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音乐合唱教学论文

小学音乐合唱教学论文

小学音乐合唱教学论文
一、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发展

小学音乐合唱教学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音乐教师的重视。从一
开始的学堂乐歌发展到今天的合唱教学,校园音乐合唱在我国的
合唱艺术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着优良传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
始,为了让我国的合唱教育能更好更快的崛起,很多老一辈的指
挥家和教育界联手,在小学、中学以及全国高校中广泛的组织合
唱活动。而今天,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渐推进,校园合唱也产生了
明显的变化,各个教育行政部门也陆续出台了关于小学音乐合唱
教学的规范制度,这些文件的出台,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小学音
乐课程的开课率,也促进了我国音乐事业的蓬勃发展,在这样的
形势下,作为一线音乐教师,我们更应当开展好音乐教育工作,
为小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作出贡献。

二、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效策略
1.努力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
为了实现合唱教学的预期效果,应当要求学生能够了解自己在合
唱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充分发挥出他们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进而
更加牢固的掌握音乐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在合唱教
学时,我们可以采取对比教学的手段,让学生可以利用合唱与独
唱的方式感受合唱的魅力与美感,利用立体感的渲染作用,让他
们感知合唱的意境。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结合
小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让学生可以结合合成训练计划来逐渐的
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在教学时必须要让学生了解一定的合唱技
巧,可以通过改编创作某一音乐作品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此外,
在合唱训练中应用情景教学法也是一种有效的策略,教师通过创
设带有某种情绪色彩的具体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尽
可能的将音乐融入到所创设的情景中去,提升教学的趣味性。比
如说我们在学习《鳟鱼》时,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想象鳟鱼在
池里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在学习《刨洋芋》时,可以让几名同
学自己编创一段刨洋芋时的场景,通过这种娱乐性的活动,更能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赏能力
在合唱表演中对音乐作品进行二次创作,就更需要激发学生的情
感,让学生坚持以情带声。而情感的来源则是学生的听辨能力,
通过听来理解音乐的内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可以准
确把握自己声部的同时,更要倾听其他声部,进而实现合唱过程
中的协调统一。例如说我们在讲《红蜻蜓》这首经典的二声部合
唱歌曲的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欣赏音乐,感知作品的内涵,之
后引导学生用深情、和谐的声音来演唱,为他们描述作品中的画
面,让他们能够感知作品的内涵。或者可以让小学生自己来规定
演唱时的力度、速度以及形式等,自己来理解音乐情景。借助于
听辨、模仿以及听记等方式来增强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和记忆力。
在合唱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以指挥的形式来要求学生用视觉进行
感知,并根据手势调节速度,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分别
充当表演者、欣赏者以及创作者,让他们相互之间交流和分享自
己的合唱经验,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3.积极寻求多样化的唱练方式
小学阶段的学生第一次接触合唱,因此二声部接受起来还相对困
难,不能够自己感知音乐所带来的美感,如果我们采取重复性的
练习手段,学生必然会感觉到无趣,所以我们应当寻求多样化的
唱练方式。第一是“先入为主”,小学生对于曲调的感觉通常都
会产生先入为主的情况,在进行合唱的过程中,小学生通常难以
接受第二声部旋律,这是因为一声部已经给他们留下了比较深的
印象。为了避免小学生对二声部产生恐惧感,在进行教学时可以
一开始就教第二声部,也可以选择将第二声部拿出来要求学生模
仿演唱或者进行发声练习,待他们已经基本掌握之后再教一声部,
这也是先难后易的教学原则;第二是“听唱结合”,在进行合唱
教学时,分声部练习仅仅适合学生学会各声部旋律之前。当学生
在练习某一声部时,剩下的学生演唱另外的声部,如此一来更有
助于学生感知合唱效果,从而习得更加全面的合唱技巧。为了增
强学生的抗干扰能力,在进行练习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在学生
演唱一个声部时,使用乐器伴奏另外的声部,从而培养学生的听、
唱能力,在练习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演唱水平。

三、结语
运用课堂教学以及课外活动等不同形式的合唱实践活动,能够有
效增强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增强学生对音乐美的感知能力。
做好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工作,必须要求音乐教室具备丰富的合唱
知识,同时要树立较强的责任心,选择科学的教学方式来完成教
学,真正的发挥出合唱教学的实际功能。总之,在小学音乐合唱
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要重视教学实践和相关细节,从基础教学
到合唱训练,循序渐进,确保合唱教学效果得以切实提升,最终
实现音乐教育的目的。

作者:周意静 单位:合肥市锦城小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