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慰藉——中国石窟艺术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理解在宗教盛行的历史时期,宗教对美术创作
产生的影响,和对人的精神影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组探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合作精神,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文化。
教学重点:宗教美术的文化内涵以及对人的心灵的慰藉作用。
教学模式:引导式教学。
教学用具与媒体:多媒体播放工具、美术教科书图片。
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提问:a、世界上三大主流宗教是哪三个?(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b、中国的主流宗教是什么?(佛教)
c、一提到佛教同学们首先想到什么?(西游记、少林寺、敦煌壁画等)。
(接下来看影片《飞天舞蹈》提升学生兴趣)
2、引入新课:
a、佛教的产生。
(播放PPT腋下诞生图)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5世纪时古印度的一个小国。
释迦摩尼的母亲一天晚上梦见一头通体发光的六齿白象飞进了她体内,因此受孕。
而后在腋下诞生一个婴儿,就是后来的释迦摩尼,佛教的创始人。
佛教的教义讲求转世轮回说,教化人们一心行善,默默的接受人世间一切苦难,来世便会有好的结果,过上好的生活。
b、佛教传入中国(3)(播放PPT,选择题)
提问:佛教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
A、秦朝
B、西汉
C、东汉D魏晋南北朝
佛教是经过古代的丝绸之路逐渐传入到中国的。
中国最早的寺院是哪一座?(洛阳的白马寺)
近几年我国舞台上非常受欢迎的舞蹈除了影片中的《飞天舞蹈》还有哪一个?(千手观音)
播放PPT千手观音壁画,介绍千手观音,进一步阐发佛教教义:人间众生的苦难是多种多样的,众生的愿望和需求也是多种多样的,千手千眼观音能够看到并且帮助众多受苦受难的人,并且满足不同人的愿望。
c、佛本生故事(3/) (播放PPT壁画)
希达多太子舍身饲虎图,一天希达多佛祖到野外游玩看到7只小老虎围绕在一只饿得奄奄一息的母虎前,他顿生善心,舍身饲虎。
尸毗王割肉贸鸽图有一天一只老鹰追着要吃一只白鸽,鸽子飞到尸毗王面前求救,尸毗王从自己身上割下来与鸽子同样重量的肉来喂老鹰。
粗野狂放的画风,深刻含蓄的寓意,是佛本生壁画的一大特点。
表现佛的壮烈的善举。
还有很多同样类型的佛本生故事,同学们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
找来共同分享。
d、佛教飞天(5/) (播放PPT飞天壁画)飞天是佛教中被称为香音之神的能奏乐、善飞舞、满身异香而美丽的菩萨。
飞天壁画是佛教美术中最具有艺术特色的作品。
印度原始飞天图像时腾云驾雾的形式,早期的飞天照搬了这一形式。
飞天在我国本土化以后逐渐改变了这一形式,变成满身缠着优美的丝带凌空飞舞的形式。
这也印证了丝绸之路上的丝绸,非常的唯美。
我国南北朝时期的飞天比较轻巧,而到了唐代,飞天造型就比较肥胖,与当时主流审美特征有关。
(飞天图片配乐欣赏,含笑《飞天》播放三分钟)
e、中国佛教石窟(7/) PPT提问,中国四大佛教石窟?
敦煌莫高窟北魏
麦积山石窟北魏
洛阳龙门石窟北魏
大同云冈石窟北魏
(PPT介绍佛像的一半造型)
肉髻,螺发,白毫,耳垂通过PPT分别播放四大石窟图片。
总结特点,石窟造像,高达宽博,造型平稳厚实。
体现了当时高潮的雕塑技术。
同时体现了当时佛教在人心目中的无上地位。
(影音欣赏佛像图片《金刚经》)
3、本课总结(2):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宗教是人们解决生命中一切痛苦的唯一法宝,是进行心灵慰藉的唯一精神支柱。
正是由于宗教的强大的精神作用,也被统治者作为统治国家的一个重要手段。
但无论怎样,历史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宗教美术作品,能够让我们直接面对宗教的神圣与威严。
宗教到现在仍然是净化人们心灵的文化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