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三元禾丰关于口 蹄疫病的预防和防治
口蹄疫概述: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动物共患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有7个血清型:O、A、C、亚洲1型、南非1型、南非2型和南非3型,每个血清型又有不同的
亚型。猪主要以O型为主,但无交差免疫。多种动物易感:牛(黄牛、水牛、牦牛)、猪、羊(绵羊、山羊)、骆驼、鹿,此外,象、剌猬、鼠等33种野生动物,由于传播快,发病率高,传
播途径复杂,极易造成大流行并带来巨大经济损失。该病在世界分布广,流行历史长,除大洋洲和北美洲消灭此病后再没复发,亚洲、非洲、南美洲和欧洲都有发生。全世界有数十个国家发生
口蹄疫并深受其害。预防和扑灭难度较大,已成为世界性问题。
一、口蹄疫的病源
口蹄疫病毒,无囊膜,体积最小。对酸、碱敏感。对环境不利因素抵抗较强。在4℃比较稳定,低温条件下长期存活。未发酵粪中存活39天,土壤表面夏季为3天,秋季28天,干草中
120天,污水中21天。
二、流行与症状
1.流行与传播途径
猪口蹄疫由于长期在猪群中反复流行,对猪的毒力增强,而对牛、羊的致病力下降了。在猪、牛和羊同栏饲养的条件下,猪先发病,牛、羊后发病或根本不发病。幼畜(新生仔猪、羔羊、
犊牛)对口蹄疫最易感。发病率100%,死亡率80%。
传播途径:①间接和直接传播:80%为直接传播。大多数猪场为卖猪时运输工具传播。运输车辆一定要严格消毒:4%火碱。拉猪人一定不要进场。②人带入病毒而引起:消毒观念差,消毒
不彻底,如紫外线和无效的消毒药,只有精神安慰。③粪便处理不当,外来的拉粪车没消毒造成交差感染。④人民币的带毒而传入:在此期间不以人民币的形式交换。⑤空气(风)、老鼠等野
生动物传播。
潜伏期为24-96小时;体温升高至40-41℃;精神沉郁、厌食或拒食;蹄冠、蹄叉皮肤出现红肿、发热、疼痛。以后形成黄豆大小的水泡,内含黄色液体,水泡破后形成边缘整齐
的暗红色糜烂面,体温随即下降,经1-2周结痂愈合。严重病例蹄脱落或变形(2个月后才能长出新壳)。
病猪吻突、龈、舌、腭也可出现水泡,破溃形成浅表溃疡,妊娠母猪可发生流产。母猪的乳头和乳房等部位也出现水泡,水泡破裂后形成溃疡。仔猪水泡症状不明显,主要表现为心肌炎(虎
斑心),高热、心跳呼吸加快、嚎叫、突然死亡。
三、口蹄疫的诊断:除仔猪外,从流行病学和临床可确诊
四、口蹄疫的防制
1.疫苗预防:推荐免疫程序(本程序中均为高效苗)
种公猪:每年注射三次,每次间隔四个月
生产母猪(妊娠母猪):分娩前45天肌肉注射高效苗2ml或后海穴注射1ml。
生长猪:生后30-40日龄首免,肌注高效苗1ml或后海穴1ml;60-70日龄二免肌注2ml,也可后海穴1ml。
后备公、母猪:仔猪2免后每隔4个月免疫1次,肌注高效苗2ml或后海穴1ml。
2.治疗:可取发病60天后康复猪杀掉,无菌操做取血清,加双抗(每毫升加青、链霉素各80万单位),仔猪:4ml,中猪:4-6ml;肥猪:6-8ml,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常用于口蹄疫的消毒药
品 名 类 别 常 用 浓 度 PH 适宜温度 使 用 方 法
氢氧化钠(钾) 碱 1%—5% ≥13 ≥22℃ 舍外环境喷洒
氢氧化钙(生石灰) 碱 20%,应新鲜配制 ≥13 上清液环境喷洒,乳液可刷拭墙面
福尔马林 醛 5%—10%,15—14ml/m3 6 ≥15℃ 舍外环境喷洒,空舍内熏蒸
戊二醛(百疫灭) 醛 1:300—1000 载猪喷雾消毒
漂白粉 卤素 10%—20% 宜在酸性环境下使用 ≥0℃ 载猪喷雾消毒也可以干粉洒布地面
二氯异氰尿酸钠(消毒威) 卤素(有机氯) 1:800 6 ≥0℃ 舍内载猪喷雾消毒
二氧化氯(速灭五号) 氧化剂 A5g+B5g/m3,1:1500 ≥0℃ 空舍熏蒸,载猪喷雾消毒
二氧化氯(绿力消) 氧化剂 1:1200 空舍熏蒸,载猪喷雾消毒
复合酚(菌毒灭) 酚 1:200 <3 ≥0℃ 舍内载猪喷雾消毒
络合碘(强效碘) 卤素 1:500 3 ≥0℃ 舍内载猪喷雾消毒
过氧乙酸 氧化剂 0.05—0.1%,1—2g/m3 3 ≥0℃ 载猪喷雾消毒,空舍熏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