盾发展到新阶段。1980年9月,两伊爆发了持续8年之久的战争。

3.希土两族矛盾可以追溯到奥斯曼帝国以及凯末尔革命,当代主要集中在塞浦路斯问题上。塞希族和土族人口占全国的比例分别约为84.7%和12.3%。1960年塞独立后,两族矛盾逐渐加剧。1974年7月,土出兵塞岛占领北部37%的土地,并成立“土族邦”、 1983年 11月,塞土族宣布成立“北塞浦路斯共和国”,但迄今只有土承认其为独立国家。

三、大国操纵:

中东地区是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而提出的一个地理概念,它包括埃及、叙利亚、黎巴嫩、伊拉克、约旦、科威特、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等18个国家和地区,面积740万平方公里,它衔接亚、非、欧三大洲,并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巴勒斯坦则位于中东的中心地带,西濒地中海,南邻西奈半岛,扼亚、非、欧三洲要冲,是联结东西部阿拉伯国家的纽带。长期以来,巴勒斯坦一直强邻和大国争夺的主要目标,在历史上也出现过部族的迁徙和后来者征服先来者。

石油资源的战略地位让这里成为大国利益最集中的地方,1956年10月29日,英法为夺得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与以色列联合,对埃及发动了突然袭击。第二次中东战争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发生的。英法两国为了它们各自的商业,贸易,石油等等方面的利益夺取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

四.几点思考:

中东问题长期未获解决,给国际社会带来很大不稳定因素。我们深信,这一问题总有解决的一天。在这一过程中,我认为关注以下几个问题是必要的:

(一)巴以双方都在为土地和生存而斗争。宗教因素并非巴以冲突的根源。回顾四次中东战争,土地的争夺无疑是最重要的一个内容。当前巴方仍在为收复被占领土,恢复合法的民族权利而斗争。

(二)外界的调解是需要的,但应公正。外界的因素能起到推动的作用,当然也是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美国被认为在推动中东和平进程中起主导作用,但布什政府上台后对中东的政策进行了不小的调整。先是把巴以问题在美对外政策上后置,后又明确地要求换掉阿拉法特,布什上台两年会见沙龙多次,从未会见阿拉法特一次,这些都说明美的政策越来越偏袒以色列。美国的这种态度不能称得上公正,其结果不但不能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而且还在阿拉伯及伊斯兰世界中撒下仇恨的种子。 (三)和为贵,早日实现和平,跟上世界发展的步伐。当前,世界各国领导人无不把提升本国的经济实力作为首要任务,中国更把本世纪初的20年看作是自己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惟独在中东这块土地上还在打打杀杀,哪里还有精力去搞发展﹖巴方自然顾不上建设,以色列的经济也已下滑至有史以来的最低点。多年来,人们都已看得很清楚,打压的手段制服不了任何一方。明智的选择是实事求是地从当今时代主题出发,在考虑自己利益的同时也考虑对方的利益所在,该妥协时就妥协。

参考文献:

新浪博客:从民族冲突看中东问题

人民网《中东和平大事记》

《世界民族概论》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3年版,292页。

《民族学新论》, 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 年版, 第96 页。

《五次中东战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