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用消毒剂种类

常用消毒剂种类

②擦拭法:
对大件物品或其他不能用浸泡法消毒的物品用擦拭法消毒。消毒所用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参见浸泡法。
③喷洒法:
对一般污染表面,用1000mg/L的消毒液均匀喷洒(墙面:200mL/m2;水泥地面:350mL/m2,土质地面,1000mL/m2),作用30分钟以上;对肝炎病毒和结核杆菌污染的表面的消毒,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液均匀喷洒(喷洒量同前),作用60分钟以上。
4.二氧化氯
二氧化氯是一种新型高效消毒剂,具有高效、广谱的杀菌作用。它不属于含氯消毒剂,实际上为过氧化物类消毒剂。目前国内已有多家在生产稳定性二氧化氯及二元包装的二氧化氯。
(1)杀菌原理
二氧化氯的杀菌原理:
二氧化氯具有很强的氧化作用,能使微生物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氧化分解,导致氨基酸链断裂,蛋白质失去功能,使微生物死亡,它的作用即不是蛋白质变性,也不是氯化作用,而是强大的氧化作用,这种作用比氯化作用至少强
(9)无臭无味,无色;
(10)毒性低,消毒后无残留毒害;
(11)使用安全,不易燃烧;
(12)价格低廉;
(13)运输方便;
(14)可大量生产供应。目前的化学消毒剂中,没有一种能够完全符合上述要求的。因此在使用中,只能根据被消毒物品性质、工作需要及化学消毒剂的性能ຫໍສະໝຸດ 选择使用某种消毒剂。1戊二醛
戊二醛属高效消毒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对金属腐蚀性小、受有机物影响小、稳定性好等特点。适用于医疗器械和耐湿忌热的精密仪器的消毒与灭菌。其灭菌浓度为2%,市售戊二醛主要有:2%碱性戊二醛和2%强化酸性戊二醛两种。碱性戊二醛常用于医疗器械灭菌,使用前应加入适量碳酸氢钠,摇匀后,静置1小时,测定pH值。PH在
②杀菌快速、彻底;
③可用于低温消毒;
④毒性低、消毒后物品上无残余毒性,分解产物对人体无害;
⑤合成工艺简单,价格低廉,便于推广应用。
缺点:
①易挥发,不稳定,贮存过程中易分解,遇有机物、强碱、金属离子或加热分解更快;②高浓度稳定但浓度超过45%时,剧烈振荡或加热可引起爆炸;
③有腐蚀和漂白作用;
④有强烈酸味,对皮肤粘膜有明显的刺激。
(4)使用方法
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有浸泡、擦拭、喷洒与干粉消毒等方法。
①浸泡法:
将待消毒或灭菌的物品放入装有含氯消毒剂溶液的容器中,加盖。对细菌繁殖体污染物品的消毒,用含有效氯200mg/L的消毒液浸泡10分钟以上;对肝炎病毒和结核杆菌污染物品的消毒,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分钟以上;对细菌芽胞污染物品的消毒,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分钟。
③温度增高可加强杀菌作用。但不能对次氯酸钠溶液加热,否则会导致其分解,使杀菌效果降低;
④有机物的存在可损耗有效氯,影响其杀菌作用。对低浓度消毒液的影响比较明显。淀粉、脂肪、醇类的影响较小(甲醇对次氯酸钠反而有增效作用),但有机物对二氯异氰尿酸钠影响较小;
⑤还原性物质硫代硫酸盐、亚铁盐、硫化物、含氨基化合物等还原性物质,亦可降低其杀菌作用。在消毒污水时应予以注意;
常用化学消毒剂的选择
化学消毒剂种类繁多,人们在消毒实践中,总要选择比较理想的化学消毒剂来使用。作为一个理想的化学消毒剂,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杀菌谱xx;
(2)使用有效浓度低;
(3)杀菌作用速度快;
(4)性能稳定;
(5)xx于水;
(6)可在低温下使用;
(7)不易受各种物理化学因素影响;
(8)对物品无腐蚀性;
2.5倍。
(2)杀菌作用
二氧化氯杀菌谱广,包括几乎所有的常见致病微生物如细菌繁殖体、细菌芽胞、真菌病毒以及抵抗力强的肝炎病毒等。
(3)主要优缺点:
优点:
①广谱、高效,能杀灭一切微生物。快速无毒使用安全;
②使用范围广泛,不仅可以作灭菌剂,也可作为消毒、防腐剂和保鲜剂;
③作饮水消毒时不仅可杀死水中微生物,而且能杀灭原虫和藻类,具有提高水质和除臭作用。消毒后不产生有害物质,国外称它为理想的化学消毒剂。
灭菌处理:
只有浸泡法一种。
将清洗、晾干待灭菌处理的物品浸入2%的戊二醛溶液中,加盖,浸泡10h,无菌操作取出,用灭菌水冲洗干净,并无菌手续擦干后备用,碱性戊二醛使用14天。
消毒处理:
浸泡法。
将被消毒处理的物品浸入2%戊二醛溶液中,加盖。一般为细菌繁殖体污染,浸泡10min,肝炎病毒污染浸泡30min,取出后用灭菌馏水冲洗干净并擦干。
④受有机物的影响小,20%的有机物对杀菌效果影响不大。
缺点:
①灭菌时间长,灭菌一般要达到10个小时;
②戊二醛有一定的毒性,可引起支气管炎及肺水肿;
③灭菌后的医疗器械需用馏水充分冲洗后才能使用。
(3)杀菌作用
碱性戊二醛属广谱、高效消毒剂,可有效杀灭各种微生物,因而可用作灭菌剂,但强化酸性戊二醛杀芽胞效果稍弱(表1)
0.3%碳酸氢钠调pH
7.5-
8.8。pH超过
9.0时,戊二醛迅速聚合则失去杀菌能力。
③2%碱性戊二醛室温只可保存2周,其余剂型可保存4周。
④戊二醛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接触溶液时应戴手套,防止溅入眼内或吸入体内。⑤配制戊二醛要用蒸馏水,盛放戊二醛溶液的容器要干净。
⑥用戊二醛消毒或灭菌后的器械一定要用灭菌蒸馏水充分冲洗后再使用。
(6)使用注意事项
应贮存于通风阴凉处。
稀释液临用前配制:
用前应测定有效含量,根据测定结果配制消毒溶液。配制溶液时,忌与碱或有机物相混合。为防止过氧乙酸对消毒物品的损害。对金属制品与织物浸泡消毒后,应及时用清水冲洗干净。谨防溅入眼内或皮肤粘膜上,一旦溅上,及时用清水冲洗,消毒被血液、脓液等污染的物品时,需适当延长作用时间。
(3)适用范围:
适用于耐腐蚀物品、环境、皮肤等的消毒与灭菌。
(4)使用方法
①浸泡法
将被消毒或灭菌物品放入过氧乙酸溶液中加盖。
细菌繁殖体用
0.1%(1000mg/L)浸泡15min。
肝炎病毒、TB菌用:
0.5%(1500mg/L)浸泡30min。
细菌芽胞:
用1%(100mg/L)消毒5min,灭菌30min。
(1)杀菌原理:
醛类消毒剂对微生物的杀灭作用主要依靠醛基,此类药物主要作用于菌体蛋白的疏基、羟基、羧基和氨基,可使之烷基化,引起蛋白质凝固造成细菌死亡。
(2)主要优缺点:
优点:
①戊二醛属广谱、高效消毒剂,可以杀灭一切微生物;
②可用于不耐热的医疗器械的灭菌;
③戊二醛在使用浓度下,具有刺激性小、腐蚀性低、安全低毒;
⑥水质的硬度小于400mg/L,对其杀菌作用影响不大。
(6)使用注意事项
①应置有盖容器中保存,并及时更换;
②勿用于手术器械的消毒灭菌;
③浸泡消毒时,物品勿带过多水分;
④勿用于被血、脓、粪便等有机物污染表面的消毒。物品消毒前,应将表面粘附的有机物清除;
⑤勿用于手术缝合线的灭菌;
⑥用含氯消毒剂消毒纺织品时,消毒后应立即用清水冲洗。
③氯化作用,氯通过与细胞膜蛋白质结合,形成氮氯化合物,从而干扰细胞的代谢,最后引起细菌的死亡。
(2)主要优缺点:
优点:
①杀菌谱xx、作用迅速、杀菌效果可靠;
②毒性低;
③使用方便、价格低廉。
缺点:
①不稳定,有效氯易丧失;
②对织物有漂白作用;
③有腐蚀性;
④易受机物,pH等的影响。
(3)杀菌作用
通常能杀灭细菌繁体、病毒、真菌孢子及细菌芽胞。
将洗净、晾干待消毒或灭菌处理的物品浸于二氧化氯溶液中,加盖。
对细菌繁殖的污染,用100mg/L浸泡30min。
常见的剂型:
①液氯,含氯量大于
99.5%(V/V);
②漂白粉:
含有效氯25%(W/W);
③漂白粉精:
含有效氯80%(W/W);
④三合二,含有效氯56%(W/W);
⑤次氯酸钠,工业制备的含有效氯10%(W/W);
⑥二氯异氰尿酸钠,含有效氯60%(W/W);
⑦三氯异氰尿酸,含有效氯85-90%(W/W);
诊疗用品或器材,用无菌蒸馏水冲洗干净并擦干后使用。
②擦试法:
用于大件物品,用法同浸泡法。
③喷洒法:
对一般污染表面的消毒用
0.2-
0.4%(2000-4000mg/L)喷洒作用30-60min。
肝炎病毒和TB菌的污染用
0.5%(5000mg/L)的过氧乙酸喷洒作用30-60min。
(5)过氧乙酸消毒用剂量(表3)。
擦拭法:
用2%的戊二醛溶液擦拭细菌繁殖体污染的表面,消毒作用10min,肝炎病毒污染表面,消毒作用30min。
(6)注意事项:
①2%酸性戊二醛对金属有腐蚀性;2%中性戊二醛对手术刀片等碳钢制品有腐蚀性,使用前应先加入
0.5%亚硝酸钠防锈。
②戊二醛杀菌效果受pH影响大,用酸性或强化酸性戊二醛浸泡医疗器械时,应先用
缺点:
①有机物对该消毒剂有一定的影响;
②对碳钢、铝、不锈钢等手术器械有一定的腐蚀性;
③杀菌效果多受活化剂浓度和活化时间的影响。
(4)应用范围
稳定性二氧化氯可应用于食品加工、饮用水、医院、医药工业的消毒、防霉、食品消毒和保鲜。病房终末消毒、除臭,口腔含嗽、外科伤口清洗等。
(5)使用方法:
消毒处理:
①浸泡法:
⑧氯化磷酸三钠,含有效氯
2.6%(W/W)。
(1)杀菌原理:
含氯消毒剂的杀菌机理有3点:
①次氯酸的氧化作用:
次氯酸为很小的中性分子,它能通过扩散到带负电荷的菌体表面,并通过细胞壁穿透到菌体内部起氧化作用,破坏细菌的磷酸脱氢酶,使糖代谢失衡而致细菌死亡;
②新生态氧的作用,由次氯酸分解形成新生态氧,将菌体蛋白质氧化;
3.含氯消毒剂
凡是能溶于水,产生次氯酸的消毒剂统称含氯消毒剂。它是一种古老的消毒剂,但至今仍然是一种优良的消毒剂。通常所说的含氯消毒剂中的有效氯,并非指氯的含量,而是消毒剂的氧化能力,相当于多少氯的氧化能力。
相关主题